图书介绍

临床实用心电图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临床实用心电图学
  • 吕聪敏,汤建民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88138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946页
  • 文件大小:218MB
  • 文件页数:970页
  • 主题词:心电图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临床实用心电图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心脏解剖及心电产生原理1

第一节 心脏的解剖与生理1

一、心脏在胸腔的位置1

二、心房和心室2

三、心脏壁及心肌的构成2

四、心脏瓣膜3

五、心脏血流及肺循环和体循环3

六、冠状动脉4

第二节 心脏传导系统4

一、窦房结5

二、结间束5

三、房室结6

四、室内房室束及分支6

五、浦肯野纤维8

第三节 心电产生原理8

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8

二、心肌的除极与复极10

三、心肌纤维的电活动类型11

四、心肌细胞的类型和特性13

五、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13

第2章 心电图描记和正常值16

第一节 心电图机附件名称16

第二节 心电图导联17

一、导联的组成17

二、标准12导联18

三、F导联20

四、头胸导联21

五、腹臂导联21

六、导联电极安放位置和注意事项21

第三节 心电轴22

一、目测法23

二、标测法23

三、查表法24

四、平均电轴的范围24

五、无人区心电轴24

第四节 心电图各波段的命名及正常值25

一、P波25

二、心房复极波Ta波27

三、P-R间期28

四、P-R段28

五、P-J时间29

六、QRS波29

七、J波33

八、J-T间期33

九、ST段33

十、T波34

十一、U波35

十二、Q-T间期36

第3章 ST-T改变38

第一节 ST段改变38

一、ST段抬高38

二、ST段压低39

第二节 T波改变42

一、原发性T波改变43

二、继发性T波改变44

三、功能性T波异常44

四、电张调整性T波44

第三节 T波双峰44

一、右胸导联出现双峰T波44

二、左胸导联出现双峰T波45

三、其他疾病和原因引起的双峰T波45

四、药物源性双峰T波45

第四节 ST-T的正常变异46

一、T波的正常变异46

二、体位对ST-T的影响47

第五节 巨大倒置T波47

第六节 高耸T波49

一、高耸T波的原因49

二、高耸T波的鉴别51

第七节 女性T波改变51

一、常见的生理原因52

二、女性T波异常的原因52

三、女性T波异常的临床意义52

第4章 房室肥大53

第一节 心房肥大53

一、右心房肥大53

二、左心房肥大57

三、双侧心房肥大59

第二节 心室肥大61

一、左心室肥大61

二、右心室肥大66

三、双侧心室肥大70

第5章 心肌缺血73

第一节 心肌缺血的病理生理73

一、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肌缺血的病理基础73

二、心肌缺血的原因73

三、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表现74

第二节 心肌缺血与心电图75

一、急性心肌缺血心电图变化75

二、慢性心肌缺血心电图变化75

三、ST段改变与心肌缺血的关系82

四、动态观察ST-T变化的必要性83

五、加描导联的重要性83

六、不可轻视aVR导联ST段变化83

第三节 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心电图表现83

一、心肌再灌注的标志83

二、心肌再灌注损伤84

三、心肌再灌注的病理生理改变87

四、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类型87

五、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机制87

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治疗和预后88

第6章 心肌梗死89

一、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89

二、心肌梗死出现异常Q波的原因92

三、急性心肌梗死的分期92

四、心肌梗死定位与导联的关系93

五、心肌梗死超急性期ST-T形态改变及临床意义107

六、急性心肌梗死ST-T及Q波演变的临床意义108

七、心肌梗死延展109

八、心肌再梗死109

九、梗死扩张110

十、陈旧性心肌梗死110

十一、从心电图上判断心肌梗死的罪犯冠脉110

十二、心电图改变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判断111

十三、心肌梗死再灌注的心电图变化112

十四、心肌梗死再灌注性心律失常113

十五、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心律失常113

十六、关于室性早搏诊断心肌梗死115

十七、心肌梗死ST段持续性抬高—心室壁瘤116

十八、心脏破裂117

十九、心肌梗死合并左束支阻滞118

二十、心肌梗死合并右束支阻滞118

二十一、非梗死性Q波与临床119

二十二、与Q波有关的综合征127

二十三、心房梗死127

第7章 窦性心律和窦性心律失常129

第一节 正常窦性心律129

一、窦性P波129

二、与P波时间、振幅等相关的复合指标130

三、正常窦性节律的频率130

第二节 窦性心律失常130

一、窦性心动过速131

二、特发性窦性心动过速132

三、慢性非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132

四、窦性心动过缓134

五、窦性心律不齐137

六、窦性早搏138

七、窦性暂停139

八、窦性回声139

九、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141

第8章 早搏141

第一节 有关早搏的基本概念141

一、联律间期141

二、代偿间期142

三、代偿间歇142

第二节 房性早搏143

一、房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与诊断143

二、房性早搏常见类型143

三、房性早搏的定位诊断143

四、房性早搏伴发的心电现象147

五、房性早搏诱发的心律失常150

六、房性早搏的临床意义150

第三节 室性早搏151

一、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与诊断152

二、室性早搏常见类型152

三、室性早搏的定位诊断155

四、室性早搏的Lown分级及其意义和局限性160

五、室性早搏后心电图改变及心电现象162

六、室性早搏联律间期的变异166

七、室性早搏诱发的心律失常167

八、室性早搏与常见心血管疾病167

九、室性早搏的鉴别诊断167

第四节 房室交接性早搏168

一、房室交接性早搏的心电图表现168

二、房室交接性早搏诊断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169

三、房室交接性早搏QRS波变形的原因170

四、房室交接性早搏的临床意义170

第五节 窦房交接性早搏170

一、窦房交接性早搏的心电图表现170

二、鉴别诊断170

第六节 房室旁道性早搏171

一、房室旁道性早搏的心电图表现171

二、房室旁道性早搏的临床意义171

第七节 窦性早搏171

第9章 房室交接性心律失常172

第一节 房室交接性心律172

一、房室交接区的自律性分类172

二、交接性起搏点的传导性172

三、交接性P-波的极性172

四、正向逆行P-波173

第二节 加速性交接性心动过速173

一、发生机制173

二、心电图表现175

三、临床意义175

四、鉴别诊断175

第三节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75

第四节 双重性房室交接性心律176

一、心电图表现176

二、临床意义177

第10章 房室结双径路在体表心电图上的表现178

一、P-R间期长短的突变178

二、反复搏动179

三、1:2房室传导与1:2室房传导184

四、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85

五、房室结快慢径路交替前传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87

第11章 房性心律失常188

第一节 房性节律188

一、房性P’波的特征188

二、房性P’波的频率188

三、房性融合波189

四、P’-R间期189

五、房性心搏引起的QRS波189

第二节 房性节律的分类189

一、左房节律189

二、右房节律190

三、冠状窦结性节律191

四、冠状窦性节律191

第三节 房性心动过速192

一、发生机制192

二、类型193

三、治疗196

第四节 紊乱性房性心律失常196

一、发生机制196

二、心电图表现196

三、临床意义197

四、治疗198

第五节 肌袖性房性心律失常198

一、心电图表现198

二、异位P’波的特征199

三、发生机制199

四、临床意义199

第12章 室性心动过速200

第一节 室性心动过速概述200

一、心电图特征200

二、室速分类200

三、室速的病因201

四、室速的发生机制201

五、室速的临床表现201

六、室速的鉴别诊断201

第二节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202

一、右室特发性室速202

二、左室特发性室速205

第二节 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207

一、发生机制207

二、心电图表现207

三、临床意义207

四、治疗207

第四节 并行心律性室性心动过速208

一、发生机制208

二、心电图表现208

三、临床意义210

第五节 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210

一、发生机制210

二、心电图表现210

三、发病原因211

四、临床表现211

五、治疗211

第六节 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211

一、发生机制211

二、心电图表现211

三、临床表现211

四、鉴别诊断211

五、治疗212

第七节 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213

一、发生机制213

二、心电图表现213

三、临床意义213

四、治疗213

第八节 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213

一、发生机制213

二、心电图诊断214

三、临床意义214

第九节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215

一、伴Q-T间期延长的尖端扭转型室速215

二、短联律间期尖端扭转型室速综合征216

第十节 心室电风暴217

一、心室电风暴的命名217

二、病因217

三、促发因素217

四、心电图特征218

五、发生机制218

六、临床表现218

七、治疗及临床意义218

第13章 宽QRS波心动过速219

一、分类219

二、诊断和鉴别要点219

三、鉴别流程图222

四、常见宽QRS波鉴别诊断表223

五、宽QRS波心动过速图例224

第14章 无休止性心动过速247

第一节 概述247

一、无休止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247

二、无休止性心动过速的原因247

三、无休止性心动过速的分类247

四、无休止性心动过速的治疗247

第二节 无休止性房性心动过速248

一、发生机制248

二、心电图特征248

三、临床意义248

第三节 无休止性交接性心动过速248

一、发生机制249

二、心电图特征249

三、临床意义249

第四节 无休止性室性心动过速250

一、分型及分类250

二、心电图特征250

三、诱发因素250

四、临床意义250

第15章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251

第一节 心房扑动251

一、心房扑动的分型251

二、发生机制251

三、心电图表现251

四、鉴别诊断252

五、病程及病因253

六、临床表现254

七、治疗254

第二节 心房颤动257

一、分类257

二、发生机制257

三、心电图特征259

四、鉴别诊断265

五、病因266

六、临床表现266

七、并发症和预后266

八、治疗266

第三节 迷走神经介导性心房颤动268

一、临床特点268

二、心电图特点268

第16章 逸搏与逸搏心律269

一、逸搏和逸搏心律的特点269

二、窦性逸搏与窦性逸搏心律269

三、房性逸搏与房性逸搏心律270

四、房室交接性逸搏与房室交接性逸搏心律271

五、室性逸搏和室性逸搏心律274

六、过缓的逸搏心律275

第17章 游走节律277

一、室上性游走节律发生机制277

二、窦房结内游走节律277

三、窦房结至心房内游走节律278

四、心房内游走节律279

五、窦房结至房室结游走节律279

六、房室结内游走节律279

七、室上性游走节律的鉴别诊断279

八、心室内游走节律279

九、游走节律的临床意义279

第18章 房室传导阻滞280

第一节 房室传导阻滞的分类280

一、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280

二、原发性房室传导阻滞280

三、继发性房室传导阻滞280

第二节 房室传导阻滞的分型281

一、一度房室传导阻滞281

二、二度房室传导阻滞287

三、伪房室传导阻滞293

四、三度房室传导阻滞293

五、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296

六、室房传导阻滞298

第三节 希氏束阵发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300

一、发生机制300

二、心电图特征300

三、鉴别诊断300

四、临床意义301

第四节 生理性房室传导阻滞301

一、生理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原因301

二、生理性一度房室传导阻滞301

三、生理性二度房室传导阻滞302

四、生理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302

第五节 房室传导阻滞的治疗与诊断302

一、房室传导阻滞的治疗302

二、体位改变对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意义303

三、按压颈动脉判断房室传导阻滞的部位303

四、阿托品试验对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意义303

第19章 心房内阻滞与窦房阻滞304

第一节 心房内阻滞304

一、心房内的传导组织304

二、房间束阻滞304

三、结间束阻滞305

四、弥漫性完全性心房肌阻滞(窦-室传导)307

五、特殊房内阻滞307

六、房内阻滞的发生机制309

第二节 窦房阻滞309

一、窦房阻滞的分类309

二、鉴别诊断311

三、发生机制311

四、临床意义311

第三节 心房分离312

一、历史回顾312

二、发生机制312

三、心电图表现312

四、心房分离的分型312

五、国内学者对心房分离的分型313

六、鉴别诊断314

七、临床意义314

第20章 心室内阻滞315

第一节 左束支阻滞315

一、左束支阻滞心电图改变316

二、左束支阻滞心电图诊断标准317

三、左束支阻滞的分度317

四、左束支阻滞的特殊类型318

五、左束支阻滞的临床意义321

六、左束支阻滞合并左心室肥大321

七、左束支阻滞合并心肌梗死321

八、左束支阻滞与预激综合征的鉴别322

第二节 右束支阻滞322

一、完全性右束支阻滞323

二、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323

三、假性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325

四、右束支阻滞的分度325

五、右束支阻滞的特殊类型327

六、右束支阻滞的鉴别诊断329

七、右束支阻滞的临床意义329

第三节 左束支的分支阻滞331

一、左前分支阻滞331

二、左后分支阻滞333

三、左中隔分支阻滞334

第四节 复合性束支阻滞335

一、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前分支阻滞335

二、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后分支阻滞335

三、三分支阻滞335

四、双侧束支阻滞337

第五节 束支阻滞的病因339

一、单纯性束支阻滞的病因339

二、病理性束支阻滞的病因339

第六节 非特异性室内阻滞340

一、非特异性室内阻滞概述340

二、室内局灶阻滞340

三、QRS波终末传导延迟340

第七节 生理性室内阻滞340

一、心电图表现340

二、发生机制341

三、临床意义341

四、鉴别诊断341

第21章 预激综合征342

第一节 经典预激综合征342

一、历史的回顾342

二、预激综合征的组织学和生理学基础342

三、预激旁道的传导功能343

四、经典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特点343

五、预激综合征的分型344

六、经典预激综合征δ波的变化344

七、预激综合征的鉴别诊断345

八、预激综合征的旁道定位345

第二节 间歇性与隐匿性预激综合征355

一、间歇性预激综合征355

二、隐匿性预激综合征355

三、隐匿性预激和间歇性预激的临床意义355

第三节 预激综合征与心律失常357

一、预激综合征与心动过速357

二、预激综合征与心房颤动357

三、预激综合征与心房扑动361

四、预激综合征与心室颤动361

五、预激综合征合并房室传导阻滞364

六、预激旁道出现房室阻滞364

七、预激综合征的临床意义365

八、预激综合征的治疗365

第四节 预激综合征伴发的快慢综合征366

一、临床及心电图特点366

二、预激综合征伴发快慢综合征的发生机制366

三、快慢综合征与慢快综合征的区别366

四、快慢综合征的临床与治疗367

第五节 Mahaim综合征367

一、Mahaim纤维的解剖特征367

二、Mahaim综合征心电图特点368

三、Mahaim综合征伴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368

四、不同部位Mahaim纤维的心电图特征368

五、Mahaim综合征鉴别诊断368

第六节 LGL综合征370

一、LGL综合征的解剖基础370

二、LGL综合征的电生理特征370

三、LGL综合征心电图特征370

四、诊断LGL综合征的注意事项371

五、LGL综合征产生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机制371

六、LGL综合征的临床意义373

七、LGL综合征的治疗373

第22章 早复极和早复极综合征374

一、发生率和流行病学374

二、发生机制374

三、离子机制375

四、心电图表现375

五、早复极心电图的新标准375

六、鉴别诊断377

七、临床表现377

八、早复极综合征与心室颤动377

九、早复极综合征的高危患者378

十、治疗379

十一、临床意义379

第23章 恶性心律失常380

第一节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380

一、心室扑动380

二、心室颤动380

第二节 心室分离382

一、心室分离的类型382

二、鉴别诊断382

三、临床意义382

第24章 并行心律383

一、概述383

二、定义384

三、发生机制384

四、诊断标准385

五、心电图表现388

六、临床意义390

第25章 心电停搏397

一、心电停搏的分类与分型397

二、窦性停搏397

三、房性停搏397

四、交接性停搏399

五、室性停搏399

六、全心停搏399

第26章 干扰与分离401

第一节 概述与定义401

一、概述401

二、定义403

第二节 机制与分类404

一、发生机制404

二、分类405

第三节 干扰的心电图特征407

一、如何解读和分析干扰现象407

二、“干扰”的具体心电图表现407

第四节 不同部位的干扰性分离408

一、干扰性房室分离409

二、干扰性窦房联接区分离410

三、干扰性房室交接区内分离412

四、干扰性室内分离412

五、干扰性房内分离412

第五节 混合性分离414

第六节 临床意义415

第27章 夺获416

一、心室夺获416

二、心房夺获418

三、隐匿性夺获420

四、逸搏夺获心律420

五、起搏夺获420

第28章 急性肺栓塞422

一、急性肺栓塞心电图422

二、肺栓塞心电图鉴别诊断423

三、肺栓塞心电图改变的病理生理学基础425

四、急性肺栓塞的病因426

五、急性肺栓塞的病理生理426

六、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426

七、复发性肺栓塞的心电图改变426

八、肺栓塞的临床症状426

九、肺栓塞的预后432

第29章 先天性心脏病及其他疾病心电图433

第一节 房间隔缺损与心电图433

一、房间隔缺损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433

二、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心电图表现433

三、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心电图表现433

第二节 室间隔缺损与心电图436

一、室间隔缺损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436

二、室间隔缺损心电图表现436

三、心电图特征436

第三节 二尖瓣狭窄与心电图438

一、二尖瓣狭窄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心电图改变438

二、二尖瓣狭窄的心电图表现438

三、二尖瓣狭窄的鉴别诊断439

第四节 动脉导管未闭与心电图440

一、动脉导管未闭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440

二、动脉导管未闭心电图表现440

第五节 左心室假腱索与心电图441

一、发生机制及病理生理变化441

二、可能与左心室假腱索有关的室性早搏441

第六节 右心室双出口与心电图442

一、病理生理变化442

二、心电图表现442

第七节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与心电图443

一、病理生理变化443

二、心电图表现443

第八节 心内膜垫缺损与心电图444

一、病理生理变化444

二、心电图表现444

第九节 单心室与心电图446

一、病理生理变化446

二、心电图表现446

第十节 法洛四联症与心电图447

一、病理生理变化及临床表现447

二、心电图表现447

第十一节 右位心与心电图448

一、镜像右位心448

二、右旋心449

三、心脏右移451

第十二节 左旋心与心电图451

第30章 心肌疾病心电图454

第一节 心肌炎454

一、常见的心电图表现454

二、急性心肌炎与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454

三、临床意义455

第二节 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455

一、左心室肥大心电图改变455

二、病理性Q波及ST-T改变456

第三节 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心电图459

一、病理生理改变459

二、临床表现459

三、电生理特征460

四、心电图表现460

五、诊断标准460

六、治疗选择460

第四节 致心律失常型左室心肌病心电图461

一、心电图表现461

二、临床特点461

第五节 扩张型心肌病心电图461

一、心房肥大462

二、ST-T改变462

三、QRS波异常462

四、病理性Q波462

五、室内阻滞463

六、心律失常463

七、诊断扩张型心肌病的新理念——三联征463

第六节 限制型心肌病心电图463

第七节 应激性心肌病心电图463

一、心电图改变463

二、发病特点与临床表现464

三、病理生理机制464

四、预后464

第八节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464

一、定义464

二、分类465

三、病因465

四、发病的条件465

五、临床特点465

六、临床诊断465

七、鉴别诊断465

八、心脏扩大的机制465

九、治疗465

第31章 心包疾病与心电图466

第一节 急性心包炎466

一、急性心包炎各期的心电图变化466

二、急性心包炎心电图特征467

三、鉴别诊断467

第二节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467

第32章 Lev病与Lenegre病的心电图表现469

第一节 Lev病469

一、Lev病的病理学基础469

二、Lev病的临床特点469

三、Lev病的心电图表现470

四、Lev病的诊断470

第二节 Lenegre病470

一、Lenegre病的病理改变470

二、Lenegre病的发病机制471

三、钠离子通道功能降低471

四、Lenegre病的心电图表现471

五、Lenegre病的临床特征472

六、Lenegre病的鉴别诊断472

第33章 小儿心电图474

第一节 小儿心电图正常值474

一、P波正常值474

二、P-R间期474

三、心电轴474

四、QRS波时限475

五、室壁激动时间(VAT)475

六、Q波475

七、R波475

八、S波475

九、ST段475

十、T波475

十一、Q-T及QTc间期475

十二、U波475

第二节 小儿心房肥大477

一、小儿右心房肥大诊断标准477

二、小儿左心房肥大诊断标准478

三、小儿双侧心房肥大诊断标准478

第三节 小儿心室肥大478

一、小儿左心室肥大诊断标准478

二、小儿右心室肥大诊断标准478

三、小儿双侧心室肥大诊断标准478

第四节 小儿心律失常481

一、窦性心动过速481

二、窦性心动过缓481

三、窦性心律不齐481

四、游走性心律481

五、窦性暂停481

六、室性早搏481

七、预激综合征481

八、束支阻滞481

九、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482

十、室性心动过速482

第34章 胎儿心电图486

第一节 胎儿心脏发育与胎儿心电图486

第二节 胎儿心电图描记和测量方法486

一、胎儿心电图描记486

二、分析和测量方法487

第三节 胎儿心电图正常值488

一、P波和T波488

二、QRS波电压和时限488

三、ST段488

四、胎心率488

第四节 胎儿心电图异常与临床意义488

一、振幅及时限异常488

二、胎儿心律失常489

第五节 胎儿心电图机与腹臂导联491

第35章 提高心房波振幅的新导联——腹臂导联492

一、导联连接方法492

二、提高心房波振幅机制493

三、腹臂导联心电图举例493

四、临床意义496

第36章 心脏移植与心电图497

一、心脏移植术的分类497

二、心脏移植后几种特殊心电图表现497

三、心脏移植后常见的心律失常498

四、小结500

第37章 电解质及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501

第一节 钾与心电图501

一、低钾血症与心电图501

二、高钾血症与心电图505

第二节 钙与心电图507

一、低钙血症与心电图507

二、高钙血症与心电图508

第三节 镁与心电图509

一、低镁血症与心电图509

二、高镁血症与心电图509

第四节 窦-室传导节律509

一、心电图表现510

二、发生机制511

三、临床表现511

第五节 洋地黄制剂对心电图的影响511

一、洋地黄效应511

二、洋地黄中毒心电图改变511

第六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513

一、Ⅰ类药物513

二、Ⅱ类药物513

三、Ⅲ类药物514

四、Ⅳ类药物514

五、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514

六、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的判定515

七、如何预防及减少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515

第38章 心电图的有关试验516

第一节 多巴酚丁胺试验516

一、试验方法516

二、阳性标准516

三、副作用516

四、临床评价516

第二节 阿托品试验516

一、阿托品试验方法516

二、阿托品试验阳性标准517

三、对阿托品试验评价517

四、禁忌证517

第三节 潘生丁试验517

一、潘生丁试验的机制517

二、试验方法517

三、阳性结果判定517

四、适应证517

五、禁忌证518

六、临床评价518

第四节 氯化钾试验518

一、氯化钾试验的方法518

二、氯化钾试验的价值518

三、氯化钾试验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518

第五节 心得安试验520

一、试验方法520

二、结果判定520

三、适应证520

四、禁忌证520

五、临床评价520

第六节 洋地黄试验521

第七节 异丙肾上腺素负荷试验522

一、试验方法522

二、阳性标准522

三、适应证522

四、禁忌证522

五、注意事项522

第八节 心电图运动试验522

一、运动试验的适应证及禁忌证522

二、运动试验负荷量523

三、运动试验的终止指征523

四、运动试验前准备523

五、运动试验中的注意事项524

六、运动试验后的注意事项524

七、运动试验的种类和方法524

八、运动试验判断标准525

九、运动试验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526

十、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527

十一、运动试验中出现的假阳性和假阴性527

十二、运动试验对心律失常出没的评价527

十三、出现室性心动过速的意义528

十四、出现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意义528

十五、运动试验血压反应528

十六、运动试验对心肌梗死恢复期的意义529

十七、心电图运动试验小结529

十八、运动试验非冠心病出现的ST段压低原因529

第39章 动态心电图531

第一节 概述531

一、动态心电图发展简史531

二、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比较的优点531

三、临床意义531

第二节 动态心电图的佩戴、回放分析和报告书写536

一、动态心电图的佩戴536

二、动态心电图的回放与分析537

三、动态心电图报告的书写539

第三节 正常动态心电图539

一、心搏总数及心率539

二、心律失常539

第四节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541

一、动态心电图表现541

二、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543

第五节 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的价值544

一、心肌缺血的AECG诊断标准544

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544

三、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的优势545

四、动态心电图3导联和12导联诊断心肌缺血的比较545

第六节 动态心电图其他功能分析548

一、Q-T间期548

二、心率变异性548

三、Lorenz散点图552

四、ICD和起搏器功能555

五、睡眠窒息危险556

六、窦性心率振荡的分析556

七、心率减速力和连续心率减速力556

八、T波电交替560

九、心肌缺血总负荷560

第七节 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561

一、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及疗效评价561

二、心肌缺血诊断及评价562

三、心率变异性分析评价562

四、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断562

五、动态心电图检测中长间歇的鉴别562

第40章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566

第一节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临床应用及仪器设备566

一、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临床应用范围566

二、仪器设备566

第二节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方法学567

一、食管心电图与食管电极插入方法567

二、检查方法567

三、刺激方法569

四、食管心脏电生理常用英文缩写及含义570

第三节 窦房结功能检查570

一、窦房结恢复时间的测定570

二、窦房传导时间的测定572

三、窦房不应期的测定574

四、心脏固有心率(IHR)的测定574

第四节 心脏不应期的测定575

一、不应期的分类575

二、不应期的影响因素575

三、心脏各部位不应期的测定575

四、临床意义579

第五节 房室结双径路及多径路的检测581

一、房室结双径路的电生理特点581

二、食管心房调搏检测房室结双径路及多径路581

第六节 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电生理检查585

一、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585

二、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590

三、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590

四、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609

第七节 经食管心室起搏624

第八节 食管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626

第41章 心脏起搏器与起搏心电图632

第一节 起搏器概况632

一、起搏器的发展阶段632

二、心脏起搏器的分类方法632

三、心脏起搏治疗的目的632

第二节 起搏器名称代码、常见类型及英文缩写633

一、起搏器名称代码633

二、起搏器常见类型633

三、起搏器常用英文缩写及含义633

第三节 起搏器的临床应用及适应证634

一、永久性起搏器的适应证634

二、临时性起搏器的适应证635

三、各类起搏器置入的适应证635

第四节 常见起搏器与起搏器心电图636

一、AAI起搏器636

二、VVI起搏器638

三、DDD双腔起搏器645

四、频率应答式起搏器(AAIR、VVIR、DD-DR)657

五、三腔起搏器与心脏再同步治疗(CRT)657

六、置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661

七、起搏器电池耗竭662

八、与起搏器有关的其他名词663

第五节 起搏器的特殊功能与心电图664

一、频率平滑功能664

二、自动模式转换功能666

三、自动阈值管理功能666

四、频率适应功能671

五、自动睡眠反应或睡眠频率功能671

六、AV间期滞后搜索功能673

七、心室起搏管理功能676

八、噪声反转功能677

九、非竞争性心房起搏功能679

十、心室安全起搏功能679

十一、预防室性早搏诱发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的特殊功能679

十二、起搏器特殊功能的鉴别诊断682

第六节 与起搏器有关的心律失常684

一、竞争性心律失常684

二、起搏器诱发的心律失常684

第七节 起搏器综合征692

第八节 起搏器功能试验693

一、起搏器磁铁试验693

二、收音机听诊试验693

第九节 起搏心电图的分析方法693

一、常规分析方法693

二、具体分析方法694

第十节 起搏器心电图的正常变异695

第42章 少见的心电波及征697

一、Brugada波697

二、Dow(舒张期振荡波)699

三、Epsilon波700

四、Lambda波701

五、特发性J波702

六、交感性肺型P波703

七、喜马拉雅P波(巨型P波)703

八、圆顶尖角型P’波705

九、单心房激动P波705

十、逆行P-波706

十一、Pardee波707

十二、等位性Q波707

十三、隔性Q波708

十四、位置性Q波710

十五、特宽型QRS波710

十六、碎裂QRS波711

十七、室上嵴型QRS波714

十八、R波递增不良715

十九、钩形R波716

二十、胚胎性r波(线性r波)716

二十一、Niagara瀑布样T波717

二十二、圆顶尖角型T波720

二十三、Wolff波720

二十四、U波721

二十五、Cabrera征和Chapman征724

二十六、室性早搏的丑征724

二十七、双心室肥大的Katz-Wachtel征725

二十八、浅S征725

二十九、兔耳征726

第43章 心电现象728

第一节 文氏现象728

一、历史回顾728

二、文氏现象的发生机制728

三、文氏现象的常见类型728

四、心脏传导阻滞文氏现象的临床意义740

第二节 蝉联现象741

一、电生理机制741

二、常见的几种蝉联现象741

三、发生蝉联现象的基本条件和诱因742

四、蝉联现象的心电图表现742

五、蝉联现象的临床意义744

第三节 窦性心律左心房逆传现象744

一、心电图表现744

二、发生机制744

三、临床意义744

第四节 钩拢现象745

一、心电图表现746

二、发生机制746

第五节 裂隙现象747

一、电生理机制747

二、电生理特征及心电图表现748

三、临床意义749

第六节 钟氏现象752

一、房内相性差异传导752

二、房内非相性差异传导752

三、发生机制752

四、心电图诊断条件752

五、鉴别诊断752

六、临床意义752

第七节 拖带现象754

一、电生理特点及心电图表现754

二、发生机制754

三、确定拖带现象的体表心电图标准754

四、临床意义754

第八节 节律重整现象755

一、心电图上常见的节律重整现象755

二、心电图表现756

三、发生条件756

四、临床意义756

第九节 韦金斯基现象、Peeling现象756

一、韦金斯基现象的概念757

二、发生条件757

三、心电图表现757

四、电生理机制758

五、对韦金斯基现象或Peeling现象的再认识758

六、韦金斯基现象或Peeling现象的临床意义759

第十节 T波记忆现象与T波电张性调整759

一、心电图表现759

二、电生理机制759

三、临床意义759

第十一节 长-短周期现象761

一、心电图表现761

二、发生机制761

三、临床意义762

四、预防762

第十二节 心脏电交替现象762

一、P波电交替762

二、P-R电交替763

三、QRS波电交替763

四、ST段电交替764

五、T波电交替765

六、U波电交替767

七、Q-T间期电交替767

八、全心电交替767

第十三节 1:2房室传导现象768

一、电生理及心电图常见的1:2房室传导现象768

二、发生机制768

三、临床意义769

第十四节 折返现象769

一、折返必备的3个条件769

二、折返维持的条件770

三、折返的诱发因素770

四、折返的分类770

五、折返常见部位和形式771

六、其他折返形式和机制771

七、心肌缺血时的折返772

八、折返周期772

九、折返的可激动间隙772

十、折返的终止773

十一、折返的临床意义773

第十五节 超常传导现象773

一、心电图表现773

二、发生机制774

三、临床意义774

第十六节 伪超常期传导现象775

一、主要表现形式775

二、临床意义776

第十七节 隐匿性传导776

一、发生机制777

二、心电图表现777

三、常见的隐匿性传导777

四、临床意义778

第十八节 差异性传导779

一、差异性传导的分类779

二、发生机制779

三、心电图表现780

四、鉴别诊断781

五、临床意义781

第十九节 不应期782

一、不应期的分类782

二、易损期与超常期782

三、不应期的影响因素782

四、不应期与传导的关系782

五、不应期与心律失常783

第二十节 3相阻滞和4相阻滞783

一、3相阻滞783

二、4相阻滞784

三、位相性阻滞的发生机制784

第二十一节 传出阻滞785

一、传出阻滞的分类785

二、传出阻滞发生机制786

第二十二节 窦性心率振荡786

一、发生机制787

二、检测方法787

三、检测指标787

四、基础心率对TO、TS的影响788

五、窦性心率振荡检测的临床应用788

第二十三节 心房麻痹788

一、心房麻痹诊断标准788

二、心电图和电生理特点789

三、临床分型与病因789

四、心房麻痹的临床表现和预后789

第二十四节 心肌顿抑与心肌冬眠789

一、心肌顿抑789

二、心肌冬眠789

第二十五节 其他心电现象790

一、阿斯曼现象790

二、连缀现象791

三、Q波T波分离现象791

四、短-长-短周期现象791

五、多层阻滞现象792

六、等频现象793

七、胸壁撞击现象793

八、临界相传导现象794

九、加热和冷却现象794

十、并行心律的逆配对现象794

十一、超速抑制现象795

十二、手风琴样效应796

十三、房颤样传导796

十四、二联律法则797

十五、Bix法则798

十六、缺血心电图拇指法则798

十七、右3左1法则800

十八、Coumel定律801

十九、Morris指数801

二十、草堆原理802

第44章 与心电图有关的综合征804

第一节 与T波有关的综合征804

一、Tv1>Tv6综合征804

二、TⅢ>TⅠ综合征804

三、两点半综合征804

四、单纯性T波倒置综合征806

五、孤立性T波倒置综合征807

六、Wellens综合征807

第二节 与Q波有关的综合征809

一、户山-铃木综合征809

二、冠状动脉发育不良综合征810

三、肌营养不良综合征810

四、肌强直性营养不良综合征810

五、淀粉样变性综合征811

六、Friedrich共济失调综合征811

七、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812

第三节 与QRS波有关的综合征812

一、SⅠSⅡSⅢ综合征812

二、窄高QRS波综合征813

三、恶病质心脏综合征815

四、巨型R波心电图综合征816

第四节 与P-R间期有关的综合征816

一、P-R间期过度延长综合征816

二、短P-R间期(正常QRS波)综合征816

第五节 与Q-T间期有关的综合征818

一、长Q-T间期综合征818

二、短Q-T间期综合征821

三、继发性短Q-T间期综合征824

第六节 与ST段有关的综合征825

Reynold综合征825

第七节 与心律失常有关的综合征825

一、RonT综合征825

二、P-on-T综合征825

三、R-on-P综合征825

四、心动过速后综合征826

五、快-慢综合征826

六、慢-快综合征828

七、Andersen-Tawil综合征828

八、J波综合征828

九、Brugada综合征830

十、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835

十一、病态窦房结综合征835

第八节 与冠心病有关的综合征839

一、心肌振荡综合征839

二、心肌梗死前综合征839

三、心肌梗死后综合征839

四、肩-手综合征839

五、心脏X综合征840

六、心脏摇摆综合征840

七、前胸壁综合征841

八、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841

第九节 与脏器有关的综合征844

一、脑-心综合征844

二、肝-心综合征844

三、胆-心综合征844

四、胃-心综合征845

五、胰-心综合征845

六、MC Ginn-White综合征845

第十节 与神经反射有关的综合征845

一、颈-心综合征845

二、颈动脉窦综合征846

三、心神经官能综合征846

四、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综合征847

五、迷走神经性心律失常综合征847

六、更年期综合征848

七、运动员心脏综合征848

八、β受体反应亢进综合征849

第十一节 与形态学有关的综合征850

一、悬垂心综合征850

二、小心脏综合征850

三、弯刀综合征850

第十二节 与心血管畸形有关的综合征850

一、艾森门格综合征850

二、房间隔缺损-房室传导延长综合征851

三、左冠状动脉起始异常综合征851

四、埃勃斯坦综合征(三尖瓣下移综合征)852

五、心脏肌桥综合征853

第十三节 与起搏器有关的综合征854

起搏器综合征(房室不同步收缩综合征)854

第十四节 其他系统疾病累及心脏的综合征854

一、库欣综合征854

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综合征855

三、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综合征855

四、心肌纤维化综合征855

五、眼肌麻痹伴房室传导阻滞的Kearns-Sayre综合征855

第十五节 心源性猝死综合征856

一、急性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阿-斯综合征)856

二、电-机械分离综合征856

第十六节 与心包疾病有关的综合征857

一、急性非特异性良性心包炎综合征857

二、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857

三、左心室心尖球囊综合征857

第45章 心电向量图860

第一节 心电向量概念860

一、心电向量的第一次与第二次投影860

二、心电向量环的产生860

三、心电向量图的导联系统861

四、心电向量图的分析方法861

五、心电向量图的生理变异863

第二节 正常成人心电向量图864

一、P环864

二、QRS环864

三、T环865

四、QRS环与T环方位关系865

五、ST向量865

第三节 心房肥大心电向量图866

一、左心房肥大心电向量图866

二、右心房肥大心电向量图866

三、双侧心房肥大心电向量图866

第四节 心室肥大心电向量图870

一、左心室肥大心电向量图870

二、右心室肥大心电向量图872

三、双侧心室肥大心电向量图874

第五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及肺气肿心电向量图877

一、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电向量图877

二、肺气肿心电向量图879

第六节 心肌梗死心电向量图882

一、前间壁心肌梗死882

二、局限前壁(心尖部)心肌梗死和前壁心肌梗死882

三、广泛前壁心肌梗死885

四、前侧壁心肌梗死885

五、高侧壁心肌梗死885

六、下壁心肌梗死889

七、下侧壁心肌梗死889

八、正后壁心肌梗死889

九、侧后壁心肌梗死895

第七节 心肌缺血和心肌损伤心电向量图895

一、损伤性和缺血性ST向量改变895

二、T向量改变895

三、诊断心肌缺血心电向量图的参考标准896

第八节 预激综合征心电向量图897

一、预激综合征心电向量图变化897

二、预激综合征向量诊断标准897

三、预激综合征合并束支阻滞的心电向量图897

四、预激综合征合并心肌梗死的心电向量图898

第九节 束支阻滞心电向量图900

一、右束支阻滞心电向量图900

二、左束支阻滞心电向量图905

三、左前分支阻滞心电向量图908

四、左后分支阻滞心电向量图908

五、左间隔支阻滞心电向量图910

六、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前分支阻滞心电向量图912

第十节 心脏起搏心电向量图912

一、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心电向量图912

二、双腔起搏心电向量图912

第46章 心电图解析欣赏915

参考文献934

附录936

附录A 额面心电轴测定表936

附录B 不同心率Q-T间期正常值范围937

附录C 小格数、R-R间期与心率对照表938

附录D 心动周期、心率与QT间期正常最高值对照表939

附录E 正常P-R间期的最高限度表939

附录F 不同年龄组儿童P、QRS、T波的平均电轴939

索引94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