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台湾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当代台湾史
  • 徐义君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 ISBN:7800923150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194页
  • 文件大小:3MB
  • 文件页数:20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台湾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1

一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2

(一)中国政权经营台湾2

(二)台湾正式划入中国版图2

(三)汉人大量移台,和当地居民共同开发台湾3

(四)海峡两岸人民共同反抗外来侵略,维护祖国统一4

二 国际法的依据6

三 当代中国海峡两岸人民强烈要求实现祖国的统一8

一 国民党迁台后的危局10

(一)国民党败退台湾10

第二章 国民党在台湾统治的确立10

(二)“风雨飘摇中的一叶扁舟”11

二 稳住阵脚12

(一)颁布《戒严令》12

(二)争取美国援助13

三 国民党第一次政治改造14

(一)国民党“中央”党政权力的强化14

(二)改造、重建国民党15

四 稳定和恢复经济19

(一)恢复和发展工业19

(二)抑制通货膨胀19

(三)稳定外汇市场20

一 土地改革方针的制定21

(一)土地改革的必要性21

第三章 第一次土地改革21

(二)土地改革的可能性23

二 土地改革三部曲23

三 土改政策实施后所产生的社会效益27

四 推进企业私有化30

五 土地改革存在的问题31

一 蒋介石独裁的历史背景32

(一)官僚资本仍然垄断着台湾的经济命脉32

第四章 蒋介石的独裁统治32

(二)封建主义生产方式的残余长期存在33

(三)继续充当美国的附庸33

二 独裁统治的确立与实施34

(一)独裁体制的形成34

(二)除掉经国的“政敌”35

(三)镇压岛内民主运动和党外势力38

(四)镇压“五·二四”反美群众斗争40

第五章 台湾经济的迅速发展43

一 经济的起飞与成就43

(一)经济的起步43

(二)经济的起飞45

(三)台湾经济出现的新变化47

(一)特殊的历史条件48

二 台湾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48

(二)有利的国际条件49

(三)主观条件51

三 台湾经济存在的问题51

(一)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51

(二)国民经济结构的畸形性52

(三)“浮萍式”、“浅碟式”经济的脆弱性53

(四)环保污染严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53

(五)国民收入分配不公平54

(一)岛外风云骤变55

第六章 蒋经国接班与国民党第二次政治改造55

一 国民党再度面临内外困境55

(二)保钓运动和党外运动57

二 国民党对政治革新的酝酿和权力交替60

(一)对政治革新的酝酿60

(二)蒋经国全面接班61

三 第二次政治改造62

(一)党务革新62

(二)行政革新62

(三)“本土化”政策全面推行63

(四)使大量年龄较轻的专业技术人才进入权力核心63

四 对国民党第二次政治改造的评价64

第七章 第二次土地改革66

一 第二次土地改革的背景66

(一)小农经济成为农业发展的障碍66

(二)农业经济先导身份的退化67

二 土改的目标与措施69

(一)目标69

(二)过程与措施69

(三)特点和性质72

三 土改的成效与不足72

(一)成效73

(二)尚存的问题74

第八章 经济体制的又一次调整与产业升级76

一 产业升级的原因与条件76

(一)产业升级的外部因素76

(二)岛内困境78

(三)产业升级的条件79

二 产业升级的过程和措施80

(一)第二次进口替代阶段的到来80

(二)主要措施80

三 对产业升级的评价84

(一)产业升级已取得初步成效84

(二)产业升级步履维艰85

一 历史背景87

第九章 《戒严令》的解除与“宪政改革”87

(一)岛内民主声浪高涨88

(二)美国政府以西方政治模式对台湾施加影响89

二 第三次政治改造与《戒严令》的解除90

(一)国民党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召开90

(二)革新方案的制定91

(三)宣布解严91

三 《戒严令》解除后的台湾政治92

(一)“宪政改革”的实行93

(二)“宪政改革”的后果95

(三)资本主义议会民主制初见端倪97

第十章 台湾的第三次经济调整及其前景99

一 台湾第三次经济调整的背景99

(一)产业结构升级缓慢99

(二)国际竞争力削弱100

(三)科研开发能力薄弱101

(四)外贸结构失衡,国际压力增大101

(五)外汇储备剧增,汇率节节攀升102

二 台湾第三次经济调整的内容与措施103

(一)内容103

(二)措施104

三 台湾第三次经济调整的前景展望106

第十一章 “台独”问题109

一 “台独”的由来及其发展110

(一)以日本为基地110

(二)以美国为大本营110

(三)“台独”渗入岛内111

(四)具有分离主义意识的民进党势力逐步增强112

二 “台独”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113

(一)“台独”的基本特征113

(二)“台独”形成和发展的原因115

三 决不能低估“台独”的严重危害117

(一)“台独”是祖国和平统一的主要障碍117

(二)“台独”是台湾社会的动乱之源118

(三)“台独”为国际反华势力张目119

第十二章 严重的社会问题120

一 少年犯罪120

二 经济犯罪122

三 色情泛滥125

四 黑社会问题127

第十三章 台湾当局的“务实外交”133

一 “务实外交”的出台133

二 “务实外交”的民族分裂主义特征136

三 对“务实外交”的前瞻141

一 国民党大陆政策的演变143

(一)蒋介石时期的大陆政策143

第十四章 台湾当局的大陆政策143

(二)蒋经国时期的大陆政策144

(三)李登辉时期的大陆政策145

二 现阶段大陆政策形成的原因148

第十五章 台湾的教育151

一 台湾当局的教育方针151

(一)三民主义的教育方针151

(二)台湾校园中的训育制度152

二 台湾的教育体制153

(一)九年国民义务教育制的实施153

(二)高中、技术职业教育154

(三)师范教育156

(四)成人社会教育156

三 台湾的高等教育157

(一)台湾高等教育发展迅速157

(二)台湾高等学校中的一些制度和措施158

四 对台湾教育事业的评估159

(一)台湾教育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因素159

(二)台湾教育存在的问题160

第十六章 台湾的科学技术162

一 台湾科技发展的历程162

(一)“长科会”时期162

(三)“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十年长程计划”时期163

(二)“国家科学发展计划”时期163

二 70年代以来台湾科技发展的成效165

(一)科研机构迅速增加,形成科研体系165

(二)完成了一批基础科学的研究项目166

(三)在应用科技研究领域取得重要成绩166

三 台湾科技发展的局限性169

第十七章 台湾的文化171

一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的文化政策171

(一)继续实施反共文化政策171

(二)鼓吹所谓“战斗文艺”172

(三)开展“国军新文艺运动”172

(一)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发起的背景173

二 中华文化复兴运动173

(二)中华文化复兴运动的发起174

(三)中华文化复兴运动的核心174

三 60年代后台湾文坛的演变175

(一)现代派文学成为台湾60年代文坛主流175

(二)乡土文学成为台湾70年代文坛主流176

(三)海峡两岸文学交流成为台湾80年代以来的文坛走向177

第十八章 “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唯一正确的方针180

一 “一国两制”方针的制定180

二 必须揭露和谴责李登辉大陆政策的分裂主义罪恶实质185

三 坚决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努力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191

后记19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