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多相场模拟技术在共晶凝固研究中的应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杨玉娟,严彪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502452704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125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135页
- 主题词:共晶生长-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多相场模拟技术在共晶凝固研究中的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绪论1
1.1 概述1
1.2 共晶凝固理论的研究进展2
1.2.1 经典共晶凝固理论的回顾2
1.2.2 现代共晶凝固理论的研究进展4
1.2.3 共晶形态的层-棒转变理论8
1.3 相场法研究进展10
1.3.1 相场模型11
1.3.2 相场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13
1.3.3 相场模型在凝固微观组织模拟中的应用14
1.4 多相场模型17
1.4.1 多相场模型的分类17
1.4.2 典型的多相场模型18
1.4.3 多相场模型的发展20
1.5 共晶凝固领域的发展现状及亟待解决的问题22
2 共晶凝固多相场模型及其数值求解24
2.1 共晶凝固尖锐界面模型24
2.2 共晶多相场模型27
2.2.1 相场方程28
2.2.2 溶质场方程29
2.3 参数的确定31
2.3.1 相场模型参数31
2.3.2 计算参数32
2.3.3 工艺参数33
2.4 数值求解及后处理方法33
2.4.1 初始条件33
2.4.2 边界条件33
2.4.3 方程的离散34
2.4.4 后处理35
2.5 程序流程38
3 层片共晶形态稳定性的二维基准性研究39
3.1 参数空间39
3.2 CBr4-C2Cl6合金的形貌选择40
3.2.1 亚共晶成分(η=0.2)42
3.2.2 共晶成分43
3.2.3 过共晶成分(η=0.5)43
3.2.4 与实验结果的对比44
3.3 模型合金的形貌选择46
3.3.1 亚共晶成分(η=0.4)47
3.3.2 共晶成分47
3.3.3 过共晶成分(η=0.6)48
3.4 层片共晶形态选择的机理分析49
3.4.1 层片共晶形态选择规律49
3.4.2 稳定性分析50
3.4.3 稳定性图51
4 CBr4-C2Cl6共晶合金的三维层片形态演化55
4.1 三维模拟的建立55
4.1.1 参数及初始条件55
4.1.2 温度边界条件的确定56
4.2 低厚度测试60
4.2.1 亚共晶合金(η=0.2)60
4.2.2 共晶合金62
4.2.3 过共晶合金(η=0.5)63
4.3 CBr4-C2Cl6合金三维形态演化64
4.3.1 亚共晶合金(η=0.2)64
4.3.2 共晶合金65
4.3.3 过共晶合金(η=0.5)67
5 CBr4-C2Cl6过共晶合金三维层片形态演化的厚度效应77
5.1 初始层片间距小于最小过冷度层片间距时的厚度效应77
5.1.1 形态演化77
5.1.2 溶质分布80
5.1.3 界面平均过冷度82
5.2 初始层片间距接近最小过冷度层片间距时的厚度效应84
5.3 初始层片间距大于最小过冷度层片间距时的厚度效应86
5.4 层片厚度效应机制88
6 不同抽拉速度下CBr4-C2Cl6共晶合金的三维形态选择90
6.1 恒速条件下的共晶生长91
6.1.1 不同抽拉速度下的形态选择91
6.1.2 形态选择图92
6.2 变速条件下的共晶生长93
6.3 抽拉速度对形态选择的影响机制98
6.3.1 基于最小过冷度原理的分析98
6.3.2 应用理论模型验证99
6.3.3 实验实例100
7 共晶形态的层-棒转变102
7.1 CBr4-C2Cl6共晶合金层-棒转变102
7.1.1 液相溶质扩散系数DL的影响102
7.1.2 初始成分的影响104
7.1.3 初始层片间距的影响105
7.2 模型合金层-棒转变106
7.2.1 不同初始成分的亚共晶形态演化106
7.2.2 形态选择图108
7.3 共晶形态层-棒转变机制109
7.4 实验结果110
参考文献112
附录120
附录A 二维离散120
附录B 三维离散122
热门推荐
- 3037573.html
- 407090.html
- 1346287.html
- 3170962.html
- 20169.html
- 204635.html
- 1945051.html
- 3574528.html
- 1061355.html
- 38400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575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345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698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895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89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629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742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7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844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77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