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氏文通》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马氏文通》研究
  • 宋绍年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6960X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23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337页
  • 主题词:汉语-语法-研究-古代;马氏文通-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氏文通》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 马建忠——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的先驱3

第一章 放眼世界的爱国思想家3

第二章 维护民族利益的外交家22

第三章 学贯中西的学者46

下编 《文通》——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之作62

第四章 《文通》的理论基础62

第五章 《文通》句读论研究68

5.1句读总论68

5.2词与次69

5.3读与顿74

5.4句80

5.5关于段落86

第六章 《文通》实字论研究(名字与代字)87

6.1 名字87

6.2代字89

6.2.1指名代字89

6.2.1.1指所语者89

6.2.1.2指前文者90

6.2.2指示代字91

6.2.2.1逐指代字91

6.2.2.2特指代字92

6.2.2.4互指代字93

6.2.3询问代字93

6.2.2.3约指代字93

6.2.4接读代字96

6.2.4.1“其”字96

6.2.4.2“所”字100

6.2.4.3“者”字103

6.2.4.4接读代字小结104

7.1.1静字总论107

7.1.2象静字107

7.1静字107

第七章 《文通》实字论研究(静字与状字)107

7.1.2.1作定语108

7.1.2.2否定形式109

7.1.2.3所用连字109

7.1.2.4象静字司词109

7.1.2.5作表词113

7.1.3滋静字114

7.2状字116

7.2.1状字总论116

7.2.3状字的位置119

7.2.2状字所修饰的成分119

7.2.4状字假借121

7.2.5状字的形式123

7.2.6状字的语义表达126

7.2.7固定组合作状语135

第八章 《文通》实字论研究(动字上)136

8.1动字总论136

8.2外动字138

8.2.1外动字与转词、止词139

8.2.1.1介字“于”引介的转词139

8.2.1.2介字“以”(包括‘用’和‘将’)引介的转词142

8.2.1.3介字“与”和“为”引介的转词144

8.2.1.4转词与止词的相互转化144

8.2.1.5“谓”“言”等的止词145

8.2.1.6止词的位置146

8.2.2外动字的受动用法148

8.2.2.1与主动用法同形149

8.2.2.2“于”字式149

8.2.2.3“见”字式151

8.2.2.4“为”字式152

8.2.2.5“为……所动”式154

8.2.2.6“被”字式155

8.2.2.7可/足/得/当+外动字156

第九章 《文通》实字论研究(动字中)158

9.1内动字158

9.1.1内动字与转词158

9.1.1.1转词记行之处159

9.1.1.2转词记行之效所归163

9.1.1.3转词记行之缘起164

9.1.1.4转词记行之所同发166

9.1.1.5名字作状语166

9.1.2内动字与止词166

9.2.1“有、无、在”169

9.2同动字169

9.2.2“似、类、如、若、齐、同”174

9.3助动字175

9.4无属动字179

9.5动字假借181

9.5.1假借名字为动字181

9.5.2假借代字为动字183

9.5.3假借静字为动字183

9.5.4假借状字为动字184

9.6动字辨音185

10.1坐动与散动188

第十章 《文通》实字论研究(动字下)188

10.1.1散动用如起词者190

10.1.2散动用如表词者191

10.1.3散动用如司词者192

10.1.4散动用如偏次者193

10.1.5散动后殿“者”字194

10.1.6散动用如止词者195

10.1.6.1助动字+散动195

10.1.6.2官感动字+散动195

10.1.6.3心理动字+散动196

10.1.6.4位移动字+散动199

10.2动字相连而不相承者200

第十一章 《文通》虚字论研究(介字)202

11.1介字总论202

11.2介字“之”205

11.2.1名字+之+名字205

11.2.2静字+之+名字206

11.2.3代字+之+名字206

11.2.4散动+之+名字207

11.2.5起词+之+坐动207

11.2.6止词+之+坐动210

11.3.1静字+于+司词211

11.3介字“于”211

11.3.2动字+于+司词212

11.3.3受动字+于+司词213

11.3.4于+司词+动字/静字213

11.3.5于+司词+有/无216

11.3.6起词+之+于+司词+动字217

11.3.7于+读219

11.4介字“以”220

11.4.1以+名字+动字220

11.4.3所+以+动字223

11.4.2以+顿+动字223

11.4.4动字+以+散动224

11.4.5助动字+以+动字226

11.4.6静字+以+静字226

11.5介字“与”227

11.5.1名字代字+与+名字代字227

11.5.2与+司词+坐动228

11.6介字“为”230

11.7介字“由”“用”“微”“自”232

12.1连字总论234

2.2提起连字234

第十二章 《文通》虚字论研究(连字上)234

12.2.1“夫”字235

12.2.2“今”字236

12.2.3“且”字237

12.2.4“盖”字238

12.3承接连字240

12.3.1“而”字240

12.3.1.1“而”字的分布241

12.3.1.2“而”字前后两项的语义关系248

12.3.2“则”字251

12.3.2.2继事之词252

12.3.2.1言效之词252

12.3.2.3直决之词253

12.3.3其他承接连字254

第十三章 《文通》虚字论研究(连字下)257

13.1转捩连字257

13.1.1“然、然而、然则、然后、然且、然故、然乃”257

13.1.2“乃”字259

13.1.3“第、但、独、特、惟”259

13.1.4“顾”字260

13.1.5转捩连字小结260

13.2推拓连字262

13.3连字小结266

第十四章 《文通》虚字论研究(助字与叹字上)272

14.1助字总论272

14.2传信助字“也”274

14.3传信助字“矣”281

14.4传信助字“焉”286

第十五章 《文通》虚字论研究(助字与叹字下)293

15.1传疑助字293

15.1.1“乎”字294

15.1.2“哉”字297

15.1.3“邪(耶)”字300

15.1.4“与(欤)”字301

15.1.5“诸”字和“夫”字302

15.2合助助字303

15.2.1传信+传信303

15.2.2传信+传疑306

15.2.3传疑+传疑307

15.3叹字307

结束语309

索引312

主要参考书目32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