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工作研究 再订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陈文哲,叶宏谟著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67
- 标注页数:459页
- 文件大小:5MB
- 文件页数:48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工作研究 再订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工作研究与经营管理活动1
第一章 工作研究序论1
表1.1 附加价值的计算方式3
表1.2 美日的工资与生产附加价值关系4
2 工作研究的意义5
3 工作研究的发展沿革7
4 工作研究的范畴14
图1.1 工作研究之范畴16
习题17
第二章 工作研究的实施19
5 工作研究的实施步骤19
6 工作研究之实施深度23
表2.1 工作研究技术实施深度之决定24
7 工作研究与经济性考虑26
表2.3 年操作成本包含设备折旧比较表27
表2.2 设备投资比较表27
8 工作研究与人的问题30
表2.4 i(1+i)n/(1+i)n-1表31
习题35
9 程序分析的意义37
第三章 程序分析—操作程序图、流程程序图、组作业程序图、线图37
10 程序分析为工作研究的起步38
图3.1 工作分析的各种技术39
11 程序分析之技术39
12 程序图为工厂改善之基本工具40
13 使用符号41
14 操作程序图之意义43
图3.2 操作程序图之构架44
15 操作程序图之构成44
图3.3 交叉表示法45
图3.4 弹簧组件装配流程图46
16 操作程序图之用途46
图3.5 操作程序(现行方法)47
17 流程程序图之意义48
18 流程程序图之构成49
图3.6 流程程序图例49
图3.7 流程程序图样式50
图3.8 流程程序图样式51
图3.9 材料流程程序图52
图3.10 工作范围简图53
19 流程程序图之分析及用途54
20 流程程序图检核表55
21 组作业程序图之意义58
22 组作业程序图之构成和分析59
图3.11 组作业程序分析图60
图3.12 组作业程序分析图61
23 线图62
图3.13 线图63
图3.14 线图64
图3.15 三度空间线图65
24 实例分析66
图3.16 实例分析67
图3.17 实例分析68
图3.18 实例分析69
图3.19 实例分析70
图3.20 汽车号牌工厂71
图3.21 漆喷、乾燥钢网输送带71
图3.22 牌板搬运专用木箱72
表3.1 汽车号牌制程分析总表73
图3.23 汽车号牌制程分析图74
图3.24 机械工场的制程流程图75
图3.25 喷漆工场的制程流程图76
习题77
26 人机程序图之意义81
25 作业分析的意义81
第四章 作业分析—人机程序图、多动作程序图、操作人程序图81
27 人机程序图之构成82
28 人机程序图之用途83
图4.1 人一机程序图84
29 人机程序图实例分析85
图4.2 人机程序图:铸件之精铣(原来方法)86
图4.3 人机程序图:铸件之精铣(改良方法)87
30 人机程序图检核表88
31 多动作程序图90
图4.4 转化器中接触剂之检验(原方法)91
图4.5 转化器中接触剂之检验(改良方法)92
32 操作人程序图之意义92
33 操作人程序图之构成93
图4.6 操作人程序图95
图4.7 操作人程序图96
34 操作人程序图之用途97
36 操作人程序图之检核表98
35 操作人程序图之实例分析98
图4.8 操作人程序图:玻璃管之切割99
图4.9 操作人程序图:玻璃管之切割100
37 闲余能量分析102
图4.10 一位工人操作五部机器进度图105
图4.11 工资与机器成本关系图106
38 工作的标准化106
图4.12 标准作业指导书107
图4.13 零件检验标准书108
习题109
40 动作分析之方法115
39 动作分析之意义115
第五章 动作分析115
41 动素116
图5.1 动素表117
42 动素之检讨126
43 动素之应用——动素程序图127
图5.2 动素程序图129
图5.3 动素程序图130
44 动素检核表131
45 动作经济之意义134
46 动作经济原则136
47 实例解析——手部动作(1-3)137
图5.4 手部之动作138
图5.5 工作位置图138
图5.6 螺帽及垫圈装配盛箱、工具及滑槽139
图5.7 木制来定器139
图5.8 堕送滑槽侧面图140
48 实例解析——动作级次(4)141
49 实例解析——动量之利用与曲线及节奏(5-8)143
图5.9 老法摺图145
图5.10 改良法摺图146
50 实例解析——物料及工具之定位(9-10)147
图5.11 水平面最大与正常动作面积148
图5.12 最大与正常动作范围全体面积149
图5.13 水形及垂直之最大与正常动作范围图150
图5.15 弧形排列法151
51 实例解析——利用重力堕送(11-12)151
图5.14 直线排列法151
图5.17 重力滑槽152
图5.16 堕入另件箱152
52 实例解析——适当照明与舒适姿势(14-16)153
53 实作解析——手工作之解除(17)154
图5.18 足踏式点焊装置155
54 实作解析——工具用途之合并(18)156
图5.19 双边同时操作钻孔夹具156
55 实作解析——工具应用之位置(20-22)157
图5.21 螺丝刀与扳手之配合157
图5.20 钳锤——能挟能敲157
图5.22 打字机字母键位置比较图158
56 动作经济原则之检讨159
表5.1 动作经济原则160
表5.2 两手同时使用表161
图5.23 正常与最大之工作范围(平面)163
图5.25 有效视野164
图5.24 正常与最大之工作范围(垂直面)164
57 工作改善166
习题168
第六章 影卡分析171
58 彰片分析之源始与意义171
59 细微动作研究之步骤172
60 细微动作研究之优点172
61 细微动作研究有关设备器材173
图6.2 微计时仪175
图6.1 摄影机175
图6.3 放映机176
62 拍制影片之程序176
图6.4 工作桌、补助镜面与摄影机之关系位置177
图6.5 8mm与16mm摄影机之视角177
图6.6 8mm影片之规格178
图6.7 8mm影片摄影与放映时之情形179
63 影片分析——对动图180
图6.8 镜头、快门开角度与影片之关系位置180
图6.9 对动图182
64 影片分析之应用183
图6.10 摄影速率分类184
66 微速度动作研究之优劣点184
65 微速度动作研究之意义184
图6.11 ELMO微速度自动控时仪186
67 微速度动作研究之适用范围187
68 拍摄微速度动作研究影片之方法188
69 时间研究导源191
第七章 时间研究概论191
70 时间研究的定义193
71 时间研究的目的194
72 时间研究的应用195
73 时间研究的阶次198
74 时间研究的技术199
习题200
第八章 密集抽样——马表时间研究201
75 密集抽样时间研究201
76 时间研究之设备201
图8.1 十进分计两针马表203
图8.2 十进时计两针马表203
图8.3 时间观测板205
图8.4 时间研究表207
图8.5 时间研究表209
77 时间研究之实施步骤211
78 获取资料212
79 划分并记述操作单元215
80 测时方法218
表8.1 时间研究表220
81 时值记录法221
82 摒弃异常值223
图8.6 管制界限225
83 决定观测次数226
图8.7 群体标准差与样本标准差之关系228
表8.2 d2值表232
表8.3 时间研究表233
图8.8 联线法235
84 评比235
85 赋予宽放236
86 标准时间之运算237
表8.4 D3,D4值表239
87 评比的定义243
第九章 评比243
图9.1 评比结果之分布244
88 正常速度245
图9.2 常态曲线246
89 评比之影响因素246
图9.3 学习曲线247
图9.4 学习曲线248
90 评比的实施248
91 评比之方法——平准化法249
表9.1 熟练系数252
图9.5 熟练与努力之关系253
表9.2 努力系数253
表9.3 工作环境系数254
表9.4 一致性系数255
92 速度评比259
93 客观评比260
表9.5 难度调整系数262
表9.6 重量难度调整系数263
表9.7 重量难度调整系数(续)264
94 合成评比265
表9.8 合成评比(例)266
95 评比训练267
图9.6 评比测验268
图9.7 评比训练269
96 宽放之意义271
第十章 宽放271
97 宽放研究方法272
98 宽放之型态273
99 动力操作之宽放时间277
100 宽放值之赋予278
101 各种作业型态的标准时间281
表10.1 温度与疲劳宽放率284
表10.2 噪音与疲劳宽放率284
表10.3 照明疲劳宽放率284
表10.4 CO2浓度之判定基准285
图10.1 紧张度图287
图10.2 Flicker值287
图10.3 工作时精力消耗情形288
表10.5 各种之动作与RMR之关系289
图10.4 新陈代谢率与疲劳宽放率之关系290
表10.6 操作宽放时间修正值291
102 机器干扰292
图10.5 人一机程序图293
表10.7 机器干扰率与作业员效率之比较293
表10.8 机器干扰率(J)表298
表10.9 工作者工作效率(H%)表299
图10.6 在巡视作业上的机器放置率图301
习题303
第十一章 分散抽样—工作抽查305
103 工作抽查之背景305
104 工作抽查之应用307
105 连续测时与随机测时308
图11.2 直接测时记录309
图11.1 连续时间分割309
106 工作抽查之实施步骤310
表11.1 工作抽查分类表311
表11.2 机械工作之分类312
表11.3 人员工作之分类312
表11.4 宽放之分类314
图11.3 机器与员工配置图315
表11.5 工作抽查表格316
表11.7 空闲时间细分317
表11.6 空闲时间分析317
表11.8 绝对误差基准表319
图11.4 工作抽查次数决定图(可靠界限95%)322
表11.9 需求精度与观测次数之关系(可靠界限95%)322
图11.5 工作抽查方法324
表11.10 机器生产率326
107 工作改善实例研究328
图11.6 分瓣作业场布置图(现状)328
表11.12 工作抽查之结果329
表11.11 工作抽查之结果329
图11.7 分瓣作业场布置图(改善案)330
图11.8 秤量及装填作业场布置图(现状)331
表11.13 对27个秤量工人作518次之观测结果表331
表11.14 对27个装填工人作518次之观测结果表332
图11.9 秤量及装填作业场布置图(改善後)333
表11.15 改善成果比较表333
表11.16 实施两次抽查所获得之结果表334
表11.17 平均停止率8.2%中之详细内容表335
表11.18 某月份之抽查结果表336
图11.10 停止率及?管制图338
表11.19 月别停止率表340
表11.21 检讨与对策341
表11.20 装配作业员的工作抽查统计表342
108 设定标准时间实例研究343
109 分散抽样与密集抽样之比较345
第十二章 合成法—预定动作时间标准355
110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之意义355
111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之类型357
112 方法时间测定(MTM)之历史358
113 MTM之基础359
114 MTM动作要素说明359
图12.1 伸手动作型态(Ⅰ)360
图12.2 伸手动作型态(Ⅱ)360
图12.3 伸手动作型态(Ⅲ)361
图12.5 伸手Ⅱ型361
图12.4 伸手Ⅰ型361
表12.1 伸手时间值之加算362
表12.2 型态Ⅱ及Ⅲ之R时间值计算式362
图12.6 伸手Ⅲ型362
图12.7 身体的补助动作364
表12.3 各种材料的动摩擦系数364
图12.8 GIC366
图12.9 对称性368
图12.10 眼睛之移动距离与垂直距离370
图12.11 FM动作371
图12.12 LM动作371
115 MTM之分析与记录374
表12.4 TMU374
表12.5 伸手——R(Reach)375
表12.6 搬运——M(Move)376
表12.7 旋转——T(Turn)及加压AP(Apply Pressure)377
表12.8 抓取——G(Grasp)377
表12.9 对准——P(Position)378
表12.10 放手——RL(Release)378
表12.11 卸拆——D(Disengage)378
表12.12 ET和EF379
表12.13 全身动作379
图12.13 同时动作380
116 MTM时间值之可靠性381
图12.14 冲钢片动作分析单382
117 工作因素之历史383
表12.14 旋摆运动383
表12.15 各种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之分析比较384
118 影响工作之变数385
119 工作因素应用在工作衡量387
120 工作因素之标准动作单元388
表12.16 身体部位与工作因素代号表389
表12.17 工作因素时值表390
表12.18 工作因素时值表(续)391
表12.19 握取工作因素表398
表12.20 握取工作因素表(续)399
表12.21 预对工作因素时值表401
表12.22 装配工作因素表402
表12.23 心智过程工作因素表(简化)404
121 预定动作时间法(PTS)之检讨404
表12.24 伸手——R(Reach)406
表12.25 移物——M(Move)407
表12.26 旋转及加压408
表12.27 全身动作408
表12.28 旋摆运动409
表12.29 浓缩MTM时值表411
表12.30 简易MTM时值表(已包含15%宽放)413
表12.31 MTM简易资料表(时间已含有宽放率15%)414
表12.32 MTM简易分析的同时动作表415
123 标准资料法的特性431
122 标准资料法概论431
第十三章 合成法—标准资料法431
124 标准资料法之实施432
表13.1 钻床作业时间研究资料434
表13.2 单元之性质区分435
图13.1 取材料436
表13.3 取材料436
图13.2 装置在治具上437
图13.3 栓紧在治具上438
图13.4 松开治具439
图13.5 共点图表Ⅰ放射型440
图13.6 共点图表Ⅱ上斜型441
图13.7 共点图表Ⅲ下斜型441
图13.8 钻孔作业441
图13.9 钻刀开始切削的长度443
图13.10 钻孔切削时间的计算图表443
表13.4 重量与装卸时间之关系444
表13.5 孔径孔深与加工时间之关系444
表13.6 多变数表445
表13.7 多变数表446
表13.8 多变数表447
第十四章 工作管理451
125 工作管理之意义451
126 管理项目之设定451
127 作业绩效分析与管制452
表14.1 各种管理指标例453
图14.1 工时的构造457
表14.2 某课的工时实绩457
表14.3 某课的实施效率报告459
热门推荐
- 1209087.html
- 3269095.html
- 1423735.html
- 1771962.html
- 646398.html
- 3121118.html
- 641960.html
- 133701.html
- 3142053.html
- 31443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580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003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888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680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103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224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745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550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194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98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