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要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饶银华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07334654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09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426页
- 主题词: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概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导论1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背景1
一、对近代中国基本国情进行科学分析和革命实践经验进行总结的成果2
二、对国际形势发展变化新趋势进行科学分析的成果3
三、对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进行总结的成果5
四、对新时期改革开放和建设实践经验进行总结的成果6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渊源8
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9
二、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10
三、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借鉴和发展11
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13
一、毛泽东思想13
二、邓小平理论14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6
四、科学发展观17
第四节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意义17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创造18
二、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19
三、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指导方针20
第五节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方法22
一、坚持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22
二、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22
三、坚持运用理论和发展理论相结合23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4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24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初步提出25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发展26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善27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28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28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30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33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34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36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37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37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39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化纲领40
第四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41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形成42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43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意义45
第五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48
一、统一战线48
二、武装斗争51
三、党的建设56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60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性60
一、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一个过渡时期61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条件64
三、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67
第二节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72
一、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72
二、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75
三、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8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86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过程86
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标志89
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意义91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94
第一节 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94
一、党的思想路线的明确提出94
二、党的思想路线的恢复和发展96
三、党的思想路线的进一步完善99
第二节 党的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101
一、实事求是101
二、解放思想104
三、与时俱进106
第三节 贯彻执行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109
一、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110
二、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实践112
三、根据实践的要求不断进行创新114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17
第一节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117
一、社会主义本质的提出118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120
三、社会主义本质提出的意义122
第二节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24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124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推进的125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主要内容127
一、必须集中力量发展经济127
二、发展是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128
三、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129
四、发展包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30
第四节 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131
一、改革发展稳定的相互关系131
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措施133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136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36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初步提出136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比较系统的阐述138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进一步发展14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143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43
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44
三、坚持改革开放146
四、把党的基本路线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14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纲领149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纲领的内涵149
二、坚持党的最高刚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150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经验152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成功的关键152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内容153
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力保障153
第五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154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154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160
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162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164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抉择164
一、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根据164
二、改革开放是应对国内外困难和挑战的重大举措166
三、改革开放带来的根本性变化168
第二节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170
一、改革开放的目的170
二、改革开放的性质171
三、改革开放的内容172
四、改革开放的原则174
第三节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176
一、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归根结底要靠改革开放176
二、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178
三、把“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改革开放得失成败的标准179
四、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179
五、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180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183
第一节 以人为本的理论依据183
一、以人为本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183
二、以人为本继承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184
三、以人为本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185
第二节 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187
一、发展为了人民187
二、发展依靠人民188
三、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190
第三节 以人为本的实现途径191
一、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191
二、把远大理想和现实目标结合起来193
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194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196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196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197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99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20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202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形式的发展历程203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同所有制形式存在的必然性204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形式的内容205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形式的完善207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208
一、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制度的必然性208
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制度的内容211
三、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制度的完善213
第四节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16
一、必须正确处理又好又快的关系216
二、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217
三、建立以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型国家218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19
五、统筹区域发展220
六、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221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222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222
一、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222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26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30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34
五、基层群众自治制度238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242
一、发展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地奋斗目标243
二、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44
三、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245
四、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46
第三节 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247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247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内容249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251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255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255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255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56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58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发展动力259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260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260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61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262
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264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265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265
二、牢牢把握当代中国文化前进的方向266
三、批判地继承和借鉴中外优秀文化成果267
四、高度重视哲学和社会科学建设268
五、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269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272
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272
一、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社会不断追求的一个共同理想272
二、实现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个奋斗目标275
三、实现社会和谐是应对国内外困难和挑战的重要举措277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279
一、和谐社会是民主法制的社会280
二、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281
三、和谐社会是诚信友爱的社会282
四、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283
五、和谐社会是安定有序的社会284
六、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285
第三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285
一、注重教育公平286
二、实施扩大就业287
三、完善收入分配制度288
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288
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289
六、完善社会管理290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防和军队建设291
第一节 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291
一、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思想的提出291
二、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思想的发展293
三、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思想的完善294
第二节 坚持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295
一、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296
二、国防建设应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297
三、促进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298
第三节 走中国特色质量建军的精兵之路300
一、加强科技强军战略300
二、军队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301
三、要把军事训练摆在重要位置302
四、进一步完善部队的体制编制303
第四节 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的历史使命304
一、以科学的军事理论为指导304
二、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305
三、坚持从严治军307
四、增强全民国防观念308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310
第一节 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310
一、统一战线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11
二、统一战线有利于实现国家统一312
三、统一战线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313
第二节 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的主要内容315
一、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315
二、农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依靠力量317
三、知识分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320
四、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322
五、加强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团结323
第三节 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途径325
一、正确处理政党之间的关系325
二、正确处理民族之间的关系326
三、正确处理宗教问题328
四、正确处理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329
五、加强和改善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331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统一332
第一节 国家统一基本原则的形成332
一、国家统一基本原则的理论思考333
二、国家统一基本原则的明确提出335
三、国家统一基本原则的继续完善336
第二节 国家统一基本原则的内容338
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决不动摇339
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340
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341
四、坚持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342
第三节 国家统一基本原则的实践344
一、全面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345
二、坚持严格按照基本法办事346
三、必须集中精力推动发展347
四、坚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348
第四节 国家统一基本原则的意义349
一、“一国两制”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349
二、“一国两制”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展351
三、“一国两制”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范例351
四、“一国两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352
第十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平外交政策354
第一节 科学地判断国际形势354
一、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355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359
三、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362
第二节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基本原则365
一、恪守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366
二、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367
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368
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370
五、发展党际关系以推动国家关系372
六、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374
第三节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主要内容376
一、要继续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376
二、要正确处理好与世界各大国的关系378
三、继续同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379
四、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380
第十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381
第一节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381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381
二、坚持党的领导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383
三、坚持党的领导是改革建设不断推进的根本保证386
第二节 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根本要求388
一、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的必要性388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391
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397
第三节 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的基本措施400
一、加强党的思想建设400
二、加强党的组织建设401
三、加强党的作风建设403
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405
五、加强党的制度建设406
后记409
热门推荐
- 478128.html
- 1095706.html
- 1352433.html
- 3411033.html
- 3258422.html
- 3811700.html
- 2179738.html
- 3396300.html
- 1364729.html
- 21107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231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406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264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595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181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798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253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037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082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77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