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城市规划与管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庆海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7112077389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10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324页
- 主题词:暂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城市规划与管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第一章 城市规划基本概念1
目录1
第一节 城市概念3
一、城市定义3
二、世界上最早的城市4
三、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城市4
四、中国近代史上城市的形成原因和分类8
五、城市建成区9
六、城市规划区10
七、城市化的含义10
八、城市分类10
九、世界各国对城市最小规模的界定11
第二节 城市规划及相关城市规划概念11
一、城市规划11
三、城市规模12
二、城市性质12
四、城市总体规划13
五、城市详细规划13
六、城市功能分区13
七、城市用地规划14
八、城市工业区规划15
九、城市道路交通规划15
十、区域规划16
十一、城镇体系规划16
十二、国土规划17
十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7
十四、江河流域规划18
十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18
十六、城市结构规划18
十八、小城镇规划19
十七、城市远景规划19
第二章 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21
第一节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23
一、人类劳动大分工和生产力水平提高导致城市的出现23
二、工业化和科技革命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23
三、经济能量的集聚与扩散和经济增长中心的转移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础24
第二节 不同历史阶段城市发展的划分和特点25
第三节 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26
一、世界城市发展回顾26
二、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29
三、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特点及预测30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走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34
五、城市现代化35
第四节 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38
一、城市规划的地位38
二、城市规划的作用39
第三章 现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41
第一节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产生与发展43
一、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产生43
二、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早期发展44
第二节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基本框架45
一、现代城市发展的理论45
二、现代城市空间理论47
三、现代城市规划方法论52
第三节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和主要成果52
第四章 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61
第一节 城市发展战略63
一、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建设发展战略的概念63
二、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建设发展战略研究背景63
三、城市建设发展战略与城市总体规划64
四、城市远景规划64
一、概念规划的涵义65
第二节 城市发展概念规划65
二、概念规划的发展过程66
三、国外概念规划67
四、国内概念规划68
五、概念规划与部分相关规划的关系70
六、概念规划内容72
第三节 城市性质和城市规模73
一、城市的性质和类型73
二、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76
第四节 城市空间形态与布局结构76
一、城市发展与空间形态的形成76
二、我国城市形态与布局特点79
第五节 城市总体布局81
一、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81
二、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83
三、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要求85
第六节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及城市功能的完善87
一、城市基础设施的定义和分类87
二、城市基础设施工程系统的构成与功能90
三、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96
四、城市基础设施的综合配置98
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功能的完善100
第七节 城市交通系统102
一、我国城市交通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102
二、北京宣言102
三、城市交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103
四、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体系105
五、城市道路系统107
六、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应注意的问题108
第八节 城市更新和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109
一、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109
二、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与目标110
三、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和体系111
四、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要素及其保护方式113
五、城市更新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115
第九节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绿地系统规划118
一、城市生态环境保护118
二、城市景观与绿地系统130
三、城市生态基础设施规划136
第十节 城市特色与形象塑造138
一、城市的景观资源139
二、加强城市设计,突出城市特色139
第五章 城市居住区规划143
第一节 居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145
第二节 居住区的组成、类型与规划结构146
一、居住区的组成146
二、居住区的规模148
三、居住区的类型149
四、居住区的规划结构150
第三节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158
一、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观念和设计要点158
二、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160
第四节 居住区规划设计实例162
第六章 城市中央商务区(CBD)规划169
第一节 CBD概念的演变171
第二节 CBD的开发条件和基本特征172
一、CBD的开发条件172
二、CBD的基本特征173
第三节 CBD的规模界定和规模构成173
一、CBD的规模界定173
二、CBD功能构成174
第四节 CBD物质设施构成及规模175
第五节 CBD的交通系统和结构模式175
二、CBD的交通政策176
一、CBD的交通特征176
三、CBD的结构模式177
第六节 国内外CBD的发展177
一、国外CBD的发展177
二、国内CBD的发展181
第七章 城市规划体系187
第一节 城市规划的法规体系189
一、国家法律体系的构成189
二、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构成189
三、国外的城市规划法规体系191
四、我国的城市规划法规体系192
第二节 城市规划的行政体系197
一、国外的城市规划行政体制197
二、我国的城市规划行政体系198
第三节 城市规划的运作体系199
一、城市规划编制体系199
二、城市规划实施体制200
第八章 城市开发与规划控制203
第一节 城市开发的动因和类型205
一、城市开发的动因205
二、城市开发的类型206
第二节 城市开发的经济特征206
一、城市开发的空间经济特征206
二、城市开发的时间经济特征208
第三节 城市开发的公共干预210
一、公共干预的必要性210
二、公共干预的方式214
三、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215
第四节 城市规划对城市开发的控制和引导215
一、规划的体系和作用215
二、规划控制和引导的方式216
三、规划控制和引导方式的应用218
第九章 现代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审批219
第一节 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221
一、统筹兼顾的原则221
二、合理利用和节约资源的原则221
三、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原则222
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222
五、调整产业结构和完善城市功能的原则223
六、引导和规范小城镇健康发展的原则223
七、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224
八、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的原则224
九、塑造特色城市形象的原则225
十、提高城市抗灾能力的原则225
第二节 城市规划编制的阶段划分225
第三节 城市规划编制应具备的基础资料226
第四节 城市规划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关系228
一、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任务和主要内容229
第五节 城市规划编制的任务和主要内容229
二、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编制的任务和主要内容230
三、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任务和主要内容230
四、分区规划编制的任务和主要内容232
五、详细规划编制的任务和主要内容232
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的任务、原则和主要内容233
第六节 城市规划的组织编制与审批234
一、城市规划的组织编制234
二、城市规划的审批234
第十章 城市规划的实施与管理237
第一节 城市规划的实施239
一、城市规划实施的意义和目的239
二、城市规划实施的特点239
三、城市规划实施的影响因素241
四、实施城市规划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242
一、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概念244
第二节 城市规划管理244
二、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原则245
三、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基本任务247
四、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基本制度248
五、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主要内容249
六、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基本属性255
第十一章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259
第一节 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与特征261
一、科学的发展观是今后城市规划的基本指导思想261
二、城市规划更加重视能源和生态环境问题261
三、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问题263
四、建设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区域竞争优势264
五、加速城市化和提升城市竞争力264
六、重视城市空间布局,推进城市一体化265
七、重视规划城市安全及应急体系建设266
八、实施文化产业战略,提升城市“软实力”267
第二节 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城市可持续发展268
一、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是新时期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必然选择269
二、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城市规划编制工作271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与科学的城市发展指标体系274
一、建立科学的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274
二、建立科学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274
第四节 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应着重解决的问题276
一、推进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统筹发展276
二、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77
三、推进城市综合体系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278
四、推进城市一体化战略,实现区域统筹发展280
五、推进城市形态创新,实现城市发展与城市开放统筹发展281
第五节 “十一五”时期城市规划研究实施中需要把握的若干问题283
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及对策思路283
三、中部城市的快速崛起284
二、东部城市的领先发展284
四、西部城市的发展战略285
五、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城市再造286
六、城市经济发展的资源约束和环境承载287
七、科教兴国战略与城市创新体系建设287
八、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发展循环经济287
九、产业竞争力与现代制造业288
十、加快发展现代城市服务业288
十一、文化立市及文化产业发展288
十二、以城市化推进郊区快速跟进289
十三、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289
十四、城市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289
十五、城市率先实现现代化290
十六、社区建设和社区自治290
十七、城市安全及综合减灾应急体系290
十八、加快县域经济发展291
第十二章 “十一五”城市规划总体思路与战略重点293
第一节 “十一五”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295
一、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对中国城市的影响295
二、国内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对城市的影响296
第二节 “十一五”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针、目标和战略选择297
一、协调发展是城市“十一五”乃至更长时期的总方针297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是城市发展的总目标299
三、“十一五”城市软实力竞争的三大核心战略300
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中优先推进社会事业发展302
第三节 “十一五”城市规划体制创新和城市规划功能再造303
一、新体制下规划的三大基本功能304
二、城市规划体制改革的方向305
三、城市规划功能的整合再造306
主要参考文献309
后记310
热门推荐
- 338245.html
- 2327169.html
- 1239866.html
- 721512.html
- 3798434.html
- 2104018.html
- 137134.html
- 1619238.html
- 2152108.html
- 13724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841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164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532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437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06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777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860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693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243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42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