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认知图景 理论构建及其运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卢英顺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学林出版社
- ISBN:9787548612124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186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195页
- 主题词:认知科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认知图景 理论构建及其运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上编 认知图景理论概述3
第一章 认知图景及与其相关的概念3
1.1 认知图景概念提出的背景及目的3
1.2 认知图景的内涵及种类5
1.3 认知图景的种类与词类之间的关系8
1.3.1 认知图景的种类与词类之间的关系8
1.3.2 认知要素在句法上的体现10
1.3.3 认知图景的种类对词类功能的影响12
1.4 认知图景与相关概念之比较14
1.4.1 认知图景和认知模式15
1.4.2 认知图景和框架15
1.4.3 认知图景和脚本16
1.4.4 认知图景和心理图像/图式16
1.4.5 认知图景和格式塔18
第二章 认知要素与认知图景的层次19
2.1 认知图景所激活的要素19
2.2 认知图景的层次21
2.2.1 范畴的层次性21
2.2.2 认知图景的层次22
2.2.3 影响认知图景层次的因素24
第三章 认知要素与凸显29
3.1 认知语言学文献中的“凸显”29
3.2 凸显的层次性31
3.2.1 第一次凸显31
3.2.2 第二次凸显37
3.2.3 两次凸显之间的关系38
3.3 要素凸显与句式38
3.3.1 认知要素的不同凸显可以形成不同的句式38
3.3.2 同义句式之间的关系41
第四章 认知要素、概念化与语义、句法成分43
4.1 认知要素与语义、句法成分43
4.2 概念化对句法、语义成分的影响44
4.2.1 对“概念化”的理解44
4.2.2 从跨语言比较看概念化对句法、语义成分的影响46
4.2.3 从共时平面看概念化对句法、语义成分的影响49
4.2.4 从历时角度看概念化对句法、语义成分的影响51
4.3 非经验性对句法、语义成分的影响52
4.3.1 学界对“非现实性”与“现实性”的理解52
4.3.2 “非经验性”与“非现实性”的同与异53
4.3.3 非经验性对句法、语义成分的影响54
第五章 认知图景之间的相互作用56
5.1 引言56
5.2 认知图景的同现与中心认知图景57
5.3 认知图景之间的相互作用58
5.3.1 不同认知图景之间的相容性58
5.3.2 非中心认知图景对句法、语义成分的影响60
5.4 动补结构62
5.5 构式认知图景65
5.5.1 存在句65
5.5.2 惯用语67
第六章 认知图景的扩展70
6.1 引言70
6.2 隐喻与认知图景的扩展71
6.3 转喻与认知图景的扩展73
6.4 语法化与认知图景的扩展75
6.5 典型偏离与认知图景的扩展77
第七章 认知图景理论与相关理论之比较79
7.1 认知图景理论与词汇—功能语法79
7.1.1 词汇—功能语法概述79
7.1.2 认知图景理论与词汇—功能语法的异同80
7.2 认知图景理论与格语法82
7.2.1 格语法概述82
7.2.2 认知图景理论与格语法的异同88
7.3 认知图景理论与配价语法90
7.3.1 配价语法概述90
7.3.2 认知图景理论与配价语法的异同93
中编 认知图景理论运用99
第八章 从认知图景看“出”类趋向动词的句法和语义特点99
8.1 “动词+‘出’类趋向动词”的句法特点99
8.1.1 “动词+出”(简称“V出”)的情况99
8.1.2 “动词+出去”(简称“V出去”)的情况101
8.1.3 “动词+出来”(简称“V出来”)的情况102
8.2 “动词+‘出’类趋向动词”的语义特点102
8.2.1 “出/出去/出来”本身的语义特点及“V出/出来/出去”结构的语义特点103
8.2.2 “V出/出来/出去”结构所涉及的语义成分104
8.3 认知图景和“V出”等的句法和语义特点104
8.3.1 认知图景与“V出”等的空间位移用法105
8.3.2 “V出”等的引申用法105
8.4 对“V+‘出’类”句法、语义特点的进一步解释107
8.5 小结109
第九章 从认知图景看“回”类趋向动词的句法、语义特点110
9.1 “回”类趋向动词的句法特点110
9.1.1 “回”的句法特点110
9.1.2 “回来”的句法特点113
9.1.3 “回去”的句法特点115
9.2 “回”类趋向动词的语义特点116
9.2.1 “回”类趋向动词所表示的意义116
9.2.2 “回”类趋向动词所涉及的语义成分118
9.3 “回”类趋向动词的句法、语义特点与认知图景等的关系119
9.4 对其他相关问题的解释121
9.5 小结123
第十章 从认知图景看不及物动词带宾语问题124
10.1 引言124
10.2 对现有研究的一些反思125
10.3 从认知图景看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127
10.3.1 宾语与V整体的关系128
10.3.2 宾语与X或者Y的关系129
10.4 不及物动词所带宾语的种类130
10.5 从认知图景看二语习得方面的相关问题132
10.6 小结133
第十一章 从认知图景看词义演变134
11.1 “去”的意义演变及认知解释134
11.2 “头”的意义演变及其认知解释136
11.3 “舆”的意义演变及其认知解释140
11.4 “乳”的意义演变及其认知解释141
第十二章 从认知图景看汉语复合词的构成144
12.1 “容器”类复合词的构成及其认知解释144
12.2 “X的”类复合词及其认知解释148
12.3 “退X”和“X退”复合词的构词分析151
12.4 认知图景与“同实异名”现象研究155
第十三章 认知图景与对外汉语教学158
13.1 认知图景理论与汉语语汇教学158
13.2 认知图景理论与词语的语法教学160
13.3 认知图景理论与汉语的句式教学162
下编 认知图景理论总结与展望169
第十四章 认知图景理论总结与展望(代结束语)169
14.1 认知图景理论总结169
14.2 认知图景理论的普遍适用性170
14.3 认知图景可以用作不同语言对比时的参照坐标172
14.4 认知图景理论的预测作用174
参考文献180
后记185
热门推荐
- 2463588.html
- 2184215.html
- 2227118.html
- 2005943.html
- 3587779.html
- 122978.html
- 1811311.html
- 1448301.html
- 11819.html
- 31334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313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992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328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163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817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393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026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805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259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24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