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第2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第2版
  • 梁丰主编;庞文尧,杜丰,陈国宏等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8101950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65页
  • 文件大小:83MB
  • 文件页数:279页
  • 主题词:数据通信-高等学校-教材;计算机网络-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数据通信与数据通信系统模型1

1.2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2

1.2.1模拟通信系统与数字通信系统2

1.2.2数字通信系统的优点3

1.3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4

1.3.1数据通信的方式4

1.3.2数据通信网络5

1.3.3计算机网、电话网和电视网5

1.4数据通信网络的分类6

1.4.1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 LAN)6

1.4.2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6

1.4.3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6

1.4.4互联网(Internet)7

1.5实际网络案例8

第2章 数据通信接口与协议13

2.1接口13

2.1.1硬件接口13

2.1.2软件接口16

2.2协议与标准17

2.2.1协议及其三要素17

2.2.2标准与标准化组织19

2.3 OSI体系结构22

2.3.1协议族与协议分层结构22

2.3.2 OSI参考模型23

第3章 短距离串行通信:EIA 232与USB25

3.1数据通信的方式25

3.1.1串行与并行25

3.1.2单工、半双工与全双工26

3.2串行通信口:EIA 23226

3.2.1接口特性26

3.2.2传输媒介:双绞线27

3.2.3帧格式28

3.2.4异步传输与同步传输30

3.3 USB接口标准31

3.3.1接口特性31

3.3.2系统拓扑33

3.3.3数据传输方式33

第4章 局域网:IEEE 802.335

4.1概述35

4.1.1局域网的标准与参考模型35

4.1.2 MAC层的功能36

4.1.3局域网的拓扑结构37

4.2以太网:IEEE 802.338

4.2.1以太网的发展历史38

4.2.2网络接口和传输媒介38

4.2.3 MAC层协议:CSMA/CD41

4.2.4以太网的帧格式44

4.2.5 MAC地址45

4.3以太网技术和以太网交换46

4.3.1网卡46

4.3.2集线器47

4.3.3交换机48

4.4虚拟局域网(VLAN)52

第5章 无线局域网:IEEE 802.1154

5.1 WLAN概述54

5.1.1无线局域网的优点54

5.1.2 WLAN的标准55

5.2 WLAN的组网55

5.2.1有固定基础设施的WLAN55

5.2.2无固定基础设施的WLAN57

5.2.3 WLAN设备57

5.3 802.11中的物理层标准58

5.4 802.11的MAC层协议60

5.4.1 WLAN的特殊问题60

5.4.2 WLAN的MAC层协议61

5.4.3 802.11b的帧格式63

第6章 广域网66

6.1概述66

6.1.1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67

6.1.2多路复用技术67

6.2电路交换广域网69

6.2.1模拟拨号与调制解调器69

6.2.2 ISDN69

6.2.3 DDN70

6.3分组交换广域网71

6.3.1 X.2572

6.3.2帧中继72

6.3.3 ATM72

6.4传送网73

6.4.1传送网概述73

6.4.2 PDH:准同步传送网74

6.4.3 SONET/SDH:同步传送网74

6.5本地环路与因特网接入77

6.5.1数字用户线路(DSL)77

6.5.2 混合光纤电缆(HFC)79

6.5.3光纤到户(FTTH)80

第7章 因特网与TCP/IP模型81

7.1 Internet概述81

7.1.1 Internet的定义与组成81

7.1.2 Internet的自治系统82

7.1.3 Internet管理组织83

7.2 Internet的协议84

7.2.1 OSI与TCP/IP参考模型84

7.2.2五层体系结构86

7.3网络操作系统86

7.3.1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86

7.3.2 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87

7.3.3 Unix操作系统89

7.3.4 Linux操作系统91

第8章 网际互联:IP93

8.1 IP地址93

8.1.1 IP地址分类及其表示93

8.1.2 IP地址分配与子网划分95

8.1.3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96

8.1.4无类别域间路由(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CIDR)97

8.2 IP数据报99

8.2.1 IP数据报的格式99

8.2.2 IP数据报的分段和重组101

8.3 IP数据报的传送102

8.3.1 IP的数据传送服务102

8.3.2 IP数据报的转发104

8.3.3 IP与网络接口层106

8.3.4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ARP)106

8.4 ICMP108

8.4.1 ICMP的报文格式108

8.4.2 “ping”和“tracert”命令108

第9章IP路由的发现与路由器113

9.1 IP路由的发现113

9.1.1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114

9.1.2 IP路由协议RIP117

9.1.3 IP路由协议OSPF119

9.2路由器及其配置120

9.2.1路由器配置基础120

9.2.2静态路由的配置及调试126

9.2.3 RIP协议的配置与调试128

9.2.4 OSPF协议的配置130

第10章 传输层133

10.1传输层概述133

10.2传输层的地址:端口(port)134

10.3 UDP协议137

10.3.1 UDP数据报137

10.3.2 UDP校验和138

10.4 TCP协议138

10.4.1 TCP数据流与分段138

10.4.2 TCP的连接建立和拆除140

10.4.3 TCP可靠数据传输技术143

10.4.4 TCP流量控制144

第11章 应用层147

11.1客户/服务器模式147

11.2万维网HTTP协议148

11.2.1概述148

11.2.2 welb页面文档的表示149

11.2.3统一资源定位符URL149

11.2.4浏览器结构和功能150

11.2.5关于web浏览器中的缓存151

11.2.6在web页中嵌入图形图像151

11.3电子邮件应用协议152

11.3.1概述152

11.3.2电子邮件地址与邮件格式153

11.3.3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154

11.3.4邮件收取协议155

11.3.5多用途互联网邮件扩充MIME155

11.4文件传输协议FTP156

11.4.1概述156

11.4.2 FTP的工作方式156

11.4.3常用的FTP命令和应答格式157

11.4.4远程登录协议telnet157

11.5域名系统DNS159

11.5.1域名机制159

11.5.2域名解析160

第12章 企业网络设计164

12.1 Internet和Intranet概述164

12.2企业网络设计概要165

12.2.1网络需求分析165

12.2.2企业网络设计思路166

12.2.3一个典型企业网拓扑167

12.3企业网络与Internet的互联167

12.4企业Intranet网络设计168

12.5公网IP地址与私网IP地址169

12.5.1公网IP地址169

12.5.2私网IP地址169

12.5.3 NAT169

12.5.4 DHCP170

第13章 企业网络服务器配置171

13.1 Windows Server 2003简介171

13.2 Web服务器安装和配置171

13.2.1 IIS服务的安装172

13.2.2建立新网站174

13.2.3新建网站虚拟目录175

13.2.4 Web服务器属性的设置177

13.3 FTP服务器安装和配置179

13.3.1 FTP服务器的配置179

13.3.2新建FTP站点和虚拟目录181

13.4 DNS服务器的安装和配置181

13.4.1 DNS服务器的配置182

13.4.2创建域名184

13.5 DHCP服务器的安装和配置185

13.5.1 DHCP服务简介185

13.5.2 DHCP服务的配置187

第14章 网络管理190

14.1网络管理的概念190

14.1.1网络管理的功能190

14.1.2网络管理系统模型192

14.2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192

14.2.1管理信息库MIB193

14.2.2 SNMP操作195

14.2.3管理信息结构SMI195

14.3 SNMP网络管理系统196

14.3.1 Windows XP提供的SNMP服务网管代理程序的安装和配置196

14.3.2 Windows下的SNMP简易网络管理工具:snmputilg.exe198

14.3.3商用网络管理系统199

14.3.4网络管理系统的性能201

第15章 网络安全203

15.1网络安全概述203

15.1.1网络安全基本要素203

15.1.2网络安全威胁及其分类204

15.1.3黑客及其攻击类型204

15.2数据加密技术207

15.2.1数据加密算法207

15.2.2不可逆加密算法与信息摘要209

15.2.3数字签名技术210

15.2.4公共密钥基础结构PKI211

15.3网络安全技术211

15.3.1防火墙技术211

15.3.2用户识别和验证技术213

15.3.3访问控制技术213

15.3.4入侵检测技术213

15.3.5漏洞扫描技术214

15.3.6反病毒技术215

第16章 虚拟专用网(VPN)和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217

16.1 VPN217

16.1.1 VPN的概念217

16.1.2 VPN的功能218

16.2基于隧道协议的VPN219

16.2.1基于数据链路层隧道的VPN219

16.2.2基于网络层隧道的VPN222

16.2.3基于应用层隧道的VPN222

16.3 MPLS223

16.3.1 MPLS的工作原理223

16.3.2 MPLS应用225

16.3.3 MPLS VPN227

第17章IPv6基础228

17.1 IPv6的报文结构228

17.2 IPv6的地址230

17.2.1 IPv6的地址表示方式230

17.2.2 IPv6地址的类型231

17.2.3 IPv6地址自动配置和移动支持232

17.3 IPv6路由232

17.3.1 IPv6的路由类型232

17.3.2 IPv6路由协议233

17.3.3 ICMPv6协议与邻居发现机制233

17.4 IPv6安全机制234

17.5 IPv6的过渡机制235

第18章 多媒体数据通信与QoS技术237

18.1 IP语音237

18.1.1 IP电话的工作过程237

18.1.2 IP电话的技术分类238

18.1.3 IP电话基本网络协议239

18.2网络视频与流媒体239

18.2.1网络视频的特点239

18.2.2视频压缩技术240

18.2.3流媒体技术概述240

18.2.4流媒体的网络传输和控制协议242

18.3 QoS技术242

18.3.1业务等级协定(SLA)243

18.3.2 QoS技术细分243

18.3.3综合服务IntServ244

18.3.4区分业务DiffServ245

第19章 下一代网络:NGN247

19.1 NGN的概念及其参考模型247

19.1.1国内外NGN发展情况247

19.1.2 NGN的定义248

19.1.3 NGN的能力248

19.1.4 NGN的参考模型249

19.2 NGN的实施:网络融合与演进250

19.2.1三网现状250

19.2.2 NGN的三个发展阶段251

19.3 NGN的关键技术:软交换251

19.3.1 IP软交换的技术特点253

19.3.2软交换的主要协议253

19.4媒体网关254

19.4.1媒体网关的分类254

19.4.2媒体网关的主要功能254

第20章 移动数据通信技术256

20.1移动通信网与短信256

20.1.1移动通信网256

20.1.2短信息服务257

20.1.3 SMS的技术实现257

20.2 GPRS数据传输技术257

20.2.1 GPRS网络的基本体系结构258

20.2.2 GPRS的主要特点259

20.2.3 GPRS的具体应用259

20.2.4 GPRS存在的问题260

20.3 CDMA 1 x数据传输技术261

20.4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261

20.4.1 3G的框架结构和标准262

20.4.2 3G特色业务26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