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科学技术简明教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现代科学技术简明教程
  • 郝志功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13304·16
  • 出版时间:1986
  • 标注页数:413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43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科学技术简明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科学、技术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1

二、科学技术的社会职能7

三、党政干部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意义12

第一章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与趋势14

第一节 现代科学技术的知识体系14

一、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结构14

二、现代科学总体理论框架的新特征18

第二节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趋势20

一、知识增长的加速化20

二、科学发展的整体化22

三、科学发展的数学化25

四、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化26

五、科学、技术、生产发展的一体化29

第三节 交叉科学(智囊科学)的出现31

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三种信息流31

二、交叉科学的产生33

三、四化建设的“智囊科学”35

第二章 系统论38

第一节 系统与系统论38

一、系统的概念38

二、系统的分类39

三、系统论的产生及其思想渊源41

第二节 系统论的基本原则44

一、整体性原则45

二、相关性原则47

三、有序性原则49

四、动态性(历时性)原则50

第三节 系统论在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应用51

一、系统方法与现代思维51

二、系统与开放53

三、系统论与科学决策55

四、一般系统论丰富了唯物辩证法58

第三章 信息论61

第一节 信息时代与信息论61

一、社会与信息61

二、社会的信息膨胀63

三、信息论的产生和发展65

第二节 信息的概念68

一、信息概念的几种认识68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74

三、关于信息本质的争论75

第三节 信息论在社会领域的应用77

一、信息方法77

二、信息与社会实践78

三、社会组织与信息流通80

四、信息与管理81

第四章 控制论85

第一节 控制论的产生与发展85

一、控制论的概念85

二、控制论的产生87

三、控制论的发展88

第二节 控制论的基本原理90

一、控制论中的几个重要概念90

二、控制论的基本原理92

三、反馈控制的发展--前馈与退馈94

第三节 大系统与社会控制论95

一、大系统理论95

二、社会控制论简介98

三、科学的控制论化及其对哲学的影响102

四、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趋势105

第五章 城市科学109

第一节 城市科学的兴起110

一、工业革命与城市化110

二、城市科学的兴起与发展112

三、城市科学的对象、方法和意义115

第二节 城市的系统分析116

一、城市系统与环境116

二、城市系统的层次分析117

三、城市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18

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121

五、现代城市系统的特点125

第三节 城市系统管理125

一、城市系统的目标管理125

二、影响城市系统发展的因素126

三、城市管理的系统决策128

四、城市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130

第六章 农业科学133

第一节 农业的历史演化133

一、农业的特性133

二、农业的演化135

第二节 新兴的农业科学137

一、农业科学的体系结构137

二、现代农业科学的重大成就138

三、农业科学的发展动向145

第三节 农业现代化的道路147

一、什么是农业现代化147

二、国外农业现代化的道路148

三、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151

第七章 环境科学161

第一节 环境科学的崛起162

一、环境的概念162

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163

三、环境科学的崛起174

第二节 环境科学的理论基础175

一、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175

二、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178

三、生态系统的人工优化184

第三节 环境科学的基本内容186

一、环境调查186

二、环境监测187

三、环境控制188

第八章 行为科学197

第一节 行为科学概述197

一、行为科学的研究对象198

二、行为科学的由来与发展198

三、行为科学的研究方法200

四、研究行为科学的目的和意义200

第二节 个体行为201

一、个体行为的一般规律201

二、需要层次理论202

三、双因素理论203

四、期望理论204

五、公平理论205

六、挫折理论206

第三节 群体行为207

一、群体的概念与分类207

二、群体行为的一般规律208

三、群体冲突209

四、群体沟通210

第四节 领导行为211

一、领导的概念与功能211

二、领导特性理论212

三、领导行为理论213

四、领导机变理论216

第五节 组织行为219

一、组织发展219

二、组织发展的程序220

三、组织发展的具体内容及方法221

第九章 信息技术224

第一节 信息的接收--遥感技术224

一、遥感技术的由来和发展224

二、遥感的被动系统226

三、遥感的主动系统227

第二节 信息的传输--光纤通信229

一、光纤通信的由来229

二、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230

三、光纤通信的发展233

四、光纤通信的前景235

第三节 信息的处理--电子计算机236

一、电子计算机的由来与发展236

二、电子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37

三、电子计算机的应用242

四、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前景244

五、我国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回顾与展望247

第十章 能源技术250

第一节 能源开发与能源系统250

一、能源利用的简史250

二、历史上的能源技术革命252

三、能源的分类255

第二节 常规能源的现状与未来255

一、煤的开发利用256

二、石油的开发和利用257

三、水能的开发和利用257

四、常规能源的未来与发展259

第三节 新兴能源的开发利用260

一、核能的开发260

二、太阳能的利用264

三、生物能及其它能源270

四、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开发273

第十一章 材料技术278

第一节 材料的功绩与分类278

一、材料的功绩278

二、材料的分类280

第二节 传统材料280

一、金属材料280

二、无机非金属材料284

三、有机高分子材料287

第三节 新型材料291

一、新型材料的崛起291

二、几种主要的新型材料292

三、我国新型材料的现状299

四、材料的发展趋势300

第十二章 生物技术304

第一节 生物技术的兴起304

一、生物技术的概念304

二、分子遗传学与生物技术的兴起305

第二节 生物技术的基本内容312

一、基因工程312

二、细胞工程315

三、酶工程318

四、发酵工程321

第三节 生物技术发展的现状与未来323

一、发达国家高度重视生物技术323

二、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325

三、生物技术的明天330

第十三章 空间技术334

第一节 空间技术的孕育、兴起和发展334

一、空间技术的孕育和兴起334

二、空间技术的发展335

第二节 空间技术的基本知识338

一、三个宇宙速度338

二、人造天体的轨道341

三、人造天体的发射和回收343

第三节 人造天体的主要用途345

一、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345

二、在通讯技术上的应用349

三、在军事上的应用349

四、在科学研究上的应用351

第四节 我国的空间技术355

第五节 空间技术的展望359

一、太空城359

二、宇宙工业360

三、开发月球和小行星360

四、太阳能发电卫星361

第十四章 海洋开发363

第一节 海洋科学技术的兴起与发展363

一、海洋--具有战略意义的开发领域363

二、海洋科学366

三、海洋技术367

第二节 海洋开发的主要内容371

一、海洋水产资源开发371

二、海洋矿产资源开发374

三、海洋化学资源开发377

四、海洋动力资源开发378

五、海水淡化技术开发380

六、海洋空间资源开发381

七、海洋服务业开发382

第三节 我国海洋开发的现状和前景383

第十五章 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387

第一节 有利的机会,严重的挑战387

一、问题的提出387

二、西方学者关于新技术革命的议论388

三、新技术革命的背景与影响390

第二节 从世界看挑战396

一、美国的“高边疆”战略和“星球大战”计划396

二、日本的新科技战略和第五代电子计算机398

三、振兴欧洲的重大决策--“尤里卡”计划400

四、苏联及印度的动向402

第三节 抓住时机,迎接挑战403

一、认清国情404

二、重视科学技术,建立合理的科学技术体系405

三、坚持“三个面向”,大力发展教育407

四、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景409

后记41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