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学数字成像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医学数字成像技术
  • 胡军武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5226442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526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541页
  • 主题词:影象诊断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医学数字成像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二章 数字成像技术的基础4

第一节 计算机系统简介4

一、计算机的过去与未来4

二、计算机软件的发展演变5

三、计算机的应用7

四、计算机的组成8

五、计算机的层次结构14

六、医疗影像设备计算机15

一、采集数据系统的组成16

第二节 数据采集16

二、数据的采集原理17

三、A/D转换器和D/A转换器18

四、数字图像的表达要素19

第三节 图像显示20

一、观察数字图像的要点20

二、图像的显示方法21

第四节 图像存储23

一、硬盘存储23

二、软盘存储23

第五节 图像后处理24

五、磁盘阵列存储24

三、磁带存储24

四、光盘存储24

一、窗宽与窗位25

二、边缘增强26

三、对比度增强26

四、多平面重建27

五、最大强度投影27

六、表面重建29

七、仿真内窥镜29

第六节 图像质量29

一、噪声30

三、对比度31

二、信噪比31

四、分辨力33

五、伪影34

第三章 计算机X线摄影35

第一节 CR系统的组成与作用35

一、X线机35

二、成像板36

三、影像阅读处理器37

四、监视器37

五、存储装置37

二、IP的特征38

一、IP的工作原理38

第二节 CR的工作原理38

三、影像阅读处理器的工作原理41

第三节 CR图像的存储47

第四节 CR图像的后处理49

一、谐调处理50

二、空间频率处理50

三、减影处理52

第五节 CR的临床应用54

一、CR在头颈部的应用55

二、CR在胸部的应用60

三、CR在腹部的应用63

四、CR在四肢骨骼中的应用67

五、CR的其他应用75

第六节 CR图像的质量控制77

一、决定CR系统的响应性的因素78

二、CR系统的噪声对影像质量的影响78

三、能量减影的影像质量80

第四章 数字X线摄影82

第一节 DR系统的组成及结构82

一、DR成像链82

二、X线摄像管的工作原理91

一、影像增强管的工作原理91

第二节 DR的工作原理91

二、数字化链组成91

第三节 DR图像的显示、存储和后处理94

第四节 DR图像质量控制94

一、影像增强管的质量控制95

二、X线摄像机的质量控制96

三、曝光参数的选择97

第五节 DR的临床应用98

一、DR在血管造影中的应用98

二、DR在胸部的应用98

四、DR在消化系统中的应用99

三、DR在骨关节系统的应用99

第五章 直接数字摄影100

第一节 DDR系统组成和功能100

第二节 DDR的工作原理102

一、X线数字影像的探测方法102

二、平板探测器的工作原理104

三、X线转换方式105

四、平板探测器的性能106

五、平板探测器的主要特点108

第三节 DDR与DR、CR的区别109

一、成像原理110

二、图像质量110

五、系统兼容性111

三、曝光剂量111

四、工作效率111

第四节 DDR的临床应用112

一、计算机辅助定位112

二、断层扫描112

三、能量减影112

四、超低剂量透视显影112

第六章 计算机体层摄影113

第一节 CT的组成与功能114

一、扫描系统114

三、扫描控制系统120

二、检查床120

四、计算机系统121

五、操作控制系统122

六、各代CT机的特点122

第二节 CT的工作原理125

一、CT成像的基本原理125

二、CT图像重建原理127

三、CT图像和CT值129

第三节 CT图像的采集方法130

一、采集方式130

二、检查技术131

一、系统硬盘133

第四节 CT图像的存储133

二、磁带机134

三、磁光盘134

四、光盘134

五、软盘134

六、其他134

第五节 CT图像的后处理135

一、窗口技术135

二、兴趣区的测量和确定136

三、图像重建技术137

第六节 CT的临床应用138

一、颅脑CT扫描技术138

五、CT脑血流灌注成像138

四、CT血管造影重建138

二、眼部CT扫描技术142

三、耳部CT扫描技术144

四、鼻和鼻窦CT扫描技术145

五、面部CT扫描技术148

六、喉部CT扫描技术150

七、甲状腺CT扫描技术151

八、颈部CT扫描技术151

九、胸部CT扫描152

十、腹部CT扫描155

十一、盆腔CT扫描162

十二、脊柱CT扫描技术163

十三、介入性CT164

第七节 CT图像的质量控制165

一、空间分辨力165

二、密度分辨力165

三、时间分辨力166

四、噪声166

五、伪影166

第一节 MRI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68

一、主磁体系统168

第七章 磁共振成像168

二、梯度磁场系统170

三、射频系统170

四、计算机及数据处理系统172

五、辅助设备173

第二节 MRI的基本原理173

一、MRI的物理学基础173

二、磁共振影像形成的基本原理179

第三节 MRI的数据采集方法202

一、梯度磁场203

二、成像层面选择203

三、成像平面内的信号定位204

四、MR的二维采集成像205

五、MR的三维容积采集成像206

六、多层面采集成像207

七、K空间及其在MR信号采集中的应用208

第四节 MRI的临床应用214

一、MRI检查前准备及适应证和禁忌证214

二、中枢神经系统MRI成像技术215

三、胸部MRI成像技术235

四、腹部及盆腔MRI成像技术242

五、四肢关节MRI250

一、噪声及信噪比253

第五节 MRI的图像质量控制253

二、对比度255

三、空间分辨力255

四、伪影255

第八章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59

第一节 DSA系统的组成与功能259

一、X线系统259

二、计算机及控制系统261

第二节 DSA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减影方式262

一、DSA的工作原理262

二、DSA的减影方式263

三、造影的选择269

二、患者资料的输入269

一、术前准备269

第三节 图像采集269

四、曝光的控制270

五、高压注射器的选择271

六、蒙片的选择272

第四节 图像的处理及成像的方式272

一、图像的处理272

二、DSA的成像方式276

第五节 DSA的临床应用277

一、DSA的头颈部应用277

二、DSA在胸部的应用280

三、DSA在腹部的应用282

四、DSA在盆腔及四肢的应用285

第六节 DSA图像质量控制287

一、影响DSA图像质量的因素287

二、噪声及信噪比287

三、分辨力288

四、伪影289

五、质量保证体系290

六、DSA检查中的辐射剂量290

第一节 超声成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291

一、 超声控头291

第九章 超声成像291

二、超声发射器和接受器292

三、数字扫描转换器292

四、控制面板292

五、显示器293

六、图像存储器293

第二节 超声成像的工作原理293

一、B型超声成像法293

二、M型超声成像法294

三、频谱多普勒超声诊断法295

四、彩色多普勒血流速度成像法298

五、彩色多普勒能量图成像法300

六、多普勒组织成像、多普勒组织能量成像与彩色多普勒速度能量图301

七、三维超声成像法301

八、组织谐波成像和造影谐波成像303

九、其他超声成像法304

第三节 超声影像信号的采集方式304

一、普通超声探头采集图像304

二、腔内探头采集图像305

三、血管内探头采集图像305

四、超高频体素探头采集图像305

五、三维图像的采集与三维容积探头305

四、磁带录像记录306

三、多幅照相机记录306

一、照相记录306

二、图像打印记录306

第四节 超声影像的存储306

五、磁盘记录307

六、磁光盘记录307

七、硬盘记录器307

八、计算机采集记录307

第五节 超声影像的处理技术307

一、声学密度测定307

六、彩阶超声显示308

五、全景超声成像彩阶308

四、组织谐波和造影谐波成像技术308

三、多普勒组织成像308

二、彩色室壁运动技术308

第六节 超声影像的临床应用309

一、颅脑疾病的超声诊断309

二、心脏疾病的超声诊断310

三、腹部疾病的超声诊断326

四、妇产科疾病的超声诊断360

五、浅表器官疾病的超声诊断373

六、外周血管疾病的超声诊断381

七、介入超声385

八、三维超声成像387

第十章 核医学显像389

第一节 γ照相机成像390

一、γ照相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390

二、γ照相机--计算机系统393

三、图像的采集395

四、图像的处理397

五、图像的显示400

第二节 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401

一、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402

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PET)408

一、核医学成像的基本原理、种类和特点410

第三节 核医学显像的临床应用410

二、神经系统的应用412

三、内分泌系统的应用418

四、心血管系统的应用422

五、骨、关节系统的应用426

六、肿瘤与炎症429

七、消化系统的应用433

八、呼吸系统的应用438

九、泌尿系统的应用440

十、血液和淋巴系统的应用442

第四节 核医学影像的质量控制445

一、γ照相机的质量控制445

二、γ照相机的操作检查和注意事项451

三、SPECT的质量控制452

四、SPECT的衰减校正455

五、SPECT操作检查及注意事项456

第十一章 图像存储和传输系统457

第一节 PACS的组成457

一、PACS的主要组成部分458

二、PACS的分类458

三、简便小型的PACS网络结构460

四、中型PACS的网络结构461

第二节 PACS的工作原理462

二、PACS的工作模块463

一、PACS的工作原理463

第三节 PACS图像的采集464

一、胶片影像的采集464

二、视频信号的采集464

三、数字图像的采集464

第四节 PACS的图像存储和管理464

一、PACS的图像存储465

二、PACS的图像压缩468

三、PACS的数据库管理470

第五节 PACS的图像传输471

一、计算机网络基础471

二、PACS的网络结构472

三、医学数字影像传输474

第六节 PACS的图像显示和处理476

一、医学图像的查询、显示和诊断系统476

二、数字化的精度478

三、影像重现的几种方法478

第七节 PACS的临床应用480

一、PACS的优越性480

二、远程医学480

三、远程放射学481

四、RIS、HIS、PACS的关系482

五、电子病历系统482

第八节 我国目前的PACS状况485

第十二章 数字图像的打印设备487

第一节 激光打印机487

一、结构与功能487

二、 激光打印机的分类488

三、 激光打印机的特性489

四、 激光打印机的工作原理490

五、 激光打印机故障及排除490

第二节 干式热敏打印机491

一、结构与功能491

二、干式热敏打印机的分类492

三、干式热敏打印机的特能493

四、干式热敏打印机的工作原理494

第十三章 疾病诊断检查方法的选择496

第一节 神经系统疾病496

一、正常变异与发育异常496

二、炎症和感染497

三、肿瘤和肿瘤样病变497

四、结石和钙化499

五、出血和梗塞500

六、创伤和异物500

第二节 五官及颈面部系统疾病501

一、正常变异与发育异常501

二、炎症和感染501

三、肿瘤和肿瘤样病变502

四、结石和钙化503

五、创伤和异物504

第三节 呼吸系统疾病504

一、正常变异与发育异常504

二、炎症和感染504

三、肿瘤和肿瘤样病变505

四、结石和钙化506

五、出血和梗塞506

六、创伤和异物506

三、肿瘤和肿瘤样病变507

二、炎症和感染507

一、正常变异与发育异常507

第四节 循环系统疾病507

四、出血和梗塞508

第五节 消化系统疾病508

一、正常变异与发育异常508

二、炎症和感染509

三、肿瘤和肿瘤样病变510

四、结石和钙化512

第六节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513

一、正常变异与发育异常513

六、创伤和异物513

五、出血和梗塞513

二、炎症和感染514

三、肿瘤和肿瘤样病变515

四、结石和钙化516

五、创伤和异物517

第七节 肌骨系统疾病517

一、正常变异与发育异常517

二、炎症和感染517

三、肿瘤和肿瘤样病变518

四、结石和钙化519

五、出血和梗塞520

参考文献52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