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编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 第3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新编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 第3版
  • 袁济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184210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50页
  • 文件大小:140MB
  • 文件页数:362页
  • 主题词:中国文学-文学批评史-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编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先秦文学批评3

第一章 礼乐文明与先秦文论3

第一节 礼乐文明的形成3

第二节 礼乐文明与文学观念5

第二章 儒家文论9

第一节 孔子的文学思想9

第二节 孟子的文论15

第三节 荀子的文论20

第四节 《周易》与文论23

第三章 道家文论31

第一节 老子与文学批评31

第二节 庄子与文学批评36

第四章 墨家与法家的文艺观43

第一节 墨子的“非乐”观43

第二节 韩非的文艺观45

第五章 《吕氏春秋》与先秦文学批评的融会48

第一节 贵生重己的审美主体论48

第二节 论音乐的“和”与“适”49

第二编 两汉文学批评55

第六章 汉代儒家文论55

第一节 《乐记》的文艺观55

第二节 《毛诗序》的诗学观57

第三节 汉代辞赋理论61

第七章 汉代融会儒道的文论69

第一节 《淮南子》与文论69

第二节 司马迁的文论71

第三节 王充的文学批评75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83

第八章 文学批评的兴盛与风采83

第一节 人生活动与文学批评83

第二节 玄学精神与文学批评88

第三节 佛学与文学批评92

第九章 魏晋文论的自觉96

第一节 曹丕《典论·论文》与“文气说”96

第二节 嵇康的人生哲学与文艺批评99

第三节 陆机《文赋》与文论102

第四节 葛洪的文论107

第十章 刘勰与《文心雕龙》109

第一节 刘勰的精神世界与《文心雕龙》109

第二节 “原道”与“自然”合一的文学观112

第三节 文学理论的分层研究113

第十一章 钟嵘《诗品》的诗学观121

第一节 历史意识与诗歌批评121

第二节 “物感说”与“世情说”124

第三节 “三义说”与“滋味说”125

第四节 “自然英旨”的诗评标准126

第十二章 南朝文学观的多元交融128

第一节 挚虞与裴子野的文论128

第二节 梁代皇族萧氏兄弟与萧子显的文学观129

第三节 “文笔之辨”与“声律之辨”133

第十三章 北朝的文论139

第一节 颜之推的文论139

第二节 庾信的文论141

第四编 隋唐文学批评149

第十四章 隋代至盛唐的文学批评149

第一节 隋代文学批评概要149

第二节 初唐史学家的文学观150

第三节 陈子昂的兴寄论152

第四节 李白与杜甫的诗论153

第五节 《河岳英灵集》的兴象论155

第十五章 中晚唐诗学批评157

第一节 元结与元稹的诗论157

第二节 白居易的诗论159

第三节 皎然的诗论162

第四节 司空图的诗学165

第十六章 韩愈与柳宗元的古文理论169

第一节 韩愈的古文理论169

第二节 柳宗元的古文理论172

第五编 宋金元文学批评177

第十七章 北宋文学批评177

第一节 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理论177

第二节 苏轼的人生论与文学批评182

第三节 王安石的政教文论187

第四节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的诗论189

第十八章 南宋文学批评195

第一节 吕本中与张戒的诗论195

第二节 陆游与杨万里的诗论197

第三节 朱熹与理学家文论199

第四节 严羽《沧浪诗话》与诗学批评202

第十九章 两宋的词论207

第一节 宋代词论概貌207

第二节 两宋代表性词论210

第二十章 金元文学批评215

第一节 王若虚的文论216

第二节 元好问等人的诗学批评218

第三节 金元小说戏曲批评概要224

第六编 明清文学批评229

第二十一章 明代格调派与性灵派文论229

第一节 格调派文论229

第二节 李赞的文学批评232

第三节 公安派文论234

第二十二章 明代的戏曲与小说批评240

第一节 明代主要戏曲批评理论240

第二节 徐渭的曲论244

第三节 汤显祖的曲论247

第四节 王骥德的曲论250

第五节 明代小说批评253

第二十三章 王夫之与明末清初文论256

第一节 重倡诗教256

第二节 对“兴观群怨”的再释257

第三节 论情景相生261

第四节 明清之际的愤激文学观262

第二十四章 清代前期至中期的诗学264

第一节 王士禛的神韵说264

第二节 叶燮与《原诗》267

第三节 沈德潜的格调说270

第四节 袁枚的性灵说271

第五节 翁方纲的肌理说273

第二十五章 桐城派古文理论276

第一节 方苞的文论276

第二节 刘大櫆的文论278

第三节 姚鼐的文论279

第二十六章 清代的词论282

第一节 云间派词论282

第二节 阳羡派与浙西派词论285

第三节 常州派词论287

第二十七章 清代小说戏曲批评292

第一节 清代小说批评概况292

第二节 金圣叹的小说批评297

第三节 毛宗岗、张竹坡、蒲松龄等人的小说批评301

第四节 脂砚斋评点《红楼梦》304

第五节 李渔与清代戏曲批评308

第七编 近现代文学批评315

第二十八章 近现代文学批评的兴起315

第一节 晚清文学批评的嬗变315

第二节 从“诗界革命”到“文界革命”318

第二十九章 近现代文学批评的代表学说322

第一节 梁启超的“新民说”与文学批评322

第二节 王国维的人生观与境界论325

第三节 鲁迅的文学批评观332

第四节 林语堂的人生观与文学观338

主要参考文献347

第一版后记348

第二版后记349

第三版后记35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