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世界当代史:1945-2000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世界当代史:1945-2000
  • 王斯德,钱洪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24394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15页
  • 文件大小:142MB
  • 文件页数:428页
  • 主题词:世界史-1945~2000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世界当代史:1945-2000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章 两大阵营对立的战后世界6

第一节 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6

一、战后形势概述6

二、资本主义世界力量的消长8

西欧、日本经济军事实力下降8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9

三、社会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12

苏联成为世界军事政治强国12

欧亚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巩固13

第二节 美苏“冷战”16

一、美苏从盟友到对手16

战后初期美国的全球战略16

战后初期苏联外交战略17

最初的冲突与猜忌18

二、“冷战”的全面展开19

伊朗、希腊、土耳其问题19

美国“遏制战略”20

杜鲁门主义21

第三节 两大阵营的形成与对峙22

一、美国的全球性进攻态势22

马歇尔计划22

布鲁塞尔条约组织24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5

第四点计划27

美国《1951年共同安全法》29

美洲国家组织30

美国建立亚太地区军事体系32

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33

欧洲共产党与工人党情报局的建立33

“经互会”的建立34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缔结35

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35

三、“冷战”中的危机与战争36

“柏林危机”与德国的分裂36

朝鲜分裂与朝鲜战争38

第二章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41

第一节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历史背景42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军备竞赛的刺激42

国际经济的激烈竞争43

国家的宏观管理和协调创造的条件43

第二节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45

一、科学技术取得划时代的成就45

原子能的开发和利用45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46

空间技术的发展47

新型材料的开发和利用49

生物工程技术的诞生和应用50

二、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新特点52

多种学科相互渗透、科学日趋整体化52

科学技术日趋社会化53

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加速化一体化53

第三节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影响54

一、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的劳动方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54

二、引起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56

三、促使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57

第三章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恢复和发展60

第一节 美国60

一、美国经济的发展变化60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60

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和经济重心的西移61

混合联合型企业的兴起62

战后美国的经济危机63

二、联邦政府的社会经济政策64

杜鲁门的“公平施政纲领”与“就业法”64

艾森豪威尔的“中间道路”65

肯尼迪的“新边疆”66

约翰逊的“伟大社会”67

三、美国的政治状况68

大财团对国家政治干预的加强68

忠诚调查和麦卡锡主义69

工人运动70

黑人民权运动70

侵越战争及其社会影响71

第二节 西欧诸国72

一、英国72

工党政府的建立及其“福利国家”政策72

保守党再度执政及其国内政策74

三环外交75

二、法国76

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的建立76

经济复兴78

困扰法国的殖民战争79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79

三、联邦德国80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建立80

民主化改革81

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与经济的崛起82

四、意大利84

共和国成立和民主化改造84

“三党政治”下的意大利政局85

经济的恢复和发展85

第三节 日本86

一、美国单独占领日本86

二、战后初期的民主改革87

三、战后初期的工农运动90

四、旧金山体制的建立91

第四节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新现象93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93

二、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95

三、国际分工体系的新变化95

四、国际资本流向的变动96

五、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关系中相互依赖的加强97

第四章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改革的开始99

第一节 南斯拉夫率先迈出改革的步伐99

一、苏南冲突和情报局开除南共的决定99

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01

第二节 赫鲁晓夫揭开了苏联体制改革的序幕103

一、斯大林逝世前的苏联政治经济状况103

二、马林科夫的短暂执政和赫鲁晓夫执掌党政领导权109

三、赫鲁晓夫领导时期苏联政治经济的调整和改革113

四、赫鲁晓夫下台119

第三节 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及改革的开始121

一、历史背景121

二、波兹南事件和波兰哥穆尔卡的改革122

三、十月事件和匈牙利改革的开始126

四、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131

五、罗、保、民主德国、阿等国概况135

第五章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139

第一节 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概述139

兴起背景139

不同类型140

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道路140

第二节 战后初期的亚洲140

一、东南亚142

泰国142

缅甸142

菲律宾143

印度尼西亚143

越南144

马来亚144

二、南亚145

蒙巴顿方案和印、巴分立145

印度145

巴基斯坦146

三、西亚147

独立浪潮147

两种类型的现代化道路147

伊朗的摩萨台改革147

以色列国的建立与第一次中东战争148

第三节 战后初期的非洲150

一、战后初期的非洲殖民格局150

二、非洲诸国的独立运动152

三、埃及的现代化起步155

第四节 战后初期的拉丁美洲157

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157

美国对拉美的掠夺157

拉美人民的反美斗争158

二、民族解放政府的初步尝试159

危地马拉阿本斯政府改革159

玻利维亚人民起义和政府改革159

第五节 50—70年代的亚洲160

一、民族解放战争的持续发展160

越南160

老挝161

柬埔寨161

二、东南亚的现代化起步161

印度尼西亚162

菲律宾162

泰国163

东南亚国家联盟163

三、印度的内政和外交164

政治发展与问题164

经济发展与问题164

外交政策165

四、中东地区的政治变动166

伊拉克的七月革命166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立166

第三次中东战争166

阿拉伯国家联盟167

第六节 50—70年代的非洲167

一、独立浪潮与1960年“非洲年”167

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和第二次中东战争167

黄金海岸独立168

几内亚独立168

1960年“非洲年”及其后的独立运动169

二、独立后的现代化道路169

概述169

埃及的“阿拉伯社会主义”道路170

塞内加尔的“民主社会主义”道路171

刚果的“科学社会主义”道路171

科特迪瓦的“农业现代化”道路172

喀麦隆的“部族、地区与统一、平衡发展战略”172

三、泛非主义和非洲统一组织成立173

第七节 50—70年代的拉丁美洲173

一、古巴革命与加勒比地区诸国的独立174

古巴革命174

加勒比地区诸国独立174

二、各种类型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175

古巴卡斯特罗的苏联式社会主义175

圭亚那伯纳姆的合作社会主义175

智利阿连德的民主社会主义176

秘鲁贝拉斯科的军事社会主义176

委内瑞拉卡尔德拉的基督教社会主义176

三、其他类型的现代化道路177

巴西的威权政治与负债发展177

墨西哥的政治稳定与绿色革命178

第六章 世界战略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80

第一节 美国霸权的衰落,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180

一、美国经济霸权地位的动摇180

美国相对经济实力的下降180

美国国际收支逆差和美元危机181

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的瓦解182

二、欧洲共同体的建立和西欧一体化的发展182

战后欧洲联合的趋向182

欧洲共同体的建立183

西欧一体化的进展184

西欧一体化对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影响186

三、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187

四、美、欧、日关系的变化189

戴高乐的独立外交189

联邦德国的“新东方政策”191

英美特殊关系的结束192

日美经济竞争和日本反对美国控制的斗争193

第二节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分裂和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193

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分歧和论战193

国际共运内部分歧的由来193

《莫斯科宣言》194

中苏两党的公开大论战196

二、中苏关系的破裂和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199

第三节 第三世界力量的兴起和壮大200

一、第三世界的兴起200

亚非会议200

不结盟运动201

“七十七国集团”202

二、第三世界力量的壮大203

大国控制联合国状况的改变203

南南合作的发展204

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204

中国独立自主外交的新发展206

第四节 美苏争霸态势的演变210

一、美苏合作与争夺210

赫鲁晓夫谋求苏美合作210

肯尼迪时期的美苏关系212

二、美苏战略地位的变化215

尼克松主义215

美苏“缓和外交”217

苏联的全球战略攻势219

第七章 70年代以来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223

第一节 概述223

一、1974—1975年经济危机223

石油危机诱发的经济危机223

动荡的70年代224

“滞胀”——资本主义经济的新特点225

二、形形色色的解救危机的对策225

对凯恩斯需求理论的新批评225

供应学派和货币主义226

西方保守主义的政治潮流226

三、80年代末以来的经济发展新特点227

新的经济增长点:网络经济227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228

区域集团化229

四、80年代末以来的政治发展新特点229

新保守主义思潮229

“第三条道路”的兴起230

第二节 美国231

一、从尼克松到卡特231

尼克松的经济政策和“新联邦主义”231

水门事件——美国的“宪法危机”232

从福特到卡特233

二、从里根到布什234

所谓“里根经济学”234

美国经济的缓慢复苏235

布什入主白宫236

三、克林顿时代237

第三节 西欧239

一、英国239

保守党希思政府239

撒切尔主义239

撒切尔改革的成效240

梅杰上台241

布莱尔及工党政府241

二、法国242

蓬皮杜政府242

从德斯坦到密特朗政府243

密特朗的社会经济政策243

希拉克政府245

三、联邦德国245

勃兰特政府的成就和挫折245

联邦德国的经济稳定245

基督教民主联盟再度执政246

德国的统一246

施罗德时代247

四、意大利248

危机下的动荡248

危机年代248

“历史性和解”与意大利的稳定249

意大利政治与经济新发展249

第四节 日本251

一、70年代以来的日本经济251

二、70年代以来的日本政局252

三、日美同盟前提下的“多边自主外交”255

四、中日关系的新发展257

第八章 苏联、东欧国家的改革和剧变261

第一节 苏联的经济政治改革与解体261

一、勃列日涅夫执政和新经济体制改革261

政治体制的变化与改革262

经济战略的发展变化263

新经济体制改革264

农业方面的改革措施265

二、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领导时期的调整措施267

安德罗波夫时期的整顿和调整267

契尔年科的短暂执政268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的解体269

执政初期的决策和措施269

改革方针的确立270

政治体制的“根本改革”273

经济改革和经济危机280

“八一九”事件282

苏联的解体289

第二节 东欧国家的经济政治改革和剧变296

一、东欧国家改革的深入296

南斯拉夫296

匈牙利298

波兰300

捷、保、罗、东德、阿等国概况304

二、东欧剧变309

波兰309

匈牙利311

罗马尼亚312

捷克斯洛伐克314

民主德国316

保加利亚318

阿尔巴尼亚320

南斯拉夫322

第三节 剧变后的俄罗斯和东欧323

一、俄罗斯的复兴323

经济的震荡与复苏323

政治体制的重构325

俄罗斯与独联体328

车臣战争330

二、东欧诸国的演变331

经济的转轨331

政局的演变333

民族分离与冲突335

第九章 第三世界在斗争中发展339

第一节 概论:第三世界民族独立运动的深化339

第二节 亚洲340

一、中东地区的现代化道路及其问题340

产油国的现代化340

非产油国的现代化341

石油输出国组织342

第四次中东战争与埃以和平条约342

两伊战争与海湾战争343

巴勒斯坦建国与巴以和解的进展344

阿富汗建立共和制和抗苏民族战争344

二、东亚和东南亚的发展345

亚洲“四小龙”345

东盟经济的发展345

柬埔寨的抗越战争346

越南的革新开放346

三、80年代以来印度的政治经济发展347

政治格局的多元化及其问题347

经济改革348

第三节 非洲349

一、新一轮独立浪潮349

津巴布韦独立349

纳米比亚独立349

安哥拉内战结束349

南非种族隔离制的废除350

二、80年代以来非洲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与问题350

政治多元化和民主化浪潮350

经济困境与调整352

第四节 拉丁美洲353

一、民族独立运动的深入发展353

尼加拉瓜反独裁斗争353

巴拿马收复运河主权353

阿英马岛之战354

孔塔多拉集团及其“拉美主义”354

共同反对海洋霸权的斗争355

二、现代化道路的发展与调整355

概论355

古巴的社会主义改革357

智利的新自由主义改革357

委内瑞拉“民众主义”的重生358

第十章 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终结361

第一节 80年代美苏关系的重大转折361

一、里根政府的对苏战略361

从“卡特主义”到“里根主义”361

“星球大战”计划363

二、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外交364

“新思维”的提出364

苏联调整对外政策365

第二节 雅尔塔体制的瓦解369

一、东欧摆脱苏联控制369

东欧剧变后苏东关系逆转369

东欧与西方的新关系370

二、德国的统一与欧洲的重组371

德国统一引出的问题371

华约和经互会的解散373

《新欧洲巴黎宪章》374

第三节 向世界多极化新格局过渡375

一、大国关系的调整375

美国的全球新战略375

美、欧、日关系的再调整377

北约东扩与俄罗斯379

中国的和平发展382

二、区域性合作的发展384

欧盟384

东盟386

亚太经合组织387

北美自由贸易区388

三、联合国的改革390

联合国地位和作用的加强390

联合国面临的挑战391

联合国改革议程393

第四节 转型期的矛盾与冲突394

一、经济全球化与南北矛盾394

全球化的加速394

南北矛盾396

南北对话与合作398

二、地区性冲突399

非洲部族冲突399

艰难的巴以和平进程401

海湾危机与海湾战争403

科索沃战争405

三、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威胁407

核扩散407

民族分离主义408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410

恐怖主义412

后记41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