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路原理 第3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陈晓平,李长杰主编;傅海军,殷春芳参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594345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440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449页
- 主题词:电路理论-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电路原理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电路基本概念和电路定律1
1.1 电路和电路模型1
1.1.1 实际电路1
1.1.2 电路模型2
1.2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3
1.2.1 电流的参考方向3
1.2.2 电压的参考方向4
1.2.3 电压与电流的关联参考方向和非关联参考方向5
1.2.4 国际单位制(SI)中变量的单位5
1.3 电功率和能量6
1.3.1 电能6
1.3.2 功率6
1.4 电阻元件7
1.4.1 电阻和电导7
1.4.2 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8
1.4.3 电阻元件的开路和短路9
1.4.4 电阻元件的功率和电能9
1.5 电压源和电流源9
1.5.1 电压源10
1.5.2 电流源10
1.6 受控电源11
1.7 基尔霍夫定律13
1.7.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13
1.7.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15
1.8 运算放大器17
1.9 本章小结19
1.9.1 本章基本知识点19
1.9.2 本章重点与难点22
1.10 习题23
第2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28
2.1 简单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28
2.1.1 电路等效变换的概念28
2.1.2 电阻的串联29
2.1.3 电阻的并联29
2.1.4 电阻的混联31
2.2 电阻的星形联结和三角形联结的等效变换33
2.2.1 星形联结与三角形联结33
2.2.2 星形一三角形联结之间的等效变换34
2.3 电源的等效变换37
2.3.1 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37
2.3.2 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39
2.4 本章小结41
2.4.1 本章基本知识点41
2.4.2 本章重点与难点43
2.5 习题44
第3章 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48
3.1 电路的图48
3.1.1 电路的图的基本概念48
3.1.2 电路的图的有关名词49
3.2 KCL和KVL的独立方程数51
3.2.1 KCL的独立方程数51
3.2.2 KVL的独立方程数52
3.3 支路电流法54
3.3.1 支路法(2b法)54
3.3.2 支路电流法55
3.4 回路电流法58
3.4.1 网孔电流法58
3.4.2 回路电流法61
3.5 结点电压法65
3.6 含理想运算放大器电路的分析70
3.7 本章小结72
3.7.1 本章基本知识点72
3.7.2 本章重点与难点74
3.8 习题75
第4章 电路定理80
4.1 叠加定理和齐次定理80
4.1.1 叠加定理80
4.1.2 齐次定理84
4.2 替代定理85
4.3 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88
4.3.1 戴维宁定理88
4.3.2 诺顿定理95
4.4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97
4.4.1 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97
4.4.2 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计算98
4.4.3 传输效率101
4.5 特勒根定理102
4.6 互易定理104
4.7 对偶原理108
4.8 本章小结110
4.8.1 本章基本知识点110
4.8.2 本章重点与难点112
4.9 习题114
第5章 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120
5.1 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120
5.1.1 电容元件120
5.1.2 电感元件125
5.1.3 电容与电感的等效变换129
5.2 换路定律和初始值的确定131
5.2.1 换路定律131
5.2.2 初始值的确定132
5.3 一阶电路的动态响应133
5.3.1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134
5.3.2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140
5.3.3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145
5.4 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147
5.5 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152
5.5.1 阶跃函数152
5.5.2 阶跃响应153
5.6 一阶电路的冲激响应157
5.6.1 冲激函数157
5.6.2 冲激响应159
5.7 二阶电路的动态响应163
5.7.1 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163
5.7.2 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171
5.8 本章小结175
5.8.1 本章基本知识点175
5.8.2 本章重点与难点179
5.9 习题179
第6章 正弦稳态电路分析187
6.1 正弦量及其相量表示187
6.1.1 正弦量187
6.1.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190
6.2 电路定律及电路元件的相量形式197
6.2.1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197
6.2.2 电阻元件的相量模型197
6.2.3 电感元件的相量模型198
6.2.4 电容元件的相量模型199
6.3 复阻抗与复导纳202
6.3.1 复阻抗202
6.3.2 复导纳203
6.3.3 复阻抗与复导纳间的等效变换205
6.3.4 复阻抗(复导纳)的串、并联206
6.4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207
6.5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214
6.5.1 正弦稳态一端口电路的功率214
6.5.2 复功率220
6.5.3 功率因数的提高222
6.5.4 最大功率传输225
6.6 本章小结227
6.6.1 本章基本知识点227
6.6.2 本章重点与难点233
6.7 习题233
第7章 谐振电路240
7.1 串联谐振电路240
7.2 并联谐振电路251
7.2.1 简单RLC并联电路251
7.2.2 电感线圈与电容并联电路252
7.3 串并联谐振电路257
7.4 本章小结260
7.4.1 本章基本知识点260
7.4.2 本章重点与难点262
7.5 习题262
第8章 互感电路265
8.1 互感电路的基本概念265
8.1.1 互感现象265
8.1.2 耦合电感的伏安关系266
8.1.3 互感线圈的同名端及耦合电感的电路模型267
8.1.4 耦合因数269
8.2 互感电路的计算270
8.2.1 耦合电感的串联270
8.2.2 耦合电感的并联272
8.2.3 耦合电感的三端连接273
8.3 空心变压器274
8.3.1 空心变压器的电路模型及方程274
8.3.2 空心变压器的等效电路及引入阻抗275
8.4 理想变压器277
8.4.1 理想变压器的电路模型及方程277
8.4.2 理想变压器的阻抗变换作用278
8.5 本章小结280
8.5.1 本章基本知识点280
8.5.2 本章重点与难点283
8.6 习题284
第9章 三相电路288
9.1 三相电路的基本概念288
9.1.1 对称三相电源288
9.1.2 对称三相电路的连接方式290
9.1.3 线电压(电流)与相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292
9.2 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293
9.2.1 星形—星形系统293
9.2.2 星形—三角形系统295
9.2.3 三角形—星形系统296
9.2.4 三角形—三角形系统296
9.2.5 复杂的对称三相电路296
9.3 不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298
9.4 三相电路的功率及测量301
9.4.1 三相电路的功率301
9.4.2 三相电路的瞬时功率302
9.4.3 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303
9.5 本章小结306
9.5.1 本章基本知识点306
9.5.2 本章重点与难点310
9.6 习题310
第10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315
10.1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谐波分析315
10.1.1 非正弦周期信号315
10.1.2 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316
10.1.3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频谱319
10.1.4 傅里叶级数与波形对称性的关系319
10.2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有效值和平均值322
10.2.1 非正弦周期电流和电压的有效值322
10.2.2 非正弦周期电流和电压的平均值323
10.3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功率324
10.4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325
10.4.1 非正弦周期信号激励时电路的响应325
10.4.2 不同频率正弦电源共同作用下电路的分析328
10.4.3 滤波器的基本概念330
10.5 本章小结331
10.5.1 本章基本知识点331
10.5.2 本章重点与难点333
10.6 习题334
第11章 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337
11.1 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基本性质337
11.1.1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337
11.1.2 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339
11.2 拉普拉斯反变换的部分分式展开344
11.2.1 F(s)的极点均为单极点的情况345
11.2.2 F(s)有复数极点的情况347
11.2.3 F(s)有多重极点的情况348
11.3 动态电路的复频域模型349
11.3.1 基尔霍夫定律的复频域形式349
11.3.2 电阻元件的复频域形式350
11.3.3 电感元件的复频域形式350
11.3.4 电容元件的复频域形式350
11.3.5 耦合电感的复频域形式351
11.3.6 RLC元件串联的复频域形式352
11.4 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352
11.5 网络函数356
11.5.1 网络函数的定义356
11.5.2 网络函数的极点和零点359
11.5.3 极点和零点与冲激响应360
11.5.4 极点和零点与频率响应363
11.6 本章小结367
11.6.1 本章基本知识点367
11.6.2 本章重点与难点371
11.7 习题372
第12章 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377
12.1 割集377
12.2 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割集矩阵378
12.2.1 关联矩阵378
12.2.2 回路矩阵380
12.2.3 割集矩阵382
12.3 回路电流方程的矩阵形式384
12.3.1 电路中不含互感和受控源的情况384
12.3.2 电路中含有互感的情况385
12.3.3 电路中含有受控源的情况386
12.4 结点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388
12.4.1 电路中不含互感和受控源的情况388
12.4.2 电路中含有互感的情况390
12.4.3 电路中含有受控源的情况391
12.5 割集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393
12.6 状态方程394
12.6.1 状态变量与状态方程394
12.6.2 直观法列写状态方程395
12.6.3 系统法列写状态方程396
12.7 本章小结398
12.7.1 本章基本知识点398
12.7.2 本章重点与难点400
12.8 习题404
第13章 二端口网络409
13.1 二端口网络及其参数方程409
13.1.1 Y参数(短路导纳参数)410
13.1.2 Z参数(开路阻抗参数)413
13.1.3 T参数(传输参数)415
13.1.4 H参数(混合参数)417
13.2 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420
13.2.1 线性无源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420
13.2.2 一般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422
13.3 二端口网络的网络函数423
13.3.1 策动点阻抗424
13.3.2 转移函数425
13.4 二端口网络的连接426
13.4.1 二端口网络的级联427
13.4.2 二端口网络的并联428
13.4.3 二端口网络的串联429
13.5 二端口网络的实例430
13.5.1 回转器430
13.5.2 负阻抗变换器431
13.6 本章小结432
13.6.1 本章基本知识点432
13.6.2 本章重点与难点435
13.7 习题436
参考文献440
热门推荐
- 3735790.html
- 439075.html
- 547589.html
- 2471764.html
- 2394739.html
- 3265620.html
- 3307171.html
- 3489796.html
- 3603658.html
- 27469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791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1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031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929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408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864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128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5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617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14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