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定量分析化学简明教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定量分析化学简明教程
  • 蒋疆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ISBN:9787503893063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08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321页
  • 主题词:定量分析-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定量分析化学简明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1

1.2 分析化学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2

1.3 分析方法的分类4

1.4 定量化学分析的一般程序7

1.5 本课程的任务和要求8

第2章 定量化学分析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10

2.1 误差的种类及来源10

2.1.1 系统误差10

2.1.2 随机误差11

2.1.3 过失11

2.2 准确度与精密度11

2.2.1 真值11

2.2.2 准确度与误差12

2.2.3 精密度与偏差13

2.2.4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15

2.3 误差的传递16

2.3.1 系统误差的传递16

2.3.2 随机误差的传递17

2.3.3 极值误差18

2.4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19

2.4.1 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19

2.4.2 减少测量误差19

2.4.3 减少偶然误差20

2.4.4 检验和消除系统误差20

2.5 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21

2.5.1 有效数字21

2.5.2 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22

2.5.3 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23

2.6 分析化学中数据的统计处理23

2.6.1 可疑值的取舍——过失误差的判断23

2.6.2 回归分析法25

2.6.3 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28

2.6.4 分析结果的报告35

第3章 滴定分析法40

3.1 滴定分析法的基本概念40

3.2 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41

3.3 滴定分析的方式42

3.4 滴定分析的标准溶液43

3.4.1 基准物质43

3.4.2 标准溶液44

3.5 滴定分析法的计算47

3.5.1 溶液配制的计算47

3.5.2 滴定剂与被滴定物质之间的计量关系48

3.5.3 标准溶液浓度的计算49

3.5.4 待测组分含量的计算50

3.6 滴定分析的误差52

3.6.1 滴定分析中的系统误差52

3.6.2 滴定分析中的随机误差53

第4章 酸碱滴定法58

4.1 酸碱平衡定量处理方法58

4.1.1 酸碱的分析浓度58

4.1.2 电荷平衡式、物料平衡式、质子平衡式59

4.1.3 水溶液中弱酸(碱)各型体的分布61

4.1.4 酸碱水溶液pH的计算63

4.2 酸碱指示剂72

4.2.1 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72

4.2.2 酸碱指示剂的pH变色点与变色范围73

4.2.3 混合酸碱指示剂76

4.3 酸碱滴定法原理77

4.3.1 强酸(碱)滴定强碱(酸)77

4.3.2 一元弱酸(碱)的滴定80

4.3.3 终点误差84

4.3.4 多元弱酸(碱)的滴定87

4.3.5 酸碱滴定中CO2的影响91

4.4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92

4.4.1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92

4.4.2 酸碱滴定法应用实例94

第5章 沉淀滴定法106

5.1 银量法滴定曲线106

5.2 银量法原理108

5.2.1 莫尔法(mohr)108

5.2.2 佛尔哈德法(Volhard)109

5.2.3 法扬司法(Faj ans)111

5.3 银量法的应用112

5.3.1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112

5.3.2 银量法测定示例113

第6章 络合滴定法118

6.1 概述118

6.1.1 无机配位剂与简单络合物119

6.1.2 有机配位剂与螯合物120

6.1.3 EDTA的分析特性121

6.1.4 络合物的平衡常数123

6.1.5 副反应对EDTA络合物稳定性的影响125

6.2 金属离子指示剂130

6.2.1 金属离子指示剂的性质和作用原理130

6.2.2 金属离子指示剂的选择132

6.2.3 指示剂的封闭、僵化和变质现象134

6.3 络合滴定法基本原理135

6.3.1 络合滴定曲线135

6.3.2 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途径145

6.3.3 配位滴定法的滴定方式及应用147

第7章 重量分析法156

7.1 重量分析的一般过程157

7.1.1 对沉淀形式的要求158

7.1.2 对称量形式的要求158

7.2 沉淀的溶解度、结构和纯度158

7.2.1 沉淀的溶解度158

7.2.2 沉淀的纯度165

7.3 沉淀的形成与沉淀条件的选择166

7.3.1 沉淀的结构类型166

7.3.2 沉淀的形成167

7.3.3 沉淀条件的选择168

7.4 重量分析的计算170

7.4.1 重量分析中的换算因数170

7.4.2 结果计算示例171

第8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177

8.1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特点177

8.2 电极电势178

8.2.1 标准电极电势178

8.2.2 条件电极电势179

8.2.3 影响条件电极电势的因素181

8.3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182

8.3.1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182

8.3.2 化学计量点时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183

8.4 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因素184

8.5 氧化还原滴定基本原理186

8.5.1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186

8.5.2 氧化还原滴定中的指示剂189

8.6 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及应用191

8.6.1 高锰酸钾法192

8.6.2 重铬酸钾法196

8.6.3 碘量法198

8.7 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202

第9章 吸光光度法210

9.1 概述210

9.2 光吸收定律211

9.2.1 物质对光的选择吸收211

9.2.2 光吸收基本定律——朗伯一比尔定律212

9.2.3 偏离朗伯一比尔定律215

9.2.4 吸收光谱曲线217

9.3 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217

9.3.1 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构件217

9.3.2 分光光度计的类型220

9.4 分光光度法的测定222

9.4.1 测定方法222

9.4.2 测定条件的选择223

9.4.3 测定的误差226

9.4.4 分析条件的选择227

9.5 分光光度法的应用228

9.5.1 示差分光光度法228

9.5.2 多组分含量的测定229

9.5.3 酸碱解离常数的测定230

9.5.4 配合物组成的测定230

9.5.5 定性分析232

第10章 电势分析法238

10.1 概述238

10.1.1 电势分析法基本原理238

10.1.2 指示电极、离子选择性电极239

10.1.3 参比电极243

10.2 直接电势法245

10.2.1 溶液pH值的测定245

10.2.2 其他离子浓度的测定247

10.3 电势滴定法248

10.3.1 基本原理248

10.3.2 终点的确定248

10.3.3 电势滴定法的应用251

第11章 定量分析化学中的分离技术257

11.1 概述257

11.2 沉淀分离法258

11.2.1 无机沉淀分离法258

11.2.2 有机沉淀分离法260

11.2.3 均相沉淀分离法262

11.2.4 共沉淀分离法262

11.3 萃取分离法263

11.3.1 萃取分离法相关名词263

11.3.2 常见萃取分离法263

11.3.3 萃取技术的发展与前景266

11.4 离子交换分离法266

11.4.1 离子交换法概述266

11.4.2 离子交换树脂分类267

11.4.3 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对象268

11.5 色谱分离法268

11.5.1 色谱法的定义269

11.5.2 色谱法的分类269

11.5.3 色谱法的优缺点271

11.5.4 色谱法的应用与前景272

11.6 膜分离技术272

11.6.1 膜分离概述272

11.6.2 膜分离类型272

11.6.3 膜分离特点275

综合测试题(一)278

综合测试题(一)参考答案282

综合测试题(二)283

综合测试题(二)参考答案287

参考文献288

附录290

附录1 相对原子质量表(2007年)290

附录2 常见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表(2007年)292

附录3 常用弱酸及其共轭碱在水中的离解常数(25℃)295

附录4 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259℃)297

附录5 一些常见络合物的形成常数(259℃)299

附录6 氨羧配位剂类络合物的形成常数(25℃)300

附录7 标准电极电势(25℃)302

附录8 部分氧化还原电对的条件电极电势(259℃)305

附录9 符号及缩写30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