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型城镇生态环保设计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新型城镇生态环保设计
  • 骆中钊,温娟,常文韬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246110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24页
  • 文件大小:71MB
  • 文件页数:341页
  • 主题词:城市规划-生态规划-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型城镇生态环保设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绪论1

1.1 城镇建设与环境变化2

1.1.1 城镇化概述2

1.1.2 城镇建设概述4

1.1.3 我国新型城镇建设的生态环境效应5

1.2 城镇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7

1.2.1 生态系统与城镇生态系统7

1.2.2 城镇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特征8

1.2.3 城镇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12

1.3 新型城镇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7

1.4 新型城镇生态环保建设的基本原则18

1.4.1 自然生态原则18

1.4.2 社会生态原则18

1.4.3 因地制宜原则18

1.4.4 复合生态原则18

1.4.5 经济生态原则19

2国内外的城镇生态环保建设概况20

2.1 国外城镇生态环保建设理论与技术20

2.1.1 美国20

2.1.2 英国22

2.1.3 德国23

2.1.4 日本24

2.1.5 韩国25

2.1.6 澳大利亚26

2.1.7 丹麦27

2.1.8 巴西28

2.2 国内新型城镇生态环保建设实践29

2.2.1 我国新型城镇生态建设的进程30

2.2.2 我国城镇生态环保建设存在的问题30

2.2.3 我国生态环保新型城镇的建设31

2.3 国内外经验总结和启示42

2.3.1 科学编制新型城镇生态环境保护规划42

2.3.2 搞好新型城镇绿地系统建设42

2.3.3 建设生态基础设施42

2.3.4 遵循绿色建筑原则,精选建筑材料,降低破坏程度42

2.3.5 依托科技,实现生态环境优化43

2.3.6 注重地方特色,保持人文气息43

2.3.7 提高人口素质,增强生态意识43

3新型城镇生态建设的理论基础44

3.1 新型城镇生态环境建设44

3.1.1 新型城镇生态环境建设的概念44

3.1.2 新型城镇生态环境的特点45

3.1.3 新型城镇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45

3.2 城镇生态建设的学科基础46

3.2.1 生态学46

3.2.2 环境科学47

3.2.3 产业生态学47

3.2.4 生态经济学48

3.2.5 景观生态学49

3.3 新型城镇生态建设的基本理论49

3.3.1 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49

3.3.2 生态城市理论51

3.3.3 循环经济理论55

3.3.4 低碳经济理论57

3.4 新型城镇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原理和方法60

3.4.1 新型城镇生态环境规划的任务60

3.4.2 新型城镇生态环境规划的指导思想60

3.4.3 新型城镇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原则60

3.4.4 新型城镇生态环境规划的特点61

3.4.5 新型城镇生态环境规划的程序61

3.4.6 新型城镇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62

4城镇生态功能区划65

4.1 生态功能区划研究进展65

4.1.1 国外研究进展66

4.1.2 国内研究现状与进展66

4.2 生态功能区划理论方法基础67

4.2.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功能区划68

4.2.2 景观生态类型与生态功能区划69

4.2.3 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功能区划70

4.2.4 生态适宜度与生态功能区划70

4.3 城镇生态功能区划70

4.3.1 区划的目标、指导思想与原则70

4.3.2 生态功能区划评价因子的选择73

4.3.3 生态功能区划的依据和分区等级75

4.3.4 区划方法76

4.3.5 区划的一般程序和内容77

5可持续新型生态城镇的指标体系80

5.1 可持续发展指标概述80

5.1.1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作用与功能80

5.1.2 指标体系划分的原则81

5.1.3 指标体系的分类82

5.2 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83

5.2.1 国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发展83

5.2.2 国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实践84

5.2.3 国内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发展86

5.2.4 国内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实践89

5.3 新型生态城镇指标体系构建89

5.3.1 新型生态城镇指标体系构建“六步法”89

5.3.2 生态城镇指标体系共性技术91

5.3.3 不同类型城镇的特点及重点指标92

5.3.4 考核指标解释与指标值计算95

5.4 新型生态城镇指标体系典型案例分析105

5.4.1 中新天津生态城105

5.4.2 无锡低碳生态城109

5.4.3 上海崇明生态岛112

6新型城镇生态环境建设118

6.1 新型城镇生态环境规划建设的目标119

6.2 新型城镇生态环境建设的模式创新119

6.2.1 工业开发型120

6.2.2 生态农业型128

6.2.3 旅游服务型150

6.2.4 历史文化型158

6.2.5 城区卫星型165

6.2.6 生态退化型169

7新型城镇环境保护规划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177

7.1 新型城镇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177

7.1.1 新型城镇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基本思路177

7.1.2 新型城镇经济发展分析177

7.1.3 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178

7.1.4 环境经济综合分析180

7.2 新型城镇大气环境综合规划180

7.2.1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180

7.2.2 大气环境容量分析181

7.2.3 新型城镇大气环境规划目标确定182

7.2.4 新型城镇大气环境规划方案制定182

7.2.5 大气污染控制措施183

7.3 新型城镇水环境综合规划184

7.3.1 水环境现状184

7.3.2 城镇污水排放及治理现状184

7.3.3 水污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规划185

7.3.4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186

7.3.5 再生水处理设施建设209

7.4 新型城镇固体废物综合规划211

7.4.1 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212

7.4.2 城镇固体废物综合整治措施213

7.4.3 固体废物的管理体系221

7.5 新型城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21

7.5.1 城镇交通的基本概念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221

7.5.2 城镇的交通特征222

7.5.3 目前我国城镇交通对城镇生态环境的影响224

7.5.4 新型城镇交通建设对策224

7.6 新型城镇意外灾害预警系统基础设施建设227

7.6.1 意外灾害概述227

7.6.2 防灾预警建设227

7.6.3 我国必须加强新型城镇灾害预警系统建设228

8 新型城镇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230

8.1 水资源现状230

8.1.1 我国水资源状况230

8.1.2 城镇水资源现状232

8.2 水资源优化配置232

8.2.1 需水量预测232

8.2.2 供水体系237

8.2.3 优化配置238

8.3 非常规水资源应用的领域与技术242

8.3.1 雨水资源的利用242

8.3.2 再生水资源的利用247

8.3.3 海水资源的利用248

8.4 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措施251

8.4.1 水资源保护251

8.4.2 水资源合理利用253

9新型城镇能源系统规划与建设259

9.1 低碳背景下能源发展战略259

9.1.1 我国能源现状259

9.1.2 低碳能源发展战略261

9.2 新型城镇低碳型能源系统优化配置262

9.2.1 新型城镇能源系统特点262

9.2.2 能源系统优化配置方法262

9.2.3 能源系统对环境的影响识别265

9.3 新型城镇新能源应用266

9.3.1 新型城镇发展新能源的意义266

9.3.2 太阳能267

9.3.3 生物质能271

9.3.4 地热能273

9.3.5 非常规水源热能274

9.3.6 风能277

9.4 新型城镇建设节能措施278

9.4.1 建筑节能278

9.4.2 工业节能280

9.4.3 公共设施节能282

10新型城镇节能环保技术283

10.1 EPS模块现浇混凝土结构低层低能耗抗震房屋设计与施工283

10.1.1 模块及组合配件284

10.1.2 设计284

10.1.3 施工287

10.1.4 科技创新点288

10.1.5 结论289

10.2 保温与结构及防火一体化系统设计与施工289

10.2.1 系统组成290

10.2.2 系统设计与施工293

10.2.3 系统的科技创新点295

10.3 真空玻璃及其在建筑中的应用296

10.3.1 真空玻璃介绍296

10.3.2 真空玻璃的性能优势296

10.3.3 真空玻璃在建筑中的应用299

10.3.4 总结301

10.4 建筑集成光伏发电系统301

10.4.1 建筑集成光伏发电系统的基本介绍301

10.4.2 建筑集成光伏发电系统设计302

10.4.3 光伏组件与建筑集成方式306

10.5 平板太阳能建筑结合光热系统应用307

10.5.1 平板太阳能建筑结合光热系统基本介绍307

10.5.2 平板太阳能集热器与建筑集成方式308

10.5.3 平板太阳能建筑结合光热应用系统应用309

10.5.4 平板太阳能建筑结合光热应用系统规划设计309

10.6 生物质成型燃料燃烧技术及应用311

10.6.1 生物质能及应用技术的基本介绍311

10.6.2 生物质成型燃料及燃烧技术311

10.6.3 生物质颗粒燃烧器的设计原理312

10.6.4 生物质颗粒燃烧设备应用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314

10.7 村镇污水解决方案——构建源分离排水模式315

10.7.1 源分离排水模式的由来315

10.7.2 源分离新型排水模式介绍316

参考文献31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