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道德情操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英)斯密(Smith,A.)著;姚志刚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518308156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89页
- 文件大小:237MB
- 文件页数:405页
- 主题词:伦理学-思想史-英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道德情操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行为的适宜性3
第一篇 适宜感3
第一章 同情3
第二章 相互同情而愉快8
第三章 通过判断别人的感情同我们自己的感情是否一致,来判断其是否适宜11
第四章 和蔼可亲和令人尊敬的美德19
第二篇 各种不同的适宜的激情程度23
引言23
第一章 从肉体产生的各种激情24
第二章 由于想象的某种特殊倾向或习惯而产生的激情28
第三章 不友好的激情31
第四章 友好的激情37
第五章 自私的激情39
第三篇 幸运和不幸对人们判断行为适宜性所产生的影响;以及为什么在一种情况下比在另一种情况下更容易得到人们的赞同43
第一章 虽然我们对悲伤的同情一般是一种比我们对快乐的同情更为强烈的情感,但是它通常远远不如当事人自然感受到的强烈43
第二章 野心的起源及社会阶层的区别50
第三章 由钦佩富人和大人物,轻视或怠慢穷人和小人物的这种倾向所引起的道德情操的败坏60
第二部分 论优点和缺点;或报答和惩罚的对象69
第一篇 论对优点和缺点的感觉69
引言69
第一章 任何表现为合宜的感激对象的行为,显然应该得到报答;同样,任何表现为合宜的愤恨对象的行为,显然应该受到惩罚70
第二章 论合宜的感激对象和合宜的愤恨对象72
第三章 不赞同施恩者的行为,就几乎不会同情受益者的感激;相反,对损人者的动机表示赞同,对受难者的愤恨就不会有一点同情74
第四章 对前面几章的扼要重述76
第五章 对优点和缺点感觉的分析78
第二篇 论正义和仁慈84
第一章 两种美德的比较84
第二章 论对正义、悔恨的感觉,兼论对优点的意识89
第三章 论这种天性构成的作用92
第三篇 就行为的优点或缺点,论命运对人类情感所产生的影响100
引言100
第一章 论这种命运产生影响的原因101
第二章 论这种命运产生影响的程度105
第三章 论这种情感变化无常的最终原因114
第三部分 论我们评判自己的情感和行为的基础,兼论责任感121
第一章 论自我赞同和不赞同的原则121
第二章 论对赞扬和值得赞扬的喜爱;兼论对责备和该受责备的畏惧124
第三章 论良心的影响和权威143
第四章 论自我欺骗的天性,兼论一般准则的起源和效用167
第五章 论道德的一般准则的影响和权威,以及它们被公正地看作造物主的法则173
第六章 在什么情况下,责任感应该成为我们行为的唯一原则;而且在什么情况下,它应该同其他动机一起发生作用183
第四部分 论效用对赞同情感的作用195
第一章 论效用的表现赋予一切艺术品的美,兼论这种美所具有的广泛影响195
第二章 论效用的表现赋予人的品质和行为的美,以及关于这种美的概念可能在何种程度上被看成一种原始的赞同原则203
第五部分 习惯和风气对有关道德赞同和不赞同情感的影响213
第一章 习惯和风气对我们有关美和丑的看法的影响213
第二章 习惯和风气对道德情感的影响220
第六部分 有关美德的品质235
引言235
第一篇 个人的品质,就它对自己幸福的影响而言;或论谨慎236
第二篇 个人的品质,就它可能对别人的幸福发生影响而言243
引言243
第一章 天性致使个人成为我们关心和注意的对象所依据的次序244
第二章 天性致使社会团体成为我们慈善对象的次序255
第三章 普施万物的善行263
第三篇 自我控制266
结论295
第七部分 论道德哲学的体系301
第一篇 应当在道德情感理论中加以考察的问题301
第二篇 已对美德本质做出的各种说明303
引言303
第一章 认为美德存在于适宜性之中的那些体系304
第二章 认为美德存在于谨慎之中的那些体系333
第三章 认为美德存在于仁慈之中的那些体系340
第四章 放荡不羁的体系347
第三篇 已经形成的有关赞同本能的各种体系358
引言358
第一章 从自爱推断出赞同本能的那些体系359
第二章 把理性视为赞同本能的根源的那些体系362
第三章 把情感视为赞同本能的根源的那些体系365
第四篇 不同的作者据以论述道德实践准则的方式373
热门推荐
- 890998.html
- 2774359.html
- 24917.html
- 752797.html
- 2510473.html
- 1414630.html
- 910273.html
- 114738.html
- 379748.html
- 36445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825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426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359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386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548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644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390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748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23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