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络通信技术教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赵小林主编;李威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7118031437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20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335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计算机通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网络通信技术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1部分 网络基础1
第1章网络概述1
1.1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1
1.1.1 计算机网络发展阶段的划分1
1.1.2计算机网络的形成2
1.1.3 AR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3
1.1.4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标准化的研究5
1.1.5 Internet的应用与高速网络的发展6
1.2.1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7
1.2网络的概念7
1.2.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8
1.2.3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系统的区别9
1.3网络的分类10
1.3.1根据网络传输技术进行分类10
1.3.2根据网络的覆盖范围进行分类10
1.4网络拓扑结构11
1.4.1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定义11
1.4.2 网络拓扑结构的分类方法11
1.5典型计算机网络14
1.5.1 ARPANET14
1.5.2 NSFNET15
1.5.3 INTERNET16
1.6计算机网络的应用17
1.6.1计算机网络在企业、机关信息管理与信息服务中的应用17
1.6.2计算机网络在个人信息服务中的应用18
1.6.3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带来的社会问题19
第2章Internet概述21
2.1什么是Internet21
2.2 Internet的管理机构和Internet的工作文件RFC21
2.2.1 Internet的管理机构21
2.2.2 Internet的工作文件RFC23
2.3.1 Internet的历史24
2.3 Internet的发展24
2.3.2 Internet飞速发展的原因25
2.4 Internet的主要服务25
2.4.1 高级浏览服务(WWW)25
2.4.2电子邮件(E-mail)27
2.4.3文件传输协议(FTP)28
2.4.4远程登录(Telnet)29
2.4.5 新闻组(Usenet)30
2.4.6其他32
3.1.1信息、数据和信号34
3.1网络通信的基本概念34
第2部分通信基础34
第3章网络通信技术34
3.1.2数据传输类型与通信方式36
3.2数据编码技术40
3.2.1数据编码类型40
3.2.2模拟数据编码方法40
3.2.3数字数据编码方法43
3.2.4脉冲编码调制方法44
3.3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46
3.3.1 基带传输46
3.3.2频带传输49
3.4多路复用技术53
3.4.1 多路复用技术的分类53
3.4.2频分多路复用FDM54
3.4.3波分多路复用WDM54
3.4.4时分多路复用TDM55
3.5网络数据交换技术57
3.5.1线路交换方式57
3.5.2存储带发交换方式58
3.5.3数据报方式59
3.5.4虚电路方式60
3.6差错控制方法62
3.6.1 差错产生的原因与差错类型62
3.5.5 ATM交换方式62
3.6.2误码率的定义63
3.6.3检错码与纠错码63
3.6.4循环冗余编码工作原理63
3.6.5差错控制机制65
第4章网络体系结构66
4.1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66
4.2.1 OSI参考模型的基本概念67
4.2 ISO/OSI参考模型67
4.2.2 OSI参考模型的结构与各层的主要功能68
4.3 TCP/IP参考模型69
4.3.1 TCP/IP参考模型与协议的发展过程69
4.3.2 TCP/IP参考模型与层次70
第5章 客户机/服务器机制72
5.1 客户机/服务器机制的发展72
5.2 客户机/服务器机制的主要特点73
5.2.1 客户机前端系统的主要特点73
5.3.2数据库服务器74
5.3.1文件服务器74
5.2.2 服务器后端系统的主要特点74
5.3 客户机/服务器中的服务器基本类型74
5.3.3事务处理服务器75
5.3.4应用服务器75
5.3.5对象服务器75
5.4客户机/服务器中的数据库服务器76
5.5客户机/服务器中的中间件78
5.5.1 中间件的基本概念78
5.5.2中间件的结构78
第6章交换网络概述80
第3部分 交换网络80
6.1电路方式81
6.2分组方式82
6.3帧方式(帧中继)83
6.4信元方式83
6.5分组交换、帧中继、SMDS、ATM的比较84
6.5.1 交换多兆位数据服务网SMDS85
6.5.2 X.25网85
第7章帧中继87
7.1帧中继概述87
7.2.1 数据链路层帧方式接入协议(LAPF)92
7.2帧中继协议92
7.2.2数据链路层核心协议94
7.2.3 帧中继的寻址功能95
7.3帧中继用户接入及帧中继设备96
7.3.1 帧中继用户接入规程96
7.3.2用户接入电路97
7.3.3用户入网方式98
7.3.4 帧中继用户接入设备98
7.3.5 帧中继交换机99
第8章ATM交换网络100
8.1异步传输技术ATM100
8.1.1 ATM的基本概念103
8.1.2 ATM中的有关结构和原理106
8.1.3 ATM交换处理108
8.1.4 ATM传输过程中的相关协议109
8.1.5 ATM传输方式的局域网模拟110
8.1.6 ATM传输模式的总结111
8.2 ATM参考模型111
8.3物理层112
8.3.1 ATM的物理层112
8.3.2物理接口113
8.3.3 ATM交换机114
8.4.1 ATM中的数据链路层115
8.4数据链路层115
8.4.2信元传输116
8.4.3信元接收116
8.5网络层117
8.5.1 ATM 中的网络层117
8.5.2信元格式117
8.5.3连接建立118
8.5.4路由选择和交换118
8.5.5服务类型118
8.5.6服务质量119
8.5.7通信量整形和控制120
8.5.8拥塞控制121
8.6传输层122
8.6.1 ATM中的传输层122
8.6.2 ATM适配层的结构123
8.6.3 AAL1123
8.6.4 AAL2124
8.6.5 AAL3/4124
8.6.6 AAL5125
8.6.7 AAL协议的比较125
8.7 ATM网络结构和接口126
8.7.1 ATM网络结构126
8.6.8 SSCOP——特定服务的面向连接协议126
8.7.2 ATM主要接口127
8.8在ATM网络支持IP127
8.8.1简介128
8.8.2 LANE128
8.8.3 CLIP(Classical IP over ATM)130
8.8.4 MPOA132
8.8.5 IP交换132
8.8.6标记交换133
9.1.2优点135
9.1.3节点类型135
9.1综述135
9.1.1定义135
第9章数字数据网(DDN)135
9.1.4网络结构136
9.1.5 各级网络之间的接口137
9.1.6网络互联137
9.2同步和网络管理138
9.2.1网络同步138
9.2.2 网络管理和控制139
9.3网络业务及用户入网速率140
9.3.1 网络业务类别140
9.3.2用户入网速率141
9.4用户入网方式142
第10章B-ISDN144
10.1 B-ISDN概述144
10.2 ISDN的业务146
10.2.1 ISDN的业务能力及分类146
10.2.2承载业务147
10.2.3用户终端业务150
10.2.4补充业务151
10.3.2参考配置152
10.3.1 功能152
10.3 ISDN的用户-网络接口152
10.3.3接入配置153
10.3.4通路类型和接口结构153
10.3.5协议154
10.3.6 ISDN用户-网络接口的分层功能155
10.3.7 ISDN用户-网络接口物理层156
10.3.8 ISDN用户-网络接口链路层158
10.3.9 ISDN用户-网络接口网络层协议160
10.3.10层间通信161
10.4 ISDN设备162
10.4.1 ISDN交换机162
10.3.11 补充业务的通用协议162
10.4.2 ISDN用户交换机164
10.4.3一类网络终端165
10.4.4接入单元165
10.4.5 ISDN的终端设备165
10.5 ISDN网络体系166
10.5.1 ISDN的网络构成166
10.5.2 ISDN的局间信令167
10.5.3 ISDN的网间互通168
11.1.1概述170
11.1.2实现170
11.1 xDSL概述170
第11章 xDSL交换网络170
11.1.3原理171
11.1.4分类172
11.1.5 xDSL技术的应用范围173
11.2 ADSL174
11.2.1概述174
11.2.2 ADSL的标准174
11.2.3原理176
11.3.2原理177
11.3.1概述177
11.3 VDSL177
11.2.4 ADSL的未来177
11.3.3目前情况178
第4部分 网络协议179
第12章网络协议179
12.1 TCP/IP协议组件191
12.1.1分层191
12.1.2 TCP/IP协议的分层194
12.1.3互联网的地址195
12.1.4 IP地址的管理196
12.1.5域名系统196
12.1.7客户机/服务器模型200
12.1.6封装200
12.1 8 WWW和Java201
12.1.9端口号203
12.1.10标准化过程203
12.1.11 RFC204
12.1.12互联网204
12.1.13 IPV6205
12.1.14应用编程接口217
12.1.15小结217
12.2.2以太网和IEEE 802封装218
12.2链路层218
12.2.1引言218
12.2.3尾部封装219
12.2.4 SLIP:串行线路IP219
12.2.5压缩的SLIP220
12.2.6 PPP:点对点协议220
12.2.7环回接口221
12.2.8最大传输单元MTU222
12.2.9路径MTU222
12.2.10 串行线路吞吐量计算222
12.3.1 引言223
12.2.11小结223
12.3 IP:网际协议223
12.3.2 IP首部226
12.3.3 IP路由选择228
12.3.4子网寻址231
12.3.5子网掩码232
12.3.6特殊情况的IP地址233
12.3.7 ifconfig命令234
12.3.8 netstat命令235
12.3.9 IP的未来235
12.4 ARP:地址解析协议236
12.3.10小结236
12.4.1 一个例子237
12.4.2 ARP高速缓存237
12.4.3 ARP的分组格式238
12.4.4 ARP举例238
12.4.5 ARP代理239
12.4.6免费ARP240
12.4.7 arp命令241
12.4.8小结241
12.5.2 RARP的分组格式242
12.5.3 RARP服务器的设计242
12.5.1 引言242
12.5 RARP——逆地址解析协议242
12.5.4小结243
12.6 ICMP——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243
12.6.1 引言243
12.6.2 ICMP报文的类型243
12.6.3 ICMP地址掩码请求与回答244
12.6.4 ICMP时间戳请求与回答245
12.6.5 ICMP端口不可达差错247
12.7.1引言248
12.7 Ping程序248
12.6.7小结248
12.6.6 ICMP报文的4.4BSD处理248
12.7.2 Ping程序249
12.7.3 IP记录路由选项251
12.7.4 IP时间戳选项252
12.7.5小结252
12.8 Traceroute程序253
12.8.1 引言253
12.8.2 Traceroute程序的操作253
12.8.3局域网输出254
12.8.5 IP源站选路选项256
12.8.4广域网输出256
12.8.6小结258
12.9 IP路由选择258
12.9.1引言258
12.9.2路由选择的原理259
12.9.3 ICMP主机与网络不可达差错263
12.9.4转发或不转发263
12.9.5 ICMP改变路由差错264
12.9.6 ICMP路由器发现报文265
12.9.7小结266
12.10.2动态选路267
12.10动态选路协议267
12.10.1 引言267
12.10.3 Unix选路守护程序268
12.10.4 RIP——选路信息协议268
12.10.5 RIP协议版本2271
12.10.6 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271
12.10.7 BGP——边界网关协议272
12.10.8 CIDR——无类型域间选路(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273
12.10.9小结274
12.11.1 UDP首部275
12.11.2 UDP检验和275
12.11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275
12.11.3一个简单的例子277
12.11.4 IP分片277
12.11.5 ICMP不可达差错(需要分片)279
12.11.6 用Traceroute确定路径MTU279
12.11.7 采用UDP的路径MTU发现280
12.11.8 UDP和ARP之间的交互作用280
12.11.9 最大UDP数据报长度281
12.11.10 ICMP源站抑制差错282
12.11.11 UDP服务器的设计283
12.11.12小结287
12.12广播和多播288
12.12.1广播289
12.12.2广播的例子290
12.12.3多播291
12.12.4 小结293
12.13文件传输协议FTP293
12.13.1 FTP的数据传输功能294
12.13.2 FTP中的文件传输功能298
第5部分 网络安全303
第13章网络安全303
13.1 Internet的不安全因素303
13.2.1什么是防火墙305
13.2防火墙技术305
13.2.2防火墙的分类306
13.2.3 防火墙的实现方式307
13.3网络防病毒技术308
13.3.1 造成网络感染病毒的主要原因308
13.3.2网络病毒的危害309
13.3.3 网络病毒的防范309
附录311
A网络缩略词311
B部分网络标准319
热门推荐
- 989769.html
- 1494509.html
- 1695908.html
- 1983526.html
- 2338729.html
- 550302.html
- 3283215.html
- 3781177.html
- 1911149.html
- 32977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574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563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636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649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323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503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105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294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058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67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