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甘肃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甘肃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
  • 刘迺发,张惠昌,窦志刚主编 著
  • 出版社: 兰州市:兰州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11035907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08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221页
  • 主题词: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甘肃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甘肃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论1

1 自然地理概况1

1.1 地理位置1

1.2 地理地貌1

1.3 河流、沼泽和泉2

1.4 土壤2

1.5 气候3

1.6 植被3

1.7 动物群4

2 资源状况4

2.1 生物资源4

2.2 水资源5

2.3 气象资源5

2.4 旅游资源6

3 社会经济文化状况6

3.1 社会经济6

3.2 文化教育7

第二章 自然地理7

1 气候8

1.1 气候的基本特征8

1.2 气温8

1.3 光照9

1.4 降水10

1.5 风12

1.6 气象资源评价与利用13

1.7 气象灾害14

2 水文14

2.1 地表径流14

2.2 水文特征及影响因素16

2.3 冰川17

3 地质概况17

3.1 地层17

3.2 地质构造21

3.3 地貌特征23

4 水文地质24

4.1 地下水类型及其特征24

4.2 地下水补给、径流与排泄条件26

4.3 水文地质化学特征及水质评价26

4.4 地下水资源评价26

4.5 矿泉水与地热资源27

4.6 主要环境地质问题28

5 土壤28

5.1 土壤形成的因素28

5.2 保护区的土壤母质及类型30

5.3 成土过程31

5.4 土壤类型32

第三章 植物、植被和草场32

1 植物种类及分布41

1.1 苔藓植物门Bryophyta41

1.2 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42

1.3 裸子植物亚门Gymnospermae42

1.4 被子植物亚门Angiospermae42

1.5 盐池湾自然保护区植物新记录62

1.6 资源植物63

2 植物区系66

2.1 植物区系历史66

2.2 植物区系特征66

3 植被71

3.1 主要植被类型71

3.2 植物的生态学特征82

3.3 植被分布规律84

3.4 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85

3.5 植被分区与植被图87

4 草地87

4.1 草地类型及分布87

4.2 草地资源及评价91

4.3 草地虫害和鼠害95

第四章 昆虫99

1 昆虫种类及分布99

1.1 螳螂目99

1.2 直翅目99

1.3 革翅目102

1.4 蜻蜓目103

1.5 半翅目103

1.6 同翅目107

1.7 脉翅目110

1.8 鳞翅目110

1.9 鞘翅目126

1.10 膜翅目137

1.11 双翅目140

2 昆虫区系特征143

2.1 中亚成分143

2.2 农区昆虫成分144

2.3 东方区系成分144

2.4 广布种类145

3 保护区的昆虫生态类群145

3.1 山地草原昆虫生态群146

3.2 湿地、水域区昆虫生态群146

3.3 农田、防护林带昆虫生态群147

4 主要害虫及防治147

4.1 预测预报148

4.2 防治方法148

第五章 脊椎动物148

1 研究历史149

2 种类及其分布149

2.1 鱼纲Pisces149

2.2 两栖纲Amphilia150

2.3 爬行纲Reptilia150

2.4 鸟纲Aves151

2.5 哺乳纲Mammalia163

3 脊椎动物区系特征168

3.1 鱼类区系168

3.2 陆生脊椎动物区系168

4 动物群及其生态特征170

4.1 高山寒漠动物群170

4.2 高地草甸—草原动物群170

4.3 荒漠半荒漠动物群170

4.4 村庄农田动物群171

4.5 湿地动物群171

5 数量调查结果171

5.1 大型兽类数量172

5.2 啮齿类数量172

5.3 鸟类数量172

5.4 有蹄类种群数量动态173

6.动物资源及其评价173

6.1 保护动物173

6.2 经济动物174

6.3 资源评价174

6.4 动物资源的保护175

7 有害动物的防除176

8 鸟鼠同穴177

8.1 鸟是什么鸟,鼠是什么鼠177

8.2 共生还是共栖,还是没有关系177

8.3 鸟鼠同穴的机制177

第六章 湿地179

1 保护区的湿地类型及其形成179

1.1 河流草丛湿地179

1.2 沼泽地179

2 湿地的基本特征179

2.1 季节性变化179

2.2 水质179

2.3 土壤理化性质180

3 湿地生物181

3.1 湿地植物181

3.2 湿地脊椎动物182

3.3 浮游和底栖生物183

4 保护区湿地的价值183

4.1 农业183

4.2 畜牧业183

4.3 维持生物多样性184

第七章 文物古迹自然景观184

1 文物古迹185

1.1 岩画185

1.2 石窟185

1.3 古城堡186

1.4 边塞烽燧187

2 自然景观188

2.1 祁连山雪峰188

2.2 冰川188

2.3 特殊地形地貌188

2.4 草甸—草原景观189

2.5 湿地景观189

第八章 自然保护区环境及评价189

1 保护区的主要环境要素190

1.1 环境190

1.2 主要环境要素的现状190

2 保护区主要环境问题192

2.1 水土流失192

2.2 草场退化192

2.3 土地沙漠化加剧192

2.4 虫鼠害猖獗192

2.5 冰川退缩、雪线上移193

2.6 某些珍稀濒危物种数量下降193

3 影响保护区环境的主要因素193

3.1 牧业生产仍较原始193

3.2 全球气候变化193

3.3 原始的采金方式193

3.4 滥捕乱猎194

4 保护区环境的综合评价194

第九章 保护区所在县的社会、经济、文化及保护区的社区状况194

1 社会195

1.1 乡和村195

1.2 人口及人口结构195

2 经济195

2.1 基本状况195

2.2 牧业195

2.3 种植业196

2.4 工矿企业196

2.5 财政状况197

3 教育、科技、文化198

3.1 教育198

3.2 科技198

3.3 文化198

3.4 卫生199

4 保护区的社区199

4.1 乡和村199

4.2 人口199

4.3 经济状况199

4.4 教育、文化、科技200

第十章 保护区的总体规划和管理200

1 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依据201

1.1 生态系统的典型性201

1.2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集中分布区201

1.3 高的遗传多样性201

1.4 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的重要性201

1.5 生境仍保持原始性202

1.6 面积足够大202

2 保护区的命名和主要保护对象202

2.1 保护区的命名202

2.2 主要保护对象202

3 保护区的区划203

3.1 保护区的边界203

3.2 功能区划203

4 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203

5 基本建设204

5.1 基本建设项目204

5.2 保护工程204

6 近期任务规划204

6.1 建立健全保护区管理机构204

6.2 勘定保护区区界204

6.3 基本建设204

7 中期任务规划204

7.1 保护站建设204

7.2 公路建设204

7.3 科研设备购置205

7.4 宣传教育设施205

7.5 人员培训204

8 科研规划204

8.1 建立气象站204

8.2 选定科研项目204

9 保护区的效益评估204

9.1 生态效益204

9.2 经济效益204

9.3 社会效益206

参考文献20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