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可持续交通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可持续交通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
  • 陈锁祥,江玉林,吴洪洋主编;董焰等编写;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可持续交通课题组,交通部科学研究院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 ISBN:7114058276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61页
  • 文件大小:5MB
  • 文件页数:75页
  • 主题词: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汉、英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可持续交通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目录1

1 中国交通发展的现状4

1.1 中国交通发展历程4

1.2 中国交通发展现状5

1.2.1 交通基础设施规模5

图1-1 中国交通运输网络的规模变化6

1.2.2 运输装备水平6

1.2.3 综合运输能力7

图1-3 中国货运市场份额的发展变化7

图1-2 中国客运市场份额的发展变化7

2 中国可持续交通发展的新要求8

2.1.1 客货运量仍将快速增长8

2.1 扩大运输供给能力,加强需求管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8

图2-1 旅客周转量增长与GDP增长关系9

图2-2 货运周转量增长与GDP增偿关系9

图表目录9

表2-1 典型国家家庭消费支出结构9

图2-3 中国客货运周转量预测10

表2-2 中国交通基础设施与国外比较11

2.1.2 扩大运输能力仍然是中国交通发展的主题11

2.2 提高运输服务品质,满足旅客、货主的需求11

2.3.2 使不同交通工具的拥有者具有平等的交通权利12

2.2.1 要求客运服务人性化12

2.2.2 要求货运服务物流化12

2.3 体现交通公平,惠及全体人民12

2.3.1 要为弱势群体创造基本的交通条件12

2.3.3 要改善广大农村和贫困地区的交通状况13

2.4 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支撑城镇化快速发展13

2.3.4 要公平合理地解决交通建设中的耕地补偿和移民问题13

图2-5 中国1950~2001年间民用汽车保有量的变化曲线14

图2-4 中国1950~2001年按城市人口计算的城市化水平14

图2-7 1991~2002年中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15

2.5 保障交通安全,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5

图2-6 中国1985~2001年间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变化曲线15

图2-8 中国原油、成品油及石油的进口量变化图16

2.6.2 交通部门是石油消耗大户,机动车能耗占有主要地位16

2.6.1 中国能源短缺,石油进口依存度升高16

2.6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16

图2-9 石油消耗增长量部门分配(2002年相对于1991年)17

图2-10 交通石油消耗量预测17

2.6.3 交通能源的消耗强度过高17

2.7.1 中国土地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少,后备资源不足18

2.7.2 交通建设占用土地的情况18

2.7 有效利用和保护国土资源,缓解资源压力18

图2-11 2020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占用土地比较18

图2-12 2020年各种运输方式占用土地比较图18

2.8.2 空气污染19

2.8.1 温室气体排放19

2.8 减少交通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与环境和谐发展19

2.7.4 优良岸线资源的制约19

2.7.3 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衡,与交通土地需求不匹配19

图2-13 2020年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占用耕地比较19

2.9 提高认识,营造可持续交通发展的良好氛围20

2.8.5 水域油污染20

2.8.3 交通噪声污染20

2.8.4 生态破坏20

3 中国交通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分析22

3.1.1 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现状分析22

3.1 现行交通管理体制不适应22

图3-1 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结构23

3.2.2 交通枢纽建设滞后,运输方式之间缺乏有效衔接24

3.2.1 各种运输方式各自发展,缺乏统筹规划,运网布局不尽合理24

3.2 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滞后24

3.1.2 推动交通管理体制改革是可持续交通发展的必然要求24

3.3.3 缺乏推进运价市场化改革的政策25

3.3 缺乏促进可持续交通发展的政策与法规25

3.3.1 缺乏鼓励可持续交通发展的财税政策25

3.3.2 缺乏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运输方式鼓励政策25

3.3.4 缺乏外部成本内部化的机制25

3.4 建设和养护资金不足,运输成本较高25

3.4.1 建设和养护资金不足25

3.4.2 交通建设资金使用不尽合理26

3.4.3 运输成本较高26

图3-2 中国物流成本构成26

3.5 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交通科技产业尚未形成27

4.1.1 美国交通发展战略和政策的调整28

4 国外可持续交通发展的经验及对中国交通发展的启示28

4.1 按照可持续交通发展的要求,调整交通运输发展战略28

4.1.2 日本交通发展战略的调整29

4.1.3 欧洲交通发展战略的调整29

4.1.4 加拿大可持续运输战略29

4.1.5 英国运输政策的改变29

4.2 “以人为本”成为交通运输发展的核心价值观29

4.3 “大交通”的管理格局成为交通行业管理的普遍模式30

4.3.1 美国的综合运输体系与管理体制30

4.3.2 加拿大的综合运输体系与管理体制31

4.4.1 一体化的交通规划与城市土地利用规划31

4.4 采取多种手段,协调城市发展与交通发展的关系31

4.3.5 日本的综合运输体系与管理体制31

4.3.4 德国的综合运输体系与管理体制31

4.3.3 英国综合运输体系与管理体制31

4.4.2 切实推进公交优先32

4.4.3 实施拥挤收费制度,缓解交通拥堵33

4.5.1 加速推动燃料经济性法规的制定和实施34

4.5 制定相关政策与法规,提高燃油经济性,鼓励替代能源发展34

表4-1 各城市拥堵收费对城市交通的影响34

表4-2 2001年部分国家的燃油税35

4.5.2 利用财税政策推动高能效车辆的生产和销售35

4.5.3 基于能效的收费和退费制度36

4.5.4 国家立法和专项替代燃料发展政策36

4.6 严格排放标准,加强地方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参与36

4.6.1 不断加严机动车排放标准,推动车辆环保技术发展36

4.6.2 加强政策实施和环境保护执法力度36

4.6.3 地方政府和企业应该在交通环境政策中的作用37

4.6.4 公众参与的作用37

4.7 充分体现运输使用成本的外部影响内部化37

5 中国可持续交通发展战略38

5.2.1 构建与可持续交通发展相适应的综合管理体制38

5.2 战略思路38

5.1 战略目标38

5.2.3 建设高品质、高效率的交通运输服务系统39

5.2.2 建设高通达、高覆盖率的交通运输网络39

5.2.4 发展“五低”的交通运输方式及装备39

5.3.1 加快运输通道建设,优化运输网络结构40

5.3 战略重点40

5.3.2 加强综合运输枢纽建设,实现一体化运输41

5.3.3 建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TOD)的城市与城市交通发展模式42

5.3.4 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重点,实现节约型交通43

5.3.5 控制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提高公众环保意识44

5.3.6 建立完善的交通安全保障体系,形成整体有效的交通安全管理机制44

5.3.7 重点扶持绿色交通工具和智能交通技术,打造中国交通科技产业45

6 中国可持续交通发展的政策建议46

6.1 分阶段完善综合交通管理体制46

图6-1 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结构47

6.2.2 设立“国家交通基金”48

6.2.1 尽快征收燃油税48

6.2 利用经济手段,促进可持续交通的发展48

图6-2 各国汽油柴油燃油成本与燃油税价格比较49

6.2.3 运输使用成本应该体现外部影响内部化49

6.3 统筹规划,优化结构,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50

6.3.1 加强交通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的协调51

6.3.2 编制综合运输发展规划51

6.3.3 制定新的交通运输产业技术政策51

6.3.4 以实施铁路分类建设为突破口,加快铁路运输发展51

6.3.5 扶植内河航运发展52

6.4 重视交通公平的实现52

6.4.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可持续交通发展意识,增强公众监督和对交通规划决策过程的参与52

6.4.3 为弱势群体出行提供便利53

6.4.2 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实行“事故责任追究制度”53

6.5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实施交通需求管理,促进城市交通健康发展53

6.5.1 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54

6.5.2 切实落实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政策54

6.5.3 通过平衡交通供给与需求,有效管理出行方式,避免交通拥堵55

6.5.4 将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和需求管理政策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56

6.5.5 建立城市公共交通专项基金56

6.6 提倡节约环保型交通,推进交通与自然和谐56

6.6.1 完善交通环境保护体系,提高监督管理能力56

6.6.3 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57

6.6.2 减缓能源,尤其是石油资源消耗的增长速度57

6.6.4 减少交通大气污染,改善城市空气质量58

参考文献5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