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犯罪与刑事政策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犯罪与刑事政策
  • 谢瑞智著 著
  • 出版社: 正中书局
  • ISBN:9570913169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723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75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犯罪与刑事政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犯罪学之理论1

第一章 犯罪理论序说1

第一节 心灵的原因1

第二节 自然的因果3

第三节 自由意志之犯罪论4

第四节 被诱导的犯罪行为5

第五节 刑法在决定犯罪行为7

第六节 结论10

第二章 犯罪与刑罚之思想11

第一节 古典学派11

一、希腊罗马时代11

二、中世的欧洲12

三、自由意志之刑事思想13

四、贝加利亚之犯罪与刑罚论14

第二节 新古典学派16

第三节 实证学派18

一、朗布罗梭之犯罪人类学派19

二、斐利之犯罪社会学派21

三、贾罗华洛之自然犯论23

第三章 身体特徵与智能之犯罪理论27

第一节 身体特徵理论之创始人27

一、人相学与骨相学27

二、犯罪人类学29

第二节 体型理论33

一、克莱其玛之体质论33

二、史尔顿之体型分类34

三、葛绿格之研究35

第三节 智能理论36

一、智能研究之背景36

二、智能测验与犯罪37

第四章 生物学原因与犯罪41

第一节 遗传缺陷与犯罪41

一、犯罪家族之研究41

二、遗传基因之研究42

三、孪生子之研究43

四、性染色体之异常45

第二节 体内化学作用与犯罪46

第三节 中枢神经之研究49

一、脑波学之研究49

二、癫痫50

第四节 学习之障碍50

第五章 心理学之犯罪理论53

第一节 精神分析之犯罪理论53

第二节 情绪障碍之犯罪理论55

第三节 条件性迴避反应56

第六章 社会心理学之犯罪理论59

第一节 反社会行为之中和理论60

第二节 自我观念之理论63

第三节 标签理论64

第七章 犯罪之生态学67

第一节 人类生态学之理论67

第二节 犯罪区域之研究69

第八章 行为学习理论71

第一节 行为之模仿与学习71

一、犯罪模仿之法则71

二、差别接触理论72

三、社会学习理论74

第二节 文化理论75

一、下层文化论75

二、犯罪之副文化理论76

第九章 社会学之犯罪理论79

第一节 社会的犯罪原因论79

一、社会统计学派79

二、社会环境说80

三、社会解组论81

四、无规范之犯罪理论83

五、偏差行为论84

第二节 犯罪之冲突理论85

一、文化冲突论86

二、价值冲突论87

三、集团冲突论88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之犯罪论91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概说91

二、马克思主义之犯罪观92

第十章 规范意识行为之犯罪理论95

第一节 精神分析说95

第二节 认知发展阶段说97

一、杜威的道德认知发展论98

二、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论99

三、柯尔保之道德认知发展论100

第三节 内观法103

第四节 防制偏差行为之社会制裁论105

一、官方之制裁手段105

二、非官方之制裁手段107

第十一章 社会防卫之刑事思想109

第一节 李斯特之刑罚的目的思想109

第二节 相对主义刑事政策110

第三节 新社会防卫论112

第十二章 我国实证调查之犯罪状况及其原因115

第一节 犯罪人数与犯罪人口率115

第二节 法务部调查统计之犯罪原因118

第二编刑事政策与刑罚之基础理论121

第一章 刑事政策之概念121

第一节 刑事政策概念之起源121

第二节 刑事政策之研究对象及其相关科学125

一、犯罪学与刑事政策125

二、犯罪学与刑事法学127

三、刑事政策与刑事法学127

四、刑事学之范畴128

第三节 刑事政策之意义129

一、刑事政策之概念应以犯罪之观念为前提129

二、刑事政策系以犯罪之防制与镇压为目的130

三、刑事政策以刑罚或各种类似制度来矫正犯罪人130

四、刑事政策,除了矫治犯罪人以外,并以解消因犯罪而产生之社会的矛盾冲突为目的131

五、刑事政策系国家或自治或公共团体之政治上措施131

六、刑事政策藉法律制度予以具体化131

第二章 刑事政策之国际性133

第一节 犯罪之国际性133

一、国际犯罪与跨国犯罪133

二、国际犯罪之类型134

第二节 刑事政策之国际性组织136

第三章 刑罚理论145

第一节 刑罚之意义与本质145

一、刑罚之意义145

二、刑罚之本质146

第二节 刑罚之功能149

一、一般预防功能149

二、特别预防功能151

三、刑罚之社会功能151

第三节 适度之刑罚及其界限152

一、偏向于严刑峻罚之所以无效152

二、法令之规定须符合经济上边际效用始能发挥效力153

第四节 刑罚之种类156

一、依能否独立科处而分类156

二、依被剥夺的法益而分类157

第三编刑罚与保安处分159

第一章 死刑论159

第一节 死刑之变迁160

一、欧陆死刑之变迁161

二、我国死刑之变迁165

第二节 我国刑法对死刑之规定167

一、绝对死刑之罪167

二、相对死刑之罪167

第三节 死刑之执行174

一、各国执行死刑之方法175

二、死刑执行原则与各国之规定179

三、我国死刑之执行180

第四节 世界各国死刑存废之立法183

一、全面废止死刑之国家183

二、只对一般刑法废止死刑之国家185

三、事实上废止死刑之国家186

四、目前仍有死刑之国家187

第五节 死刑存废论191

一、死刑废止论191

二、死刑存置论193

第六节 对死刑存废论之批判195

一、对废止论之批判196

二、对存置论之批判197

第七节 死刑之刑事政策效果的实证探讨199

第八节 代替死刑之制度200

一、代替死刑之方式201

二、死刑之缓期执行202

第九节 结论204

第二章 自由刑207

第一节 自由刑之概念207

一、自由刑之起源207

二、自由刑之本质209

第二节 世界重要国家之自由刑212

一、欧洲国家之自由刑212

二、日本之自由刑215

第三节 我国之自由刑215

一、无期徒刑215

二、有期徒刑217

三、拘役218

第四节 自由刑之单一化问题219

一、自由刑单一化之起源219

二、各国之立法例220

三、单一刑论之理论基础221

第五节 短期自由刑之修正222

一、短期自由刑之问题222

二、「短期」之意义224

三、短期自由刑之利弊分析226

四、短期自由刑之实证研究228

五、我国执行短期自由刑之情形230

六、改善短期自由刑之制度231

第六节 不定期刑235

一、不定期刑之概念235

二、不定期刑之种类237

三、不定期之立法沿革238

四、不定期刑之赞成与反对论241

五、不定期刑之适用244

第三章 财产刑247

第一节 财产刑之概念247

第二节 罚金刑248

一、罚金刑之本质248

二、改进罚金刑制度251

三、罚金之额数及执行261

四、罚金刑之种类263

第三节 没收263

一、没收之本质264

二、没收之立法主义及其方法267

第四章 名誉刑269

第一节 名誉刑之概念269

第二节 名誉刑之赞成与反对论269

第三节 名誉刑之种类271

一、耻辱刑271

二、权利剥夺刑273

第五章 保安处分论279

第一节 保安处分之概念279

第二节 保安处分之沿革280

第三节 刑罚与保安处分之一元化与二元化290

一、二元化之理由290

二、一元化之理由290

第四节 保安处分之刑事政策意义291

一、保安处分之存置论292

二、保安处分之反对论293

第五节 保安处分之本质295

一、保安处分之法律性质295

二、保安处分与刑罚之异同299

三、保安处分与行政处分之异同302

第六节 保安处分之一般分类303

一、依处分之对象而区分303

二、依处分之目的或手段而区分303

三、依对象之年龄而区分309

第七节 我国保安处分之分类309

一、感化教育处分310

二、心神丧失人、精神耗弱人及瘖哑人之监护处分313

三、吸用烟毒人及酗酒人之禁戒处分314

四、常习犯或游荡懒惰之劳动场所的强制工作处分316

五、花柳病与痳疯病人之强制治疗处分319

六、保护管束处分320

七、驱逐出境处分325

第八节 保安处分与法人326

第九节 结论327

第四编犯罪者之司法处理329

第一章 起诉裁量主义329

第一节 起诉裁量主义之概念329

第二节 各国起诉裁量主义之法律规定330

第三节 我国起诉裁量主义之法律规定331

一、不起诉之原因332

二、不起诉之裁量事项333

第四节 我国实施起诉裁量主义之概况335

一、普通刑法犯及特别刑法犯不起诉概况335

二、检察官依职权不起诉实行之绩效337

第五节 起诉裁量主义之管制方式338

一、防止检察官滥用不起诉处分338

二、对不起诉案件声请再议时如何仿照他国制度补救339

第二章 刑之量处341

第一节 量刑之重要性341

第二节 量刑之意义342

第三节 量刑之基准343

一、行为责任与行为者责任之综合与量刑基准343

二、刑罚理论与量刑基准344

三、各国之立法例345

四、我国之量刑基准346

第四节 我国之量刑政策与判决情形347

一、量刑政策347

二、我国判决情形350

第五节 结论352

第三章 宣告犹豫制度353

第一节 宣告犹豫制度之概念353

第二节 宣告犹豫制度之沿革354

一、英国之发展过程355

二、美国之发展过程356

第三节 宣告犹豫制度之赞成与反对论358

一、赞成论358

二、反对论359

第四节 宣告犹豫制度之法律构成360

一、一般论说360

二、日本之改正刑法准备草案之规定362

第五节 结论363

第四章 刑之执行犹豫365

第一节 刑之执行犹豫的概念365

一、缓刑之沿革365

二、刑之执行犹豫之刑事政策作用367

第二节 刑之执行犹豫之法律要件368

一、日本之执行犹豫368

二、德国之执行犹豫369

三、我国执行犹豫之法律要件370

第三节 缓刑期间与保护管束372

一、宣告缓刑之期间373

二、缓刑期间之保护管束373

第四节 缓刑制度之运用376

一、缓刑实施政策376

二、缓刑期间及原判决情形379

第五节 缓刑宣告之撤销380

一、缓刑宣告撤销之原因381

二、缓刑宣告之撤销383

第六节 缓刑宣告之效力384

第五编犯罪者之处遇387

第一章 监狱与受刑人387

第一节 近代监狱之诞生387

一、劳役场之设置387

二、劳役场之普及390

第二节 狱政革新391

一、英国之监狱改革运动391

二、美国之新监狱392

三、我国现代监狱行刑制度之建立与革新运动394

第三节 受刑人之法律地位399

一、行刑之意义399

二、受刑人之特别权力关系理论400

三、受刑人权利之界限402

四、受刑人权利被侵害之救济404

第二章 善时制度407

第一节 善时制度之概念与起源407

一、善时制度之意义407

二、各国善时制度之起源407

第二节 我国之善时制度409

一、外役监条例之善时制度409

二、行刑累进处遇条例之善时制度410

第三节 善时制度之性质411

一、善时制度之作用411

二、善时制度之优劣点411

三、善时制度与假释412

第四节 善时制度之适用413

第三章 假释417

第一节 假释之概念417

第二节 假释之沿革417

一、欧美各国之假释制度的演进417

二、日本假释制度之发展421

三、我国假释制度的演进421

第三节 假释之本质422

第四节 假释之赞成与反对论424

一、假释之赞成论424

二、假释之反对论425

第五节 假释之法定要件426

一、外国立法例426

二、我国假释之法定要件与各国之比较431

第六节 假释之撤销434

一、外国之立法例434

二、我国之撤销假释规定436

第七节 假释之效力437

一、外国立法例437

二、我国刑法之规定438

第八节 假释与保护管束439

一、外国立法例439

二、我国刑法之规定439

第九节 考验期间之运用440

一、考验期间之概念440

二、外国立法例441

第十节 我国办理假释情形442

一、办理假释应行注意事项442

二、办理假释实况446

第十一节 结论447

第四章 更生保护451

第一节 引言451

第二节 更生保护之概念451

第三节 更生保护之理论基础452

第四节 各国更生保护及其沿革453

一、英国之更生保护454

二、美国之更生保护454

三、日本之更生保护454

第五节 我国之更生保护456

一、我国更生保护之沿革456

二、更生保护之对象458

三、更生保护之程序459

四、更生保护之方式461

五、更生保护之经费463

六、台湾更生保护会463

七、台湾更生保护之实施情形465

第六节 结论469

一、组织方面469

二、直接保护方式之加强470

三、社会观念之加强470

第六编犯罪与刑事政策各论473

第一章 警察制度与犯罪防治473

第一节 警察体制与人事统一473

一、政府体制与警察体制474

二、日本之警察体制474

第二节 警察之管理与政党政治之关系475

一、我国警察之管理受地方自治之影响475

二、日本警察之民主管理与政治中立476

第三节 警察预算之独立477

一、我国警察预算之编列问题478

二、日本警察预算之独立制度478

第四节 建立犯罪防治制度479

一、我国警察缺乏完备之犯罪预防制度479

二、日本设有完整之犯罪预防组织480

三、计程车之管理与犯罪防治482

第五节 结论483

第二章 警察执法与人权485

第一节 民主社会与警察角色485

一、警察任务之分析485

二、警察应有犯罪侦查权486

第二节 警政措施问题487

第三节 盘诘与取缔489

一、盘诘与取缔之原则489

二、盘诘与取缔之技巧490

第四节 警察之犯罪侦讯方法490

一、合法之侦讯方法491

二、不合法的侦讯方法492

第五节 犯罪侦讯中辩护人之权限493

一、法定辩护人之权限493

二、辩护人权限之检讨494

第六节 警察执法可能遭遇之干预495

第七节 结论496

第三章 刑事诉讼与起诉一本主义497

第一节 日本战前与我国同采职权进行主义497

第二节 起诉状一本主义之特点498

第三节 起诉状一本主义不会延误审判499

第四节 采起诉状一本主义可保障人权499

第四章 政治犯罪与处罚501

第一节 政治犯罪之概念501

一、政治犯罪概念之分析501

二、政治犯罪之目标502

第二节 政治犯罪之性质502

一、政治犯罪之刑事责任502

二、政治犯罪与言论自由504

三、内乱罪之本质505

第三节 内乱犯罪规范之要件506

一、规范之目的506

二、规范之方法507

三、内乱犯罪之处罚508

四、结论510

第五章 违法选举及其对策511

第一节 选罢法的贡献511

第二节 暴力介入选举及其防制512

一、暴力介入的种类与性质513

二、检举暴力犯罪的原则513

第三节 如何消除贿选515

一、日本取缔贿选之实情515

二、在我国取缔贿选之困难516

三、建立监察小组之公正权威会同警察共同取缔贿选517

四、起诉之控制518

第四节 建立现代化之选举伦理519

第六章 贪污犯罪及其对策523

第一节 贪污犯罪之方式523

第二节 检举贪污之困难525

第三节 贪污罪所保护之法益526

第四节 整肃贪污政策527

一、各国之整肃贪污对策527

二、我国之整肃贪污政策529

第五节 消灭贪污之方法532

第七章 青少年犯罪之防制535

第一节 青少年犯罪之严重性535

一、青少年犯罪之人口比率535

二、青少年犯罪年龄有逐年降低之势536

三、少年犯罪有一般化趋势539

四、虞犯少年之行为以滥用药物与游乐型为最多540

五、少年犯罪之教育程度541

第二节 少年犯罪之原因542

一、我国实证统计分析542

二、各个少年犯罪因素543

第三节 少年事件之处理545

一、少年事件之种类545

二、少年事件之处理机构与程序547

三、少年事件之执行548

第四节 少年犯罪防制对策550

一、我国之防制青少年犯罪方案550

二、我国防制青少年犯罪方案之改进意见557

第八章 老人之犯罪、被害及其对策565

第一节 老人学与犯罪学565

一、老人犯罪与被害之原因565

第二节 犯罪与老人566

一、老人犯罪概况566

二、老人犯罪之理论基础568

第三节 老人之为犯罪被害人571

一、老人被害之特徵571

二、老人对犯罪之反应572

第四节 各种犯罪预防与对策573

一、老人与犯罪预防573

二、对老人被害之补偿575

三、其他犯罪对策575

第九章 暴力犯罪及其对策577

第一节 我国之暴力犯罪概况577

一、台湾地区暴力犯罪之缘起577

二、台湾地区暴力犯罪之趋势578

第二节 各国之暴力犯罪防制对策581

一、就美国方面言581

二、就日本方面言583

第三节 我国之防制暴力犯罪对策600

一、贯彻警察防制工作600

二、有关机关配合办理工作601

三、检肃流氓条例之立法604

第四节 实证调查之防制暴力犯罪对策607

一、一般对策607

二、提高基层员警士气611

三、改进刑事政策612

第十章 从法制上聚制窃盗犯罪615

第一节 中、英两国防制盗贼之法律对策615

一、普通窃盗罪616

二、加重窃盗罪619

三、强盗罪620

四、恐吓取财罪620

五、赃物罪621

六、假释制度622

七、结论623

第二节 窃盗防制对策623

一、窃盗犯罪之概况623

二、窃盗问题之因素分析625

三、防制对策之探讨627

四、其他尚有建议事项629

第十一章 药物滥用与对策631

第一节 药物滥用之状况631

一、烟毒犯罪631

二、违反麻醉药品管理条例632

第二节 药物滥用之类型633

第三节 药物滥用之管制636

第四节 药物滥用防制对策638

第十二章 色情犯罪及其对策641

第一节 色情交易之历史渊源642

第二节 取缔色情以消除犯罪温床643

第三节 制定法令以管理特种营业644

第四节 对从事色情营业之处罚645

第五节 成立特别风化区之正反理论646

一、赞成成立特别风化区之论点647

二、反对成立特别风化区之论点649

第六节 结论649

第十三章 经济犯罪及其对策651

第一节 经济犯罪之特质651

第二节 经济犯罪之形态与影响653

一、经济犯罪之形态653

二、经济犯罪之情形654

三、经济犯罪之影响656

第三节 引渡犯人回国之可能性656

一、引渡犯人之通则657

二、引渡犯人之限制658

三、目前引渡犯人之可能性658

第四节 押解犯人回国之可能性659

一、强制押解回国之可能性659

二、透过国际刑警组织押解回国之可能性660

第五节 老鼠会之兴起与没落661

一、老鼠会之起源与发展661

二、老鼠会之基本型态662

三、贩卖商品型老鼠会665

四、多阶层贩卖方式665

五、老鼠会之特性与法律规范666

第十四章 道路交通违规及对策671

第一节 交通违规与事故之原因672

第二节 交通违规之法律性质674

第三节 道路交通之趋势与处罚676

第四节 道路交通事故与过失之认定677

一、过失认定之论理构造677

二、信赖原则678

第五节 交通违规之对策678

一、交通环境之对策678

二、对驾驶员之安全教育之政策678

三、制定完整交通法规之政策679

四、社会政策679

第十五章 医疗行为与刑事责任681

第一节 医疗纠纷的原因681

第二节 医疗纠纷遽增之原因682

第三节 以刑罚干涉医疗行为之界限683

第四节 医疗行为是业务上正当行为683

第五节 医疗过失之种类686

第六节 医师过失与刑事责任689

第七节 安乐死的问题692

第十六章 无被害人犯罪之除罪化695

第一节 无被害人犯罪之概念695

一、修尔之论点695

二、盖斯之见解696

三、比特之论点697

第二节 无被害人犯罪之类型697

第三节 无被害人犯罪的除罪化701

一、除罪化之三种形态701

二、决定除罪化之理论依据702

第十七章 犯罪被害救济制度705

第一节 适用国家赔偿法请求赔偿之可能性706

第二节 引进犯罪被害人救济制度707

第三节 犯罪被害人救济制度之沿度708

一、欧美各国之救济制度708

二、日本救济制度产生之背景709

第四节 犯罪被害救济制度之理论714

第五节 结论715

附录 本书主要参考文献71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