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经济与管理入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经济与管理入门
  • 马洪主编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86
  • 标注页数:656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67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经济与管理入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综合篇3

第一章 经济概况3

一 人口和资源3

1.总人口及其构成3

2.人口密度及其分布3

3.人口的增长及展望4

4.自然资源5

二 经济制度6

1.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6

2.各尽所能,按劳分配9

3.计划经济10

1.经济建设的主要成就13

三 经济发展概况13

2.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15

四 经济发展过程17

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7

2.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21

3.第二个五年计划与经济调整时期25

4.第三个、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29

5.第五个五年计划时期32

6.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36

第二章 计划管理和统计制度45

一 计划制度的建立45

1.建立计划制度的前提45

2.计划制度的建立45

1.计划的种类46

二 计划的种类和内容46

2.计划的内容48

三 计划编制的方法、程序和检查49

1.编制计划的方法49

2.编制计划的程序52

3.计划的检查和考核53

四 计划体制55

1.计划体制的沿革55

2.现行的计划体制58

五 计划机构体系及其任务62

1.计划机构的创建62

2.计划机构体系及其任务63

1.统计工作的发展过程67

六 统计工作和统计机构67

2.统计机构组织68

3.各级统计机构的任务70

七 统计调查方法和统计指标体系72

1.定期统计报表制度72

2.普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74

3.统计指标体系76

第三章 财政及其管理80

一 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发展概况80

1.财政收入80

2.财政支出81

3.财政收支的基本原则82

4.财政收支状况83

二 财政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84

1.财政管理体制的沿革84

2.中央财政87

3.地方财政88

4.财政管理机构90

三 国家预算和决算91

1.国家预算体系91

2.国家预算的编制92

3.国家预算的执行94

4.决算97

四 税收制度98

1.税收制度的发展98

2.现行税制和主要税种100

3.税务管理109

1.内债110

五 国债110

2.外债112

第四章 金融113

一 金融体系113

1.中国人民银行113

2.中国工商银行115

3.中国农业银行116

4.中国银行117

5.中国人民建设银行118

6.中国投资银行119

7.中国人民保险公司120

8.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123

9.农村信用合作社124

1.人民币126

二 货币制度126

2.现金管理和工资基金监督127

3.货币政策129

三 信贷制度130

1.信贷资金的来源和运用130

2.信贷的原则和方针132

3.银行贷款的种类133

4.利息135

5.信贷监督136

四 信贷计划和现金计划138

1.信贷计划138

2.现金计划141

1.储蓄事业的发展和作用144

五 储蓄事业144

2.储蓄的政策和原则145

3.储蓄的种类146

4.储蓄利息率148

第五章 企业的组织和管理150

一 企业的分类150

1.构成企业的标志150

2.企业的行业分类150

3.企业的所有制分类151

4.企业的规模和分类标准152

二 国家对国营企业的管理156

1.管理方式156

2.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159

3.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160

三 企业内部管理的基本制度164

1.企业内部管理的基本制度165

2.企业内部管理的基本原则166

3.改革的方向169

四 企业内部管理的组织体制170

1.厂级管理170

2.车间管理172

3.小组管理173

五 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174

1.计划管理174

2.生产管理176

3.技术管理176

4.劳动管理178

5.成本管理180

6.财务管理181

7.供销管理185

六 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188

第六章 对外经济关系190

一 对外贸易的发展190

1.进出口贸易发展概况190

2.对外贸易方式的发展193

3.对外贸易管理体制196

4.对外贸易组织机构198

二 利用外资201

1.利用外资概况201

2.利用外资的基本政策和原则202

3.利用外资的管理和审批程序206

1.技术进出口发展概况207

三 技术引进与技术输出207

2.技术进出口政策208

3.技术进出口的管理209

四 国际劳务合作210

1.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概况210

2.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组织机构211

3.对外承包与劳务合作的原则和形式211

五 经济特区212

1.特区的设置212

2.在特区兴办企业的有利条件214

3.特区的管理215

六 海关与关税216

1.海关管理体制216

4.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216

2.海关机构的设置217

3.关税政策218

七 国际结算与外汇管理220

1.国际结算221

2.人民币汇价221

3.国际收支与外汇管理222

生产建设篇227

第七章 农业的发展和管理227

一 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现状227

1.农业发展过程227

2.农业现状229

3.发展方向233

二 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234

1.改革土地制度234

2.农业合作化235

3.人民公社化和人民公社体制改革236

三 农业生产责任制241

1.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和发展241

2.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形式242

四 社员家庭经济245

1.家庭副业和自留地的状况246

2.社员家庭经济的作用247

3.进一步发展社员家庭经济248

五 国营农场249

1.发展概况和现状249

2.国营农场的管理252

3.国营农场体制改革253

1.种植业254

六 农业的各个部门254

2.林业257

3.畜牧业259

4.渔业262

5.副业265

第八章 工业的发展和管理267

一 我国社会主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267

1.旧中国的工业267

2.新中国工业的发展和成就269

二 经济成份和管理体制271

1.工业中的经济成份271

2.工业管理体制的演变272

3.国家对工业企业的管理274

1.工业部门的分类276

三 工业的部门结构276

2.工业部门结构的演变283

3.轻重工业比例关系的演变284

四 工业的地区配置288

1.旧中国的工业地区配置288

2.新中国工业地区配置的变化289

3.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291

五 工业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94

1.工业技术的演变294

2.成就和问题296

3.今后发展趋势298

六 主要工业部门的概况301

1.食品工业301

2.纺织工业303

3.煤炭工业307

4.电力工业311

5.石油工业314

6.化学工业318

7.冶金工业322

8.机械工业324

9.建筑材料工业328

第九章 运输、邮电业的发展和管理333

一 运输、邮电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333

1.运输、邮电业的作用333

2.运输、邮电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335

二 运输、邮电业的组织管理体系339

1.各种运输业的管理体系340

1.铁路运输342

三 各种运输方式的概况342

2.邮电业的管理体系342

2.内河航运345

3.海上运输349

4.公路运输353

5.民用航空运输356

6.管道运输359

四 重大的运输组织措施360

1.合理运输360

2.联合运输363

3.集装箱运输365

4.产运销协作367

1.邮政369

五 邮电业的发展369

2.电信372

第十章 建筑业的发展和管理377

一 建筑业的发展377

1.建筑业的历史377

2.新中国建筑业的成就378

二 建筑业的组织和管理379

1.建筑业的生产组织结构379

2.建筑业的所有制结构382

3.建筑业的管理体制383

4.建筑业的计划管理386

三 建筑企业的经营方式和责任制388

1.建筑业的经营方式388

2.建筑业的经济责任制392

1.建筑产品成本、价格的特点394

四 建筑产品的成本、价格和利润394

2.建筑产品的成本395

3.建筑产品的价格399

4.建筑产品的利润、税金400

五 建筑工业化401

1.建筑工业化的发展401

2.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401

第十一章 固定资产建设及其管理403

一 基本建设403

1.基本建设的含义和分类403

2.基本建设的成就405

3.基本建设程序406

4.基本建设管理体制411

1.更新改造的含义和内容417

二 固定资产更新改造417

2.更新改造的管理418

三 固定资产投资的来源与管理420

1.基本建设资金的来源420

2.基本建设资金的管理421

3.更新改造资金的来源425

4.更新改造资金的管理426

第十二章 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429

一 城市建设429

1.城市的设置和作用429

2.发展城市的基本方针431

3.城市规划工作434

4.城市住宅建设与管理438

5.城市的市政工程、公用事业与园林绿化441

1.乡村建设概况444

二 乡村建设444

2.村镇建设规划447

3.发展乡村集镇建设449

三 环境保护450

1.环境问题450

2.环境对策451

3.环保成就455

流通篇461

第十三章 物资(生产资料)流通及其管理461

一 物资流通体制的演变461

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462

2.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和“大跃进”时期(1953——1960年)462

3.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61——1965年)464

4.“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465

5.粉碎“四人帮”之后(1976年到现在)466

二 物资流通的计划管理467

1.物资的分类467

2.物资的综合平衡468

3.指令性物资分配计划469

5.指导性物资流通计划472

5.物资连出口计划的管理473

三 物资的销售和供应474

1.物资的销售474

2.物资的供应474

3.工业品生产资料的市场管理476

四 物资的节约和合理利用477

1.物资部门的管理机构479

五 物资的管理机构和经营机构479

2.物资部门的经营管理480

3.工业部门的物资管理机构和经营机构482

第十四章 商业的发展和管理484

一 商业的发展484

1.商品流通规模484

2.国内商业结构484

二 商业的组织形式486

1.商业行政机构486

2.专业公司487

3.商业企业的种类与分布488

1.商品管理的原则493

2.商品分类及其管理493

三 商品的分类和管理493

四 商品购销关系与购销方式495

1.对工农业生产部门的商品收购495

2.商业部门内部的商品流通498

3.商业企业向消费者出售商品500

五 城乡集市贸易及其管理501

1.集市贸易的概况501

2.集市的管理502

第十五章 饮食服务业和旅游业505

一 饮食服务业505

1.种类与构成505

2.经营特色505

3.经营方针507

4.管理体制508

1.旅游业的发展509

二 旅游业509

2.旅游资源513

3.旅游商品515

4.旅游机构515

第十六章 价格的形成和管理517

一 价格体系和价格形成517

1.价格体系517

2.价格形式519

3.计划价格的形成521

二 物价政策525

1.稳定物价的政策525

2.逐步缩小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的政策528

1.物价管理体制529

三 价格管理制度529

2.各级物价管理机构及其权限530

3.各类商品价格管理532

4.物价监督534

四 商品比价534

1.工农业品比价534

2.农产品比价536

3.工业品比价536

五 商品差价537

1.购销差价537

2.地区差价538

3.批零差价539

4.季节差价540

1.解放后物价指数的变化情况541

六 物价指数541

5.质量差价541

2.各类物价指数的制定方法543

分配篇553

第十七章 国民收入及其分配553

一 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553

1.社会总产品553

2.国民收入556

二 国民收入的分配559

1.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560

2.国民收入的再分配561

3.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563

三 积累和消费的关系566

1.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原则和方针566

2.积累和消费比例的变化568

第十八章 劳动制度和工资福利571

一 劳动力资源571

1.我国劳动力的特点571

2.劳动力结构573

3.劳动力资源的预测575

二 劳动就业576

1.劳动就业方针576

2.用工制度579

3.劳动服务公司581

4.劳动力管理582

三 工资584

1.工资水平584

2.工资政策587

3.工资制度588

四 津贴592

1.津贴的分类592

2.现行的主要津贴制度593

五 经济特区的劳动工资594

1.经济特区的劳动制度594

2.经济特区的工资制度596

六 奖金597

1.奖金性质597

2.奖励政策597

3.奖励制度598

4.奖金水平599

5.奖金来源599

2.劳动保险基金600

1.劳动保险制度600

七 劳动保险600

3.劳动保险的主要内容601

八 福利制度603

1.职工个人福利制度603

2.职工集体福利制度和设施604

3.职工福利基金的来源606

九 劳动保护606

1.劳动保护政策606

2.劳动保护措施607

3.劳动保护的管理608

第十九章 人民生活609

一 处理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关系的原则609

1.个人消费基金的增长610

二 人民消费水平的变化610

2.社会消费基金的增长612

三 城乡居民家庭货币收支613

1.城市职工家庭收支613

2.农民家庭收支614

四 物质文化生活水平617

1.物质生活水平617

2.文化生活水平620

3.健康水平625

五 消费结构628

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构成的变化628

2.食品构成的变化628

3.穿着品构成的变化630

六 美好前景631

4.日用品构成的变化631

附录633

一 1983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633

二 农业636

三 工业639

四 运输、邮电643

五 固定资产投资645

六 国内商业648

七 对外贸易和旅游事业650

八 财政收支分项目数651

九 劳动工资651

十 科学、教育、文化、体育、卫生653

十一 人民生活65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