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物价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物价史
  • 谭文熙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ISBN:7216015045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443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6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物价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商品交换和价格的起源1

第一节 物物交换1

第二节 原始价格2

一、度量衡的出现2

二、等价物的出现3

三、利用价差积利的出现4

第三节 货币的起源和价格的完善5

一、货币的起源5

二、价格的完善7

结语8

第二章 西周时期的价格9

第一节 价格思想10

一、商品轻重贵贱说10

二、资贵出贱、市平通器思想11

三、等级价格概念12

四、价格定民风观点13

第二节 西周时期的货币与价格13

一、西周时期的货币13

二、西周时期的价格15

第三节 市场物价管理17

一、贾人制度18

二、市场物价管理19

结语22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物价23

第一节 价格思想23

一、管仲的“衡无数”论和市场概念24

二、子产主张“市不豫价”27

三、孔子的“求善价而沽”观点28

四、子贡的“稀少价值说”29

五、范蠡的“待乏原则”和“无敢居贵”30

六、墨子的价值概念32

七、李悝的“两利”价格概念35

八、商鞅的高价主张36

九、白圭的“乐观时变”原则37

十、许行的同类商品“不二价”思想38

十一、孟子的价值观念40

十二、荀子主张等价交换41

第二节 有关物价的政策42

一、用货币政策调节物价42

二、通轻重之权控制物价44

三、实行平粜(籴)46

四、提高粟价48

五、盐、铁专卖政策49

六、境外贸易价格53

七、推行市场法57

结语58

第四章 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物价61

第一节 价格思想61

一、贾谊主张用货币的“放”与“收”调节物价61

二、晁错的贵粟论62

三、司马迁的钱多物贵说63

四、桑弘羊视价格为平衡轻重的工具63

五、耿寿昌的常平仓思想64

六、贡禹提倡物物交换65

七、王莽的“五均”思想66

八、张林的钱贱物贵说66

九、刘陶反对铸大钱67

十、南北朝时对物价问题的不同认识68

第二节 物价变化69

一、米谷价格69

二、布帛、器用、田宅、牲畜的价格74

三、物价变动的原因77

第三节 物价管理和有关政策83

一、平准83

二、置常平仓87

三、统一货币度量衡88

四、定价与监督91

五、实行专卖,稳定物价92

六、推行均输,调节物价96

结语98

第五章 隋、唐、五代十国的物价100

第一节 价格思想101

一、刘秩的“物贱伤农、钱贱伤贾”论101

二、刘晏的“丰则贵籴、歉则贱粜”主张101

三、陆贽的“物之贵贱系于钱之多少”观点103

四、韩愈的钱重物轻状104

五、白居易的货币调节物价说104

六、李珏认为增税必涨价106

第二节 物价变化107

一、贞观初至安史之乱前夕的物价107

二、安史之乱开始以后的物价110

三、物价变动的原因115

第三节 物价管理和有关政策121

一、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121

二、立常平制122

三、发展商业124

四、建立平准署131

五、立物价法令132

六、改货币制度133

结语135

第六章 宋朝及金、辽的物价136

第一节 价格思想136

一、李觏关于谷物价格的特殊见解136

二、王安石平抑物价的思路138

三、司马光坚持常平思想140

四、苏轼强调农末皆利140

五、沈括的粮价计算设计141

六、叶适“物多则贱,贱则钱贵”论143

七、周行己的“钱本无轻重”见解143

八、董煟主张禁遏籴、不抑价145

九、辛弃疾认为纸币“朝廷用之则轻”说147

十、赵?的“少则重、多则轻”观点147

十一、袁燮批评“称提”147

十二、吴潜指出物价高涨的危害性148

第二节 物价变化149

一、谷米价格149

二、绢、布价格152

三、盐、酒、茶专卖官价154

四、地价161

第三节 有关物价的政策168

一、置常平仓168

二、实行和籴170

三、推行青苗法173

四、兴“贡输”175

五、均输法176

六、市易法177

结语179

第七章 元朝的物价181

第一节 价格思想182

一、许衡反对以“虚券”易“实货”182

二、叶李的《钞币条画》182

三、卢世荣的稳定物价思路183

四、王恽的理价思路184

第二节 物价变化187

一、米价187

二、盐价189

三、田宅价189

四、营建造价190

五、金银价191

六、工资及饮食、饲料等费191

七、物价变动的原因193

第三节 有关物价的政策198

一、立常平仓198

二、设平准库199

三、控制纸币发行量200

四、以钞纳税200

五、立常平盐局法201

六、推行食盐法202

结语203

第八章 明朝的物价204

第一节 价格思想204

一、叶子奇以敛散货币调节物价的观点204

二、刘定之主张“修平籴之法”205

三、丘浚稳定物价的思想206

四、丘浚的商业概念208

五、丘浚力主等价交换209

六、顾炎武认为金价涨谷价必跌210

七、明末的货币思想对物价的影响210

第二节 价格变化212

一、粮布折价212

二、盐引纳米213

三、百物与米比价216

四、茶、米、绢、布与马比价217

五、其他价格220

六、币值对物价的影响222

七、百物以银定价224

八、明代物价的国际影响226

第三节 有关物价的政策229

一、恢复与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229

二、兴盐法230

三、坚持茶马贸易233

四、推行常平制236

五、实行和买237

六、郑和下西洋的外贸价格政策238

七、加强物价管理,制定市易法239

八、起义军平买平卖,稳定物价240

结语242

第九章 清朝的物价243

第一节 价格思想243

一、王夫之宁“伤末”而不“伤农”的粮价主张243

二、杨锡绂的独占价格概念245

三、洪亮吉忧民论价246

四、鄂弥达论“货集价落”248

五、龚自珍欣赏物物交换248

六、魏源的成本与价格思想249

七、魏源的外贸差额概念250

第二节 价格变化252

一、粮食价格252

二、食盐、猪肉、白糖价格265

三、丝、茶、棉、纱、布价格269

四、土特产品价格275

五、土地价格277

六、银价、钱价及其比例281

第三节 有关物价的政策287

一、大力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287

二、调节供求关系289

三、置常平仓292

四、政府干预粮价294

五、坚持盐法296

结语299

第十章 民国时期的物价301

第一节 物价水平302

一、民国前期的物价水平302

二、民国中期的物价水平304

三、抗日战争时期的物价水平307

四、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物价水平317

五、革命、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物价水平和政策323

第二节 农土特产品价格338

一、粮食价格338

二、棉花价格342

三、生丝价格344

四、苎麻价格346

五、茶叶价格348

六、烟叶价格349

七、桐油价格350

八、生漆价格352

九、猪鬃价格354

十、牛皮价格354

第三节 生活消费品价格356

一、食物类价格356

二、衣着类价格368

三、燃料类价格376

四、杂项类价格379

第四节 土地、生资、建材价格384

一、土地价格384

二、生产资料价格387

三、建筑材料价格391

第五节 服务业收费393

一、交通运价393

二、邮电资费401

三、学杂费405

四、其他服务收费406

第六节 商品差价和比价408

一、商品差价408

二、商品比价415

第七节 物价暴涨狂涨的原因及影响422

一、供求矛盾突出422

二、恶性通货膨胀425

三、官商投机猖獗428

四、物价暴涨狂涨的影响429

结语430

附录433

一、成都市1937年12月至1948年6月零售物价指数433

二、唐山1941年至1948年零售物价指数435

三、郫县1911年至1949年米价表437

四、历年来美国银价及其购买力与中国趸售物价及购买力比较表438

五、奉贤县1911年至1949年5月主要消费品市场价格440

后记44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