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追梦 工程数学化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的实践与思考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陈健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ISBN:7517043287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460页
- 文件大小:118MB
- 文件页数:48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追梦 工程数学化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的实践与思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发展篇1
第一章 梦之启航2
第二章 春华秋实4
第三章 漫漫十年路7
2004—2005年,平台选型阶段7
2006—2008年,科研促生产阶段8
2009—2012年,生产促科研应用阶段8
2013—2014年,全面推广应用阶段10
2015年,更上一层楼阶段13
第二篇 成就篇15
第四章 华东院数字化三维协同设计解决方案16
解决方案概述16
水利水电行业数字化三维协同设计平台HydroStationR18
HydroStation诞生的故事19
HydrostationR包含的模块或专业解决方案有哪些?19
第五章 地质三维设计解决方案GeoStationR23
为什么需要GeoStationR?23
GeoStationR与当前国内外类似软件的根本不同有哪些?27
功能定位不同27
软件架构不同28
功能不同28
性能不同29
行业适应性不同29
开放性不同29
实实在在的工程意义有哪些?30
支持特大地质数据模型高效流畅的编辑和展示30
GeoStationR同时具备CAD和GIS系统的优势30
符合行业规范的专业勘察数据库及后台数据服务32
支持多专业三维协同设计和一键式二维出图33
为什么广受工程设计和项目管理人员欢迎?33
第六章 三维参数化配筋解决方案ReStationR35
为什么要参数化三维配筋?35
华东院ReStation的诞生历程36
目前市场上的三维配筋软件存在的缺陷有哪些?36
国内配筋软件情况39
国外配筋软件情况40
ReStationR的技术特点和优势有哪些?41
第一个真正的三维土建结构设计与三维配筋设计一体化的软件42
第一个同时满足板梁柱和不规则大体积三维配筋,同时具备两种出图方式的软件42
第一个支持多规范、模板配置及自定义钢筋类型、钢筋编号规则的三维配筋软件44
第一个可以与多个国内外通用结构计算软件进行对接的三维配筋软件44
第一个支持参数化、智能化钢筋联动和标注修改自动记忆的三维配筋软件44
第一个带有自动化配筋算法,钢筋组管理功能的配筋软件45
第一个能对所有配筋过程进行钢筋合规性自动检查的三维配筋软件45
第一个将满足三维配筋设计、下料、计价、绑扎、钢筋笼碰撞检查的软件45
能一次性同时处理几百个配筋面,几万根钢筋的三维配筋软件45
“神器”名副其实,钢筋设计出图统计效率提高一个数量级以上46
第七章 工厂三维设计辅助模块PlantDesignerR50
为什么需要PlantDesignerR?50
PlantDesignerR包含的基本功能和设计工具有哪些?50
第八章 枢纽三维设计辅助模块CivilDesignerR55
通用三维协同设计基础平台的不足有哪些?55
CivilDesignerR具有的特色工具集有哪些?55
参数化马道边坡工具集55
参数化地下洞室群工具集56
岔管工具集57
地块工具集58
地质工具集58
其他辅助工具58
第九章 多专业三维参数化元器件及设备模型库DigitalElementsR60
参数化专业元器件库的重要性60
参数化元器件库的分类60
第十章 其他各相关专业和领域的解决方案62
电气数字化三维协同设计解决方案63
问题和挑战63
解决方案的核心思想66
参数化电气埋管设计软件72
端子图设计软件74
照明设计模块77
火灾报警设计模块80
桥架和电缆敷设80
面向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工厂管道三维协同设计解决方案82
解决方案升级的必要性82
升级面临的挑战86
华东院的解决方案及贡献86
勘察三维一体化解决方案89
岩石(GeoStationR)90
岩土(GeoStationRFOR Civil,for Ocean)91
测绘(MapStationR)92
物探实验104
移民规划解决方案106
移民安置点规划设计106
移民实物调查109
风电新能源三维设计解决方案109
海上风电109
陆上风电113
市政工程三维协同设计解决方案114
城市地铁114
道路119
桥梁122
市政隧道125
污水处理厂129
地下管网130
民建三维协同设计解决方案134
工程公司层面的数字化设校审及管理一体化解决方案144
CADCAE一体化及综合展示解决方案151
设计采购施工(EPC)一体化解决方案155
工程设计与虚拟仿真一体化解决方案160
大坝安全信息化与三维监测一体化解决方案166
工程安全监测解决方案171
基于三维协同设计的工程量统计及概预算一体化解决方案176
三维协同设计与归档、打印一体化解决方案182
工程数字化移交解决方案187
三维移动解决方案192
信息化与数字化高度融合的跨平台解决方案194
大数据、云服务及全球部署解决方案196
第十一章 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199
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199
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意义199
华东院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iELM200
华东院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特点204
部分需要攻克的技术难点209
第十二章 配套的技术管理支撑体系210
生产组织体系211
标准及制度体系213
协同设计环境体系214
系统软硬件架构体系214
标准工作空间管理体系217
第三篇 探讨篇219
第十三章 数字化三维协同设计的意义及成熟度分析220
数字化三维协同设计的概念和特征220
数字化三维协同设计技术的行业适应性222
工程勘察设计企业为什么要尽快采用数字化三维协同设计技术?223
从提高企业当前的设计质量、效率和核心竞争能力的角度来认识223
从加快企业人才培养和成长周期,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来认识230
从适应企业未来转型发展趋势的高度来认识231
数字化三维协同设计的成熟度235
初级阶段237
中级阶段237
高级阶段238
第十四章 国内基础建设领域各行业数字化三维协同设计的现状240
总体健康240
存在的问题241
高层领导对工程数字化的认识错位241
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241
技术路线或方法不对241
“两张皮”现象严重242
仅有少数专业参与,大部分专业没介入242
协同设计不够242
相配套的技术和管理体系跟不上243
企业高层盲目乐观243
设计施工一体化面临很大困难244
民建行业工程数字化技术(BIM)应用现状244
第十五章 数字化三维协同设计的几大误区249
基础平台选型忽视行业适应性249
过分强调软件的某个细节功能251
轻视专业三维设计软件的作用253
听任各专业自己选喜欢的专业软件255
用二维设计成果校验三维设计的正确性257
对二维图样式和标注不切实际的要求和期望258
有了商业化软件就万事大吉了260
第十六章 推进阻力和难点在哪里,如何解决?263
总体环境还不配套263
专业设计人员的现实利益264
主管生产的企业领导和项目经理们的顾虑266
部分老同志的现实忧虑267
理念和技术线路不正确268
最后一公里问题难解决269
二维出图困难270
技术质量体系跟不上272
第十七章 “一个平台、一个模型、一个数据架构”的优越性274
一个平台、一个模型、一个数据架构的含义276
一个平台、一个模型、一个数据架构的意义277
解决文格式转换带来的失真问题278
解决软件平台转换带来的设计效率低下问题279
解决多专业间的协同设计问题281
解决设计、计算分析、汇报演示一体化的问题282
有利于数字化移交和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实现283
有利于三维设计与二维出图一体化285
有利于统一的技术支持和系统集成287
有利于专业设计人员在不同业务领域的重新配置和流动288
正确理解“一个平台、一个模型、一个数据架构”288
第十八章 三维设计的一些热点话题293
如何理解三维协同设计的效率?293
如何理解三维协同设计?295
如何理解三维协同设计中的设校审及会签?298
如何理解三维协同设计中的资料互提和版本更新?300
如何理解“文件级”与“特征级”协同设计?305
为什么要进行协同设计标准工作空间推送?306
为什么要进行三维模型的工程数字化合规性审查?309
如何理解数字化设计施工建造一体化的意义?312
如何理解工程设计中的综合展示一体化?318
如何理解封闭式集中设计的必要性?321
集中设计一般是怎样进行的?321
华东院第一次三维集中设计324
为什么要成立数字工程中心?325
职责和工作内容327
合理的人员结构329
如何解决数字化人才问题?330
如何理解领导的支持,如何得到领导的支持?332
一把手的战略眼光是决定性的332
一把手的坚定支持是必需的333
一把手也是要得到回报的335
如何实现良性循环337
执行层的领导应该做好哪些事338
第十九章 基础建设行业三维设计解决方案的选型原则342
产品的行业定位一定要与工程设计行业基本一致342
专业三维设计软件对选型企业所处行业的专业覆盖面要足够广347
能在同一个基础平台下进行协同设计355
能在同一个平台同时完成三维和二维设计359
具备承载和处理大模型、大数据的能力361
可以灵活构建和配置多专业三维协同设计体系和标准环境362
能满足未来工程数字化的发展需要363
工程内容管理能力365
模型和数据的开放及集成潜力368
综合性价比要高369
整体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371
第二十章 数字化三维设计效益和投入的辩证关系373
效益应该包括哪些方面?373
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提高直接产生的效益374
整体核心竞争能力提高带来的现实社会及经济效益374
产业链延伸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长远效益375
正确认识数字化部门的效益375
投入应该包括哪些方面?378
基础平台软件与专业三维设计软件378
相关硬件和网络379
最后一公里软件380
个性化专业定制服务383
数字化技术支持人员及设计生产人员的补贴产值384
正确理解数字化三维设计需要的各项投入385
第二十一章 探秘华东院的成功之道386
院领导战略部署且鼎力支持386
优秀的企业文化388
坚持总体架构优先的理念393
基础平台选型正确394
强大的二次开发和系统集成能力394
数字工程中心的巨大作用395
优秀、忠诚的人才队伍397
团队成员间配合默契399
坚韧不拔的意志,坚定不移的信心401
与厂商的良好互利合作关系403
第二十二章 梦想实现之路有多长?406
第一步数字化三维设计406
第二步信息化数字化高度融合407
如何尽快到达成功的彼岸?410
企业高层领导要有正确的战略定位和坚定的信心410
要让信息化和工程数字化成为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愿景”411
要建立与先进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412
要勇敢面对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应用的各种困难416
第四篇 共赢篇423
第二十三章 华东院解决方案的优势424
理念先进424
方案科学合理,实施简单,行业适应性广424
实践检验是成功和有效的426
成本合理427
第二十四章 华东院成功经验能否复制?429
哪些方面是不太容易复制的?429
哪些方面是可以复制的?431
如何实现合作共赢?432
华东院的开放心态433
第二十五章 华东院与软件厂商的成功互利合作436
20世纪80年代结缘436
10多年后再续前缘437
Bentley的长处和短板437
面向未来,互信更深入,关系更密切441
第二十六章 华东院与行业内外企业的互利合作领域和光明前景444
整体解决方案规划及实施449
解决方案所需的全部软、硬件和相应的技术支持451
三维参数化元器件库的扩展和推广应用合作451
个性化专业定制服务452
导航项目实施服务452
软件个性化定制服务或联合开发453
专业培训及技术支持服务454
面向社会的软件应用和二次开发培训455
合作承担数字化项目455
后记 梦想一定会实现457
热门推荐
- 558030.html
- 2800611.html
- 504725.html
- 3756724.html
- 6656.html
- 3849105.html
- 3890549.html
- 2255551.html
- 3595602.html
- 10289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297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958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669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227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43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929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038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728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785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37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