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长春文史资料 总第53辑 伪满洲国十四年史话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长春文史资料》编辑部 著
- 出版社: 长春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 ISBN: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577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61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长春文史资料 总第53辑 伪满洲国十四年史话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伪满洲国成立前的东北1
第一节 清末列强入侵东北1
中日甲午之战1
俄国对东北的野心2
八国联军入侵中国4
日俄在东北之战5
日俄分据东北8
英美向东北插手9
苏联之于中国10
第二节 民国内战与东北政局12
袁世凯“洪宪”称帝12
张勋复辟13
孙中山成立南方政府14
南北对立和议不成14
北洋军阀火并15
南军北伐与全国统一16
“九·一八”事变前夕18
第三节 东北沦陷前的政情19
民国政府的收摊者20
易帜后动荡的东北局势22
第二章 日本关东军侵占东北地区29
第一节 炸死张作霖29
张作霖与日本勾结30
张作霖之死与东北易帜31
第二节 日军挑衅制造事端33
万宝山事件34
中村事件37
东北沦陷之谜38
第三节 “九·一八”事变与沈阳沦陷39
军炸毁铁路攻占北大营39
沈阳变色41
第四节 吉林省熙洽投降日本关东军43
熙洽开门揖盗43
成立伪吉林省政府46
第五节 张海鹏投敌攻打马占山48
张海鹏的发迹48
洮南投敌49
攻打黑龙江省51
齐齐哈尔沦陷53
第六节 北满抗日战争与辽西失守54
爱国的部队54
北满抗日战争56
辽西失守东北尽陷57
第七节 被遗弃的土地上58
“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军的兵力58
“九·一八事变部分东北军向日本关东军投降59
日本关东军对投降者的处置60
不愿作亡国奴的抗日力量61
第三章 溥仪的“小朝廷”生活和复辟梦69
第一节 清帝逊位与民国优待条件69
清朝遗老的怨言69
民国优待清室等条件69
第二节 “清宫小朝廷”内幕70
“宫中”机构71
“太监”与“宫女”72
“皇室”的生活74
第三节 溥仪所受教育与童年少年生活78
读书概况78
童年与少年生活80
第四节 “小朝廷”的悲喜84
袁世凯感恩旧主与鸠占鹊巢84
张勋复辟85
第五节 溥仪结婚88
婚事的争辩88
举行婚礼89
洞房花烛夜90
第六节 盗取国宝古物91
“清宫”国宝古物的流失91
“小朝廷”流出古物的途径91
溥仪私运国宝古物至天津93
火灾掩盗行93
第七节 “小朝廷”被逐出“宫”94
被逐出“宫”95
溥仪移往北府96
接受日本公使馆的庇护98
第八节 天津“行在”七年101
继续搞复辟活动101
日本对溥仪的控制104
“行在”组织与经费筹用106
家居与休闲生活107
与“皇妃”离婚114
第四章 伪满洲国的成立119
第一节 东北局势急转直下119
混乱的消息119
封官招降121
与土肥原会面122
第二节 溥仪潜走旅顾123
历史时刻124
白河偷渡125
移居旅顺126
第三节 伪满洲国成立前夕128
“会谈”之前128
板垣与溥仪“会谈”129
第四节 定伪都于长春130
“就位”前的家事安排130
旅顺的休闲生活132
第五节 “就位”伪满洲国执政132
“满洲国产婆”赵欣伯132
溥仪北上长春133
“就位典礼”135
第六节 傀儡执政136
第一件公文与近臣脸色136
“执政”无公可办137
“笼中天子”138
第七节 “国联调查团”到东北调查139
“调查团”的缘起139
“调查团”的组成140
溥仪对“调查团”的答话140
“调查报告书”的实质141
第八节 日本扩大侵华与溥仪称“帝”143
日本入侵华北143
溥仪对“密约”的烦恼143
签订“日满议定书”144
熙洽请愿复辟145
溥仪称“帝”145
第五章 日本统治下的伪满洲国148
第一节 订立“条约”成立“协和会”148
“日满密约”与公开“议定书”148
成立“协和会”149
第二节 “日满亲善”访问150
秩父宫雍仁访长春150
溥仪第一次“亲善”访日150
溥仪第二次访日151
第三节 “满洲国大官”有职无权152
大权旁落152
人人自危156
第四节 不择手段的殖民活动157
重金收买汉奸157
公卖鸦片158
伤风败俗的“淘金族”159
第五节 移民东北159
“自由移民”160
“武装移民”160
“百万移民计划”162
“满蒙开拓少年义勇队”162
“第二个五年计划”中的“移民计划”163
应付战争掠夺粮食164
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165
冰花哀史166
第六节 傀儡皇帝处境尴尬167
无权选任“国务总理”167
奉“日神”为“国神”和“国教”167
“帝室御用挂”169
不得私自外出170
不得侵犯“满铁附属地”170
“护军”被整编170
不能救亲家之死171
认日本为“父亲”172
第七节 “御临幸”和“巡幸”172
检阅伪军大演习172
“御临幸”173
“巡幸”173
第八节 日本关东军镇压东北人民175
灭村平顶山175
强迫赫哲族迁徙于绝地177
残酷杀害被捕人员和“劳工”178
进行活体试验制造细菌179
“蓖梳式讨伐”180
“肃正三年计划”180
“大检举大讨伐”180
“归村并屯”181
溥仪“裁可”的“法令”182
第九节 加紧备战掠夺资源184
提出应战准备物资184
构筑战备军事工程185
“粮谷出荷”与“献金报国”185
强征粮食185
成立“国民勤劳部”187
日本历任关东军司令官和伪满洲国使节修聘活动189
第十节 日本关东军挑起两次对苏边境战争191
张鼓峰事件191
诺门坎战争193
第六章 伪满洲国的典章制度198
第一节 组织机构与行政区划198
“中央政府”组织机构198
行政区划203
第二节 礼仪207
“皇帝”的卤簿207
其他礼仪207
第三节 典章209
“御纹章”209
“国旗”209
“国歌”210
“国花”210
“协和服”210
“印玺”210
“巡狩”与“御临幸”制度210
“勋章”颁赠制度211
第四节 “诏书”212
“执政宣言”212
“即位诏书”212
“回銮训民诏书”213
“时局诏书”213
“国本奠定诏书”214
“时局诏书”214
“建国十周年诏书”215
“退位诏书”215
第五节 “内廷”制度与家规216
“帝室皇族”216
“内廷”与“内廷”人员217
“内帑”与“内廷”人员待遇219
赏与罚219
“宫中孤儿勤务班”220
溥仪的生活221
“祥贵人”与“福贵人”226
秽闻始末228
第六节 地方制度231
省制度231
县制度232
市制度234
村制度234
第七节 教育制度237
“新学制”237
初等教育238
中等教育238
高等教育240
师范教育243
职业教育245
“最高学府”245
日语教育的推行251
第八节 军政制度252
“军政部”的设立252
“军事顾问”与“教官”254
伪满初期的“警备区”255
修改“满洲国陆军指导纲要”257
伪满军管区及其兵力配置257
改“军政部”为“治安部”262
改“治安部”为“军事部”263
伪满军队再度膨胀264
第九节 人事制度266
日本关东军为伪满洲国制定人事制度266
文官制度269
“恩给福利恩赏”制度272
第七章 伪满洲国的经济276
第一节 早期日本在东北地区经营的工商业276
商业277
工业279
运输业280
矿产业281
农林渔业281
金融业283
其他非法活动285
第二节 “满铁”在东北的活动288
“野战铁道提理部”289
“满铁”的成立290
“南满铁路”的初期运输292
“满铁附属地”292
“满铁”“接收”的煤矿294
“满铁”经营的其他业务295
第三节 伪满洲国与日本的经济活动296
农业296
工商业298
金融业299
“统制配售”物资300
掠夺资源301
榨取劳力301
对外贸易302
第八章 伪满洲国的垮台303
第一节 苏联参战与“满洲国迁都”303
苏联参战之后303
溥仪逃离长春305
在大栗子沟“行宫”309
第二节 长春残局313
日本关东军对长春的撤退计划313
撤退后的长春314
苏军空降长春316
伪满要官被俘317
第三节 伪满垮台后的溥仪319
在沈阳被苏军俘虏319
拘留在西伯利亚320
第四节 引渡回国后的溥仪327
结束在苏俘虏生活327
踏上祖国的土地328
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改造329
转往哈尔滨监房改造330
迁回抚顺战犯管理所332
特赦、结婚、病死与遗著335
第九章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与日本关东军投降338
第一节 越过“满洲”边境338
第二节 日本关东军总司令部结束战争大事记347
第三节 日本关东军的建立与覆亡354
关东军的扩张354
关东军的防苏计划355
修订防苏作战方案355
对苏作战判断错误357
匆促应战358
关东军缴械投降362
第四节 伪满洲国军队的覆亡364
伪都新京的军事解体364
军管区的军事解体366
第十章 东北的历史沧桑369
第一节 多难的东北国土369
“大东北”土地之失369
近代俄日相继侵略东北370
第二节 雅尔塔秘密会议371
“雅尔塔秘密协定”的订立371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订立372
第三节 八路军挺进东北373
毛泽东的远见卓识373
朱德发布进军命令374
李运昌进军东北375
共产党建立地方政权380
彭真前往沈阳设立东北局380
共产党在东北迅速扩展武装部队382
收缴敌伪枪支装备部队384
第四节 苏联撤军与国民政府“接收”385
东北民主联军顾全大局撤出沈阳385
国民政府“接管”东北385
苏军延期撤退386
国民党以武力“接收”387
第五节 中共建立全国政权与日皇访问中国388
国民党撤出大陆388
中国人站起来了393
日皇访问中国393
尾章 伪满洲国时期重要人物395
说在前面395
第一部分 伪满初期国务院首任人物399
郑孝胥(“国务总理”)399
马占山(“军政部总长”)409
臧式毅(“参议府议长”)411
熙洽(“宫内府大臣”)412
冯涵清(“司法部总长”)420
丁鉴修(“交通部总长”)420
谢介石(“外交部总长”)421
张燕卿(“实业部总长”)422
卢元善(“文教部大臣”)422
赵欣伯(“立法院院长”)422
于冲汉(“监察院院长”)426
李槃(“最高检察院检察长”)428
林棨(“最高法院院长”)429
第二部分 伪满后期国务院继任人物429
张景惠(“国务总理”)429
罗振玉(“监察院院长”)441
于琛澂(“治安部大臣”)444
于芷山(“治安部大臣”)449
邢士廉(“军事部大臣”)456
阮振铎(“经济部大臣”)456
张焕相(“司法部大臣”)457
韩云阶(“经济部大臣”)460
于静远(“经济部大臣”)463
阎传绂(“司法部大臣”)464
谷次亨(“民生大臣”)464
孙其昌(“参议府参议”)465
吕荣寰(“参议府参议”)466
李绍庚(“驻伪南京政府大使”)467
韦焕章(“奉天省省长”)467
蔡运升(“参议府参议”)468
金铭世(“厚生部大臣”)469
黄富俊(“兴农部大臣”)469
于镜涛(“国民勤劳部大臣”)469
第三部分 “帝宫”人物471
沈瑞麟(“祭祀府总裁”)471
金卓(“执政府侍从武官”)472
张海鹏(“执政府侍从武官长”)472
袁金铠(“宫内府顾问”)478
工藤忠(“宫内府侍卫处长”)479
许宝衡(“宫内府总务处长”)480
罗福葆(“宫内府掌礼处长”)480
胡嗣瑗(“执政府秘书处长”)480
吉兴(“尚书府大臣”)481
佟济煦(“宫内府近侍处长”)482
宝熙(“宫内府大臣”)483
陈曾寿(“宫内府近侍处长”)483
郭文林(“宫内府护军统领”)484
第四部分 其他人物485
冯占海(东北抗日名将)485
丁超(北满抗日人物,后投敌)488
本书主要参考资料491
跋493
后记494
附录一 台湾学者在东北旅游考察/王庆祥496
附录二 黑龙江和乌苏里江边疆考察日志/王庆祥505
附录三 陪同丘先生寻医日记/王庆祥552
热门推荐
- 324481.html
- 48250.html
- 1557433.html
- 883004.html
- 1562594.html
- 3876337.html
- 3709529.html
- 559125.html
- 1969394.html
- 16057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957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945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205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263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125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654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06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04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052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69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