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时代热点的哲学沉思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时代热点的哲学沉思
  • 张桂岳,葛文进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006598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266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8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时代热点的哲学沉思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面向现时代生气勃勃的实践(代序) 孙家正1

第一章 时代呼唤哲学1

第一节 时代的挑战1

一、科技革命的新浪潮1

二、生产领域的新变化2

三、世界政治的新格局3

四、竞相改革的新旋律6

四、改革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7

五、观念形态的新变更8

第二节 哲学的改革和学哲学的任务10

一、哲学的现状10

二、哲学的出路11

三、学哲学的根本任务13

第二章 前进中的社会主义15

第一节 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回顾15

一、一个人所熟知的传统理论15

二、一个新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19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新视角20

一、动态的、多向度的,“人间”的思维视角20

二、社会主义模式的新思考25

第三节 社会主义模式是多元的29

一、模式多元的内在根据——各自相殊的实际29

二、模式多元的辩证内容——个性比共性更丰富30

第一节 当代资本主义引起的反思33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发展33

第三章 现实中的资本主义33

二、理论的反思35

第二节 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43

一、两种社会制度的和平共处44

二、两种社会制度的和平竞争47

三、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49

第四章 中国的出路和希望52

第一节 我国改革的深厚根源52

一、振兴中国的唯一出路52

二、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55

第二节 改革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58

一、改革的整体性58

二、改革的结构性60

三、改革的层次性62

四、改革的协调性63

第三节 我国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65

一、改革是主体自觉性与历史规律性的统一65

二、改革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67

三、改革是批判性与继承性的统一69

第五章 社会进步的新坐标74

第一节 坐标系的转换74

—、一个重大的失误74

二、生产力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首要尺度76

三、社会进步的综合尺度77

第二节 生产力标准的科学含义79

一、科学地理解生产力标准79

二、树立与生产力标准相适应的新观念81

二、个人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统一83

一、人的要素与物的要素的统一83

第三节 全面地把握和运用生产力标准83

三、知识形态的生产力与物质生产力的统一84

四、社会生产力的近期发展与长远发展的统一85

第一节 当代中国的商品经济87

一、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87

第六章 商品经济的新观念89

二、我国现阶段商品经济的特征89

三、两种商品经济的联系和区别92

第二节 商品经济与精神文明94

一、商品经济对精神文明的积极作用96

二、商品经济对精神文明的消极作用99

第七章 民主: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102

第一节 民主与社会主义102

一、历史的启示102

二、现实的召唤104

三、社会主义的“应当”106

第二节 民主与权威108

一、权威的必要性108

二、权力的两重性110

三、权力的约束111

—、干部的社会优选113

三、新旧交替中的“空白”与“分裂”114

二、为政清廉:道德与法制115

第三节 民主制度的建设116

三、真正做到人民当家作主116

第八章 科技革命与教育振兴120

第一节 科技革命的冲击波120

一、人类本质力量的外展120

二、人类社会发展的杠杆122

三、人类精神成长的土壤125

四、世界竞争的焦点127

第二节、振兴中华 教育为本129

一、教育滑坡的忧虑130

二、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133

第九章 当代中国社会意识的震荡136

第一节 在新旧交替的夹缝中136

一、社会变革的冲击136

二、精神王国的躁动138

四、新旧交替中的“摩擦”143

第二节 当代社会意识的再塑造145

一、接受改革的洗礼146

二、多元性与一致性147

三、多变性与稳定性150

四、站在时代的峰巅上151

第十章 传统文化:财富和包袱154

第一节 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154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154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159

三、强烈的认同感159

第二节 现代化坐标中的古老文明161

一、民族的耻辱与沉痛反思161

二、大一统:个性的湮殁164

三、特权制:平等权利的丧失166

四、人治社会:民主意识难以结缘169

五、知识取向:灵光的泯灭172

一、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175

二、民族振兴:教育树魂177

第十一章 当代“西学东渐”的启示180

第一节 当代西方哲学的两大思潮180

一、两大思潮的起因180

二、唯科学主义概况181

三、人本主义的演变183

一、科学与人性的冲击185

第二节 对当代西方哲学的两种态度185

二、“饥而不食”与“饥不择食”187

三、批判吸取,发展自身189

第十二章 当代人193

第一节 日显崇高的地位193

一、人的力量急骤增长194

第三节 重塑民族魂195

二、人的问题更加突出195

第二节 日趋丰富的人性198

一、人性深刻变化198

三、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199

二、人性的丰富和发展203

一、价值观的变革206

第三节 日益强化的人的主体性206

二、使命感的增强209

三、人的主体性问题在我国的现实性211

第十三章 当代人的实践214

第一节 实践的科学化214

一、国标的确定214

二、方案的选择216

三、过程的调控218

一、个体的创造与群体的协作221

第二节 实践的社会化221

二、实践后果的时空伸展223

第三节 实践的人道化225

一、满足人的需要的根本手段225

二、实现人生价值的广阔天地226

三、推动人类发展的力量源泉228

第十四章 当代人的思维231

第一节 思维的发展趋势231

一、从封闭到开放231

二、从一维到多维233

三、从经验到科学236

四、从人脑到电脑238

第二节 当代人思维的本质特征239

一、能动性的反映240

二、多样性的选择241

三、创造性的思维243

第三节 当代中国人的思维模式246

一、思维模式的形成和存在的客观性247

二、东西方思维模式的比较248

三、中国人思维模式的重构和优化251

一、自由是人的本质趋向254

第一节 自由与选择254

第十五章 人的自由和理想254

二、自由是利益与必然的理想结合255

一、自由是需要,能力和条件的统一257

第二节 自由与限制259

二、自由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259

三、游刃有余:自由内涵限制260

第三节 自由与理想262

一、真善美:人类的崇高理想263

二、真善美:自由的内在尺度264

后记26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