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古今文字学通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古今文字学通论
  • 王世贤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16184882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704页
  • 文件大小:103MB
  • 文件页数:72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古今文字学通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宏观谓华文 隽秀夺天工——文字的总体论1

第一节 文字和文字学2

一 “文字”之称的由来2

二 文字是什么3

三 什么是文字学7

四 研究文字学的意义8

五 研究文字学的方法14

第二节 文字的产生28

一 文字是怎样产生的29

二 文字产生的意义31

第三节 文字的类型32

一 5500年前,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32

二 5000年前,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王朝创造了圣书字33

三 6300年前,中国人发明的汉字至今还在使用36

第四节 汉字的性质36

一 关于汉字性质的讨论37

二 如何认识汉字的性质40

第五节 文字同语言的关系41

第六节 汉字是中国的第一大发明44

一 汉字的产生早于四大发明45

二 汉字同四大发明的关系45

三 汉字对人类社会文化的影响和贡献46

第七节 汉字的特点47

一 汉字属于“语素一音节文字”47

二 字形稳定、方正充实47

三 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48

四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48

五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可以作为艺术品的文字48

六 汉字的构词能力强53

七 汉字在书面上占的篇幅小,信息量大53

八 汉字的阅读速度快,易于认记54

九 汉字是复脑文字,利于右脑开发55

十 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含义57

第八节 汉字的作用57

一 汉字是我们借以学习语言、文化、科学、技术的中介工具57

二 汉字具有负载中华民族文化和科技成果的作用58

三 汉字具有促使人们思维精确和文学艺术及技术发展的作用58

四 汉字具有区别同音词的作用58

五 汉字具有复合构词的功能59

六 汉字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功能60

七 汉字具有超方言的作用61

八 汉字具有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文化统一的作用61

第九节 汉字对世界文化的贡献62

一 汉字在古代主车些尚无文字的国家记录语言、文化和历史63

二 汉字为外放和、外国仿照制定文字提供了偏旁部件的模式63

三 汉字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传到海外67

四 汉字将我国“四大发明”传记全球68

第十节 汉字是中国最伟大的国宝70

一 汉字是什么70

二 关于汉字作为国定问题的提出72

三 关于国宝的界说72

四 汉字是功能超常的无价国宝73

五 结语77

第十一节 汉字走红全世界78

思考与练习(一)84

第二章 古道觅泉元 今论破谜朦——文字的总体论85

第一节 文字起源的传说86

一 文字起源前的实物记事法86

二 文字起源前的传说88

三 汉字起源记事的传说95

第二节 刻画符号不是汉字之源103

第三节 汉字起源于图画109

第四节 汉字起源的时代117

第五节 汉字是众人智慧的结晶119

思考与练习(二)119

第三章 神州现曙光 载体倍葱茏——文字的发展论121

第一节 汉字体系的形成及其时代122

一 汉字体系形成的过程122

二 汉字体系形成的时代128

第二节 从图画文字向象形文字的发展130

第三节 表意法文字及其发展133

第四节 表音法文字及其发展135

一 为本字和借字加注形符而构造形声字139

二 为本字和借字加注声符而构造形声字142

三 以形、声合成法构造形声字144

第五节 记号文字及其发展146

一 记号文字发展的多种途径147

二 半记号字形成的多种途径150

三 由于意符或声符难辨而成为记号字或半记号字152

四 由于形符和声符的位置难辨而成了记号字152

五 由于不明省形符和声符而当作记号字认记153

第六节 汉字的合流155

第七节 汉字的归并160

一 什么是汉字的归并160

二 汉字归并的必要性161

三 汉字归并的实施166

第八节 汉字发展的原因及其规律178

一 汉字发展的原因178

二 汉字发展的规律181

思考与练习(三)188

第四章 方块演奥秘 九九归一统——汉字的形体论190

第一节 汉字字形的变化191

一 字形的繁化与简化191

二 字形的继承与变异194

三 字形的转化与讹化195

四 字形的分化与同化196

第二节 汉字字体的演进199

一 什么是字体199

二 字体的类别199

三 字体的演进203

思考与练习(四)360

第五章 六书而三书 无矩不成方——汉字的结构论362

第一节 关于“六书”说363

一 传统的“六书”说364

二 如何看待“六书”说366

三 六书的局限性369

四 对“三书”说的评介370

第二节 汉字的构造373

一 象形373

二 指事377

三 会意380

四 形声384

五 转注397

六 假借401

第三节 形体演变对汉字结构的影响412

一 形体演变引起汉字结构的异变412

二 有些字的同一偏旁在不同形体里的变异412

三 有些字的不同偏旁在不同的字体里混同413

四 用不同的形体区别形体相近的字413

五 形体演变的过程就是笔画简化的过程413

第四节 行款对汉字结构的制约414

思考与练习(五)418

第六章 言者意之声 书者言之记——古书的用字论419

第一节 古今字420

第二节 异体字424

第三节 假借字427

第四节 通假字428

第五节 繁简字428

第六节 形似字431

思考与练习(六)433

第七章 字林唯汉字 点画演姿容——汉字的书法论435

第一节 楷书的书写方法436

一 习字(含以下六种书法)的要求436

二 楷书的笔法(也叫用笔)437

三 楷书点画的写法440

四 楷书结体的安排与组合456

第二节 甲骨文的书写方法468

第三节 金文的书写方法469

一 掌握活笔法470

二 临写金文时,从整体考虑470

三 注意金文的行款安排470

四 要注意区别与把握时代和不同风格的金文特征470

第四节 小篆的书写方法470

第五节 隶书的书写方法473

第六节 草书的书写方法476

第七节 行书的书写方法477

一 变化无穷的基本笔画478

二 十分精到的用笔487

三 婀娜多姿的结构489

思考与练习(七)493

第八章 克明剖结体 字里有乾坤——汉字的文化论494

第一节 以人为本的汉字496

第二节 汉字是社会生活文化的反映499

一 从汉字看原始人类的渔猎生活501

二 从汉字看原始人类的畜牧生活505

三 从汉字看原始人类的农耕生活507

四 从汉字看原始人类的蚕织生活513

五 从汉字看古代陶器和铜器的制作517

六 从汉字看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522

七 从汉字看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差别529

八 从汉字看中国古代社会的残刑酷罚540

第三节 汉字是古代传统文化的载体545

一 记载先民繁衍生殖文化的汉字545

二 记载先民日常生活文化的汉字550

三 记载先民意识形态文化的汉字598

四 记载先民聪敏才智文化的汉字602

五 记载客观事物发展变化文化的汉字605

六 记载事物新陈代谢文化的汉字607

思考与练习(八)612

第九章 百年议改革 国人书同文——文字的改革论614

第一节 百年文字改革的回顾与反思615

一 关于汉字拼音化运动616

二 关于汉字简化运动622

三 关于“文字改革”的反思626

第二节 百年文字改革的成果与失误627

一 百年文字改革所取得的成果628

二 百年文字改革所出现的失误630

思考与练习(九)633

第十章 华文历沧桑 骸骨终长存——汉字的前途论635

第一节 20世纪汉字面临的危机636

第二节 21世纪汉字光明的前途638

一 历史证明国家的兴衰与汉字的存废无关638

二 汉字自身的优势决定它将永世长存639

三 汉字是一种有缺点的好文字639

四 汉字在电脑上的重大突破是决定汉字命运的关键646

五 汉字在电脑输入上的优势648

第三节 古今中外著名人士的汉字观650

一 视汉字为王政、经学服务者650

二 视汉字一无是处而持否定态度者650

三 视汉字同拼音字互补并存者653

四 视汉字之优异而予肯定者654

思考与练习(十)662

第十一章 汉字入电脑 荧屏出神韵——汉字的信息论663

第一节 汉字的信息处理664

一 什么是汉字信息处理664

二 汉字信息处理的意义665

三 怎样进行汉字信息处理665

第二节 汉字编码666

一 汉字编码的困难666

二 汉字编码的种类667

三 汉字编码的定型化与标准化672

思考与练习(十一)673

第十二章 学界创新果 斯文便民生——汉字新成果论674

第一节 识字速成的《中华字经》675

一 关于《中华字经》的构思675

二 《中华字经》的内容概介676

三 《中华字经》的八大优势680

四 《中华字经》问世后的国内外反响681

第二节 科学实用的《汉字部首表》682

一 为什么要重新统一、规范汉字部首682

二 《汉字部首表》的研制及其意义683

三 如何使用《汉字部首表》685

第三节 宽松灵活的《通用规范汉字表》690

一 《通用规范汉字表》的研制经过690

二 《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主要特点691

三 《通用规范汉字表》制定的重要意义692

四 《通用规范汉字表》制定的重大作用693

思考与练习(十二)694

参考文献695

再版后记7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