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监测机构管理实务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环境监测机构管理实务
  • 吴景峰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ISBN:7801630165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30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4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环境监测机构管理实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述1

第一节 环境与环境监测1

一、环境1

二、环境管理1

三、环境监测2

第二节 环境监测管理5

一、环境监测管理的特点5

二、环境监测管理的意义6

三、环境监测管理的内容6

四、环境监测管理的原则7

第三节 现代管理技术的运用8

一、现代管理技术与环境监测管理8

二、环境监测的系统管理8

三、环境监测的控制管理10

四、环境监测的信息管理11

第四节 主要监测监督工作程序12

一、污染源例行监测工作程序12

二、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程序13

三、环境管理性监测工作程序13

四、环境执法性监测监督工作程序13

第二章 环境监测体系14

第一节 环境监测网络体系14

一、网络体系的类型14

二、网络建立的概况16

三、网络管理的原则17

第二节 环境监测组织体系17

一、环境监测组织体系的主要结构17

二、部门环境监测组织体系的关系17

第三节 环境监测职责体系19

一、国家环境保护管理系统的监测职责19

二、部门环境保护系统的监测职责21

第四节 环境监测标准体系21

一、环境标准21

二、环境保护法规58

三、环境监测机构认可标准63

第三章 环境监测机构79

第一节 性质与定位79

第二节 标准与要求79

一、认可考核依据79

二、能力通用要求80

三、工作标准82

第三节 责任与权限83

一、环境监测机构的主要权限83

二、环境监测机构的主要责任84

第四节 管理的内容与任务84

一、组织管理84

二、质量体系管理84

三、人员管理85

四、设施与环境管理85

五、设备管理85

六、方法管理85

七、记录管理85

八、报告管理85

九、协作管理86

十、申诉管理86

十一、费用管理86

第四章 组织管理87

第一节 组织结构87

一、类型及一般要求87

二、组织机构的要素87

三、组织的一般原则88

四、组织形态与层次89

五、证明文件91

第二节 工作能力及人员管理92

一、监测能力92

二、人员管理92

三、人员培训控制程序示例96

第三节 岗位责任制度109

一、岗位职责程序目录109

二、部门职责的编写111

三、人员岗位责任的编写111

第五章 质量体系管理113

第一节 环境监测机构质量体系简介113

一、几个基本术语113

二、质量体系的原则115

三、质量体系的结构117

四、质量体系要素118

第二节 环境监测机构质量体系的建立121

一、质量体系建立的必要性121

二、质量体系的总体设计122

三、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123

第三节 环境监测机构质量体系的实施147

一、教育培训147

二、组织和协调147

三、信息反馈147

四、审核与评审148

第四节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与改进154

一、质量控制154

二、质量改进158

第六章 方法管理160

第一节 方法管理的基本要求160

一、要确保方法的齐全性160

二、要确保方法的有效性160

三、要确保方法的权威性160

四、要确保方法的实用性160

第二节 监测布点方法管理161

一、点位布设的基本原则161

二、点位布设的基本程序161

三、点位布设的基本方法162

第三节 采样方法管理164

一、采样管理的基本要求164

二、水样采集管理165

三、气样采集管理170

四、土壤及固体废弃物样品采集管理174

五、放射性样品采集管理176

六、生物样品采集管理176

第四节 监测测试方法管理178

一、监测测试方法的分类178

二、监测测试方法的选用原则180

三、监测测试方法的准确选用181

四、常用分析方法标准简介182

第五节 数据处理方法管理191

一、监测数据处理方法管理的基本要求191

二、监测数据处理方法管理的主要内容192

三、监测数据处理方法管理要点192

第六节 综合评价方法管理197

一、综合评价方法管理的基本要求197

二、综合评价方法管理的主要内容198

三、综合评价方法管理要点199

第七章 设施与环境管理205

第一节 监测实验室环境条件205

一、基本要求205

二、管理的主要内容205

第二节 监测仪器设备管理208

一、配置原则208

二、管理要求209

第三节 标准物质管理215

一、标准物质的分类215

二、标准物质的用途216

三、标准物质的选用原则217

四、标准物质的使用217

第四节 玻璃仪器与试剂试液管理217

一、玻璃仪器管理要点218

二、实验用水管理要点218

三、化学试剂管理要点219

第八章 记录与报告管理222

第一节 记录管理222

一、环境监测记录的基本要求222

二、环境监测记录的种类222

三、环境监测机构记录管理要点223

四、环境监测记录管理程序文件224

第二节 报告管理224

一、环境监测报告的种类224

二、环境监测报告编写原则228

三、环境监测报告管理要点228

第三节 示例229

一、监测机构常用记录基本格式229

二、环境监测项目报告233

三、环境监测快报237

四、环境监测月、季、年报237

五、环境监测报告书244

第四节 分析工具和技术245

一、调查表245

二、分层图245

三、水平对比表245

四、头脑风暴法246

五、因果图247

六、流程图248

七、树图249

八、控制图249

九、直方图250

十、排列图251

十一、散布图251

第五节 测量不确定度评价253

一、基本概念253

二、使用说明254

三、评定方法256

第九章 协作与申诉管理263

第一节 协作管理263

一、环境监测机构协作的主要形式263

二、环境监测机构协作管理的一般要求263

三、对协作方的基本要求264

四、环境监测机构协作的评价管理266

五、环境监测机构协作的文件管理267

六、环境监测机构协作的控制管理269

第二节 申诉管理270

一、环境监测机构申诉的主要形式270

二、环境监测机构申诉管理的一般原则270

三、环境监测机构申诉处理的一般程序271

四、环境监测机构申诉的后管理要点271

第十章 认可管理273

第一节 概述273

一、发展与现状273

二、含义276

三、性质276

四、层级277

五、作用277

第二节 认可依据278

一、认可标准及法规278

二、认可组织278

三、认可条件278

第三节 环境监测机构认可程序279

一、认可申请279

二、现场评审288

三、审批发证303

四、监督复查和复评审303

第四节 环境监测机构认可的运作305

一、资料初审305

二、现场审查305

三、缺陷的确认与评审综合结论326

四、评审报告327

五、认可标志管理327

第五节 环境监测机构认可后的扩充项目管理327

一、管理流程328

二、管理内容与要求328

三、监督与复审329

参考文献33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