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心灵的建构 思想政治教育新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杨怀中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
- ISBN:7801150414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323页
- 文件大小:84MB
- 文件页数:34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心灵的建构 思想政治教育新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导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般问题1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释义1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3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构成6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13
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17
六、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未来走向20
上篇25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和作用的再认识25
一、确认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和作用的依据25
1.人类必不可少的精神生产活动25
2.体现政治对经济反作用的重要方式26
3.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27
二、清除“左”的影响30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左”的表现30
2.正本清源,争取新作为31
三、走出心理误区33
1.心理误区的若干表现33
2.处变促变,塑造新形象35
四、强化“服务”和“保证”意识36
1.正确理解“服务”和“保证”37
2.“服务”和“保证”是一种更高的要求38
五、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思考39
1.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客观性40
2.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特殊性41
3.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具体体现42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艰难历程46
一、简单的回顾46
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新发展49
1.“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的提出49
2.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的确定50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特点的新认识52
4.改革开放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点的确立53
三、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新经验55
1.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的诞生55
2.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开办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开设56
3.亚文化建设被提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位置57
4.心理咨询被引入思想政治教育58
5.管理的教育职能被强化59
四、失误的教训59
1.指导思想上的片面性60
2.领导问题上的软弱性61
3.教育措施不够落实62
五、迎接思想政治教育新阶段的到来63
1.新阶段到来的历史必然性63
2.新阶段的标志64
3.迎接新阶段:自信、自强、自尊66
第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思想政治教育67
一、全新的形势67
1.何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67
2.市场经济带来的新情况69
二、全新的课题71
1.思想政治教育也要改革71
2.改革的目的是主动与市场经济接轨73
三、机遇75
1.良好的外部环境75
2.自身变革的历史性契机77
3.广阔的用武之地78
4.明确的前进方向79
四、挑战80
1.工作难度加大80
2.内容需要调整81
3.方法亟待改进82
4.队伍建设任务艰巨83
五、对策84
1.树立新观念84
2.开创新局面86
3.建立新机制87
4.实现大循环89
第四章 市场经济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继承与创新90
一、要继承,更要创新90
1.优良传统不能丢90
2.创新必须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上92
二、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94
1.扬弃中的统一94
2.实践中的统一95
3.动态中的统一96
三、继承与创新的积极意义97
1.历史发展的必然97
2.当今时代的呼唤98
3.学科建设的需要100
四、继承与创新的基本原则101
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102
2.着眼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103
3.服务于经济建设大目标104
五、在继承与创新中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格局105
1.立足点106
2.着力点107
3.结合点108
中篇113
第五章 过程论113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释义113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三要素”116
1.教育者117
2.受教育者118
3.思想品德规范118
4.“三要素”的矛盾统一119
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四体结构”120
1.主体121
2.客体122
3.环体123
4.介体123
5.整体功能描述124
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矛盾125
1.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与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实际行为125
2.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126
3.教育者的教育影响与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126
4.受教育者的企望与其自身的能力127
5.受教育者的个人经验与教育过程的重新评价127
五、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要环节128
1.调查研究,掌握信息128
2.确定教育目标,设计教育方案129
3.选择教育机制,组织教育活动130
4.调节内外因素,控制消极影响130
5.指导品德实践,促进知行转化131
6.总结检查,巩固提高132
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若干规律132
1.同时性与多端性的统一134
2.开放性与可控性的统一136
3.理与情的统一138
4.知与行的统一139
5.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140
第六章 主体论143
一、主体的类型和特征143
1.主体的类型143
2.主体的特征146
二、主体的地位及作用148
1.引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148
2.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运动149
三、主体的素质要求151
1.政治素质151
2.思想素质152
3.知识素质153
4.能力素质154
5.身体素质155
四、主体的群体结构及其科学构建155
1.主体的群体结构155
2.主体群体结构的科学构建156
五、主体活动的原则和方法159
1.主体活动的原则160
2.主体活动的方法165
六、主体施教的内容及要求169
1.政治教育169
2.思想教育171
3.道德教育172
4.心理教育173
第七章 客体论174
一、科学认识客体的必要性174
二、客体类型的划分176
1.客体类型划分的意义177
2.客体的主要类型177
三、客体内在矛盾的简单分析180
1.利益与动机181
2.政治与业务182
3.理想与现实183
4.认识与实践184
四、客体思想活动的主要特点185
1.社会性185
2.实践性186
3.自主性187
4.可变性188
5.相对独立性189
五、客体思想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190
第八章 主客体交互作用论194
一、交互作用的依据194
1.哲学依据194
2.心理学依据196
二、交互作用的实质197
1.初步的分析197
2.主体作用于客体及其对教育效果的影响199
3.客体反作用于主体及其对教育效果的影响199
三、交互作用的过程200
四、交互作用的环节202
1.相互接触203
2.相互认知203
3.相互评判205
4.相互选择206
5.相互反馈207
五、交互作用的模式208
1.抽象化表现形式208
2.例外的情形分析209
六、影响交互作用的因素211
1.外在因素的影响211
2.内在因素的影响213
下篇219
第九章 整体系统建构219
一、问题的提出219
1.何谓系统工程219
2.为什么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220
二、外部大系统不可忽视222
1.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社会主义事业大系统222
2.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其他并行系统223
3.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动态考察224
三、内在子系统重在建设225
1.创造健康的心理环境226
2.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227
3.创造稳定的政治局面228
四、系统的领导与管理230
1.系统的领导230
2.系统的管理233
五、系统功能最优化237
第十章 系统运行控制240
一、问题的提出240
1.何谓系统运行控制240
2.为什么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控制系统241
二、控制的主要特征242
1.控制系统的整体性242
2.控制目的的政治倾向性243
3.控制目标的导向性243
4.控制方案的内隐性244
5.控制过程的随机性245
6.控制结构的层次性245
三、控制的基本原则246
1.封闭性原则246
2.预见性原则247
3.动态性原则248
4.正推性原则248
5.自控性原则249
四、控制活动中的反馈机制250
1.反馈机制界说250
2.反馈机制的功能251
3.反馈过程中的调节252
五、有效控制的实现254
1.有效控制界说254
2.有效控制的条件255
3.有效控制的过程256
第十一章 信息传递机制259
一、问题的提出259
1.何谓信息传递259
2.为什么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递机制260
二、信息传递的一般流程263
1.信息获取263
2.信息处理265
3.信息输出267
4.信息反馈268
三、信息传递的主要渠道269
1.信息传递“三渠道”269
2.重要的是畅通渠道270
四、信息传递的基本模式271
1.信息源271
2.宏观模式与微观模式272
3.一般性描述273
4.几点启示275
五、信息传递的数学模型276
1.数学模型及其依据276
2.简单的分析277
3.几点启示278
六、信息传递中的管理问题279
1.定向管理279
2.定量管理280
3.定势管理280
第十二章 活动趋向预测282
一、问题的提出282
1.何谓预测282
2.为什么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预测284
二、预测的根据285
1.任何事物的发展趋向都是可以预测的285
2.思想变化的可把握性为预测提供了可能288
3.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内在规律性是预测的直接根据289
三、预测的基本理论291
1.边界性理论291
2.层次性理论292
3.随机性理论293
4.前馈性理论294
四、预测的一般程序295
1.确定预测目标295
2.建立预测模式296
3.选择预测方法296
4.验证预测结果298
五、关于预测局限性的讨论298
1.预测的条件问题298
2.预测过程中的制约因素299
第十三章 教育效果评估302
一、问题的提出302
1.何谓评估302
2.为什么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评估303
二、评估的可行性论证305
1.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及其表现形式305
2.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量及其描述307
三、评估的原则309
1.政策性原则309
2.辩证性原则310
3.历史性原则311
4.全面性原则312
5.客观性原则313
四、评估的标准314
1.直接标准314
2.根本标准315
五、评估的一般步骤316
1.设计评估指标体系316
2.选择评估方法318
3.实施评估方案320
跋322
热门推荐
- 3214284.html
- 3867830.html
- 1794518.html
- 3065411.html
- 1630116.html
- 1360689.html
- 500150.html
- 3250524.html
- 1174407.html
- 37073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477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485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165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794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029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326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459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489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848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58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