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涪陵地区农业局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四川省涪陵地区农业局编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374页
- 文件大小:78MB
- 文件页数:40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涪陵地区农业局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一、农业自然概况1
二、种植业分区2
三、农业发展梗概2
第一篇 建置沿革17
第一章 建国前的农业机构17
第一节 行政机构17
第二节 推广机构17
第二章 建国后的农业机构17
第一节 局机构17
一、局机构的设置、演变及职能17
二、历届领导人一览表21
第二节 局属机构的主要职能范围、机构演变及领导人一览表24
一、政治处24
二、办公室24
三、计划财务科25
四、经营管理科26
五、科技教育科27
六、农业信息科28
七、农业技术推广站29
八、植保植检站29
九、种子公司30
十、土壤肥料工作站31
十一、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31
第三节 党团组织32
一、中国共产党涪陵地区农业局党组32
二、中国共产党涪陵地区农业局支部32
三、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涪陵地区农业局支部35
第四节 直属业务管理单位37
一、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37
二、涪陵农校38
第五节 各县(市)农业局机构设置及职能简述40
第六节 农业局系统职工队伍40
一、1985年农业局系统工作人员基本情况表40
二、1985年农业局系统人员分专业情况表41
三、1985年全区国营良种示范场、农垦场人员统计表41
第二篇 大事记67
第三篇 粮油作物67
第一章 概况67
第二章 栽培技术68
第一节 水稻68
第二节 玉米72
第三节 小麦73
第四节 薯类75
一、红苕75
二、洋芋77
第五节 豆类77
一、大豆78
二、豌胡豆78
第六节 其他杂粮79
一、大麦79
二、高粱79
三、小宗杂粮79
第七节 油料79
一、油菜79
二、花生80
三、芝麻81
四、其他油料作物81
第三章 耕作制度的变革82
第一节 种植制度82
第二节 田、土耕作85
一、稻田耕作85
二、旱地耕作86
第四篇 经济作物109
第一章 大田经济作物109
第一节 棉花109
第二节 糖料112
一、甘蔗112
二、甜菜115
第三节 青菜头115
第四节 烟叶117
一、土烟117
二、晒烟117
三、毛烟117
四、烤烟118
第五节 麻123
一、红麻123
二、苎麻125
第二章 水果129
第一节 水果生产概况129
一、水果生产历史及现状129
二、种类及分布134
第二节 水果资源135
第三节 果园建设141
一、建园情况141
二、栽培技术143
第四节 经营管理144
第五节 长江柑桔带规划144
第六节 技术队伍建设144
第三章 茶叶145
第一节 简述145
一、茶叶生产历史与现状145
二、茶园分布148
第二节 茶树栽培148
一、茶园建设148
二、主要栽培技术措施149
第三节 茶树品种资源及适宜茶区150
第四节 茶叶制造150
第五节 技术队伍建设151
第五篇 种子与种子管理155
第一章 历史沿革155
第二章 主要粮油作物品种演变157
第一节 水稻157
一、中稻157
二、早稻158
三、晚稻159
四、糯稻159
五、杂交水稻品种演变及繁殖制种160
第二节 玉米164
一、品种演变164
二、杂交玉米制种164
三、杂交玉米亲本自交系繁殖165
第三节 小麦167
第四节 薯类169
一、红苕169
二、洋芋170
第五节 豆类170
一、黄豆171
二、胡豆172
三、豌豆172
四、杂豆172
五、芸豆172
第六节 油料172
一、油菜172
二、花生173
第三章 供种体制建设173
第一节 种子经营173
第二节 基本建设176
第三节 种子检验176
第六篇 植物保护179
第一章 主要农作物病虫草鼠害179
第一节 主要粮经作物病虫害179
一、水稻179
二、小麦179
三、玉米180
四、其他180
第二节 草害及鼠害186
一、农田草害186
二、农田鼠害186
第二章 病虫预测预报186
第一节 测报点的设置186
第二节 测报对象及测报方法187
第三节 测报应用188
第三章 病虫草鼠害的防治189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病虫防治189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演变及效果191
一、防治技术演变及农药械的发展191
二、几种主要病虫的防治方法192
三、成效192
第三节 化学除草196
一、稻田芽前除草197
二、防治水案板197
第四节 灭鼠197
第五节 天敌资源及其保护198
第四章 植物检疫199
第一节 检疫法规199
第二节 疫情调查和产地检疫200
第三节 调运检疫201
一、调入检疫201
二、调出检疫201
三、违章处理201
四、出口检疫202
第五章 植保队伍建设202
第一节 国家植保干部和技工202
第二节 群众性植保队伍203
第七篇 土壤与肥料205
第一章 土壤普查205
第一节 两次土壤普查开展情况205
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概查205
第三节 土壤类型206
一、水稻土类206
二、新积土类206
三、紫色土类206
四、红壤土类207
五、黄壤土类207
六、黑色石灰岩土类207
七、黄棕壤土类207
八、山地草甸土类207
第四节 农业土壤特质207
一、土层厚度、土面坡度及土壤质地207
二、上壤酸碱度208
三、土壤有机质、全氮及碱解氮208
四、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及微量元素208
五、土壤肥力等级209
第五节 普查成果的应用209
一、合理施肥209
二、施用微肥210
三、调整农业结构210
四、冬水田综合利用210
第二章 农田基本建设210
第一节 改造低产田土211
第二节 责任制与劳动组合211
第三节 低产田土改造后的效果212
第三章 肥料212
第一节 微肥使用212
一、锌肥212
二、硼肥213
三、钼肥213
第二节 绿肥213
一、紫云英213
二、胡豆青213
三、红绿萍214
四、箭舌豌豆214
五、黄花苜蓿214
六、田菁214
七、扁荚山黧豆214
八、水葫芦214
九、苕子214
十、马桑黄荆叶214
第三节 菌肥214
一、抗生菌剂214
二、根瘤菌剂215
第四节 化肥的推广215
一、氮肥的生产使用215
二、磷肥的生产使用216
三、钾肥的生产使用216
四、复合肥料216
五、腐殖酸类肥料216
第五节 农家肥217
第六节 科学施肥219
一、配方施肥219
二、水稻氮肥全层一次基施219
三、根外追肥219
第八篇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经营管理233
第一章 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演变233
第一节 土地私有制的变革233
第二节 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化235
第三节 所有制上的调整再调整235
第二章 农村经营管理机构的演变及职能237
第一节 机构的建立237
第二节 经营管理机构的职能作用238
第三章 农业合作经济的经营管理239
第一节 计划管理239
一、农业生产计划239
二、农田基本建设计划240
三、劳动计划240
四、财务收支计划240
五、收益分配计划240
六、人口计划241
第二节 劳动管理241
一、定额管理241
二、劳动组织形式242
三、劳动计酬办法242
四、劳动管理制度和纪律243
第三节 财务管理243
一、记帐方法的演变243
二、业务培训245
三、财务制度245
四、民主理财246
第四节 物资管理246
第四章 收益分配247
第一节 粮食分配247
第二节 油料、付产物和票证的分配249
第三节 总收入的分配249
第九篇 农业信息253
第一章 总述253
第一节 历史及现状253
第二节 网络建设254
第二章 信息活动256
第一节 信息的捕捉256
第二节 信息服务257
第三节 培训258
第十篇 计划财务与国营农场259
第一章 计划财务的建置和国家对农业的投资259
第一节 农业事业费259
第二节 农业事业经费的管理260
第三节 农业事业费投资的效果262
一、农业技术推广面积逐年扩大262
二、农业技术教育与科学研究有所加强262
三、为农业的继续发展做好基础工作263
四、逐步改善了国营农场的生产条件263
第二章 农业计划统计264
第一节 统计管理体制264
第二节 统计业务265
一、报表265
二、统计渠道与统计调查方法267
三、农户经济调查267
四、历史资料整理分析268
五、工作考核及业务培训268
第三节 农业生产计划268
第三章 农业基本建设269
第一节 农业基本建设投资的形成和发展269
第二节 农业基本建设投资的完成情况和效益270
第三节 基本建设管理272
第四章 国营农场278
第一节 历史沿革278
第二节 方针、任务及经营成果279
第三节 经营管理280
第十一篇 科技教育285
第一章 农业科技人员的管理285
第一节 政策的贯彻落实285
第二节 农业科技人员职称评定与管理考核286
一、国家科技干部286
二、农民技术员290
第二章 农业技术教育291
第一节 培训291
一、国家技术干部291
二、区乡领导干部291
三、职工培训291
第二节 农民技术教育291
第三节 中等农业教育292
第四节 中央农业广播学校293
第三章 科技体系建设294
第一节 建设沿革294
第二节 以技术责任制为中心的各种服务组织295
第四章 科技成果管理296
第一节 科研成果评审296
第二节 推广成果评审299
第五章 学会299
第一节 地区农学会300
第二节 地区农经学会301
附录303
一、自然灾害303
(一)旱灾303
(二)洪涝灾305
(三)风雹、雷电灾309
(四)低温、冷冻、绵雨灾312
(五)病虫灾害313
二、文存315
(一)中共涪陵地委关于印发涪陵地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专业承包联产计酬三种生产责任制试行办法的通知315
(二)中共涪陵地委关于改革农村科技工作健全科研教育推广体系的意见332
(三)中共涪陵地委关于加强农林第一线科技力量改善农林科技人员待遇的意见335
(四)中共涪陵地委办公室关于对农林水利第一线科技人员实行优厚待遇有关政策问题的补充通知337
(五)中共涪陵地区农业局党组关于贯彻执行涪地委发(1983)20号文件中几个问题的请示报告338
(六)关于试行农牧科技人员个人防护用品发放标准的通知340
(七)中共涪陵地委研究室、行署农业办公室、涪陵地区农业局关于召开“乡级农业经营管理、农技推广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的情况报告342
(八)涪陵地区农业局机关工作制度(试行)348
(九)涪陵地区长江柑桔带会战指挥部关于建设长江柑桔带的规划意见353
(十)涪陵地区长江柑桔带规划可行性论证报告359
(十一)涪陵地区发展夏橙基地规划意见367
(十二)垫江白柚基地发展规划意见370
(十三)涪陵地区长江柑桔带技术规范(修改稿)371
热门推荐
- 1617431.html
- 2634522.html
- 1219279.html
- 1884118.html
- 1896745.html
- 1470743.html
- 1250488.html
- 2776412.html
- 1355630.html
- 19862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712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621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811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634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598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952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240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102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264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3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