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事诉讼程序改革报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民事诉讼程序改革报告
  • 李国光主编;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法调研小组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7503642793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02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18页
  • 主题词:民事诉讼-诉讼程序-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民事诉讼程序改革报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研究1

一、简易程序的理论研究及实务运作状况3

(一)简易程序目前在我国的理论研究状况3

(二)简易程序目前在我国的实务运作情况4

二、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有关简易程序的规定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11

(一)条文过于偏少,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12

(二)整体结构有失完整,实践中难以遵循适用12

(三)规定太过原则和笼统,缺乏应有的操作性15

三、从制度层面上完善和统合我国民事简易诉讼程序的各种准备已基本就绪16

(一)已有修正的立法基础16

(二)已有修正所需的相应理论准备17

(三)已有修正所需的丰富实践资源18

四、完善我国民事诉讼简易程序制度的理论难题及其化解18

(一)简易程序的推行并无损于社会整体正义的实现;相反,还有利于正义总量在社会中的合理分配20

(二)简易程序的推行是宪法保障公民接受司法裁判权得以实现的客观需要20

(三)从辩证的观点来看,公正与效率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相对的,既没有绝对的公正,也不存在纯粹的效率21

五、对简易诉讼程序的优势评估22

(一)简易程序既内含有诉讼法理,又内含有非讼法理,对这一制度的合理、恰当设计与运作,将有利于在效率与公正之间寻求适度的平衡22

(二)有利于纠纷的彻底解决23

六、完善我国民事简易程序的初步构想及方案选择23

(一)关于立法体例23

(二)关于应否从简易程序中分流出小额诉讼程序的问题24

(三)完善我国简易程序的具体构想及方案选择26

附:完善民事诉讼简易程序条文设计方案61

第二章 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研究72

引言72

一、对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中有关证据制度规定的基本评价74

(一)构建了民事证据制度的基本框架75

(二)确定了一些正确的原则和方法75

(三)在调节社会民事流转关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76

(四)对证据的规定过于原则和简单,难以解决审判实践中遇到的复杂问题77

(五)一些重要证据制度的缺失或不合理规定,严重影响了民事诉讼“公正与效率”价值目标的实现79

(一)为完善我国民事证据制度所作的理论准备81

二、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积累81

(二)审判实践中的经验积累83

三、改革与完善我国现行民事证据制度的建议与构想88

(一)关于举证责任分配的规则88

(二)关于举证时限问题97

(三)关于证据交换问题101

(四)关于证据的调查收集问题107

(五)关于无须证明的事实119

(六)关于人民法院审查判断证据的原则124

(七)关于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126

附:完善民事诉讼证据制度条文设计方案133

引言170

第三章 民事诉讼终审制度研究170

一、对我国现行二审终审制度的反思171

(一)二审终审制度设立的历史背景171

(二)二审终审制度现阶段的运行状况172

(三)二审终审制度的缺陷175

二、设立三审终审制度的理论基础和国外立法例179

(一)公正与效率的衡平是设置审级制度的根基179

(二)西方国家普遍实行三审终审的审级制度180

(三)金字塔形职能结构是三审终审制度的核心181

(四)多元化审级设置是保障审级功能正常发挥的关键182

(一)理论储备183

三、我国实行三审终审制度的理论储备和现实基础183

(二)现实基础184

(三)价值体现185

四、我国民事诉讼终审制度的重构思路——三审终审制度的基本架构188

(一)第三审终审程序的称谓188

(二)第三审程序的功能识别189

(三)第三审的性质定位应为法律审190

(四)第三审的审理范围应限定在上诉范围内192

(五)第三审应有一定的条件和范围192

(六)第三审程序应实行上诉许可制194

(七)第三审程序可以由越级上诉引起195

(一)当前再审制度存在的问题196

五、我国民事诉讼终审制度的重构思路——三审终审制度与再审制度的衔接196

(二)从再审程序的功能看其存在的合理性198

(三)严格限制再审程序的启动199

六、三审终审制度的问题预测与运行展望201

(一)问题预测201

(二)运行展望207

结束语207

附:第三审程序规则设计方案及其说明209

第四章 民事诉讼再审制度研究229

引言229

(一)传统伸冤方式及清末、民国再审立法230

一、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制度渊源230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年代再审制度之尝试231

(三)新中国成立后再审制度的变迁234

二、国外民事再审程序制度比较241

(一)关于民事再审发起主体241

(二)关于民事再审发起理由242

(三)关于民事再审发起时限246

(四)关于民事再审管辖方式247

(五)关于民事再审审理范围248

(六)关于民事再审法律效力249

(七)关于民事再审改判原则250

(八)关于民事再审发起次数251

(一)法院可以凭职权主动发起再审252

三、我国现行民事再审程序的制度弊端252

(二)检察院拥有不受限制的民事再审抗诉权253

(三)当事人申请再审权不能直接启动再审程序254

(四)再审理由设置不合理255

(五)再审管辖不清256

(六)再审审理程序不符合再审案件特点257

(七)裁定再审不应附加中止原判执行的法律效力258

(八)再审不受发起时限及次数限制258

(九)申请再审不收费259

(一)避免再审改革方向步入误区261

四、我国民事再审程序改革的出路261

(二)端正再审改革的指导思想262

(三)明确再审改革的指导原则263

(四)正确认识再审程序的价值功能265

五、构建有限民事再审的法理基础268

(一)再审程序受到既判效力的前提约束269

(二)再审程序不可能提供一切司法错误的补救272

(三)再审程序更应满足司法效率的法律要求276

六、完善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法律建议278

(二)取消法院自行决定再审权279

(三)弱化人民检察院的民事再审抗诉权279

(一)更换审判监督程序的名称279

(四)规范当事人的申诉权280

(五)合理界定发起再审理由280

(六)明确再审时效和审限281

(七)理顺再审案件管辖与受理281

(八)规范再审案件的审理方式及审理范围282

(九)限制中止执行原判283

(十)限定再审次数283

(十一)不得申请再审的情形284

(十二)设立案外人异议及再审缴费制度285

结束语285

附:完善民事再审程序条文设计方案286

第五章 民事抗诉制度研究300

一、现行民事诉讼法有关抗诉的规定及对抗诉制度的基本观点300

二、民事抗诉制度的消极作用303

(一)抗诉可以中止生效判决、裁定的效力303

(二)抗诉减损判决的功能,危及法律的权威305

(三)抗诉降低了诉讼效率,提高了诉讼成本,浪费司法资源306

(四)抗诉打破了民事诉讼当事人之间的平等与平衡关系309

(五)抗诉影响最高人民法院作为最高审判机关的作用和终审权313

三、民事抗诉制度的法理缺陷316

(一)抗诉制度的设计初衷有违民事诉讼的运行规律316

(二)检察机关作为引发再审程序的一般主体不科学318

(三)抗诉的理由不科学320

(四)抗诉体现了国家公权对私权的不恰当干预和对法院的不信任322

(五)与国际上通行的做法相悖323

四、与民事抗诉相关的几个理论误区326

(一)民事抗诉与检察监督的关系326

(二)民事抗诉与审判人员依法审判329

(三)民事抗诉与司法权威330

五、对现行民事抗诉制度的几点想法331

(一)实行三审终审制,取消民事抗诉制度332

(二)保留抗诉制度,限制抗诉范围332

(三)保留抗诉制度,设置对抗诉的审查程序333

(一)某些重要的执行制度严重缺漏334

第六章 完善民事诉讼执行制度研究334

一、修改和完善现行强制执行制度的必要性334

(二)现行规定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335

(三)某些规定不符合执行工作的客观规律335

二、执行程序编的框架结构336

三、关于执行机构改革的几个问题339

(一)执行机构设置模式之选择340

(二)关于执行机构改革的几点原则性意见347

(三)执行管辖制度之重构348

四、被执行人财产状况的调查350

(一)强化债权人提供债务人财产状况或财产线索的义务,同时赋予其更多的调查债务人财产的手段和途径350

(二)进一步强化债务人及有关单位和人员的申报义务,明确规定相应的制裁措施351

(三)进一步明确执行法院在必要时调查债务人财产状况的职责354

五、执行救济制度的完善355

(一)我国现行执行救济制度之检讨355

(二)完善我国执行救济制度的基本思路357

六、查封制度的改造与完善359

(一)查封的公示360

(二)我国禁止重复查封制度之检讨365

(三)无益查封之禁止367

七、关于拍卖和变卖的若干问题368

(一)拍卖与变卖的适用范围368

(二)拍卖和变卖方式的多样化、合理化、迅速化371

(三)实施拍卖的主体372

(四)执行标的物的评估和拍卖保留价的确定374

(五)拍卖不动产上各种负担的处理374

八、对被执行人债权的执行381

(一)现行规定之检讨381

(二)对被执行人债权执行制度的设立与完善384

九、参与分配制度的完善388

(一)分配原则的立法例388

(二)优先原则与平等原则之争论395

(三)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及立法展望397

后记4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