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基于布局优化的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基于布局优化的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研究
  • 柯新利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538994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84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295页
  • 主题词: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基于布局优化的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耕地保护的意义1

一、耕地保护不仅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1

二、耕地生产力总量平衡是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进一步优化2

三、耕地区际协调保护,是实现耕地生产力总量平衡的重要手段3

四、基于布局优化的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是耕地区际协调保护的重要途径5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6

一、耕地保护的重要性研究进展7

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研究进展8

三、我国耕地保护政策评价研究进展10

四、耕地价值评估和耕地补偿价值标准研究进展13

五、我国耕地保护的区域补偿研究进展16

六、我国耕地资源布局优化的思路研究进展19

七、耕地非农化压力与耕地布局优化研究进展22

八、耕地布局优化方法研究进展23

参考文献26

第二章 我国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30

第一节 我国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与区域差异30

一、1990~2010年我国土地利用变化基本特征32

二、1990~2010年我国土地利用动态度区域差异34

三、1990~2010年我国土地利用变化量区域差异35

第二节 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的时空特征与区域差异41

一、耕地利用投入要素集约度测算41

二、耕地利用投入要素集约度总体变化情况45

三、耕地利用投入要素集约度区域差异情况分析51

第三节 耕地利用变化对粮食生产影响的时空特征与区域差异79

一、耕地利用变化82

二、粮食生产变化84

三、耕地利用变化与粮食生产的关系研究85

四、耕地利用变化对粮食生产影响的时空特征与区域差异88

五、耕地利用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91

参考文献91

第三章 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及其目标96

第一节 耕地保护补偿的理论基础96

一、外部性理论96

二、公共物品理论96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97

四、人地关系理论97

五、现代土地价值理论98

第二节 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分类及其目标99

一、耕地保护外部性补偿机制99

二、基于发展机会成本补偿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100

三、耕地生态补偿机制101

四、征地补偿机制102

五、耕地发展权补偿机制103

六、耕地区际协调保护补偿机制104

第三节 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105

一、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的内涵105

二、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的意义106

三、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研究现状107

四、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标准108

第四节 小结111

参考文献111

第四章 基于布局优化的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原理114

第一节 基于布局优化的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构建的目的与意义114

第二节 基于布局优化的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构建的理论依据117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117

二、区域利益协调理论119

三、帕雷托最优理论119

第三节 基于布局优化的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的总体思路120

一、确定耕地保护目标责任120

二、确定耕地赤字/盈余120

三、根据耕地赤字/盈余确定补偿标准121

四、修正补偿标准122

第四节 小结123

参考文献124

第五章 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的现状126

第一节 武汉城市圈概况126

第二节 近20年来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127

一、数据来源127

二、土地利用类型编码方法128

三、土地利用变化模型129

四、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130

五、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的阶段性特征132

第三节 近20年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134

第四节 小结136

参考文献137

第六章 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及其在土地利用优化配置中的应用139

第一节 元胞自动机模型概述139

第二节 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基本原理143

第三节 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关键参数146

一、元胞空间分区146

二、分区转换规则获取158

三、转换阻抗与总体转换概率测算165

四、异步演化速率获取166

第四节 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实证及精度评估172

一、研究区域与数据处理172

二、模拟结果173

三、精度检验178

四、模型应用182

第五节 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在土地利用优化布局中的应用183

一、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184

二、模型与方法186

三、基于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土地利用优化结果188

参考文献192

第七章 基于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的武汉城市圈耕地资源区际优化配置201

第一节 武汉城市圈耕地资源区际优化配置的理论依据201

一、武汉城市圈耕地区际优化配置的必要性201

二、国内外研究进展202

三、理论基础203

第二节 武汉城市圈耕地资源区际优化配置的基本思路206

第三节 武汉城市圈耕地资源区际优化配置的主要方法207

一、武汉城市圈耕地需求量预测207

二、武汉城市圈各县域建设用地需求量224

三、武汉城市圈各县域建设用地优先度评估227

四、区域耕地利用优化模型234

第四节 武汉城市圈耕地资源区际优化配置结果分析238

一、武汉城市圈耕地布局优化数据制备238

二、武汉城市圈耕地利用布局优化239

第五节 小结244

参考文献245

第八章 武汉城市圈耕地非农化收益及其区域差异248

第一节 耕地非农化收益测算的理论基础248

一、土地稀缺性原理248

二、可持续理论249

三、效用理论250

四、人地关系理论250

五、法学理论251

第二节 耕地非农化收益测算的方法252

一、投入产出模型基本概念252

二、土地资源投入产出模型构建254

三、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257

四、直接产出系数和完全产出系数257

第三节 武汉城市圈耕地非农化收益及其区域差异258

一、投入产出表的建立258

二、耕地非农化效益测算259

第四节 小结260

参考文献261

第九章 武汉城市圈耕地区际协调保护机制构建262

第一节 基于布局优化的耕地区际协调保护机制理论框架262

第二节 基于目标责任区际优化的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总体框架263

第三节 基于布局优化的耕地保护目标责任确定265

第四节 基于目标责任区际优化的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标准265

第五节 基于目标责任区际优化的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武汉城市圈的实证267

一、区域耕地保护目标责任测算268

二、基于布局优化的耕地保护区域补偿价值标准269

第六节 小结274

参考文献275

第十章 耕地保护区域协调保护保障措施278

第一节 耕地保护区际补偿的资金管理措施278

第二节 耕地区际协调保护的法律措施279

第三节 耕地保护区际协调保护的技术保障280

第四节 小结281

参考文献28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