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京杭大运河历史文化及发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京杭大运河历史文化及发展
  • 姜师立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246593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48页
  • 文件大小:88MB
  • 文件页数:362页
  • 主题词:大运河-文化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京杭大运河历史文化及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京杭大运河文化的起源与发展1

运河文化的定义2

运河文化的概念2

运河文化的功能4

运河文化的形成过程7

春秋战国邦国林立,区域文化繁荣7

秦汉魏晋南北朝,运河区域成为文化中心10

隋唐一统南北,文化交相辉映10

宋元明清以运河为媒,助力科技发展12

运河文化的特征14

包容与统一14

扩散与开放15

创新与发展16

运河文化的载体18

运河城市文化18

运河建筑文化22

运河河运文化25

运河与政治、军事、经济29

运河与政治29

运河与军事32

基于运河的人口迁移32

第二章 京杭大运河名水名桥35

运河名水35

北京昆明湖36

扬州瘦西湖38

嘉兴南湖42

淮安洪泽湖43

扬州高邮湖、邵伯湖47

泰安东平湖50

济宁微山湖(南四湖)52

扬州古邗沟故道54

山东至天津的南运河56

湖州頔塘故道56

运河名桥59

苏州宝带桥59

苏州灭渡桥61

嘉兴长虹桥62

杭州拱宸桥64

塘栖广济桥65

绍兴八字桥66

运河古纤道68

吴江古纤道68

绍兴古纤道69

第三章 京杭大运河与名镇71

运河古镇71

临清古镇71

道口古镇74

南浔古镇75

邵伯古镇77

运河名街79

山塘街历史文化街区79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80

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82

杭州桥西历史街区83

八字桥历史文化街区84

邵伯老街85

运河名宅87

汪鲁门宅87

卢绍绪盐商宅87

康百万庄园88

运河与会馆89

宁波庆安会馆89

扬州岭南会馆90

聊城山陕会馆91

开封山陕甘会馆93

苏州全晋会馆94

运河名仓96

洛阳含嘉仓96

洛阳回洛仓97

郑州洛口仓99

鹤壁黎阳仓99

北京南新仓100

杭州富义仓102

第四章 京杭大运河与名园103

北京颐和园104

保存最好的皇家园林104

造园艺术的集大成者105

苏州园林108

运河带来密布的苏州水网108

苏州园林的功能及特点109

拙政园110

虎丘113

寒山寺115

盘门117

留园118

东方文化名湖——西湖120

西湖十景120

文化寄所126

西湖的堤127

扬州园林129

扬州园林的特点129

湖上园林瘦西湖131

因竹而名的个园138

晚清第一园——何园142

美不胜收的运河园林144

绍兴运河园144

淮安清晏园144

常州东坡公园147

第五章 京杭大运河名寺名塔151

运河名寺151

扬州天宁寺151

宿迁龙王庙行宫156

扬州高旻寺158

泰安禹王庙159

滑县大王庙161

扬州邗沟大王庙161

宁波阿育王寺162

南旺分水龙王庙163

运河名塔165

通州燃灯塔165

临清舍利塔167

扬州文峰塔169

杭州六和塔171

开封铁塔173

高邮镇国寺塔174

第六章 京杭大运河与书法177

中国书法与运河发展177

隋代以前的文字与书法178

殷墟遗址、甲骨文、世界四大古文字178

大篆到小篆的转变181

简帛书、汉隶与草书的兴起18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成就184

钟繇与王氏父子184

北魏碑刻189

隋唐五代时期的诸家风范190

隋代代表人物智永及其千字文190

唐王李世民与唐初书家191

运河畔“三杰”:李邕,孙过庭,张怀瓘194

唐代的巅峰之作“颜筋柳骨”195

意趣并重的宋代书法197

宋四家的书法成就197

《蜀素帖》与《甘露帖》200

宋徽宗赵佶203

元明清三代的书法与运河流域的书法名家205

元代的书法艺术与赵孟頫、鲜于枢205

明初的“台阁体”与“吴门书派”209

艺术奇人徐渭213

清代早期书法与馆阁体216

运河名城与“扬州八怪”216

晚清碑派221

第七章 京杭大运河与绘画223

中国早期的绘画223

中国绘画与书法227

阎立本兄弟与吴道子232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与宋代运河237

南宋偏安与“南四家”244

元代绘画与“元四家”249

明代绘画成就与“吴门画派”257

清代绘画与扬州八怪267

第八章 京杭大运河与中外文化交流277

京杭大运河与丝绸之路278

陆海丝绸之路的兴起和发展281

陆上丝绸之路与大运河285

海上丝绸之路与大运河287

京杭大运河与异域文化传播289

京杭大运河与宗教文化传播289

京杭大运河与科技文化传入296

京杭大运河与中华文化输出300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300

造纸术、印刷术输出和《马可·波罗游记》303

茶、瓷器的输出与苏禄国东王306

第九章 京杭大运河与科学技术309

科学技术在大运河上的应用309

解决大运河水位差的技术310

大运河的供水工程与技术315

解决大运河与江河交叉的技术321

大运河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325

造船业与大运河同生共长325

大运河哺育城市与建筑326

大运河对天文历法、医学、农学的影响331

当代大运河上的科技利用333

新中国成立后对大运河的整修333

新世纪打造大运河黄金水道333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大运河全线通航展望339

参考文献344

索引3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