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重大地震灾害救援程序与程序化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陈艳华,杨珺珺,陈建伟,李亚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222599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18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229页
- 主题词:地震灾害-救援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重大地震灾害救援程序与程序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基础知识1
1.1 地震灾害1
1.2 地震灾害紧急救援5
1.3 地震复合灾害7
1.4 避难场所系统7
1.5 防灾公园9
1.6 紧急救援资源配置10
1.7 灾害弱者及其救助12
1.8 地震垃圾灾害13
1.9 地震灾害急救医学13
1.10 地震灾害死者死亡原因分析14
1.11 地震灾害综合防范能力14
1.12 地震灾害环境下的城市生命线系统恢复15
1.13 地震灾害情报15
1.14 救援程序与程序化16
1.15 地震灾害艺术17
1.16 “零灾期望”17
第2章 救援程序—“三救”及其基本特性分析19
2.1 自救19
2.2 他救20
2.3 公救21
2.4 “三救”的基本特性22
2.5 基本特性的实用性25
第3章 救援过程的总体程序27
3.1 震前预防27
3.2 紧急救援28
3.3 恢复程序32
3.3.1 抢救重伤员32
3.3.2 防疫灭病34
3.3.3 建设简易城市34
3.3.4 恢复城市生命线系统35
3.4 重建程序43
3.4.1 制定唐山市重建规划43
3.4.2 重建新唐山47
第4章 救援程序的理性认识55
4.1 紧急救援要素系统论55
4.2 复合灾害理论57
4.2.1 地震复合灾害与示例58
4.2.2 复合灾害的灾害叠加与叠加效应59
4.2.3 主要紧急救援对策61
4.3 地震灾害急救医学62
4.3.1 学科62
4.3.2 特点64
4.3.3 功能65
4.4 综合防范能力基本要素(防、避、救)理论66
4.4.1 重大地震灾害的基本特性66
4.4.2 基本要素与要点68
4.4.3 要点示例69
4.5 地震垃圾灾害论71
4.5.1 地震垃圾的基本特性71
4.5.2 地震垃圾的类型73
4.5.3 震前预防74
4.6 抗震救援指挥与组织机构模型76
4.7 救援物资资源需求与满足需求模型77
4.8 地震烈度分布同心圆模型78
4.8.1 依据78
4.8.2 基本规律80
4.8.3 示例80
4.8.4 模型的功能82
4.9 理性认识对救援程序与救援程序化的实用价值82
第5章 救援程序与程序化决策的相关问题85
5.1 避难场所86
5.1.1 功能86
5.1.2 储备救援资源的重要场所87
5.1.3 综合防灾功能87
5.1.4 类型演变87
5.1.5 山地城镇防灾避难场所的安全设计90
5.1.6 城镇地震避难所的规划原则与要点96
5.1.7 城市防灾公园100
5.2 灾害弱者116
5.2.1 灾害弱者概况116
5.2.2 灾害弱者的抗灾弱势及其产生原因119
5.2.3 灾害弱者的主要特征与灾时需求121
5.2.4 灾害弱者的灾害应激反应123
5.2.5 灾害弱者的应急救援规划125
5.2.6 老龄化社会重大地震灾害老年人的应急救援130
5.2.7 老年人地震灾害关连死及其对策134
5.3 室内家具地震次生灾害及其防御对策138
5.3.1 家具类的主要震害形态138
5.3.2 家具类地震次生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139
5.3.3 影响家具类地震次生灾害的主要因素140
5.3.4 预防措施142
5.4 地震灾害情报的实用性及其提高途径144
5.4.1 地震灾害情报的类型与实用性144
5.4.2 提高实用性的主要途径147
5.5 地震灾害死者死因分析与思考—以日本地震灾害为例148
5.5.1 死者死因分析149
5.5.2 减少直接死151
5.6 救援物流瓶颈与对策154
5.6.1 教训与警世154
5.6.2 应急救灾物资的供需关系分析155
5.6.3 地震灾害是产生应急救灾物流瓶颈的主要原因155
5.6.4 主要对策157
5.6.5 救援资源的供需关系158
5.7 地震灾害艺术159
5.7.1 地震灾害文化159
5.7.2 地震灾害艺术162
5.7.3 地震灾害文化与地震灾害艺术的关联性173
5.8 零灾期望174
5.8.1 “零灾期望”的可能性174
5.8.2 我国抗御地震灾害的“零灾期望”任重道远175
5.8.3 “零灾期望”模型图175
第6章 救援程序、救援程序化及其施策要点177
6.1 救援对象、救援资源、救援程度与救援时限177
6.2 以建筑群为特征的灾区面貌变化180
6.3 救援程序的施策要点183
6.3.1 震前预防程序183
6.3.2 紧急救援程序190
6.3.3 恢复程序194
6.3.4 重建程序196
6.4 救援程序化199
6.4.1 程序化的基本特征199
6.4.2 救援程序实证分析200
6.4.3 救援程序化211
6.5 结论213
参考文献215
热门推荐
- 1048475.html
- 1944760.html
- 733752.html
- 72054.html
- 1641994.html
- 714046.html
- 3453783.html
- 3035401.html
- 2800143.html
- 10136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867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636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01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536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305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932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648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553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772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13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