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联动发展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联动发展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 李建强,屠启宇,苏宁等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ISBN:780745069X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31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39页
  • 主题词:地区经济-国家创新系统-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联动发展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三区联动”的理论基础41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回顾41

(一)国内研究41

(二)国外研究47

二、本书研究的理论框架50

(一)区域创新体系50

(二)技术社会形成理论54

(三)“三区联动”中理论框架的适用问题55

第二章 模式机制与系统设计58

一、上海不同模式“三区联动”实践的动力机制比较与利弊分析58

(一)“三区联动”的模式分类与案例选择59

(二)构建“三区联动”动力机制的实践62

二、“三区联动”机制的归纳64

(一)目标与逻辑的分异和“三区联动”机制设计的要点64

(二)机制设计的立体观与类型学66

三、“三区联动”发展的整体系统设计74

(一)“三区联动”的规划75

(二)“三区联动”的组织机构76

(三)“三区联动”的框架76

(四)“三区联动”的市场77

(五)“三区联动”的平台78

(六)“三区联动”的体系78

(七)“三区联动”的生态79

第三章 “三区联动”的测度与评估80

一、创新活动的评价经验80

(一)完备指标型评价80

(二)核心指标型评价83

二、“三区联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83

(一)科学性与现实性原则83

(二)代表性原则84

(三)可操作性原则84

(四)动态连续性原则84

(五)可比性原则85

三、“三区联动”评价的特殊性85

(一)过程与结果的结合85

(二)总量与动态的平衡85

(三)多样化与一致性的兼顾86

四、“三区联动”的测度设计86

(一)背景评价86

(二)过程评价88

(三)效果评价89

五、基于指标测度的“三区联动”发育阶段判断92

(一)“三区联动”发育阶段的总体特点92

(二)基于指标测度的发展总体阶段判定93

第四章 “三区联动”视角下的其他国家或地区区域创新实践95

一、美国硅谷的发展及其启示96

(一)硅谷的发展概况96

(二)硅谷的体制机制99

(三)硅谷经验对于“三区联动”实践的启示103

二、韩国大德科技园区的发展及其启示106

(一)大德科技园区的发展概况106

(二)大德科技园区的体制机制110

(三)大德经验对于“三区联动”实践的启示113

三、台湾地区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的发展及其启示116

(一)园区发展概况116

(二)园区的机制体制124

(三)新竹经验对于“三区联动”实践的启示127

四、其他国家或地区联动实践中的共同特点与类型分异132

(一)共同特点132

(二)不同模式134

第五章 上海案例研究:以校区为视角139

一、杨浦区“知识创新区”建设案例分析140

(一)杨浦“知识创新区”概况140

(二)杨浦“知识创新区”的实践:以观念转变引导发展思路更新143

(三)杨浦“三区联动”特点归纳和改进方向147

二、紫竹科学园区“三区联动”的发展模式研究148

(一)紫竹科学园区的发展现状及主要成就148

(二)紫竹科学园区“三区联动”的发展模式及其比较优势152

(三)紫竹“三区联动”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155

(四)促进紫竹园区“三区联动”模式的设想158

第六章 上海案例研究:以园区为视角163

一、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发展启示163

(一)园区发展概况163

(二)园区发展建设经验及存在问题分析167

(三)对“三区联动”建设的启示172

二、漕河泾开发区的发展174

(一)漕河泾开发区的发展现状174

(二)漕河泾经济开发区的成功经验178

(三)漕河泾开发区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82

(四)对“三区联动”建设的借鉴与启示184

第七章 上海案例研究:以社区为视角188

一、徐汇区“三区联动”的案例分析188

(一)徐汇区“三区联动”总体状况188

(二)徐汇区“三区联动”实践的主要特点192

(三)徐汇区“三区联动”尚待加强之处193

二、松江大学城建设的案例分析195

(一)松江区“三区联动”总体状况195

(二)松江区“三区联动”实践的主要特点199

(三)松江区“三区联动”推进中的瓶颈201

第八章 “三区联动”的问题与对策203

一、“三区联动”实践中的理念误区和实践问题203

(一)理念认识误区203

(二)调研中反映出的代表性实践问题204

二、深化上海“三区联动”的推进对策208

(一)推进“三区联动”应秉承的基本原则208

(二)现阶段推动“三区联动”深化发展的对策要点211

参考文献223

后记23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