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先秦儒家文学思想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周卫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ISBN:7802110874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88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314页
- 主题词:儒家-文学思想史-研究-中国-先秦时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先秦儒家文学思想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先秦儒家文学思想的礼乐渊源1
第一节 西周礼乐文化的起源发展与繁荣1
一、众说纷纭的礼乐起源说2
1.礼乐起源于“神赐”说2
2.礼乐起源于“圣人”说3
3.礼乐起源于“情感”说4
4.礼乐起源于“祭祀”说4
二、夏商周三代礼乐文化的精神演进8
第二节 周公制礼作乐与礼乐文化的形态14
一、周公制礼作乐的背景16
二、周公制礼作乐的内容20
1.嫡长子继承制21
2.宗法制22
3.封建制24
4.由宗法制度产生的有关礼乐制度26
三、西周礼乐文化的形态27
1.礼的形态28
2.乐的形态28
第三节 西周礼乐文化对先秦儒家的影响29
一、周公敬德保民的思想30
二、西周后期的前儒家思想32
三、孔子与西周礼乐文化的关系34
第四节 孔子对西周礼乐文化的扬弃改造37
一、对西周“天神”思想的超越39
二、对西周“道德”观念的扬弃42
1.以德邀天命43
2.以德邀功利43
三、对西周“礼乐”文化的改造48
1.对于礼的改造48
2.对于乐的改造50
第二章 先秦儒家文学思想的理论流变63
第一节 我国先秦时期文学观念的演绎63
一、文的内涵以及与道、德的关系64
1.文的理论内涵及其演变64
2.文与道、德的关系65
二、文学、文章、文艺的理论蕴涵67
第二节 文学在先秦文化活动中的价值70
一、先秦文化活动中的赋诗与观乐70
二、言辞在先秦文化活动中的意义73
第三节 先秦儒家文学思想的理论蕴涵77
一、孔子论诗所体现出的文学思想78
二、孟子论诗所体现出的文学思想81
1.“以意逆志”说82
2.“知人论世”说85
3.“知言养气”说87
三、荀子论诗所体现出的文学思想90
1.礼乐一致的思想91
2.美善相乐的思想93
3.“中声之止”说95
第四节 中和之美对先秦文学的意义98
一、中和之美的思想基础98
二、中和之美对文学的影响103
第三章 先秦儒家文学思想的政教意蕴114
第一节 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文学观念114
一、美善在孔子文学思想中的意义115
1.孔儒之前的思想家对美、善的认识116
2.孔子对先秦美善理论的重新整合118
第二节 兴、观、群、怨的政治内涵121
一、《诗》可以兴的政治内涵122
二、《诗》可以观的政治内涵124
三、《诗》可以群的政治内涵126
四、《诗》可以怨的政治内涵127
第三节 孟子文学思想中的道德意味129
一、强调善是乐的审美基础130
二、人格美在文学中的价值134
第四节 荀子文学思想中的伦理色彩139
一、礼乐在社会教化中的功能141
二、人之美在政教中的意义146
第四章 《周易》、《诗经》、《尚书》的文学思想160
第一节 《周易》的文学思想160
一、《周易》卦爻辞中体现出的诗歌风格与手法161
1.《周易》卦爻辞中体现出的诗歌元素162
2.《周易》卦爻辞中体现出的“比兴”手法164
二、《周易》文本中卦爻辞体现出的诸文学体裁167
1.《周易》卦爻辞中的小说元素167
2.《周易》卦爻辞中的寓言因素169
三、《周易》的观照模式对文学形象思维的影响170
四、《周易》的二元对立与文学创新求变的思想之关联172
第二节 《诗经》的文学思想174
一、《诗经》“雅、颂”中对史诗性宏大叙事结构的追求175
二、《诗经》四始说蕴涵的批评标准和审美趣味180
三、《诗经》作品中的礼乐文化精神182
1.《诗经》文本中流露的关注民生与国运的思想感情182
2.《诗经》文本中的礼乐文化精神185
第三节 《尚书》的文学思想186
一、《尚书》文本中初步体现了写作中表现情感的愿望187
二、《尚书》对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注意189
三、《尚书》文本中注意追求叙事结构的完整190
四、《尚书》文本中的文体以及语言风格特点193
1.质直古朴的文学风格194
2.佶屈聱牙的语言特点195
第五章 《春秋》、《左传》、《国语》的文学思想206
第一节 《春秋》蕴含的文学思想因素206
一、《春秋》微言大义的表现方式207
二、《春秋》对统一的叙事法则的追求210
三、《春秋》文本中体现出推敲锤炼语言的明显努力214
1.《春秋》文本中展现了精确使用语言的方法214
2.《春秋》文本力求用语准确215
第二节 《左传》的重要文学思想216
一、《左传》文本中显示出叙事主体意识的觉醒218
二、《左传》文本中追求叙事逻辑的倾向221
三、《左传》叙事重变化重技巧的倾向223
四、《左传》对人物语言之文学性的重视227
第三节 《国语》的文学思想230
一、《国语》所体现的儒家思想观念231
1.《国语》文本中重民生的思想观念231
2.《国语》文本中崇尚礼、德的思想观念233
二、《国语》在文章结构中追求宏大叙事的倾向234
三、《国语》虚构情节的意向238
第六章 《论语》、《孟子》、《荀子》的文学价值与功用249
第一节 《论语》文本中彰显的文学价值250
一、《论语》文本中体现的语言风格与情感特征250
1.《论语》中含蓄隽永的语言风格251
2.《论语》中真挚浑厚的师生感情252
二、《论语》文本中展现出鲜明可感的人物形象253
1.孔门师弟子的人物形象253
2.消极避世的隐逸者形象255
第二节 《孟子》文本中体现的文学价值256
一、《孟子》文本中展现的语言风格257
1.《孟子》文本中刻划的孟子人物形象257
2.《孟子》文本中善于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说理叙事258
3.《孟子》文本中使用多样化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段260
二、《孟子》文本中体现出至精至密的论辩艺术260
1.生之谓性之辩261
2.以水论性之辩262
3.杞柳桮棬之辩263
4.仁义内外之辩264
第三节 《荀子》文本中展现的文学价值266
一、《荀子》文本中体现的文学风格与修辞手法268
二、《荀子》文本中体现文章的逻辑性和缜密性270
主要参考书目280
后记288
热门推荐
- 691407.html
- 1206376.html
- 2569164.html
- 3085238.html
- 2009639.html
- 2949401.html
- 3818529.html
- 2303621.html
- 3363786.html
- 8057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740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456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414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114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468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809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669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695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479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84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