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式马克思主义概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徐文江,邬贵光主编;武警北京指挥学院组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 ISBN:7801376285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45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62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邓小平理论-研究;“三个代表”思想-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式马克思主义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中国式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1
二、中国式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历史发展8
三、学习中国式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和方法13
第一编 毛泽东思想20
第一章 中国革命胜利的光辉旗帜20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20
一、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的提出及基本内涵20
二、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25
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27
一、毛泽东思想的独创性理论30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30
二、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33
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35
一、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36
二、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指南37
三、毛泽东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37
四、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38
五、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38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40
第一节 近代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40
一、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40
二、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和性质43
三、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44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46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形成46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48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50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52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53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55
一、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55
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57
三、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59
一、对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探索61
第一节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61
第三章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61
二、“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65
三、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68
四、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72
第二节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75
一、中国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75
二、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78
三、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政权80
第四章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83
第一节 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必然选择83
一、从工农民主专政到人民民主专政83
二、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91
第二节 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理论94
一、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和实质94
二、人民民主专政的组织形式98
三、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和历史使命100
第五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104
第一节 建设伟大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目标和指导方针105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战备目标105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106
第二节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成果107
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07
二、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矛盾109
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111
四、关于中国的工业化道路114
五、关于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117
六、关于执政常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119
第二编 邓小平理论124
第一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124
第一节 时代的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126
一、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条件126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130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32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132
二、邓小平理论体系和内容的表述过程139
三、邓小平理论的体系结构141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142
一、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142
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143
三、邓小平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胜利旗帜145
第二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道路148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148
一、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148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152
三、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重大意义161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162
一、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162
二、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64
三、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165
第三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与纲领169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69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的提出169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173
三、确认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177
第二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79
一、党在现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与内容179
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及其相互关系181
三、坚持党的现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182
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184
一、党在现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186
第三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86
二、提出党在现阶段基本纲领的意义188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发展战略191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91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191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9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战略部署197
一、“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步骤197
二、抓住机遇,隔几年上一个台阶202
三、走出一条既有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发展路子204
四、允许和鼓励“部分先富”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206
一、加强农业基础地位209
第三节 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209
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211
三、从大局出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214
第四节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215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16
二、依靠科技和教育振兴我国经济218
三、努力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21
第五章 新时期军队和国防建设224
第一节 新时期军队和国防建设的地位及指导方针224
一、加强军队和国防建设是国家安全和现代化的基本保证224
二、新时期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225
三、军队要服从整个国家建设大局227
四、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228
第二节 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232
一、新时期我军建设的总目标232
二、始终不渝地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233
三、军队建设要以现代化为中心235
四、提高军队建设的正规化水平237
第三节 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239
一、坚持战斗力标准,加强质量建军239
二、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242
三、改革是开创精兵之路的强大动力244
四、军队和国防建设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事业244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依据246
第六章 “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构想246
第一节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246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250
三、“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意义251
第二节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254
一、香港回归标志着“一国两制”的巨大成功254
二、澳门顺利回归256
三、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积极推进海峡两岸的统一256
第三编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62
第一章 新世纪立党治国的基本方略262
第一节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形成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262
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262
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及科学内涵264
三、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267
第二节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270
一、“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石270
二、“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灵魂272
三、“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归宿274
四、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275
第三节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价值277
一、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式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277
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280
三、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事业的行动指南284
第一节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意义288
一、先进生产力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88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88
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社会进步289
三、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保持先进性的根本标志292
四、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94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忠实代表295
一、代表先进生产力是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决定的295
二、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96
三、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与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根本一致的297
四、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不断代表和适应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历史298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要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奋斗300
一、把握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趋势,始终站在生产力发展的前沿,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301
二、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05
第一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意义309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09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313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产物313
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者316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要为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奋斗317
一、准确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318
二、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319
三、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320
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322
五、立足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正确认识和处理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323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26
第一节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现实意义326
一、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本质特征327
二、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我们党80多年实践的历史经验328
三、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新时期我们党的各项工作的指南329
第二节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本要求332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332
二、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新形势下人民群众的各种利益关系334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要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339
一、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339
二、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观点340
三、党员干部必须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341
四、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343
后记345
热门推荐
- 2862452.html
- 2274797.html
- 2759032.html
- 3454755.html
- 40956.html
- 1713414.html
- 955925.html
- 3179981.html
- 3656264.html
- 16992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851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690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763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608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530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357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395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98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068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46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