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简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庞松主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 ISBN:7540645601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772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791页
- 主题词:中国(学科: 现代史 年代: 1949~2000) 中国 现代史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简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 庞松1
上编 创业篇(1949~1978)3
第一章 立国崛起(1949~1952)3
1.1 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3
1.1.1 开国盛会和大政方针3
1.1.2 统一祖国大陆和巩固新生政权9
1.1.3 恢复生产和稳定经济秩序14
1.1.4 争取财政经济好转的部署22
1.2 抗美援朝战争和实现民主改革25
1.2.1 保家卫国的严峻较量25
1.2.2 基本完成土地制度的改革30
1.2.3 确立新社会秩序的民主改革37
1.2.4 荡涤旧社会的污泥浊水41
1.3 新民主主义建设的多方面展开45
1.3.1 照顾四面八方的经济政策45
1.3.2 加强民主建政和各民族团结50
1.3.3 教育文化事业的新旧交替54
1.3.4 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初步发展63
1.3.5 经济领域的限制与反限制斗争66
1.3.6 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69
第二章 初创奠基(1953~1956)74
2.1 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74
2.1.1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74
2.1.2 初期工业化建设的热潮80
2.1.3 大办农业生产合作社87
2.1.4 有计划地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92
2.1.5 供销合作和手工业合作的发展98
2.2 过渡时期国家建设的全面展开103
2.2.1 一届全国人大和第一部宪法103
2.2.2 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111
2.2.3 加强执政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120
2.2.4 建设现代国防军的开端124
2.2.5 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130
2.3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140
2.3.1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超常发展140
2.3.2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全行业公私合营146
2.3.3 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55
2.3.4 历史经验和遗留问题157
第三章 曲折探索(1956~1966)161
3.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161
3.1.1 全面建设开始时面临的国内外形势161
3.1.2 初步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163
3.1.3 调整经济计划和改进经济体制169
3.1.4 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的成就175
3.2 中国共产党的整风和反右派斗争179
3.2.1 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的整风运动179
3.2.2 反右派斗争及其严重扩大化185
3.3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0
3.3.1 “大跃进”运动的酝酿和发动190
3.3.2 “大跃进”运动的全面展开192
3.3.3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196
3.4.1 人民公社的初步整顿201
3.4 初步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201
3.4.2 “大跃进”指标和生产安排的调整206
3.5 “反右倾”斗争和继续“大跃进”错误209
3.5.1 从纠“左”到反右的逆转209
3.5.2 “反右倾”斗争的展开及其后果214
3.5.3 新的“大跃进”高潮216
3.6 国民经济和政治文化方面的调整220
3.6.1 调整方针的提出和初步贯彻220
3.6.2 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224
3.6.3 政治和文化方面的调整229
3.7.1 中苏友好关系的破裂234
3.7 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234
3.7.2 围绕台湾和印度支那问题同美国的斗争239
3.7.3 中印边界的自卫反击战241
3.7.4 中国同亚非拉及西欧国家的关系243
3.8 “左”倾错误再度发展和完成国民经济调整任务247
3.8.1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247
3.8.2 思想文化领域的错误批判255
3.8.3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胜利完成260
3.9 十年建设的总结264
3.9.1 十年建设的成就264
3.9.2 十年建设的失误269
4.1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280
4.1.1 “文化大革命”爆发时的国内外形势280
第四章 艰难时世(1966~1976)280
4.1.2 “文化大革命”的直接导火线284
4.1.3 “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290
4.2 全国动乱局面的形成和升级299
4.2.1 “红卫兵”运动和全国大串连299
4.2.2 批判所谓“资产阶级反动路线”302
4.2.3 “一月风暴”引发全面夺权306
4.2.4 正气凛然的二月抗争312
4.2.5 三个月的全国大动乱316
4.2.6 稳定局势的努力和动乱的延续319
4.3 全国局势趋缓与“斗、批、改”运动321
4.3.1 共和国史上的悲剧321
4.3.2 “左”倾指导理论的合法化324
4.3.3 “斗、批、改”运动的展开327
4.4 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334
4.4.1 林彪集团的产生与形成334
4.4.2 挫败林彪集团的阴谋336
4.4.3 粉碎林彪集团武装政变的斗争339
4.5 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及其受挫343
4.5.1 批判极左思潮的转机343
4.5.2 初步纠“左”及其成效345
4.5.3 纠“左”工作的中断350
4.5.4 “左”倾错误的延续352
4.6 “批林批孔”与“四人帮”的组阁阴谋355
4.6.1 “批林批孔”运动的开展355
4.6.2 “四人帮”组阁的阴谋活动357
4.6.3 “四人帮”阴谋破灭和四届全国人大召开359
4.7 励精图治的全面整顿361
4.7.1 中央一线领导的重大调整361
4.7.2 全面整顿的指导思想363
4.7.3 全面整顿取得显著成效367
4.8 蹒跚踽行的经济与科教文化事业371
4.8.1 动乱中经济工作的起伏371
4.8.2 动乱中经济建设的若干进展377
4.8.3 动乱中经济建设的不良后果与教训381
4.8.4 动乱中文化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383
4.9 外交工作陷入被动和新局面的打开388
4.9.1 动乱初期外交工作受到严重干扰388
4.9.2 中美两国关系的解冻390
4.9.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392
4.9.4 中日邦交正常化394
4.9.5 同西欧、北美等其他国家建立邦交395
4.9.6 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396
4.9.7 中苏谈判及相互关系的僵局397
4.10 江青反革命集团覆灭和“文化大革命”结束399
4.10.1 全面整顿受到的干扰和阻挠399
4.10.2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401
4.10.3 “四五”运动,粉碎江青集团的伟大胜利404
4.10.4 “文化大革命”的沉痛历史教训407
第五章 徘徊前进(1976~1978)413
5.1 终止内乱,举步维艰414
5.1.1 揭批查斗争与“两个凡是”414
5.1.2 国家秩序的初步恢复421
5.1.3 国民经济开始复苏425
5.2 拨乱反正力量的积蓄432
5.2.1 思想解放运动的勃兴432
5.2.2 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437
下编:创新篇(1978~2000)447
第六章 改革发轫(1978~1982)447
6.1 实现伟大历史转折448
6.1.1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448
6.1.2 全新的起点452
6.2 全面拨乱反正460
6.2.1 彻底平反冤假错案460
6.2.2 社会政治关系的调整464
6.2.3 国民经济的调整466
6.2.4 若干历史问题的基本结论470
6.3 开启改革开放新进程475
6.3.1 城市改革试点工作475
6.3.2 试办特区对外开放478
6.3.3 包产到户顽强崛起480
6.3.4 农村改革的新突破485
第七章 开创新局(1982~1992)491
7.1 走自己的道路492
7.1.1 开创新局面的纲领492
7.1.2 恢复和加强法制建设496
7.2 全面改革和扩大开放500
7.2.1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500
7.2.2 综合配套改革的展开507
7.2.3 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步骤513
7.2.4 初步政治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设517
7.3 特色道路探索的新成果528
7.3.1 初级阶段理论的确立528
7.3.2 “三步走”战略和改革的市场导向531
7.3.3 政治体制改革目标的确定533
7.4 和平外交和统一祖国的新思路538
7.4.1 和平与发展的外交战略538
7.4.2 对外关系的新发展543
7.4.3 同各国党际关系的调整550
7.4.4 “一国两制”的构想和初步实施553
7.5.1 军队的整顿和改革560
7.5 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新进展560
7.5.2 国防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转变569
7.6 在稳定中推进发展572
7.6.1 由加速发展转入治理整顿572
7.6.2 平息政治风波和坚持基本路线578
7.6.3 稳定局势的重大步骤584
7.6.4 沉着应对国际风云变幻590
7.6.5 治理整顿中的经济发展600
7.7 社会结构与社会生活的变迁606
7.7.1 经济结构和经济管理体制606
7.7.2 人口、教育和城镇化613
7.7.3 社会阶层和利益结构621
第八章 与时俱进(1992~2000)628
8.1.1 深化改革中的问题和疑惑629
8.1 开创改革开放新阶段629
8.1.2 南方谈话和加快发展的决策636
8.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644
8.1.4 调整发展速度和确定新体制框架653
8.2 坚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657
8.2.1 国民经济的高位运行与软着陆657
8.2.2 加强国家立法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660
8.2.3 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成效与问题666
8.2.4 制定“九五”计划和十年远景目标673
8.3 继往开来推进现代化建设事业675
8.3.1 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675
8.3.2 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中前进678
8.3.3 非公有制经济的长足发展689
8.3.4 制定跨世纪发展战略697
8.3.5 实现香港、澳门的主权回归704
8.3.6 为推进祖国的完全统一而奋斗709
8.4 迎接21世纪的机遇和挑战716
8.4.1 迈向新世纪的中央政府716
8.4.2 结构调整新局面和共和国盛典721
8.4.3 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725
8.4.4 构筑面向新世纪的对外关系734
8.4.5 反腐倡廉与“治国先治党”的系统工程747
8.4.6 为新千年创设良好开局756
主要参考书目767
后记771
热门推荐
- 1777314.html
- 2053082.html
- 2001106.html
- 823218.html
- 2070760.html
- 1590524.html
- 2080310.html
- 3763533.html
- 2506473.html
- 2336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509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822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731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771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661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493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736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556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428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25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