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事务管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明亮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 ISBN:9787508729732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56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381页
- 主题词:社会工作-社会管理-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会事务管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婚姻管理概述1
第一节 婚姻管理的历史和现状1
一、婚姻和婚姻管理1
二、新中国成立前的婚姻制度1
三、社会主义婚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3
四、婚姻管理的现状7
第二节 婚姻登记管理任务11
一、依法婚姻登记11
二、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11
三、加强法制宣传,普及婚姻法律法规12
四、倡导文明婚姻习俗12
五、建立婚姻登记档案12
第三节 婚姻管理机构13
一、苏区婚姻登记机关13
二、新中国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及其变迁13
第四节 婚姻管理队伍14
一、婚姻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15
二、婚姻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15
三、婚姻管理人员的行为规范16
四、婚姻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16
五、婚姻管理人员思想修养16
六、婚姻管理人员的培训17
七、婚姻管理人员的考核17
第二章 婚姻登记19
第一节 婚姻登记概述19
一、婚姻登记19
二、婚姻登记的意义19
三、婚姻登记制度沿革20
第二节 结婚登记24
一、1949—1979年的结婚登记24
二、1978—2001年的结婚登记26
三、2001—2009年的结婚登记29
第三节 离婚登记31
一、1949—1979年的离婚登记32
二、1980—2001年的离婚登记33
三、2001—2009年的离婚登记34
第四节 特殊人员和少数民族的婚姻登记35
一、军人婚姻35
二、大学生、运动员的结婚登记37
三、劳教服刑人员的结婚登记38
四、民族婚姻38
第三章 涉外婚姻登记41
第一节 涉外婚姻41
一、什么是涉外婚姻41
二、历史上的涉外婚姻41
三、涉外婚姻的发展趋势42
第二节 中国的涉外、涉华侨、涉港澳台婚姻43
一、涉外、涉华侨、涉港澳台婚姻历史43
二、禁锢的年代44
三、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45
四、涉外、涉华侨、涉港澳婚姻登记的变化46
五、观念的转变,法律的支持51
六、甜蜜的事业带来甜蜜的果实53
第三节 涉外婚姻登记55
一、什么是涉外婚姻登记55
二、涉外婚姻登记所须证件55
三、婚姻登记机关56
第四节 涉华侨、涉港澳居民婚姻登记57
一、什么是涉华侨、涉港澳居民婚姻登记57
二、涉华侨、涉港澳居民婚姻登记所须证件、材料57
第五节 涉台婚姻登记59
一、什么是涉台婚姻登记59
二、涉台婚姻情况59
三、涉台婚姻登记所须证件、材料59
第四章 违法婚姻的处理61
第一节 违法婚姻行为概述61
第二节 婚姻法意义上的违法的婚姻行为63
一、1950年《婚姻法》关于违法婚姻的规定63
二、1980年《婚姻法》关于违法婚姻的规定64
三、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关于违法婚姻的规定66
第三节 登记过程中违法婚姻行为的类型及处理原则66
一、违反结婚条件的行为类型及处理原则66
二、未办理登记的违法婚姻行为的类型和处理原则69
三、违反离婚条件的行为类型及处理原则70
四、违反婚姻登记程序行为的类型和处理原则70
第四节 治理违法的婚姻行为71
一、对违法婚姻现象的治理71
二、对违法婚姻行为的处理72
三、对违法婚姻当事人的处理73
四、对受害婚姻当事人救济73
第五章 新时期的婚姻工作75
第一节 新时期的婚姻工作面临的任务75
一、婚姻登记工作的重大变革75
二、婚姻登记工作的主要任务78
三、婚姻登记工作的基本原则79
第二节 新时期婚姻工作的规划和措施80
一、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活动的指导思想81
二、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的主要措施85
三、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取得的成果90
第三节 新时期婚姻工作的展望92
一、“以人为本”是核心,着力实现群众不断增长的利益需求93
二、以依法行政为保障,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94
三、以构建服务型政府为宗旨,实现婚姻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96
第六章 收养管理工作概述99
第一节 收养制度的历史沿革99
第二节 国内收养管理工作100
一、国内收养概况101
二、国内收养的发展历程101
三、工作成就105
第三节 涉外收养管理工作106
一、发展概况106
二、发展历程107
三、工作成就110
第七章 收养管理的法制建设112
第一节 我国收养法律法规的分类112
第二节 收养法的主要内容113
第三节 收养法的修改114
一、放宽收养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的条件115
二、降低收养人的年龄下限115
三、收养关系统一由民政部门登记成立115
四、完善了涉外收养的规定116
五、增加和补充了有关保护收养关系当事人的内容116
第四节 收养制度的完善117
第八章 收养登记管理118
第一节 国内收养登记管理118
一、收养登记机关和收养登记管辖119
二、收养登记的程序120
三、解除收养关系的登记121
第二节 国内公民私自收养的管理122
一、出台《关于解决国内公民私自收养子女问题的通知》123
二、《关于解决国内公民私自收养子女问题的通知》主要内容123
第九章 外国人在华收养子女的管理125
第一节 《海牙公约》与我国涉外收养125
一、《海牙公约》125
二、我国加入《海牙公约》后的工作调整126
第二节 外国人在华收养子女的程序127
一、外国收养人提出收养申请127
二、我国送养人提出送养申请及其审批127
三、涉外收养的批准与通知129
四、涉外收养登记129
五、涉外收养公证130
六、儿童安置后的跟踪130
第三节 规范管理涉外收养工作130
一、加强对民政系统自身工作的规范管理132
二、优化涉外收养工作的外部环境135
第十章 殡葬改革与发展138
第一节 殡葬改革概述138
一、殡葬改革的含义和特点138
二、殡葬改革的基本目标和原则140
第二节 殡葬改革的发展历程142
一、殡葬改革的倡导与实践(1949—1979年)142
二、殡葬改革在曲折中发展(1979—1985年)145
三、殡葬改革向规范化、法制化方向发展(1985—1997年)148
四、殡葬改革的全面深化(1997年至今)151
第三节 殡葬改革的主要成就153
一、坚持方向,狠抓火化工作,火化量和火化率逐年提高153
二、科学发展,坚持城乡统筹改革,土葬改革扎实推进155
三、以民为本,殡仪服务体系日益形成,管理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155
四、以人为本,丧俗改革不断深化,平安和文明祭扫成为主旋律158
五、关注环境,倡导“绿色殡葬”,公墓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进展160
六、依法行政,加强殡葬法制建设,殡葬工作基本实现规范化162
七、关注人才,教育培训形成体系,职工队伍素质明显提高164
八、注重宣传,殡葬科技工作得以重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共识166
九、注重文化,重视殡葬设备用品研发,文化和理论研究硕果累累167
十、面向世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发挥民间组织的积极作用168
第四节 殡葬改革的基本经验169
一、只有自觉的服务、服从于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围绕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殡葬工作才能够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政机关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支持和配合,进而产生强大的发展动力169
二、只有领导重视,加强领导,齐抓共管,一抓到底,常抓不懈,殡葬改革工作才能开创新局面170
三、只有深入宣传发动群众,用典型教育引导群众,才能提高人民群众对实行殡葬改革的认识,促进殡葬改革的深入发展170
四、只有依法强化管理,加强殡葬法制建设,做到依法行政,规范管理,才能使殡葬改革沿着健康的道路顺利推进171
五、只有不断加强殡仪服务组织建设,不断满足人们的殡仪消费需求,才能使殡仪服务之路越走越宽171
第十一章 殡葬管理173
第一节 殡葬管理工作的法制建设174
一、殡葬管理条例方面175
二、殡葬改革方面175
三、殡葬事业管理方面175
四、殡葬习俗改革方面176
五、公墓管理方面176
六、尸体运输管理方面177
第二节 殡葬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177
一、殡葬管理体制的形成及变革177
二、殡葬事业单位发展状况178
三、殡葬管理体制发展的趋势179
第三节 殡葬服务机构管理180
一、殡葬服务机构发展的现状180
二、殡仪服务业面临的形势和问题181
三、公墓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183
第四节 殡葬行业协会的培育和发展186
第十二章 殡葬服务的传承与发展188
第一节 殡葬服务综述188
一、殡葬服务的宗旨和原则189
二、殡葬服务的社会功能190
三、殡葬服务的类别191
第二节 殡葬服务的传承与创新193
一、殡葬服务的产生193
二、殡葬服务的传承195
三、殡葬服务的创新197
第三节 殡葬服务组织培育与发展200
一、殡仪馆201
二、火葬场201
三、公墓201
四、红白事理事会203
第四节 殡葬服务体系构建与规范203
一、构建科学的殡葬服务体系204
二、殡葬服务的规范化205
第十三章 殡葬服务设施建设209
第一节 殡仪馆建设209
一、殡仪馆建设的概况209
二、殡仪馆建设的特点210
三、殡仪馆建设的发展方向212
第二节 公墓建设213
一、公墓的发展历程213
二、公墓的分类216
三、公墓的清理整顿218
四、公墓的发展方向——网上公墓220
第三节 其他设施建设222
一、殡葬设备用品的研发222
二、殡葬设备备案制度的建立222
第十四章 殡葬人力资源建设223
第一节 殡葬人力资源概述223
一、殡葬人力资源的概念223
二、殡葬人力资源建设的重要意义223
三、殡葬人力资源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224
第二节 殡葬职业能力建设227
一、研究出台了相关政策,为鉴定工作提供制度保障227
二、编制发布了国家职业标准,培训鉴定工作有据可依229
三、组织开发了系列培训教材和教学光盘,技能培训内容逐步规范229
四、建立了职业技能鉴定站,为鉴定工作提供了组织依托229
五、开发建成了国家鉴定题库民政行业分库,保证了鉴定内容的科学公正229
六、培训认证了一批考评员,为鉴定工作储备了专门人才230
七、加强基地建设,规范鉴定培训活动230
八、开展首次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殡葬行业正式确立230
九、殡葬从业人员选拔激励方式日益丰富230
十、殡葬职业能力建设工作领域不断拓展231
十一、崇尚技能、关爱人才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231
第三节 殡葬服务职业教育与培训231
一、殡葬职业教育232
二、殡葬职业培训233
第十五章 殡葬科技进步236
第一节 殡葬科技进步概述236
第二节 殡葬科技进步的主要成就238
一、科研工作成果显著238
二、科研创新能力显著增强239
第三节 殡葬行业标准化建设244
一、殡葬行业标准化发展现状与趋势244
二、殡葬行业标准体系的基本框架247
第十六章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概述270
第一节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271
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含义271
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的原则271
三、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对象与条件273
四、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内容273
五、救助管理的基本业务流程274
六、进入救助管理站的注意事项274
七、救助管理站的内部管理275
八、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的社会功能275
第二节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的历史沿革276
第三节 流浪乞讨产生的主要原因277
一、从社会因素角度看278
二、从社会文化角度来看279
三、从自然原因角度看279
四、从家庭原因看280
五、从生活方式选择看280
六、从胁迫他人流浪乞讨而达到牟利目的角度看281
第四节 国内外处理流浪乞讨问题方式比较282
一、国外应对流浪乞讨问题的方式282
二、我国处理流浪乞讨问题的方式287
第十七章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的组织体系291
第一节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的行政管理组织291
第二节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的基层组织292
一、政府的救助服务机构292
二、非政府的救助服务机构296
第三节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的管理分工与协作297
第十八章 救助管理工作程序298
第一节 接待298
一、电话咨询接待基本程序298
二、前台接待基本工作程序299
第二节 入站303
第三节 基本服务304
第四节 特殊服务305
第五节 离站307
一、离站的主要方式307
二、离站的工作程序308
第十九章 流浪少年儿童的救助和保护310
第一节 少年儿童流浪的原因310
一、贫困311
二、家庭因素311
三、社区干预缺失313
四、学校教育失当314
五、儿童自身因素314
第二节 流浪未成年人的特征315
一、流浪儿童的基本特点315
二、流浪儿童对待流浪生活的态度317
第三节 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原则和目标318
一、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具有综合性的特点318
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319
三、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指导原则319
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目标320
第四节 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基本做法321
一、完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服务网络322
二、积极做好机构内受助流浪未成年人的教育转化工作322
三、积极开展“技能培训”,提高流浪儿童的生存能力323
四、积极开展“跟踪回访”服务,帮助流浪未成年人顺利回归家庭324
五、积极探索科学的分类救助保护方法324
六、各地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做法和成绩325
第二十章 救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327
第一节 加强救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327
一、救助管理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初步成效327
二、救助管理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329
第二节 救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内容和方法331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331
二、加强学习培训工作331
三、加快救助管理机构人才结构优化工作332
四、建立专业技术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333
五、整合社会专业技术资源充实救助工作人员队伍333
第二十一章 新时期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334
第一节 新时期救助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334
一、具体操作的难点、难题334
二、新老政策过渡的衔接问题334
三、区域间的合作问题335
四、部门之间的协作问题335
五、救助管理设施建设和经费保障的问题335
六、救助管理站自身的建设问题336
第二节 新时期救助管理工作的举措和创新336
一、救助服务网络日益完善337
二、政策法规、工作机制不断健全337
三、救助管理工作能力不断增强340
四、社会服务功能不断拓展343
第三节 新时期救助管理工作的展望344
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作用和影响344
二、新时期救助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346
三、救助管理工作发展思路352
热门推荐
- 1940491.html
- 42980.html
- 1437261.html
- 1295294.html
- 1997843.html
- 3370671.html
- 3137127.html
- 2597129.html
- 3899986.html
- 25067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297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494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91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628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330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905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798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605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329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13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