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农村社会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农村社会学
  • 苏俊峰,宋明爽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042529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288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29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农村社会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什么是农村社会学1

一、农村社会学的起源和发展1

二、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8

三、农村社会学的学科特点及基本内容11

第二节 农村社会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13

一、农村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的关系13

二、农村社会学与普通社会学的关系15

三、农村社会学与农业经济学的关系17

四、农村社会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18

第三节 农村社会学研究的重要意义20

一、农村社会学研究的理论意义20

二、农村社会学研究的实践意义21

三、农村社会学与我国农村建设和改革23

第二章 农村社会及其发展的基础27

第一节 社会与农村社会27

一、社会27

二、农村社会30

三、农村社会的特点32

第二节 农村社会与地理环境34

一、地理环境34

二、地理环境对农村社会的作用和影响35

三、加强我国农村社会发展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研究37

第三节 农村社会与人口39

一、农村社会的人口构成39

二、农村人口与农村社会的关系42

三、农村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对策44

一、文化的特点及其构成46

第四节 农村社会与文化46

二、文化对农村社会的作用49

三、我国农村文化的现代化50

第三章 农村社会成员与社会分层53

第一节 农村社会成员与农村社会53

一、什么是农村社会成员53

二、农村社会成员的存在形式54

三、农村社会成员与农村社会的关系57

第二节 农村社会分层58

一、社会分层概述58

二、毛泽东的农村社会分层理论与实践60

三、目前我国农村的社会分层62

第三节 农村社会流动65

一、社会流动及其类型65

二、农村社会流动的原因和作用68

三、农村社会流动的趋向70

第四章 农村社会的基本群体73

第一节 群体与农村社会群体73

一、社会群体及其分类73

二、农村社会群体的类型和特征77

三、人际关系与农村人际关系81

第二节 农村社会的家庭85

一、家庭的涵义85

二、农村社会家庭的结构与类型87

三、农村社会家庭的功能92

四、农村社会家庭的生命周期94

第三节 我国农村家庭的变革94

一、我国农村传统家庭的特点94

二、我国农村家庭的变革97

三、我国农村的宗族关系100

第五章 农村社会组织103

第一节 社会组织理论概述103

一、社会组织及其构成条件103

二、社会组织的特点104

三、社会组织的类型106

四、社会组织的结构107

第二节 农村社会组织形式108

一、农村社会组织分类108

二、建国后我国农村社会组织的变化114

三、农村经济组织的创新115

四、农村社会组织的特点119

第三节 农村社会组织的管理120

一、社会组织管理120

二、目前我国农村社会组织管理122

三、农村社会组织管理的完善125

第六章 农村社区126

第一节 社区和农村社区126

一、社区的概念126

二、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的差异128

三、研究农村社区的意义130

第二节 农村社区的结构、类型和演变133

一、农村社区的结构133

二、农村社区的类型135

三、农村社区的演变139

第三节 我国农村社区的发展140

一、农村社区的变革140

二、我国农村的城镇化道路142

三、推进城镇融合的条件146

一、社会生活方式的涵义150

第一节 社会生活方式150

第七章 农村社会生活方式150

二、社会生活方式的构成154

三、生活方式的分类155

第二节 农村社会主要生活方式157

一、劳动方式157

二、消费方式162

三、交往方式168

四、婚丧方式171

一、农村社会生活方式的基本特征175

第三节 农村社会生活方式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175

二、农村社会生活方式的发展趋势177

第八章 农村社会问题179

第一节 社会问题概述179

一、社会问题的涵义179

二、社会问题的基本特征181

三、社会问题的分类183

第二节 农村社会问题184

一、要正确看待农村社会问题184

二、农村社会问题的特点185

三、研究农村社会问题的意义187

第三节 我国农村的主要社会问题188

一、农村人口问题189

二、农村生态环境问题190

三、农村部分地区贫困问题191

四、农村婚姻家庭问题194

五、农村封建迷信问题196

六、农村教育问题197

一、社会控制概述200

第一节 农村社会控制200

第九章 农村社会运行的管理200

二、农村社会控制205

三、农村越轨行为与社会控制209

第二节 农村社会保障211

一、社会保障概述211

二、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212

三、要重视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213

一、社会制度概述215

第三节 农村社会制度215

二、当前几个突出的农村社会制度217

第四节 农村社会管理224

一、社会管理概述225

二、农村社会管理225

第十章 农村社会发展229

第一节 社会发展概述229

一、社会发展与社会变迁229

二、社会发展诸理论简介230

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233

四、社会发展与现代化235

一、我国城乡关系的历史演变238

第二节 我国城乡关系与农村社会发展238

二、我国农村城市化道路243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250

第三节 我国农村社会的发展战略和指标体系252

一、农村社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252

二、农村社会发展战略目标253

三、如何实现农村社会发展战略目标255

四、农村社会发展的指标体系257

一、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意义、特点和体系263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学研究方法263

第一节 社会学研究方法概述263

二、农村社会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265

第二节 农村社会学研究的方式与方法269

一、农村社会学研究的方式与方法269

二、农村社会调查法272

第三节 农村社会学研究的基本程序与研究技术282

一、农村社会学研究的基本程序282

二、农村社会学的研究技术28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