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情调研 2002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国情调研 2002 上
  • 张寇梓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ISBN:7209033734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54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74页
  • 主题词:社会科学-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国情调研 2002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上)当前农民的生活满意度——一项对安徽阜阳农村的实地调查--------------1

问题的提出--------------3

一、研究农民生活满意度的意义--------------3

二、调查地区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背景--------------6

调查与研究的主要结果--------------12

一、当前农民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心态--------------12

二、农民生活满意度的测量结果--------------24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51

附录--------------59

一、调查地区背景资料--------------59

二、本次调查的基本情况--------------66

参考文献--------------71

致谢--------------72

陕北农民生活状况与农民增收问题——对陕西省志丹县和黄陵县农村的实地调查-----75

内容提要--------------77

问题的提出--------------79

一、研究农民生活状况与农民增收问题的意义----79

二、当前农民生活状况与农民增收的主要态势----83

三、调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状况----------89

调查与研究的主要结果--------------109

一、影响农民生活与农民增收的环境条件--------------109

二、农民增加收入问题与农民生活基本状况---------116

三、农民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心态--------------123

四、农民生活满意度的测量结果--------------130

调研结论与政策建议--------------159

一、调查研究的基本结论--------------159

二、主要的政策建议--------------171

附录--------------179

一、调查地区的有关背景资料--------------179

二、本次调查的基本情况--------------196

参考文献--------------200

致谢--------------201

河南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状况——以河南省新乡县、临颍县、巩义市为例--------------203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206

一、新乡市新乡县--------------206

二、临颍县--------------208

三、巩义市竹林镇--------------210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基本经验------211

一、农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211

二、农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214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前景--------------216

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呈多样化态势--------------216

二、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壮大,公有制为主体名副其实--------------218

三、以科技为先导,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向新型工业化迈进--------------219

四、先富带动后富,榜样的力量无穷--------------220

五、共同富裕之路越来越宽--------------221

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条件和氛围问题---------222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22

二、农村集体经济的领导机制--------------224

三、农村集体经济与可持续发展--------------225

四、福利分配中的问题--------------226

五、人才培养问题--------------226

关于农村集体经济问题的理论思考--------------227

一、关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27

二、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考--------------229

三、关于坚持邓小平“两个飞跃”的思想--------------230

四、关于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231

五、对刘庄“50年红旗不倒”和“南街村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的思考--------------232

关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几点建议--------------234

一、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仍需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234

二、国家对农村集体经济的企业贷款、税收等政策方面应给予适当的倾斜--------------236

三、在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上,要因地制宜,决不搞一刀切--------------237

后记--------------238

影响农牧民收入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对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调查-----241

案例研究的背景情况--------------243

一、确定调研地点的依据--------------243

二、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基本情况--------------245

杜尔伯特蒙古自治县农民收入特征分析--------------246

一、农村收入的动态特征分析--------------246

二、农村收入的产业结构特征--------------247

三、不同标准分组下,农民收入特征分析--------------250

四、农业生产投入情况分析--------------253

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分析--------------254

一、经济因素--------------254

二、自然因素--------------255

三、市场因素--------------256

四、技术因素--------------256

六、经营模式因素--------------257

五、政策因素--------------257

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与措施--------------258

一、适应国外市场形势,进行宏观决策的转变------258

二、建立农牧交错带生态一生产范式--------------259

三、加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寻找农民的增收点--------------260

四、立足球实际,把绿色食品发展成为大的优势产业--------------262

参考文献--------------265

新时期青海省理论武装工作调研报告调研的目的和特点--------------269

一、调研目的--------------269

二、调研特点--------------269

调研的结果及其分析--------------271

一、青海理论武装工作的现状--------------271

二、青海理论武装工作的问题和困难--------------310

青海理论武装工作的对策和建议--------------321

一、坚持不懈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思想、武装党员、教育干部--------------321

二、高度重视民族、宗教问题,保持社会稳定--------322

三、实施人才工程,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理论宣传工作队伍--------------323

四、充分重视具体的操作机制-------------324

五、深化改革,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事业--------------325

六、加强理论武装工作的有关制度建设与完善--------------326

当前城市居民生活的满意度——基于但不限于对X市的实地调研--------------329

引言--------------331

一、本次调研的宏观背景--------------331

二、本次调研的主要问题--------------338

三、本次调研的基本设想--------------345

调研结果及其分析--------------347

一、城市居民对其生活满意度的总体评价------347

二、社会保障与再就业:突出的问题-----------356

三、社会保障与再就业问题:政府的回应--------381

四、社区建设:一项亟待推进的工作--------------392

几点结论和建议--------------416

一、参与性的社区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一种新的尝试--------------417

二、加强社区建设,促进政治沟通--------------420

附录--------------424

当前我国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调查问卷数据分析报告--------------424

参考文献--------------449

后记--------------453

目录(下)城市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特征与生活状况——以辽宁省沈阳市为例--------------455

内容摘要--------------457

研究动机--------------458

下岗和失业现象出现的背景--------------460

一、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就业体制--------------460

二、体制转轨带来的下岗和失业--------------463

三、加入WTO带来的下岗和失业--------------465

四、中国下岗和失业现象的总体状况--------------466

沈阳市的基本状况--------------469

一、自然状况--------------469

二、人口及受教育状况--------------470

三、产业结构--------------471

对沈阳市下岗和失业人员的调查分析-----------472

一、调查介绍--------------472

二、调查数据分析--------------474

下岗和失业人员案例研究--------------482

一、案例描述--------------482

二、案例评析--------------486

思考和建议--------------487

一、最可靠的保障——再就业--------------488

二、最后的屏障——社会保障--------------490

三、针对下岗和失业职工的一些政策及对政策的思考--------------493

附录--------------494

一、调查问卷--------------494

二、调查问卷数据分析报告--------------526

参考文献--------------532

后记--------------533

外资对东莞的技术转移状况研究背景--------------537

问卷设计以及数据的收集--------------540

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542

一、外资企业与母公司的技术联系分析---------542

二、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活动情况分析---------549

三、东莞市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扩散情况-------556

四、外资企业对当地技术转移环境的总体评价-----563

结论与说明--------------566

参考文献--------------569

美国思想库的运行机制引言--------------573

美国思想库的分类、历史与发展趋势--------------575

一、美国思想库的分类--------------575

二、美国思想库的历史--------------578

三、美国思想库的发展趋势--------------581

美国思想库的社会功能--------------587

一、生产思想——为社会提供多元化的思想------587

二、战略设计——为政府决策提供多种设计方案---588

三、引导社会思潮——形成影响决策选择的社会氛围--------------589

四、人才储备和周转的基地--------------592

美国思想库的内部管理--------------593

一、管理体制--------------594

二、筹资管理--------------595

三、人员管理--------------597

四、课题管理--------------599

美国思想库的社会影响--------------602

一、发表著作或研究报告--------------602

二、定期出版物--------------603

三、出席国会听证会--------------604

四、企业咨询--------------605

五、媒介发表--------------606

六、承担政府委托课题--------------608

七、会议演讲--------------608

八、与政府和企业的人员交流--------------610

九、发展声明,直接对政府决策施加影响----------611

十、与大学的联系--------------612

美国思想库的典型案例--------------613

一、军方的思想——兰德公司--------------613

二、经济思想库——国民经济研究所--------------623

三、右翼大本营——传统基金会--------------629

四、开明的思想库——布鲁金斯研究所------------641

结论及其启示--------------646

一、管理体制--------------647

二、运行机制--------------648

参考文献--------------658

附录:美国著名思想库简介--------------660

后记--------------671

中国青少年网络结社问题导言--------------675

什么是网络结社?--------------677

一、问题的提出--------------678

二、网络与社会--------------679

三、网络社群的兴起--------------683

四、从结社到网络结社--------------688

网络结社的一个典型案例--------------696

一、案例的政策背景--------------696

二、案例的政策分析--------------698

三、网络结社的影响与博弈新格局的形成----------700

四、对网络结社的反思--------------705

从法律的观点看网络结社--------------707

一、网络社群的基本状况--------------708

二、网络社群的思想状况--------------713

三、网络社群的活动状况--------------715

四、网络社群活动的社会效果--------------720

五、网络社群产生的原因与发展趋势--------------729

一、网络社群的现实情况及其作用--------------744

网络社群的常见模式--------------744

二、网络社群的常见行为模式----------747

三、网络社群的若干主要负面作用------------748

四、网络社群的行为监督和管--------750

网络社群中的身份、交往和自治--------------752

一、网络社群中的身份认同--------------752

二、网络社群中的交往--------------767

三、网络社群中的自治与和谐--------------785

我国青少年网络社群现状调查--------------798

一、青少年上网的目的--------------798

二、青少年参与网络社群的主要途径--------------802

三、青少年网络社群的类型--------------804

四、青少年对网络社群的评价、看法和观点---------807

五、青少年网络社群的主要特征--------------814

六、青少年网络社群的发展趋势--------------816

一、搜狐--------------817

附录:接受访谈的9个单位--------------817

二、新浪网-------------818

三、网易--------------820

四、西祠胡同--------------821

五、西陆--------------822

六、泡网--------------823

七、天涯虚拟社区--------------824

八、第九城市--------------828

九、Cityhot--------------829

参考文献--------------830

后记--------------833

互联网对新时期青年与青年工作的影响内容提要-------------------------------837

一、调研的目的、思路与方法---------------------837

二、问卷分析--------------------------839

三、问题与对策------------------------846

调研的目的、思路与方法--------------------------847

一、问题的提出--------------------------848

二、调研思路与内容--------------------------850

三、调研方法--------------------------852

问卷分析--------------------------855

一、社会背景--------------------------855

二、当代青年使用互联网的基本情况--------863

三、当代青年的网络生活--------------------------882

四、互联网对当代青年的影响------------------921

五、当代青年如何看待互联网----------------948

问题与对策----------------------964

一、充分认识网上的思想渗透问题,强化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965

二、加强网络建设和软件开发,满足广大青年的生活需要--------------------------967

三、加强软件开发与市场管理,规范网上文明行为,提倡和培植健康文明的网络道德-----970

四、开辟更多更好的青少年网站,积极占领网络阵地--------------------------972

五、积极强化防范措施,打击网上违法行为,加强互联网规制建设--------------------------974

后记--------------------------98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