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佛冈县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佛冈县志
  • 冯福祥主编;佛冈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7101037038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1022页
  • 文件大小:68MB
  • 文件页数:1100页
  • 主题词:地方志 佛冈县(学科: 地方志) 佛冈县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佛冈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记7

附:大事续记(1995~2000年)77

第一编 建置89

第一章 位置 沿革 区划及面积89

第一节 位置89

第二节 沿革89

第三节 区划及面积90

第二章 行政区划92

第一节 清代行政区划92

一、道光年间乡、堡、圩、村92

二、同治年间乡、堡、圩、村95

三、清末乡、堡、圩、村97

第二节 民国时期行政区划98

一、区及区署98

二、乡(镇)及乡(镇)公所98

三、保甲99

第三节 建国后行政区划101

一、区 乡101

二、人民公社102

三、乡 镇103

第三章 县城 镇 林场 自然保护区104

第一节 县城104

第二节 镇及管理区 自然村104

一、石角镇104

二、三八镇105

三、水头镇106

四、迳头镇107

五、烟岭镇108

六、高岗镇108

七、汤塘镇109

人、龙山镇110

九、龙南镇111

十、民安镇112

十一、黄花镇113

十二、四九镇113

第三节 羊角山林场114

第四节 观音山自然保护区114

第二编 自然环境117

第一章 地质117

第一节 地层117

一、震旦系117

二、寒武系八村群117

三、泥盆系117

四、石炭系中上统117

五、二叠系118

六、三叠系118

七、侏罗系118

八、第四系118

第二节 地质构造119

一、褶皱119

二、断层119

第三节 岩浆岩120

一、燕山三期黑云母花岗岩120

二、燕山四期侵入岩120

三、喜马拉雅山期侵入岩120

四、变质岩120

第二章 地貌121

第一节 概况121

第二节 地貌类型121

第三节 主要山岭、河流122

一、山岭122

二、河流122

第三章 气候123

第一节 气候特征123

一、大陆性气候显著123

二、季风特征明显123

三、光能资源较少123

四、热量资源丰富124

五、雨量充沛125

六、蒸发量小于降雨量126

七、无霜期长127

第二节 自然灾害127

一、水灾127

二、旱灾133

三、低温阴雨134

四、寒潮135

五、寒露风136

六、大风136

七、冰雹137

八、地震138

第三节 民间气象谚语139

一、天气谚语139

二、物候谚语139

三、节令谚语140

第四章 水文142

第一节 降雨特征142

第二节 径流量与洪流量143

第三节 气温与蒸发量144

第四节 河流水系144

一、潖江145

二、烟岭河146

第五章 土壤148

第一节 山地土壤148

第二节 旱地土壤148

第三节 水稻土壤149

第六章 自然资源153

第一节 土地资源153

第二节 水资源153

第三节 植物资源153

第四节 动物资源154

一、两栖类154

二、爬行类154

三、鸟类155

四、哺乳类156

第五节 矿产资源156

一、黑色金属矿156

二、有色金属与贵金属矿156

三、稀有、稀土金属及分散元素矿157

四、冶金辅助原料矿157

五、化工原料非金属矿157

六、特种非金属矿158

七、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矿158

八、地下水158

第三编 经济综述161

第一章 建国前的经济概况161

第二章 建国后的经济发展162

第一节 社会总产值162

第二节 工农业总产值164

第三节 国民收入167

第四节 劳动生产率167

一、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167

二、农业劳动生产率168

第五节 基本建设投资168

第三章 经济结构170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170

一、农业所有制结构170

二、工业所有制结构170

三、商业所有制结构171

第二节 产业结构171

第三节 流通结构173

一、流通领域173

二、商品消费173

第四章 人民生活174

第一节 收入174

一、农民收入174

二、职工收入175

第二节 消费176

一、食物176

二、住房177

三、衣着178

四、日用品178

第四编 经济管理181

第一章 计划管理181

第一节 计划体制181

一、机构181

二、体制181

第二节 计划编制与执行181

一、生产计划181

二、流通计划182

三、固定资产投资计划183

第二章 物价管理184

第一节 物价体制184

一、机构184

二、体制184

第二节 市场物价185

一、民国时期的市场物价185

二、建国后的市场物价185

第三节 非商品收费193

一、行政事业性收费193

二、经营服务收费193

三、医疗收费195

四、教育收费195

第四节 农产品成本调查197

第五节 物价监督检查198

一、监督检查机构198

二、商品实行明码标价199

三、物价监审199

四、清理整顿乱收费200

五、查处价格违纪违法案件200

第三章 技术监督202

第一节 机构202

第二节 计量变迁202

一、计量单位的变革202

二、计量器具的变革203

第三节 计量管理203

第四节 标准化和质量监督管理204

第四章 审计205

第一节 审计机构205

第二节 审计监督205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206

第一节 机构206

第二节 市场管理206

一、管理政策与集市贸易206

二、集市管理收费208

三、查处经济违法活动209

第三节 工商业登记管理211

一、私营工商企业登记管理211

二、全民和集体企业登记管理212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217

第五节 商标管理218

第六节 广告管理219

第六章 统计220

第一节 管理体制220

第二节 统计服务220

第三节 统计监督221

第五编 农业223

第一章 农业管理与服务机构223

第一节 管理机构223

第二节 服务机构223

一、农业技术指导机构223

二、县农机服务机构223

三、县农科所224

四、县种子公司和植保技术服务公司224

第二章 生产关系变革和经济体制改革225

第一节 土地私有制225

第二节 土地改革225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227

第四节 人民公社228

第五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30

第三章 农业生产条件与农业分区231

第一节 生产条件231

一、雨量 光能231

二、温度231

三、耕地 劳力231

四、农田水利234

五、农机 农具234

第二节 农业分区235

一、北部高丘陵区235

二、中部中丘陵区235

三、南部平原区236

第三节 农村产业结构236

第四章 农技 农艺238

第一节 耕作制度改革238

一、单造水稻改双造238

二、两熟改三熟238

三、晚造秧地利用238

第二节 农田基本建设及低产田改造239

一、农田基本建设239

二、低产田改造240

第三节 良种推广240

一、水稻240

二、番薯241

三、花生241

第四节 农机具推广242

一、传统手工农具243

二、畜力农具243

三、农业机械244

第五节 病虫害防治247

一、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的种类247

二、水稻病虫害的为害247

三、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247

第五章 种植业248

第一节 粮食作物248

一、水稻248

二、番薯249

三、小麦249

第二节 经济作物251

一、花生252

二、果树252

三、蔬菜256

第六章 养殖业258

第一节 畜禽258

一、畜禽生产258

二、畜禽分布259

三、畜禽疫病259

四、家禽特产260

第二节 水产260

一、渔业资源260

二、渔业发展状况261

三、养殖技术265

第三节 养蚕266

第七章 林业268

第一节 管理机构和经营体制268

一、管理机构268

二、经营体制268

第二节 森林分布269

一、地区分布269

二、林木分布271

第三节 植树造林271

一、采种育苗271

二、植树造林272

三、封山育林274

第四节 森林保护274

一、护林防火274

二、以法治林275

三、森林病虫害防治276

第八章 水利277

第一节 管理机构277

第二节 水利工程278

一、防洪工程278

二、排涝工程279

三、蓄水工程280

四、灌溉工程282

第六编 工业285

第一章 工业概况285

第一节 建国前工业概况285

第二节 建国后工业286

一、国营工业286

二、二轻工业287

三、乡镇工业293

四、联营、集体、合资工业企业298

第二章 管理体制300

第一节 管理机构300

第二节 经营管理体制300

一、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300

二、厂长(经理)承包经营责任制301

三、董事会领导下的厂长(经理)负责制301

四、厂长(经理)岗位目标责任制302

第三章 工业企业及其产品303

第一节 金属制品业303

一、机械修造业303

二、日用搪瓷业304

第二节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04

一、石灰石 石灰304

二、水泥305

三、陶瓷306

四、耐火材料307

五、煤制品307

第三节 矿产、煤炭采选业307

一、萤石 石英粉307

二、硫铁矿308

三、煤矿308

第四节 化工原料业309

一、松香309

二、氮肥310

三、橡胶310

四、香料310

五、塑胶染料311

第五节 印刷及纸品制造业311

一、印刷311

二、造纸312

三、纸箱312

第六节 电器器材业313

一、电珠313

二、电池313

三、碳素313

四、漆包线314

第七节 食品、饮料加工业314

一、粮油加工314

二、饮料 酒 饼干 糖果314

三、味精316

四、矿泉水316

第八节 主要工业品318

一、水泥318

二、味精319

三、矿泉水319

四、电池319

五、纯正米酒319

六、参砂白酒319

七、吊运器319

八、机制纸320

九、日用搪瓷320

十、电池碳棒320

十一、花岗岩板材320

十二、日用细瓷320

十三、饼干320

第七编 交通 邮电323

第一章 交通323

第一节 管理机构323

一、交通局323

二、公路局323

第二节 陆路交通324

一、古道324

二、公路325

三、桥梁 隧道327

四、公路运输331

五、公路养护333

第三节 水路交通334

一、航道概况334

二、水路运输335

第二章 邮电338

第一节 邮电管理机构338

一、佛冈县邮局338

二、佛冈县电话管理所338

三、佛冈县邮电局339

第二节 邮政通信340

一、邮政网路340

二、邮政通信设备341

三、邮政业务342

第三节 电信业务343

一、电报344

二、长途电话345

三、市内电话347

四、会议电话350

五、公用电话350

六、农村电话351

七、无线电寻呼353

八、移动通信353

九、公众传真及用户传真353

第八编 能源355

第一章 电力355

第一节 电网与供电355

一、电网355

二、输电线路建设357

三、小水电358

第二节 变电运行管理360

一、变电站的发展与改造360

二、变电设备的安装、检修、试验361

三、变电的安全管理361

第三节 调度与通讯362

第四节 工程设计与施工362

一、输变电工程362

二、配电线路工程363

第五节 用电管理363

一、用电负荷363

二、电能计量363

三、计划用电 节约用电 安全用电364

四、电费回收366

五、农电管理366

第六节 经营管理366

一、技术管理366

二、生产计划管理368

三、财务管理369

四、专业技术队伍的管理369

第二章 煤炭 石油370

第一节 煤炭370

一、原煤生产370

二、煤炭销售370

第二节 石油购销370

第九编 商业373

第一章 建国前的商业373

第一节 县城商业373

第二节 乡镇圩市374

第二章 建国后的商业375

第一节 私营商业375

第二节 国营商业375

第三节 集体商业378

一、供销合作社378

二、其他集体商业379

第三章 集市贸易380

第一节 集市贸易概况380

第二节 市场建设383

第四章 粮油购销和调拨384

第一节 粮食统购统销384

第二节 食油统购统销389

第三节 粮食调拨391

第五章 商品购销393

第一节 农副产品购销393

第二节 木材购销397

第三节 生产资料供应399

一、-工业生产资料供应399

二、农业生产资料供应400

第四节 日用百货购销402

第五节 纺织品购销403

第六节 五金、化工、交电销售404

第七节 石油销售405

第八节 糖烟酒购销406

第九节 药品购销407

第六章 饮食 服务409

第一节 饮食业409

第二节 旅馆业410

第三节 理发业411

第四节 照相业411

第七章 对外贸易412

第一节 出口商品412

第二节 对外经济合作415

一、“三来一补”企业416

二、“三资”企业416

第十编 财税 金融 保险419

第一章 财政419

第一节 机构设置419

一、清代财政机构419

二、民国时期财政机构419

三、建国后财政机构419

第二节 财政收支420

一、清代财政收支420

二、民国时期财政收支422

三、建国后财政收支423

第三节 财政管理428

一、财政预算管理体制428

二、预算外资金管理429

三、社会集团购买力的控制431

四、财政监督431

第四节 公债、国库券发行432

第二章 税务434

第一节 机构设置434

一、清代税务机构434

二、民国时期税务机构434

三、建国后税务机构435

第二节 税收435

一、清代税收435

二、民国时期税收436

三、建国后税收439

第三章 金融450

第一节 金融机构450

一、中国人民银行佛冈县支行450

二、佛冈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451

三、中国农业银行佛冈县支行452

四、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佛冈县支行453

五、中国工商银行佛冈县支行454

六、中国银行佛冈支行454

七、国家外汇管理局佛冈支局456

八、佛冈县石角城市信用合作社456

第二节 货币与流通457

一、货币种类457

二、货币流通457

三、现金与金银管理458

第三节 存款461

一、城镇居民储蓄存款461

二、城镇其他存款461

三、农村存款461

四、基本建设存款462

第四节 贷款463

一、工商贷款464

二、农业贷款464

三、基本建设贷款464

四、中短期设备贷款464

五、个体贷款465

六、外贸贷款465

第四章 保险467

第一节 概况167

第二节 投保468

一、保险种类和保额468

二、保费474

第三节 赔偿475

第十一编 城乡建设477

第一章 县城建设477

第一节 街道建设477

第二节 住宅建设478

第三节 公共设施479

一、供水479

二、排水479

三、环境卫生480

四、绿化 美化480

第四节 县城石角镇总体规划481

一、石角镇的性质定位481

二、人口、面积规模482

三、发展方向和用地规划482

第二章 集镇建设483

第一节 建设概况483

第二节 建设规划483

一、迳头镇建设规划483

二、汤塘镇建设规划484

第三章 农村住宅建设486

第一节 农村住宅的发展486

第二节 农村住宅基地的选择487

第三节 农村住宅的建筑形式487

第四章 房地产管理和建筑企业489

第一节 土地管理489

第二节 房地产管理490

第三节 建筑企业490

一、佛冈县建筑工程公司491

二、佛冈县建筑安装工程公司491

三、佛冈县城区建筑工程公司491

四、乡镇建筑队492

第五章 环境保护493

第一节 环境污染493

第二节 保护环境措施494

第十二编 党派 群团497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佛冈县地方组织497

第一节 建国前中共佛冈县地方组织及主要活动497

一、中共佛冈县地方组织及主要活动497

二、中共潖江地区地方组织及主要活动500

第二节 建国后中共佛冈县地方组织及主要活动503

一、历届中共佛冈县委员会503

二、历次中国共产党佛冈县代表大会508

三、佛冈县党员代表会议511

四、基层党委511

五、组织及党员513

六、整党建党515

七、纪律检查517

八、统一战线工作520

九、落实干部和知识分子政策522

十、宣传教育523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佛冈县地方组织526

第一节 县党部的建立526

第二节 县党部的组织526

第三节 县党部下属组织及党员情况527

第四节 国民党佛冈县地方组织的主要活动528

一、召开党员代表大会528

二、召开区分部党员代表会529

三、征求新党员529

四、设立各种情报机构529

五、办报社发行报纸530

六、成立“清剿”工作团530

七、强迫人民联名具保530

八、组建三民主义青年团佛冈县分团531

第三章 中国民主同盟532

第一节 民盟佛冈县组织沿革532

第二节 历次民盟佛冈县支部大会539

第三节 参政议政活动533

第四章 群众团体534

第一节 工人组织534

一、机构沿革534

二、历次佛冈县工会会员代表大会534

三、主要活动535

第二节 青少年组织536

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佛冈县地方组织536

二、历次共青团佛冈县代表大会537

三、共青团主要活动539

四、中国少年先锋队佛冈县地方组织540

第三节 妇女组织540

一、机构沿革540

二、历次佛冈县妇女代表大会541

三、主要活动542

第四节 农民组织及主要活动543

第五节 工商业者组织544

一、佛冈县工商业联合会544

二、主要活动545

三、个体工商业劳动者协会546

第十三编 政权 政协547

第一章 权力机构547

第一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会议)547

一、机构设置547

二、职权548

三、代表的选举和结构549

四、历届代表大会(会议)552

五、常务委员会561

六、主要活动565

第二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567

第二章 行政机构569

第一节 清代佛冈的行政机构569

一、厅署569

二、司狱司署570

三、乡 堡 村570

四、历任厅同知570

第二节 民国时期佛冈的行政机构572

一、县政府的机构572

二、区、乡、保、甲的设置572

三、佛冈厅(县)知事(县长)573

第三节 建国后佛冈的行政机构575

一、县政府的机构设置576

二、区、乡、公社、镇的设置577

三、佛冈县人民政府(含革命委员会)历届领导人579

第三章 参政议政机构585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县参议会585

一、职权585

二、选举585

三、主要活动586

附(1) 国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588

附(2) 乡镇民代表会589

第二节 建国后的县政协590

一、机构590

二、历届政协会议591

三、历届政协佛冈县委员会主席、副主席594

四、主要工作595

第十四编 政法597

第一章 公安597

第一节 机构设置597

一、明清时期597

二、民国时期598

三、建国后598

第二节 巩固政权599

一、剿匪599

二、反动党团登记600

三、镇压反革命600

四、取缔反动会道门602

第三节 保卫 警卫602

一、保卫602

二、警卫603

第四节 治安行政管理603

一、打击刑事犯罪603

二、户籍管理605

三、出入境管理605

四、特种行业管理606

五、禁毒 禁赌 禁娼606

六、社会治安治理607

第五节 监狱、看守所管理608

第六节 交通安全管理609

第七节 消防工作609

附:县内重大火灾摘录610

第八节 公安装备610

一、建国前610

二、建国后611

第二章 检察612

第一节 机构设置612

第二节 刑事检察612

第三节 经济检察613

第四节 法纪检察613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613

第六节 监所检察614

第七节 民事行政检察614

第三章 审判615

第一节 机构设置615

第二节 刑事审判616

一、反革命案件审判616

二、严重危害社会治安案件审判617

三、经济犯罪案审判617

第三节 民事审判618

第四节 经济审判618

第五节 行政审判619

第六节 申诉复查619

第四章 司法行政621

第一节 法制宣传621

第二节 人民调解622

第三节 律师事务623

第四节 公证业务623

第十五编 民政 侨务 外事 信访625

第一章 民政625

第一节 机构设置625

第二节 优抚安置625

一、优抚625

二、安置628

第三节 烈士褒扬629

第四节 革命老区建设630

一、革命老区的分布630

二、扶持革命老区建设630

第五节 社会福利631

一、五保户供养631

二、扶贫济困633

第六节 救灾赈济634

第七节 婚姻管理635

第八节 残疾人工作636

第九节 殡葬改革637

第二章 港澳台与华侨事务639

第一节 机构639

第二节 侨情639

第三节 主要工作640

一、宣传联络工作640

二、引资办厂641

三、落实侨务政策642

四、扶持归侨、侨眷、侨属642

第三章 外事工作643

第一节 参观考察643

第二节 经济技术协作643

第三节 出访人员管理644

第四章 信访工作645

第十六编 人事劳动647

第一章 管理机构647

第一节 人事局647

第二节 劳动局647

第二章 干部648

第一节 干部状况648

第二节 干部来源650

一、干部吸收录用650

二、大中专毕业生分配650

三、军队转业干部安置651

第三节 干部管理651

一、分级管理651

二、专业技术干部管理652

三、任免与培训653

四、考核与奖惩654

第三章 工人655

第一节 工人队伍655

第二节 用工形式与用工制度657

一、固定职工657

二、计划外用工658

三、劳动合同制658

第三节 劳动就业658

一、待业安置658

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安置659

三、劳务输出659

第四节 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660

一、劳动安全管理660

二、劳动保护663

第四章 工资 奖金 补贴 福利664

第一节 工资664

一、工资制度664

二、工资改革与调整665

第二节 奖金671

第三节 补贴672

第四节 福利672

一、职工福利费672

二、职工探亲待遇673

三、职工抚恤673

第五章 离退休制度674

第一节 干部离休674

第二节 干部退休675

一、退休干部管理675

二、退休干部待遇675

第三节 干部退职677

第四节 工人退休、退职与社会保险677

第十七编 军事679

第一章 军事管理机构679

第一节 清代军事管理机构679

第二节 民国军事管理机构679

第三节 建国后军事管理机构680

第二章 兵役制度683

第一节 募兵制683

第二节 征兵制683

第三节 志愿兵役制684

第四节 义务兵役制和义务与志愿结合兵役制684

第五节 预备役制686

第三章 驻军688

第一节 清代驻军688

第二节 民国驻军689

第三节 建国后驻军691

第四章 地方武装692

第一节 清代地方武装692

第二节 民国时期地方武装692

一、国民党统辖的地方武装692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武装693

第三节 建国后地方武装694

一、佛冈县大队694

二、佛冈县公安连695

第五章 民兵696

第一节 组织建设696

第二节 军事训练699

第三节 思想教育699

第四节 武器装备和管理701

第五节 主要活动701

一、参军支前701

二、清匪反霸701

三、抢险救灾702

四、维护社会治安702

五、参加两个文明建设702

第六章 兵事704

第一节 清代兵事704

一、黄毛五和巢润章义军围攻上岳704

二、谭沙保、刘亚成义军击毙宋蔚谦704

三、欧就起、姚庚人义军攻陷佛冈厅城705

第二节 民国兵事705

一、狙击过境日军705

二、攻击日军的良口之战706

三、青竹人民反“围剿”斗争706

四、宝结岭村民众反“扫荡”斗争707

五、击毙范烈光707

六、挂牌大捷708

第三节 建国后兵事708

一、解放佛冈县城708

二、平息“青年党反共救国军”暴乱709

附:日军在佛冈的暴行710

第十八编 文化679

第一章 管理机构与群众团体679

第一节 县文化局713

第二节 县广播电视局714

第三节 县文化馆714

第四节 县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714

第五节 县社会文化管理委员会715

第二章 文学艺术716

第一节 文学创作716

第二节 戏剧 曲艺 音乐717

一、戏剧 曲艺717

二、音乐创作与歌咏比赛718

第三节 书法 美术 摄影 雕刻719

一、书法719

二、美术722

三、摄影722

四、雕刻722

第四节 民间文学723

一、民间故事723

二、民歌726

第五节 民间舞蹈728

一、舞狮子728

二、舞龙729

三、舞鲤鱼灯729

四、道场歌舞730

第三章 广播 电影 电视733

第一节 有线广播733

第二节 无线广播733

第三节 电影734

第四节 电视735

第四章 图书736

第一节 图书发行736

第二节 图书收藏、阅览737

一、县图书馆737

二、区、乡图书室737

三、机关、厂矿图书室737

四、学校图书室738

第五章 报刊新闻739

第一节 报刊739

一、《佛冈农民报》739

二、《佛冈报》739

三、《佛冈文艺》740

第二节 新闻报道740

第六章 档案741

第一节 档案管理机构741

第二节 档案馆藏 利用和馆库建设741

第七章 文物743

第一节 馆藏文物743

一、石器743

二、陶器744

三、青铜器745

四、古钱币745

五、铁器746

第二节 古墓746

一、战国古墓746

二、宋代古墓746

三、元代古墓746

四、明代古墓747

第三节 古建筑747

一、黄氏东坑祠747

二、清献崔公祠748

三、三爰亭748

第四节 石雕 石刻749

第五节 革命文物749

一、革命活动旧址749

二、革命烈士遗像751

三、民国时期的徽章751

四、革命纪念建筑物752

附:历代诗文摘选754

一、诗词754

二、散文759

第十九编 教育 科技777

第一章 教育行政机构777

第二章 私塾、社学、书院与科举778

第一节 私塾 社学 书院778

第二节 科举778

第三章 幼儿教育783

第一节 幼儿园783

第二节 学前班784

第四章 普通教育786

第一节 小学786

第二节 中学789

第三节 教学改革794

一、小学的教学改革794

二、中学的教学改革794

第四节 学校简介795

县机关幼儿园795

佛冈县第一小学796

佛冈中学797

佛冈县第一中学798

大陂中学799

潖江中学800

第五章 职业教育801

第一节 师范学校801

第二节 农业技术学校802

第三节 职业中学803

第六章 成人教育805

第一节 扫除文盲805

第二节 职工文化补习806

第三节 成人教育806

第四节 函授与自学考试807

一、函授807

二、自学考试807

第七章 教师809

第一节 教师队伍809

一、教师队伍的发展809

二、教师素质与职称评定809

第二节 教师待遇810

一、经济待遇810

二、政治待遇811

第八章 教育经费与教学设施813

第一节 教育经费813

一、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教育经费813

二、建国后的教育经费814

第二节 教学设施815

一、校园校舍建设815

二、教学设备816

第九章 科技组织与科技队伍819

第一节 科技机构819

一、科学技术委员会819

二、技术监督局819

三、农科所819

四、林科所819

五、农业技术推广站819

第二节 科技团体820

一、科学技术协会820

二、科学技术专业学会820

三、基层科普组织820

第三节 科技队伍820

第十章 科学技术的普及和交流822

第一节 科普宣传822

第二节 科技培训822

第三节 科技信息的收集和传递822

第四节 科技知识传播与交流823

第十一章 科技进步824

第一节 科技进步与奖励824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应用和推广824

一、农业技术824

二、林业技术826

三、果树技术826

四、畜牧水产技术826

五、水利水电技术829

六、工业技术830

七、技术专利832

第三节 科技立项833

第四节 科技成果834

第二十编 卫生 体育777

第一章 卫生、体育事业发展概况777

第二章 卫生机构840

第一节 管理机构840

一、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840

二、县卫生局840

第二节 县属医疗卫生机构841

一、县人民医院841

二、县中医院842

三、县卫生防疫站842

四、县妇幼保健所(站)842

五、县慢性病防治站842

六、县结核病防治所(院)843

七、县卫生进修学校843

八、县药品检验所843

九、县医药卫生研究所844

十、县干部疗养院844

十一、县中心制剂室844

十二、县健康教育所845

十三、县红十字会845

第三节 镇(区 公社)卫生机构845

第四节 乡村(大队)卫生站846

第三章 医疗847

第一节 医疗队伍847

第二节 中药医疗851

一、中草药医疗851

二、中草药852

第三节 西药医疗853

一、临床科853

二、医技科(室)857

三、西药859

第四节 医疗设备859

一、中医设备859

二、西医设备859

第四章 卫生防疫861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861

一 天花861

二、霍乱861

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861

四、麻疹862

五、白喉862

六、痢疾862

七、伤寒862

八、病毒性肝炎862

九、脊髓灰质炎863

十、乙脑863

第二节 计划免疫863

第三节 食品卫生864

第四节 学校卫生864

一、寄生虫检查864

二、课室采光 照明及桌椅配套检查865

三、体检865

第五节 工业卫生865

一、对有害作业的厂矿检查865

二、对有害作业的工人体检866

第六节 爱国卫生运动866

第五章 慢性病 地方病防治868

第一节 慢性病868

一、麻风病868

二、结核病869

第二节 地方病869

一、疟疾869

二、狂犬病869

三、钩端螺旋体病870

四、地方性甲状腺肿870

第六章 妇幼保健871

第一节 接生与产科保健871

第二节 妇科病查治872

第三节 儿童保健872

第七章 公费医疗与合作医疗874

第一节 公费医疗874

第二节 合作医疗875

第八章 药政 药品管理876

第一节 药政管理876

第二节 药品管理876

第九章 体育机构与设施878

第一节 机构878

第二节 设施878

一、学校体育设施878

二、群众体育设施879

第十章 学校体育880

第一节 中小学体育880

第二节 业余体育训练881

第十一章 群众体育882

第一节 篮球882

第二节 乒乓球883

第三节 排球883

第四节 足球883

第五节 射击884

第六节 田径884

第七节 棋类885

第八节 其他体育项目885

一、武术885

二、羽毛球885

三、游泳886

四、划龙船886

第九节 老年体育运动886

第十二章 体育竞赛888

第一节 县体育竞赛888

第二节 市级以上体育竞赛888

第二十一编 社会897

第一章 民族 人口 姓氏897

第一节 民族897

一、汉族897

二、少数民族897

第二节 人口数量897

一、清代人口数量897

二、民国时期人口数量898

三、建国后人口数量899

第三节 人口构成901

一、性别构成901

二、年龄构成901

三、婚姻状况构成904

四、文化构成907

五、职业构成909

第四节 人口分布912

一、人口密度状况912

二、人口密度差异913

第五节 计划生育914

一、计划生育管理机构914

二、计划生育政策、条例914

三、计划生育实施状况916

第六节 姓氏分布及部分姓氏源流920

一、佛冈县姓氏分布920

二、佛冈县部分姓氏源流921

第二章 风俗 宗教 方言930

第一节 传统习俗930

一、衣食住行930

二、婚丧礼仪931

三、岁时风俗933

四、陋习936

五、社会新风937

第二节 宗教938

一、佛教938

二、道教939

三、基督教939

四、天主教940

第三节 方言940

第三章 旅游944

第一节 旅游景点944

一、传统景点944

二、新辟景点946

第二节 旅游业务947

第二十二编 人物897

第一章 人物传897

朱文焕949

欧阳晖949

朱学熙949

郑开缙949

龚耿光950

宋铨山951

何憩棠951

范廷良武林世家952

钟鼎芳954

郑景初954

郑玉符954

朱翰芬955

李卓轩956

范馥庭957

黄开山957

朱祺959

黄祥光960

邹适961

李司植961

李演图962

盲公连962

郑道庄963

宋华965

朱念民966

范汉英967

范馥邦968

范桂霞968

罗博伦969

黄昌贤970

何德敷971

蒋陈贵972

李理南972

胡占丰973

罗奇才974

范烈光975

李继成976

刘成才976

冯仕智977

宋业安977

周辉978

邹北珍979

黄渠成981

郑国庚982

冯光983

何道尖984

郑江萍985

第二章 人物表987

第一节 革命烈士987

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烈士987

抗日战争时期烈士987

解放战争时期烈士988

在佛冈从事革命活动牺牲的外县籍烈士995

解放佛冈县城战斗中牺牲的烈士996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烈士997

第二节 先进人物1000

第三节 专业技术职称人员1001

第四节 历代荐举及封赠人物1003

附录1007

编后记102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