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互联网时代的电子政务政民互动与评价体系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互联网时代的电子政务政民互动与评价体系
  • 李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20306065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83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296页
  • 主题词:电子政务-民政工作-评价-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互联网时代的电子政务政民互动与评价体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的问题与背景1

第二节 研究目标2

一 电子政务中政民互动度评价研究的理论框架2

二 我国电子政务中政民互动的发展现状分析3

三 电子政务中政民互动的影响因素分析3

四 电子政务中政民互动度评价体系的建立3

五 电子政务中政民互动度评价体系的实证检验3

六 提高我国电子政务政民互动效果的政策建议4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4

一 研究的总体思路4

二 研究方法4

第四节 研究内容5

第二章 电子政务中政民互动问题的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8

第一节 新公共服务理论8

一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发展历程8

二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主要观点10

第二节 公民参与理论11

一 公民参与的概念11

二 公民参与理论三种派别的主要观点12

三 公民参与在我国的发展状况13

第三节 互动性理论15

一 互动性的概念15

二 互动的概念及其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16

第四节 综合评价理论17

一 综合评价的概念17

二 综合评价基本步骤18

三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18

四 综合评价的常用方法19

第五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20

一 电子政务问题的研究现状与评述20

二 政民互动问题的研究现状与评述24

第六节 本章小结28

第三章 电子政务中政民互动度评价的理论框架30

第一节 电子政务中政民互动度的概念界定30

一 电子政务的概念30

二 电子政务中政民互动的概念31

三 电子政务中政民互动度的概念32

第二节 电子政务中政民互动的主要渠道32

一 基于传统互联网的政民互动渠道32

二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政民互动渠道34

三 基于广电网的政民互动渠道36

四 电子政务中政民互动的主流渠道37

第三节 电子政务中政民互动的基本模式37

一 管理型互动模式38

二 协商型互动模式38

三 参与型互动模式39

第四节 政民互动度评价体系及实证研究的理论框架39

第五节 本章小结41

第四章 我国电子政务中政民互动的发展现状调查42

第一节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回顾42

一 OA建设阶段42

二 “三金”工程建设阶段43

三 政府上网建设阶段44

四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阶段44

五 电子政务全面发展阶段45

第二节 我国电子政务中政民互动的发展现状调查45

一 调研方案设计45

二 政府门户网站政民互动的发展现状分析57

三 政务社交平台政民互动的发展现状分析(以政务微博为例)77

第三节 我国电子政务及政民互动的相关管理政策调查92

一 调查方案93

二 政策特征分析94

第四节 本章小结99

第五章 影响电子政务中政民互动的因素研究101

第一节 分析政民互动影响因素的基本思路101

第二节 政民互动的接受度影响因素(以政务微博为例)102

一 问题背景102

二 UTAUT模型介绍103

三 研究设计105

四 实证研究109

五 分析与讨论111

六 研究结论113

第三节 政民互动的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以政务微博为例)115

一 问题背景115

二 研究设计115

三 实证研究119

四 分析与讨论125

五 研究结论127

第四节 本章小结128

第六章 电子政务中政民互动度的评价体系研究130

第一节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30

一 指导思想130

二 基本原则132

第二节 评价指标体系框架133

一 总体框架133

二 政府门户网站的政民互动度评价指标体系框架134

三 政务微博的政民互动度评价指标体系框架135

第三节 指标描述与说明136

一 指标总体说明136

二 政府门户网站的政民互动度指标描述与说明137

三 政务微博的政民互动度指标描述与说明139

第四节 指标权重设计与一致性检验141

一 政府门户网站的政民互动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设计142

二 政务微博政民互动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设计147

第五节 指标标准分值确定151

第六节 数据分析与评价结果计算方法152

第七节 本章小结154

第七章 政府门户网站政民互动度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156

第一节 概述156

第二节 研究方法157

第三节 评价过程159

一 评价样本的选择159

二 评价实验参与主体的选择163

三 评价实验场地选择与设备配置163

四 评价实验参与主体的培训与测试163

五 预评价165

六 正式评价167

七 评价结果168

第四节 评价结果分析174

一 评价结果总体分析174

二 渠道完整性准则得分情况分析175

三 公众参与性准则得分情况分析176

四 服务全面性准则得分情况分析177

五 表现优良与表现较差的样本对比分析179

六 综合表现优良的指标分析181

七 综合表现较差的指标分析181

第五节 本章小结182

第八章 政务微博政民互动度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184

第一节 概述184

第二节 研究方法185

第三节 评价过程187

一 评价样本选择187

二 评价实验参与主体选择189

三 评价实验场地选择与设备配置189

四 评价实验参与主体的培训与测试190

五 预评价191

六 正式评价194

七 评价结果195

第四节 评价结果分析201

一 评价结果总体分析201

二 渠道完整性准则层得分情况分析201

三 公众参与性准则层得分情况分析204

四 服务全面性准则层得分情况分析206

五 表现优良与表现较差的样本对比分析208

六 综合表现优良的指标分析210

七 综合表现较差的指标分析210

第五节 本章小结211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213

第一节 研究结论213

一 影响电子政务中政民互动的主要因素213

二 我国电子政务中政民互动发展的现状调查结论214

三 电子政务中政民互动度评价体系及实证研究的结论215

第二节 政策建议217

一 进一步明确政民互动发展的政策目标217

二 制定更加完善的政民互动平台建设规划218

三 制定科学可行的政民互动平台运营管理机制220

四 逐步建立以公众为中心的政民互动评价与考核机制224

五 促进基层政府电子政务中政民互动的发展227

第三节 研究展望228

一 研究局限228

二 研究展望229

附录231

参考文献27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