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知识产权“三合一”诉讼制度研究 以平行程序和技术问题为切入点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知识产权“三合一”诉讼制度研究 以平行程序和技术问题为切入点
  • 徐雁著 著
  • 出版社: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549476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81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295页
  • 主题词:知识产权-民事诉讼-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知识产权“三合一”诉讼制度研究 以平行程序和技术问题为切入点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节 选题的意义1

第二节 主要内容3

第三节 研究方法5

第四节 创新之处7

第五节 不足之处8

第一章 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改革的价值评判11

第一节 衍进历程11

一、“多庭鼎立”时期12

二、专业审判时期13

三、“三审合一”试点时期15

第二节“三合一”审判改革的现实图景16

一、模式扫描16

二、现状评析20

第三节 知识产权诉讼的程序困境23

一、武汉晶源专利纠纷案的启示23

二、知识产权诉讼乱象的戈尔迪之结25

第四节“三合一”审判改革的正负效应31

一、评判标准31

二、改革正效应33

三、改革负效应37

第五节“三合一”审判改革的总体思考42

一、对完善之策的梳理43

二、对一审案件管辖级别的思考45

三、对授权确权纠纷性质的辨析54

四、对“三合一”诉讼模式的展望56

第二章 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机构的现实性选择61

第一节 域外采撷61

一、知识产权“三合一”法院模式62

二、技术类知识产权专业法院模式66

三、知识产权法庭或分部模式69

四、商业法院(法庭)模式71

五、小结75

第二节 知识产权专门法院建设的可行性评估77

一、设置知识产权特别程序的必要性分析78

二、对知识产权案件审判情况的定量分析80

三、以台湾知识产权“专庭(股)”改革为范本的分析83

第三节 知识产权专门法院模式的观点争鸣85

一、知识产权上诉法院模式85

二、知识产权法院模式89

三、北京高院知识产权分部模式91

四、专利法院模式92

五、复合型知识产权审判组织模式93

第四节 知识产权专门法院模式的选择标准93

一、遵循法治原则94

二、秉持科学设置原则97

三、符合务实高效原则108

第五节 其他问题116

一、管辖刑事案件的必要性分析116

二、管辖执行案件的必要性分析120

三、平行程序并轨衔接问题分析122

第三章 知识产权“三合一”诉讼制度的比较法考察128

第一节 改革重点128

一、陆虎商标案的判例梳理129

二、陆虎商标案的法律启示130

第二节 解读美国知识产权平行诉讼并轨审理模式134

一、知识产权效力审查双轨制134

二、司法认定效力的双重标准144

三、评析146

第三节 解读德国知识产权平行诉讼并轨审理模式148

一、普通民行交织案件的审理规则148

二、知识产权效力的审查模式150

三、评析153

第四节 解读日本知识产权平行诉讼并轨审理模式153

一、富士通半导体案的示范意义154

二、富士通半导体案的扩散效应155

三、评析157

第五节 解读台湾地区知识产权平行诉讼并轨审理模式158

一、知识产权平行程序的分立与并轨158

二、效力司法判定改革的瞻前与顾后160

三、评析162

第四章 知识产权“三合一”诉讼的迅捷化改革166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166

一、知识产权效力之争是否都会陷入循环诉讼的魔咒167

二、赋予司法机关直接改判权是否有助于消除循环诉讼168

三、知识产权诉讼新制是否造成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僭越169

四、知识产权法院是否具备查明知识产权效力的能力170

第二节 知识产权效力审查(复审)行为的法律特征171

一、语义辨析172

二、权能分析173

三、效力映射177

第三节 知识产权效力审查(复审)程序的价值探析179

一、应然价值179

二、实然价值182

三、具体运作183

第四节 知识产权民行交织案件审理程序的理性选择187

一、“交叉”之式188

二、“交叉”之缘193

三、程序之选198

第五节 知识产权效力裁判模式的制度设计205

一、效力先行认定的法律障碍205

二、效力先行审查模式的借鉴208

三、效力先行裁判制度的改革212

第五章 知识产权“三合一”诉讼的专业化改革222

第一节 改革重点222

一、组建原因222

二、建设基础223

三、构建设想226

第二节 知识产权专家证据制度的规制228

一、知识产权专家证据制度的内涵229

二、知识产权司法鉴定制度的实践检讨230

三、知识产权专家证人制度的功能反思235

四、知识产权专家证据制度的比较法研究237

五、知识产权专家证据制度的改革进路241

第三节 知识产权专家参审制度的完善247

一、知识产权专家参审制度的立法缺失247

二、知识产权专家参审制度的最新发展250

三、知识产权技术调查员制度的引进改良262

结语266

附录271

后记28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