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贝多芬在中国 西方古典音乐接受问题个案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贝多芬在中国 西方古典音乐接受问题个案研究
  • 张乐心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 ISBN:9787810964975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71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288页
  • 主题词:西洋音乐-古典音乐-音乐教育-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贝多芬在中国 西方古典音乐接受问题个案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有关音乐接受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思考1

1.近代哲学—美学思想对艺术作品与接受者关系的认识1

2.“接受”对于音乐作品存在与发展的重要意义4

3.对音乐接受若干核心概念的界定及作曲家个案研究框架的构想7

4.音乐接受中的多样性与同一性11

二、有关音乐接受及贝多芬接受的研究现状15

1.音乐接受的研究状况简述15

2.贝多芬接受的研究状况简述20

三、贝多芬在世界的被接受状况简述22

1.西方社会对贝多芬的接受22

2.苏联、民主德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对贝多芬的接受27

第一章 大变局中的相遇——20世纪初至新文化运动前的中国贝多芬接受(1906~1915)31

第一节 接受概貌31

一、接受过程31

1.出版类成果情况31

2.作品演出情况35

二、接受特点37

第二节 中国人的“期待视域”特征38

一、社会—人文维度39

1.由“华夏中心观”到“全面学习西方”39

2.改造国民性思潮42

3.“保种救国”社会核心需要与“知耻而后勇”的社会心理44

二、音乐维度46

1.音乐审美经验的初次扩展46

2.由“平和恬淡”到“雄壮简明”的音乐审美需要50

3.由“以礼制乐”到“唤醒国民”的音乐实用需要52

第三节 接受概貌分析54

一、中国已经初步具备了接受贝多芬的必要条件54

二、中国人引入贝多芬的主要动因分析60

第二章 热潮渐涌——新文化运动至抗日战争前的中国贝多芬接受(1915~1937)65

第一节 接受概貌65

一、接受过程65

1.出版类成果情况65

2.作品演出及教育情况71

二、接受特点76

第二节 中国人的“期待视域”特征77

一、社会—人文维度77

1.日益开放的文化观念77

2.追求个人的进一步解放79

3.“启蒙”的社会核心需要与激情和苦闷相交织的社会心理81

二、音乐维度84

1.西方音乐审美经验及音乐知识的进一步丰富84

2.“丰富表情”的音乐审美需要87

3.“促进启蒙”的音乐实用需要89

第三节 接受概貌分析91

一、中国人开始对贝多芬音乐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审美接受91

二、对内涵阐释与价值评判的成因分析95

第三章 战火映照下的潜流——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期间的中国贝多芬接受(1937~1949)105

第一节 接受概貌105

一、接受过程105

1.出版类成果情况105

2.作品演出及教育情况110

二、接受特点113

第二节 中国人的“期待视域”特征114

一、社会—人文维度114

1.西化潮流的式微114

2.“尚力思潮”的回顾及发展117

3.“实现民族解放”的社会核心需要与悲壮坚毅的社会心理119

二、音乐维度121

1.西方音乐审美经验和音乐知识的传播121

2.“战斗性、大众化”的音乐审美需要123

3.“服务战争与政治”的音乐实用需要126

第三节 接受概貌分析128

一、战争对贝多芬在中国接受进程的影响及成因128

二、傅雷对贝多芬及其作品精神内涵阐释的成因及意义分析133

第四章 从巅峰到谷底——新中国成立后至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中国贝多芬接受(1949~1976)143

第一节 接受概貌143

一、接受过程143

1.出版类成果情况143

2.作品演出及教育情况150

二、接受特点156

第二节 中国人的“期待视域”特征157

一、社会—人文维度157

1.在开放与封闭之间徘徊的文化观念158

2.阶级斗争至上的思维模式161

3.“快速达成民族崛起”的社会核心需要与“急迫盲目”的社会心理162

二、音乐维度164

1.西方音乐审美经验和音乐知识传播的新变化164

2.由“豪迈乐观”到“单一、教条”的音乐审美需要167

3.由“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到“为阶级斗争服务”的音乐实用需要169

第三节 接受概貌分析171

一、贝多芬接受态势戏剧性转折的成因分析171

二、贝多芬接受“政治化”现象的评判与分析176

第五章 波澜壮阔——文化大革命后至20世纪末的中国贝多芬接受(1976~1999)185

第一节 接受概貌185

一、接受过程185

1.出版类成果情况185

2.作品演出及教育情况196

二、接受特点205

第二节 中国人的“期待视域”特征207

一、社会—人文维度207

1.开放文化观念的回归208

2.人性复苏与主体解放思潮210

3.“修复重建”的社会核心需要与渴望和失落相交织社会心理213

二、音乐维度214

1.西方音乐审美经验和音乐知识的空前丰富214

2.“真挚、多元”的音乐审美需要216

3.“走向全面”的音乐实用需要218

第三节 接受概貌分析220

一、这一时期中国贝多芬接受状态的成因分析220

二、对贝多芬音乐内涵阐释的内在特征及成因分析225

第六章 贝多芬在21世纪的中国233

结论247

一、东西文化交汇中的中国贝多芬接受历史248

二、传统与现代文明更迭中的中国贝多芬接受历史250

三、深刻体现音乐内涵的多样性与同一性的中国贝多芬接受历史252

附录一 中国贝多芬接受大事记(1906~2000)255

附录二 贝多芬的音乐创作简介259

参考文献26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