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动摇不得 中国经济改革若干问题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动摇不得 中国经济改革若干问题
  • 魏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 ISBN:7800878635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511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535页
  • 主题词:市场经济-经济体制-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动摇不得 中国经济改革若干问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市场经济改革的历程与方向2

第一节 中国到底要不要搞市场经济2

一、理论上的争论2

前言3

1 为什么写这本书3

1 中国绝不能搞市场经济的理由3

2 写这本书时的感想5

2 中国必须搞市场经济的理由5

3 为什么人们会对改革出现非议7

二、艰苦的探索8

4 感谢与说明10

三、为什么出现反复12

1 事后调节的变异12

2 两极分化的变异14

3 社会动荡的变异16

4 利益最大化的变异18

5 非公平性的变异19

第二节 中国搞什么样的市场经济21

一、从社会主义制度属性来考虑市场经济21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1

2 直接提市场经济23

3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24

二、从自由度大小来考虑市场经济27

三、从市场经济完善过程来考虑市场经济31

第三节 中国如何搞市场经济32

一、必须遵循市场经济基本原则33

1 资源配置的市场中心化原则33

2 互利性的等价交换原则37

3 资源主体的自主性原则40

4 反垄断的自由竞争原则42

5 崇尚优势的优胜劣汰原则46

6 机会均等的公平公正原则52

7 契约为基础的信用经济原则57

8 维系有序性的法治原则63

9 以利益为形式的市场经济道德原则67

10 强调比较优势的开放原则72

11 保障弱势的社会保障原则76

二、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79

1 反映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市场制度81

2 反映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收入分配体制115

3 反映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农业经济体制120

4 反映市场经济要求的财产制度129

5 反映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区域经济体制134

第四节 市场经济改革中容易出现的问题140

一、收入分配不公问题141

1 收入分配不公与收入差距过大的关系142

2 收入分配不公的根源144

3 收入分配不公的危害145

二、腐败问题146

1 腐败的概念内涵146

2 腐败的发生原因147

3 反腐败的力度选择150

4 治理腐败的关键151

第二章 国有经济改革的历程与方向155

第一节 国有经济战略布局调整问题155

一、国有经济要不要实行非国有化与股份化的改革156

1 国有经济是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特有范畴157

2 国有经济是否是协调社会基本矛盾的唯一有效方法167

二、国有经济如何实现非国有化与股份化174

1 非国有化的进程和方式175

2 股份化的进程与方式176

三、非国有化与股份化中遇到的问题177

1 国有资产定价问题178

2 国有资产负债问题180

3 员工身份转变问题182

第二节 国有企业改革184

一、重塑国家与企业的关系185

二、重新处理企业与企业职工的关系189

三、解决企业负担192

四、调整企业内部组织结构196

1 推动厂长负责制197

2 建立现代企业内部组织结构199

第三节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200

一、国有资产管理需要一个专司机构即国资委201

二、国资委的社会定性问题202

三、国资委的责任和权力相对称205

四、国资委与最终所有者的关系206

五、国资委的合理管理模式207

六、国资委与充分调动两个积极性209

七、国资委与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210

八、国资委与国有资产的历史使命211

九、国资委的管理范围问题213

十、国资委的功能定位问题214

十一、国资委与企业关系的界定214

1 授权经营的责任215

3 授权经营的利益217

2 授权经营的权力217

第三章 非公有经济发展历程与方向220

第一节 如何大力发展非公有经济220

一、非公经济不是同公有经济相对立的221

二、非公有经济要长期发展223

三、承认非公有经济中资本的贡献224

四、承认非公有经济中的各种劳动225

五、承认非公有经济中的各种合法收入228

六、非公经济要有充分的要素获取市场229

七、全方位向非公有经济放开投资领域231

八、承认非公有经济的政治和法律地位232

九、承认非公有经济的社会地位235

十、非公经济需要在发展中不断提升自我238

第二节 非公有经济与公有经济互补与融合240

一、非公有与公有的互补过程241

二、公有经济与非公有经济的竞争过程243

三、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股份化过程245

四、非公有经济与公有经济的兼并过程248

第三节 非公有制经济的特殊形式255

一、提高公众个人投资的投资理念和素质256

二、拓宽公众个人投资的渠道258

三、造就公众个人投资所需要的信用经济259

四、保证公众个人投资的应有利益259

第四章 宏观经济改革的历程与方向262

第一节 宏观经济体制的变革262

一、行政性宏观调控体制263

二、注重市场机制的间接宏观调控体制265

三、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宏观调控体制268

1 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宏观调控体制的特征271

2 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宏观调控体制的框架构成274

第二节 宏观经济流量的变动历程288

一、总需求膨胀290

1 抑制需求的过快增长290

2 刺激总供给292

二、总需求不足294

1 启动总需求300

2 实行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319

3 加速优化供给328

三、总需求膨胀的再度显现333

1 实现技术创新335

2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339

3 进行体制创新342

4 调整产业结构343

第三节 宏观经济改革的制定与实施373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内在规定及特征373

1 内容政策化376

2 运行市场化377

3 作用行政法律化377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内部构成要素及作用过程要素379

1 宏观经济政策的内部构成要素380

2 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过程要素384

三、宏观经济政策的决策模式及作用程序与实施原则387

1 宏观经济政策决策模式387

2 宏观经济政策作用程序390

3 宏观经济政策实施原则393

四、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取向及政策格局396

1 以需求调节为作用取向的宏观经济政策格局396

2 以供给调节为作用取向的宏观经济政策格局399

3 以供求调节为作用取向的宏观经济政策格局401

第一节 利益群体概念范畴的内涵分析405

第五章 多元化利益群体格局405

第二节 多元化利益群体格局的形成过程407

一、改革开放前的阶级格局408

二、改革开放后的多元化利益群体格局409

1 个体工商户群体410

2 民营企业主群体410

3 职业经理人群体411

4 现代服务业从业群体412

5 工人群体412

6 农民群体413

7 知识分子群体414

8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群体415

第三节 多元化利益群体格局的形成动因416

一、经济体制的改革416

二、政治体制的调整417

三、社会体制的变迁418

四、区域优势的发挥419

五、个体禀赋的差异420

第四节 多元化利益群体格局的发展阶段420

一、以工商经济发展为标志的第一阶段421

二、以知识经济发展为标志的第二阶段423

第五节 不同利益群体矛盾摩擦的原因分析425

一、不同利益群体收入差距的矛盾425

二、利益诉求上升与政治表达渠道不畅的矛盾427

三、政府稳定社会能力不足与人民需求的矛盾428

第六节 应对多元化利益群体格局的基本原则430

一、共识共赢原则430

1 共识原则430

2 共赢原则433

二、公平公正原则434

1 消除腐败435

2 消除垄断435

3 消除歧视436

4 机会均等437

三、国家超越原则438

1 建立法治社会439

2 建立公民社会440

3 建立民主社会441

第七节 协调不同利益群体的基本措施442

一、坚持改革的基本方向442

二、完善收入分配体制444

1 市场化收入分配体制的原则445

2 市场化收入分配体制的构架445

三、加速法治建设447

四、完善社会组织448

五、增加捐赠渠道450

六、加强舆论引导451

第八节 加强弱势群体的利益保障453

一、加强弱势群体利益保障的基本原则454

1 公共保障原则454

2 适度原则455

二、加强弱势群体利益保障的具体措施456

1 减轻弱势群体负担456

2 完善弱势群体保障457

3 增加弱势群体就业460

第六章 经济体制改革引发的社会体制改革464

第一节 二元化困境与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464

一、教育体制的结构特征:内外部机制及其具体模式466

1 教育发展与义务教育机会不均等并存的成因解析468

二、我国教育发展的问题解析:市场化的误解及“二元化”困境468

2 教育财政支出规模扩大与个体教育成本负担沉重并存的成因解析469

3 教育监管力度加强与寻租腐败现象日益严重同时并存的成因解析470

4 教育投入规模迅速提高与学校财务状况恶化并存的成因解析471

三、教育体制的改革对策:总体思路与具体机制调整472

1 外部体制层的机制调整对策472

2 内部体制层的机制调整对策473

第二节 医疗服务体系的内在特性与改革思路分析474

一、医疗服务体系的特性:双重交易关系和三元属性475

1 医疗服务外部交易关系及其准公共性和技术专用性476

2 医疗服务体系的内部交易关系及其外部性477

3 医疗服务体系改革的基本框架构建478

二、中国医疗服务体系改革:历程及存在的问题480

1 资金来源和筹集机制改革的历程及问题480

2 医疗产品定价机制改革的历程及问题481

3 信息不对称解决机制改革的历程及问题482

三、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的调整:思路与机制调整483

1 资金来源和筹集机制的调整对策483

2 医疗产品定价机制的调整对策484

3 信息不对称解决机制的调整对策486

第三节 结构变迁、财政转型与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路径487

一、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基本方向:国际经验及其借鉴490

1 社会保障提供方式的国际经验及其借鉴490

2 社会保障财政支撑方式的国际经验及其借鉴491

二、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路径选择:基于理论模型的分析493

第四节 市场化的不对称与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499

一、住房制度改革的基本框架:“两项制度”和“四大关系”502

二、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问题解析:市场化的不对称及其具体表现505

三、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总体思路和具体对策50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