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共梅县地方史 第1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共梅县地方史 第1卷
  • 中共梅县县委党史研究室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 ISBN:780199517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14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328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党史-梅县-1925~1949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共梅县地方史 第1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党组织的创建与大革命时期(1919—1927.7)3

第一章 中共梅县地方组织的创立3

第一节 辛亥革命前后梅县的社会概况3

一、自然地理与历史沿革3

二、政治经济概况与梅县光复6

第二节 梅县的新文化运动10

第三节 五四运动对梅县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3

第四节 东征军的胜利与梅县群众运动的兴起16

第五节 中共梅县支部和部委的成立23

第二章 群众运动的发展及反对国民党右派的斗争26

第一节 群众运动的发展26

第二节 反对国民党右派的斗争,“五一二”工人武装暴动30

第二编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8—1937.7)41

第三章 工农革命军的建立和武装斗争的开展41

第一节 策应南昌起义及工农革命军的建立41

第二节 以九龙嶂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的建立45

第三节 恢复两校的斗争,扎田事件的发生48

第四节 “五县暴委”的成立与畲坑暴动52

第四章 武装斗争的新发展,梅埔丰苏区的形成55

第一节 恢复与省委联系,整顿改组县委55

第二节 中共六大精神的传达贯彻,工农武装斗争的新发展56

第三节 红四十六团的成立61

第四节 红四军来梅,推动梅县武装斗争的发展62

第五节 政权的建立,梅埔丰苏区的形成67

一、红色政权的建立67

二、东江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东江苏维埃政府与红十一军的建立68

三、梅埔丰苏区的形成70

第五章 苏区反“围剿”斗争的失败,革命处于低潮74

第一节 梅埔丰苏区反“围剿”斗争的失败74

第二节 错误地开展反“AB团”的斗争,革命力量遭受严重破坏75

第三节 革命低潮时期的斗争78

第六章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梅县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80

第一节 民族危机的加深与群众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80

一、梅县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82

二、梅县抗日救亡运动的初步发展阶段85

三、梅县抗日救国会的成立89

四、梅县抗日义勇军的建立92

第二节 中共梅县地方组织的恢复和发展94

一、中共松源支部的建立96

二、梅县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99

第三编 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107

第七章 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与党组织的发展107

第一节 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07

一、冲破国民党的镇压、限制,建立公开的群众抗日救亡团体107

二、广泛深入宣传教育群众,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和民族意识,坚持抗战112

三、组织青年武装,维持地方治安,做好武装抗日准备124

四、关心群众利益,帮助群众搞好生产和化解农村社会矛盾125

第二节 大量发展党员,加强党的建设127

第三节 开展统一战线工作134

第八章 贯彻执行中央“荫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十六字方针137

第一节 贯彻闽西南潮梅特委第六次执委扩大会议精神,转变斗争策略137

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加紧反共137

二、中共闽西南潮梅特委机关迁驻梅县138

三、闽西南潮梅特委第六次执委扩大会议召开,选举中共“七大”代表140

四、贯彻闽西南潮梅特委第六次执委扩大会议精神和两项补充指示,转变斗争策略143

第二节 开展整党审干,撤退暴露干部145

一、举办党员骨干训练班,加强政治思想教育145

二、整顿巩固组织,撤退暴露干部147

三、改变领导体制,实行单线联系149

第三节 顶住反共逆流,坚持反顽斗争151

一、利用合法组织斗争,挫败顽固派的阴谋151

二、 “学抗会”被迫解散,集会请愿作抗争154

三、广泛散发“快邮代电”,把皖南事变真相公之于世157

第四节 停止组织活动,党员实行“三勤”158

一、南委事件发生,暂停组织活动158

二、解散党的组织,党员实行“三勤”160

三、潮梅特派员林美南留在梅县隐蔽活动174

第九章 恢复组织活动,开辟游击点,准备武装抗日178

第一节 加紧恢复组织,领导人民抗日178

一、抗战后期的形势与恢复组织活动的准备178

二、全面开展恢复党的组织活动181

第二节 中共梅埔丰边、梅兴丰边和梅县工委的成立,恢复和加强城市工作185

一、加强学生工作,占领学校阵地187

二、开展统战工作,壮大抗日阵营188

三、广泛开展宣传抗日和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扩大共产党的影响190

第三节 开辟游击据点,准备武装抗日192

一、组建抗日韩江纵队,开辟梅埔边游击据点192

二、开辟梅县游击据点,建立交通线,打通与潮汕游击队联系194

三、民盟南方总支部在梅组建抗日武装197

四、梅县人民迎来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98

第四编 解放战争时期(1945.8—1949.9)203

第十章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蓄力待机方针的贯彻203

第一节 抗战胜利后的形势203

第二节 分散坚持方针的贯彻207

第三节 梅县民主学生联合会的成立与争取和平民主运动210

第四节 武装自卫,坚持斗争219

第五节 隐蔽精干,分散坚持221

第六节 全面开展白区工作,为创建游击根据地作准备223

第十一章 开展武装斗争,建立游击根据地230

第一节 积极贯彻“先粤东后闽西南”的战略方针230

一、中共中央、广东区党委关于恢复武装斗争的指示230

二、 “先粤东后闽西南”战略方针的确定和贯彻231

第二节 全面开展武装斗争,建立游击根据地234

第三节 边县委和独立大队的成立242

一、与梅县有关联的边县委244

二、与梅县有关联的独立大队248

第四节 宣传发动群众,建立农会、民兵组织251

第五节 开展统战工作,建立“白皮红心”两面政权253

第十二章 粉碎国民党的进攻257

第一节 中共粤东地委粉碎国民党进攻的对策257

第二节 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剿262

一、粉碎涂思宗的“十字扫荡”262

二、粉碎涂思宗的“分区驻剿”271

三、抓住战机,打击敌人274

第三节 粉碎国民党的政治“清剿”275

第四节 粉碎国民党的经济封锁278

第十三章 解放全梅县,建立新政权282

第一节 1949年初的形势与香港分局和边区党委的部署282

第二节 开展春季攻势,拔除敌人据点287

第三节 松源区人民民主政府的建立291

第四节 国民党粤保十二团和梅县县政府起义,梅县全面解放294

第五节 接管城市,建立人民政权301

第六节 抗击胡琏窜扰,保卫新生政权306

后记3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