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金景芳全集 第1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金景芳全集 第1册
  • 金景芳著;吕文郁,舒大刚主编;舒星编校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532575534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541页
  • 文件大小:64MB
  • 文件页数:586页
  • 主题词:史学-中国-古代-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金景芳全集 第1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册1

《金景芳全集》序&舒大刚1

专著3

易通3

周易讲座123

第二册543

周易全解543

第三册1117

《周易·系辞传》新编详解1117

《尚书·虞夏书》新解1279

第四册1723

中国奴隶社会的几个问题1723

论井田制度1847

中国奴隶社会史1925

第五册2399

孔子新传2399

第六册2777

经学概论2777

先秦思想史2893

先秦思想史专题讲授提纲3001

第七册3133

论文3133

经学编3133

研治经学之方法3133

经学与史学3138

六经与中国文化3152

《易》论(上) ——论《易》的起源和发展3166

《易》论(下) ——论《周易》蓍卦的组成和应用3201

说《易》3222

关於《周易》研究的若干问题(存目)3240

关於《周易》的作者问题3241

三易思想的产生不在尧前3254

耄年谈《易》3256

《周易》的两个问题3275

谈谈《周易》辩证法问题3286

论《周易》的实质及其产生的时代与原因3294

帛书《易传》思想不属於道家系统3302

《尧典》新解(节选)3313

《皋陶谟》新解3334

《禹贡新解》前言3352

《甘誓》浅说3362

《汤誓》新解3375

《尚书·盘庚》新解3388

释“二南”、“初吉”、“三湌”、“麟止”3407

《豳风》说3428

《周礼》《王制》封国之制平议3430

《周礼》3442

谈礼3450

释“克己复礼为仁”3460

《春秋》释要3468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讏言发覆3484

史学编3491

论宗法制度3491

论礼治与法治3518

中国奴隶社会的阶级结构3530

论中国奴隶社会的阶级和阶级斗争3567

漫谈家长制、终身制和世袭制3582

由周的彻法谈到“作州兵”“作丘甲”等问题3588

关於井田制的若干问题3606

关於井田制的几个问题3635

井田制度的发生和发展3649

关於井田制的破坏问题3690

论井田制度(存目)3721

谈谈中国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问题3722

关於中国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问题的讨论 ——答刘文英同志3728

第八册3739

中国古代史分期商榷(上)3739

中国古代史分期商榷(下)3754

评侯绍庄先生的《怎样理解郭沫若同志的古代史分期学说》3775

马克思主义关於奴隶制社会的科学概念与中国古代史分期3786

论尧舜禹时代是由原始社会向国家过渡的中间环节3799

禹在历史上所起的伟大作用3805

商文化起源於我国北方说3811

周公对巩固姬周政权所起的作用3816

漫谈批判封建主义3829

周秦史丛语3836

中国古代思想的渊源3839

中国奴隶社会诞生和上升时期的思想 ——夏商和西周的思想3861

西周在哲学上的两大贡献 ——《周易》阴阳说和《洪范》五行说3917

春秋人物志略3927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3964

论与史3986

研究中国古史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作指导3989

关於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的名称问题3993

对马雍《论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帛画的名称和作用》一文的意见4006

甲子钩沉4016

古籍考证五则4026

古籍考辨四题4032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与21世纪4042

论中国传统文化4054

子学编4063

《周易》与老子4063

老子的年代和思想4078

也谈关於老子哲学的两个问题4096

论老子思想4121

论孔子思想4128

论孔子学说的“仁”和“礼”4180

关於孔子研究的方法论问题4193

孔子思想述略4198

研究中国古史必须承继孔子这一份珍贵的遗产4217

孔子与六经4237

我对孔子的基本看法4256

孔子对《周易》的伟大贡献4266

第九册4283

孔子所讲的仁义有没有超时代意义4283

孔子与现代化4292

论孔子思想的两个核心4294

孔子的天道观与人性论4310

孔子的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六经4316

论孔子4364

孔子的核心思想4367

关於孔子及其思想的评价问题 ——兼评《跳出国学 研究国学》4369

论孔子仁说及其相关问题4383

孔子思想有两个核心4395

谈谈关於孔子的评价问题 ——兼与关锋、林聿时两同志商榷4399

论孔老易学思想4435

谈孟子思想4445

关於荀子的几个问题4455

论儒法4467

从儒家文化的渊源说到现代文明4479

论天和人的关系4492

论《中庸》 ——兼析朱熹“中庸”说之谬4502

儒家主和哲学与未来国际政治4521

论《中庸》的“中”与“和”及《大学》的“格物”与“致知”4524

战国四家五子思想论略 ——儒家孟子、荀子,墨家墨子,道家庄子,法家韩非子4527

《孙子》十三篇略说4567

序跋编4579

跋金朝觐《三槐书屋诗钞》4579

《毛诗多识》跋4580

《〈中国奴隶社会史〉序》(存目)4581

《战车与车战》序4582

读《中国传统思想探索》4583

《〈周易〉大辞典》序4585

《周易经传溯源》序4586

评《儒家治国方略》4588

探索人生要义 追求革命真理 ——读匡亚明《求索集》4590

《易经白话例解》序4593

《赵俪生史学论著自选集》序4595

杂著编4601

金毓黻传略4601

一个学者的缅怀4610

治学二题:读书和科研4616

从抗日战争时期的复性书院谈起4622

自学能成才4626

我是怎样培养研究生的4629

在我的历史科学研究作品中所反映的史学观4634

话读书4660

两点意见 ——关於建设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的意见4664

创新与挑战4667

全民所有制与国家所有制4681

送静庵先生东渡日本4687

游观音渡镇江寺4688

咏梅4689

送石禅之峨眉4690

西江月·送静庵宗老还渝州4692

述怀4693

调寄清平乐·周总理诞辰感赋4694

自传4699

金景芳学术自传4699

我与中国20世纪4777

平凡的历程4820

我和先秦史4824

第十册4859

附录4859

小传4859

金景芳&《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4859

金景芳教授传略&吕文郁4860

书评4869

当代《易》学专著七种内容提要(节选)&赵俪生4869

做人与治学的完美结合 ——读金老《知止老人论学》&张岂之4871

展现金老学术思想的轨迹 ——读《知止老人论学》&詹子庆4873

《学易四种》序&吕绍纲4878

《知止老人论学》序&吕绍纲4884

评《中国奴隶社会史》&吕绍纲4887

读《学易四种》与《周易讲座》 ——介绍金景芳先生两部《易》学专著&徐志锐4899

金景芳教授的《古史论集》&吕文郁 谢维扬4903

金景芳教授《论井田制度》一书评介&吕文郁4920

20世纪中国史学的一面镜子 ——金景芳先生近著《知止老人论学》评介&常金仓4925

《知止老人论学》中的金景芳先生&常金仓4929

我的古史观 ——重读金老名著《中国古代史分期商榷》&宫长为4933

立言广大 措意精微 ——读金景芳教授《〈周易·系辞〉新编详解》&林忠军4942

读《周易全解》&廖名春 梁韦弦4949

辩证法精神的新探索 ——评《〈周易·系辞传〉新编详解》&廖名春4954

金景芳先生及其《〈尚书·虞夏书〉新解》&林沄 詹子庆 陈光崇 邹逸麟 郭守信4958

读《〈尚书·虞夏书〉新解》之《禹贡》篇一得&邹逸麟4964

一部难得的好书 ——《尚书·虞夏书新解》评介&郭守信4968

从《〈尚书·虞夏书〉新解》看金景芳先生对《尚书》研究的贡献&郭守信4972

从《〈尚书·虞夏书〉新解》看金景芳先生对传统文化研究的贡献&张树4981

学术评价4991

《金景芳师传学者文库》总序&李学勤4991

金老与中国思想史研究&张岂之4994

在《金景芳学案》首发式上的发言&詹子庆4997

金景芳先生与孔子研究&吕绍纲4999

金景芳先生谈传统文化&吕绍纲5009

我师金景芳先生的学术精神&吕绍纲5026

吾师金景芳教授的学术道路和品格&王治功5041

历史学家金景芳的治学道路&吕绍纲5055

守先待后,薪火常传 ——金景芳与马一浮的学术渊源&吕绍纲 朱翔非5065

金景芳教授学术思想述要&吕文郁5080

金景芳学术成就记略&吕文郁5089

金景芳与中国古代史研究&吕文郁5096

金老晚年的学术追求&吕文郁5109

论金景芳先生的易学思想及其学术地位&康学伟5117

金景芳的易学&梁韦弦 康学伟5132

金景芳:研究《周易》权威&廖一5144

无徵不信 知止不殆 ——记金景芳先生的学术道路&常金仓5149

金景芳:给马王堆一个说法&杨永泉5152

回忆与纪念5159

老骥伏枥 壮心犹存 ——记吉林大学老教授金景芳培养研究生的事迹&吉林大学研究生院5159

教书育人、潜心治学的一生 ——深切怀念金景芳教授&吉林大学5163

祝贺金景芳先生九五寿辰&张岱年5166

纪念金景芳教授诞辰一百周年&张岱年5174

金晓村教授九五寿言&罗继祖5175

在金景芳老师启导下 ——读《老子》札记片断&张松如5177

记金景芳先生&吴荣曾5189

自强不息,不知老之将至 ——记在金老周边的一些感受&朱日耀5192

金景芳教授“九五”华诞庆祝会暨国际儒学研讨会在长春举行&吕绍纲5195

记金老最后三年半&吕绍纲5198

金老旧事&吕绍纲5201

怀念金景芳老师&刘焕曾5208

布衣傲王侯 ——我的老师金景芳先生&宋德金5214

悠悠四十载,帷下忆师恩&陈恩林5221

跟易学大师金景芳教授学《易》&李衡眉5231

生有严师催我行&于永玉5242

“哲”字新解及其应用 ——为金老师九五大寿而作&李金声5245

高山仰止,大气磅礴 ——贺金景芳先生九五大寿&李绍庚5259

国学大师,一代师表&曹德本5262

金老教我做学问&吕文郁5264

师恩如海&孙晓春5267

在纪念金景芳教授诞辰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刘忠树5271

学习金老的时代精神 ——在“纪念金景芳教授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刘德斌5274

金晓邨与金静庵先生交谊述略&梁启政5277

履迹而行 ——记金景芳&黄耀河5286

回忆老师金景芳先生&郭鸿林5301

我的老师金景芳教授&许兆昌5305

景行行止 高山仰止&王雅5309

更向儒林续逸篇 ——记著名史学家金景芳先生&朱红林5320

怀念我的老师金景芳先生&朱红林5329

悼念金景芳教授&吉林大学金景芳教授治丧委员会5335

金景芳教授逝世后各界发送的唁电、悼词、挽联选录5339

在金景芳教授塑像揭幕仪式上的讲话&申晨星5352

金景芳师塑像建造之由来&陈恩林5354

附:应邀参加金景芳教授塑像揭幕仪式人员名单5357

附:金景芳教授塑像揭幕仪式活动日程5360

在金景芳先生铜像落成揭幕式上的发言&韩东育 舒大刚5361

贺信&李学勤 孟世凯等5366

编后记&舒星536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