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证券制度风险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证券制度风险研究
  • 黄复兴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ISBN:7806814361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56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81页
  • 主题词:证券交易-资本市场-风险管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证券制度风险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周振华)1

第1章 导言1

1.1 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1

1.1.1 产权问题1

目录1

1.1.2 制度的内涵和制度变迁3

1.1.3 交易费用概念5

1.2 中国改革时期的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7

1.3 融资制度发展的一般规律及我国的现实约束条件11

1.4 改革价格制度、企业制度的策略与发展证券市场的相关性18

1.5 国内证券市场制度风险研究方法与文献回顾22

1.5.1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框架22

1.5.2 国内证券市场制度风险研究文献回顾24

2.1 证券市场的本质、功能与风险分类28

2.1.1 证券市场的本质28

第2章 证券投资风险分析的主要模型及监管比较28

2.1.2 证券市场的功能30

2.1.3 证券市场风险的分类32

2.2 制度建设的一般框架及发达国家证券市场监管比较33

2.2.1 美国证券市场监管——自由与管制并重34

2.2.2 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日本金融监管37

2.2.3 英国——自律管理与立法监管相结合37

2.3 马柯维茨有效组合理论38

2.3.1 有关研究成果及理论前提38

2.3.2 马柯维茨有效组合的构建40

2.4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42

第3章 中国证券市场制度建设的回顾和判断48

3.1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概述48

3.1.1 “南方谈话”催生股份经济制度建立48

3.1.2 巨大利益效应加速中国证券市场框架的形成50

3.2.1 源于国债黑市的证券市场雏形53

3.2 第一阶段:国债“黑市”与证券市场萌动53

3.2.2 新中国第一个证券柜台交易点产生56

3.2.3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1990年12月19日59

3.3 第二阶段:探索与徘徊发展阶段60

3.4 第三阶段:初步繁荣的证券交易市场63

3.4.1 进入市场制度和架构全面建设期63

3.4.2 理顺管理体制促进市场快速发展66

3.5 第四阶段:中国证券市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68

3.5.1 证券交易市场出现重要转折68

3.5.2 证券市场主体正发生质的变化69

3.5.3 基础制度创新推进市场的全面发展70

3.6 对中国证券市场风险性质的判定72

3.6.1 中国证券市场处于临界状态的突破前夜72

3.6.2 脆弱制度基础潜伏交易风险74

4.1.1 产权改革滞后带来证券市场功能性风险79

4.1 产权改革滞后对证券市场的风险转嫁79

第4章 上市公司产权软约束与风险蕴涵79

4.1.2 过度偏好股权融资扭曲了市场融资结构82

4.2 上市公司风险的表现形式与实证分析87

4.2.1 未解决的产权问题导致上市公司盈利衰退87

4.2.2 亏损公司风险表现与扩散形式的趋同性90

4.2.3 失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大经营随意性风险91

4.3 上市公司风险因配股而传导、放大风险因素94

4.3.1 缺乏约束的配股制度传导市场风险94

4.3.2 令人怀疑的动机放大配股风险97

4.4 上市公司可疑的股利政策99

4.5 资本稀缺与募集资金闲置102

第5章 股权结构的非市场化给定与市场分割的风险107

5.1 基本事实及对问题性质的判定107

5.1.1 严重失衡的股权结构潜伏着风险107

5.1.2 股权结构非市场给定必然导致市场功能缺失110

5.2 市场分割与价格信息扭曲加剧风险聚集111

5.3 内部人控制与控制内部人的强激励、软约束118

5.3.1 监督缺失下法人治理的内部人控制118

5.3.2 有效的股权结构是监督内部人之关键120

5.4 股权结构与企业经济绩效弱相关性的风险123

5.5 中国加入WTO与证券市场的系统风险126

5.5.1 中国证券市场必须挑战WTO后新格局126

5.5.2 可预期制度变迁对市场风险的影响130

第6章 源于制度空隙的信息不对称所引致的风险134

6.1 证券市场制度有效率与信息充分供给134

6.1.1 有效的市场理论134

6.1.2 制度的可靠性与风险抑制136

6.2 中国证券市场信息屏蔽的诱因与系统风险的主要分类140

6.2.1 屏蔽的制度导致信息失真140

6.2.2 上市公司不真实信息表现142

6.3.1 发展与问题并存的证券信用145

6.3 基本无效的证券信用评级及其消极后果145

6.3.2 滞后证券信用评级强化了系统风险148

6.4 政府信用对股市波动的隐性担保152

6.4.1 政府隐性担保区域设定152

6.4.2 理性投机泡沫的一个数学表述154

6.5 证券咨询机构的不规范行为及近期出现的一个可喜案例155

第7章 不成熟的投资队伍结构与不规范的中介机构162

7.1 西方投资队伍结构及其对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积极作用162

7.2 导致中国证券市场投资主体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制约因素166

7.3 不规范的中介机构与不成熟制度间的相互掣肘170

7.3.1 我国券商所面临的风险种类及其策源171

7.3.2 券商风险防范的制约条件172

7.3.3 券商对即有制度的利用175

7.4 证券公司或机构与投资者间的不公平博弈176

7.4.1 违规激励和真实约束对券商的偏袒176

7.4.2 化解券商风险的重要举措179

7.5.1 不成熟的发行制度催使散户投机行为181

7.5 散户投资者对粗糙制度的理性反应特征181

7.5.2 不成熟制度工具产生一批缺乏风险观念的股民184

第8章 幼弱的证券市场监管制度与监管责任188

8.1 公共权力与制度变迁的相关性188

8.2 对命题基本前提的细化分析191

8.2.1 政府对市场监管的前提与原则191

8.2.2 政府的保护动机引发投资者夸大反应193

8.3 不可预期的政策信息因素与市场生长的艰难过程195

8.3.1 对政策过度依赖加剧股市波动195

8.3.2 政府介入证券市场的二重性作用197

8.4 监管的困境与监管职能错位200

8.4.1 监管的两难选择200

8.4.2 监管目标错位与其后果204

8.4.3 一个可喜的里程碑案例206

8.5 监管行为与市场目标的不相溶性208

9.1 对命题的必要说明212

第9章 关于我国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的控制212

9.2 充实和强化证券市场发展的产权制度基础214

9.2.1 培育经营者市场解决资产责任人格化214

9.2.2 废除产权歧视完善证券市场微观基础218

9.3 逐步实现股权结构的市场化给定219

9.3.1 消除股权结构不合理的原则219

9.3.2 一个大胆设想和数学模式的推导222

9.4 政府对新制度供给的方向和力度定位228

9.5 从需求层面确定证券市场制度安排的具体内容231

9.6 推动证券市场的法治建设并设立专门证券法庭236

9.7 实行严厉的责任人竭尽赔偿制度与对公众有限赔付原则239

9.8 加快证券市场国际化以强制削弱制度风险因素241

结束语248

参考书目与文献资料252

后记25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