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剧学”本位的确立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戏剧研究范式之转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剧学”本位的确立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戏剧研究范式之转型
  • 张一帆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213439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58页
  • 文件大小:79MB
  • 文件页数:286页
  • 主题词:戏剧-研究-历史-中国-20世纪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剧学”本位的确立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戏剧研究范式之转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论题之来源及其意义1

二、研究的主要对象5

三、前人研究情况概述6

四、基本构想与方法9

第一章 “国剧运动”的前前后后11

第一节 “国剧运动”的发起11

一、“国剧运动”的发展过程11

二、“国剧运动”诸君的艺术观点17

第二节 学术界对“国剧运动”历史地位的分析20

一、“国剧”理论的科学性与创新性20

二、“国剧运动”失败的原因22

三、客观叙述“国剧运动”的历史地位28

第三节 到底什么是“国剧”30

一、名称与概念的区别30

二、“国字头”系列名词出现的历史背景32

三、建设“国剧”的历史难度34

四、田汉的“新国剧运动”与“国剧”词义的悄然转变36

第二章 观念的沿革与视野的开拓40

第一节 从文学本位到曲学本位40

一、以王国维为代表的文学本位40

二、以吴梅为代表的曲学本位47

第二节 报刊的历史功绩:“剧学”观念的提出与建构56

一、《大公报·戏剧周刊》(1928年1月4日—1930年12月31日)58

二、《戏剧月刊》(1928年6月—1931年9月)61

三、《剧学月刊》(1932年1月—1936年6月)与《戏剧丛刊》(1932年—1935年)63

四、剧学本位的理论基础与延续73

附录 考据与义理——探寻“话剧”专用称谓“发明者”兼及1920年代的中国戏剧观念79

第三章 出于剧学本位的戏剧艺术批评109

第一节 历史的回顾110

一、从元代到清代初期的戏剧艺术批评112

二、清中后期的戏剧艺术批评115

第二节 历史的超越120

一、成为剧评家的基本素质121

二、批评的着眼点更趋“戏剧之整体”126

三、关于批评理论的探讨132

第四章 对“戏剧之全部”的理论把握140

第一节 对表演艺术的研讨141

一、理论的认识141

二、对具体问题的关注143

三、规律性的总结151

第二节 对编剧艺术的总结与开拓157

一、新旧剧本的刊行与旧剧本剧词的修订157

二、剧作法与整理剧本方法的研讨162

第三节 导演与舞台美术理论的初兴169

一、导演理论的初步探讨169

二、演剧场所的变迁与舞台美术理论的初兴175

第四节 戏曲文献资料的记录与整理181

一、纸质文献资料的整理182

二、口述资料与文物183

第五章 “剧学”本位下不同的研究视角187

第一节 贯通中西,场上案头兼擅188

一、齐如山188

二、徐凌霄190

三、傅惜华与杜颖陶202

第二节 艺人的自我审视与理论自觉207

一、梅兰芳209

二、程砚秋214

第三节 强调戏剧艺术与社会变革的紧密联系220

一、欧阳予倩221

二、田汉229

余论236

第一节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剧”研究对中国戏剧学史的影响236

一、为通史性中国戏剧史著的出现提供基础准备237

二、学术传统与新的研究视角239

三、学术理念的延续问题241

第二节 20世纪中国戏剧艺术与平面传媒发展的互动关系242

参考资料245

后记252

热门推荐